APP下载

发现“暗物质加热”独特现象存在的证据

2019-02-24

科学之友 2019年2期
关键词:杂交稻史前线虫

发现“暗物质加热”独特现象存在的证据

科学家首次发现了一种名叫“暗物质加热”的独特现象存在的证据。这项新研究指出,暗物质(一种占宇宙中物质总量27%的隐形物质)可以被星系内部活动加热并四处移动。随着新恒星的形成,由此产生的强风会将气体与尘埃推开,使星系中央的质量向外转移,而制约暗物质的引力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向星系外部移动。该研究对附近的矮星系展开了分析,试图寻找该星系中央存在暗物质的证据。结果发现,早已没有新恒星形成的星系中央的暗物质含量更高。

西藏阿里发现青藏高原首个史前洞穴遗址

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西藏阿里发现了青藏高原科学考古迄今为止发掘的首个史前洞穴遗址——梅龙达普洞穴遗址。该遗址的发现对于探讨青藏高原西部地区古人类生存活动、迁徙演变、人群互动交流等意义重大,将为研究掌握细石器技术人群在高原腹地活动的时间和生活方式提供强有力证据,还将为研究史前人地互动、环境变迁以及西藏本土农业、畜牧业的起源和传播及史前艺术等方面提供珍贵材料。

地下深处发现庞大生态系统

2019年1月,科学家在地表下方发现了一个庞大的、相互纠缠的微生物网络,总规模达全球海洋体积的两倍。这些生物可承受惊人的温度,能够在毫无阳光、几乎不含营养物质的环境中以“僵尸状态”生存。这些细菌的分布与太平洋上的加拉帕戈斯群岛极为相似,科学家们将这一前沿领域称为“地下深处的群岛”,但与这座以野生动物和达尔文闻名的岛屿不同,这个全新的地下世界还是一片“处女地”,完全不曾受到过人类的破坏。

新型电子皮肤让“死皮”重获感知

生命体总能进化出各种复杂、精细的结构来实现特定的功能,皮肤就是这类杰作中的代表之一,它不仅是人体的天然屏障,也是感知外界环境变化的门户。但在生活中,人体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伤进而在不同程度上损坏皮肤。为此,中国团队研发出一种制备简单、可设计性强的皮革基底上的电子皮肤,它结合了皮革天然的复杂结构、穿戴的舒适性和纳米材料的多功能特性,使“死皮”重新具有感应能力。

科学家将猪心脏移植到狒狒体内

一支德国研究团队的新研究中,将猪的心脏移入了一头狒狒体内,并让狒狒继续存活了195天之久。整个医学界和科学家都为之震惊。科学家们对此大作赞扬,称其为一次“里程碑式的突破”。将一种动物的健康心脏移入另一种动物体内,这一过程名叫异种器官移植。科学家一直认为,这种方法或可用于治疗严重限制或威胁患者生命的心脏疾病。

美國开发出新型艾滋病疫苗

美国研究人员新开发出一种新型艾滋病疫苗。研究人员给一些恒河猴注射了不同剂量的新疫苗,其中一些猴子体内产生了高水平抗体,另一些猴子体内产生了低水平抗体。当面临与人艾滋病病毒非常相似的猴免疫缺陷病毒时,体内产生高水平抗体的猴子能够免受感染。据介绍,此前一些艾滋病疫苗的研发思路是依靠免疫系统的T细胞等发挥作用,而这种新型疫苗依靠前述抗体起作用,其作用机理不同,为防治艾滋病增加了新思路。

发现可让线虫抵抗衰老的分子机制

一项新研究发现,操纵秀丽隐杆线虫体内的一种分子可使其抵抗衰老,不仅寿命延长,而且“老年”时的运动功能也得到增强。他们发现秀丽隐杆线虫体内存在一种名为SLO-1的分子,它在某些情况下会抑制神经元活动,使神经元放缓向肌肉组织发送信号,从而降低线虫的运动功能。“长生”和“不老”是许多人希望实现的目标。这项研究中的干预行为让线虫的两个指标都有所改善,它们不仅更长寿,而且更健康。

中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出杂交稻种子

中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水稻无融合生殖体系,成功克隆出杂交稻种子,令杂交稻性状可以稳定遗传到下一代,在生活力、抗逆性、适应性和产量等方面优于双亲,对推动农业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数据显示,杂交水稻目前在我国的年种植面积超过1 600万公顷,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57%,产量约占水稻总产的65%。杂交水稻年增产约250万吨,每年可多养活7 000万人口。

猜你喜欢

杂交稻史前线虫
小虫子带来的长寿启示
史前悲剧
根结线虫病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修复大神”维生素C
第三代杂交稻将成为杂交水稻育种发展方向
两个杂交稻新品种米质达国标一等
差一点点也算失败
安徽合肥杂交稻种出口量全国第一
抗线虫葡萄砧木新品种
最大的史前海蝎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