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之外
2019-02-24
有一个年轻人叫谷大白话。几年来,他翻译了大量欧美脱口秀视频和文艺类节目。他对美国俚语的深刻理解,据说甚至超过了许多本土美国人。由此他成了网上红人,粉丝无数。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一定是海归,至少在美国生活过许多年。在《奇葩大会》现场,连高晓松都这样认为。而真相是,这个东北小伙子,学的是中医,他并没有到过美国,也从没有留学经历。
如此出人意料、不合乎逻辑的事情,绝不是孤例。
1899年,小仲马的《茶花女》,首次在中国翻译出版,当时的译名是《巴黎茶花女遗事》。匪夷所思的是,译者、福建人士林琴南一句外文都不会。一次出游中,精通法语的留法好友王寿昌,向正遭遇妻子和母亲相继离世的痛苦打击、情绪低落的林琴南,推荐法文小说《茶花女》。因为林不懂法语,王寿昌就将小说逐字逐句翻译给林琴南听。林越听越爱听,并且边听边记,最终由他整理的世界名著《巴黎茶花女遗事》在中国首次出版。从此,林琴南一发不可收,20多年中先后翻译了163部世界名著,包括《汤姆叔叔的小屋》等。这些名著深刻影响了那个时代的中国文化,许许多多文化名人都是通过林琴南的译作,走进了异彩纷呈的外国文学世界。尽管是由别人翻译、林琴南只是用中文整理,林还是得到了翻译名家的美誉。
《岳阳楼记》乃千古名篇。其中的“予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让古往今来多少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不过,很少有人知道,作者范仲淹创作此文时并没有到过洞庭,更没有亲眼得见岳阳楼。同科进士滕子京被贬巴陵郡后,次年托人将一幅岳阳楼画图交予范仲淹,请其作文。范仲淹厚积薄发,用它生花的妙笔让岳阳楼名闻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更是令人肃然起敬。
历史上,中国许多文化传播者本身并没有文化。
比如大量的戏剧演员,由于家境贫寒,自幼学戏,而荒疏了文化学习。这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传播文化的人本人不见得有文化。
我在江南曾经与一位著名京剧女老生相识,艺术上,她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但是她除了自己的名字,其他都不会写。
著名评剧、小品表演艺术家赵丽蓉只上过几天小学,但是一生却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形象丰满的角色,她甚至可以在舞台上现场书写,“货真价实”四个大字。那是她在演出前三四个月苦练的结果。
在天津有一位相声大家名叫刘奎珍,他创作的《画扇面》等一大批作品,被几代相声演员长演不衰。侯宝林大师高度赞扬刘奎珍“艺术造诣高”。“别看直到現在他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可是内行都知道,他有不少的口头创作。多好啊!”
著名的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骆玉笙艺名“小彩舞”,身量不高,嗓音高亢嘹亮,人称“金嗓子”。当年她为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配唱插曲“重整河山代后生”时,据说进了录音棚,开口一唱,庞大的管弦乐队那些见过世面的演奏家们就被镇住了。老艺术家骆玉笙一气呵成,一遍就录制成功。但是没有人知道,骆玉笙终生用旋律驰骋舞台,传播美好,唱段享誉大江南北,但是她并不识谱,凭借出众的天赋打造了一片演唱艺术天地。有文章介绍说,她一般都用二胡按照谱子拉出音来,再进行学唱。
中国的社会发展也有超出一般逻辑的情况。
1840年,英国的GDP仅相当于中国的四分之一,但是在客场把中国打败。1895年,中国的GDP是日本的五倍,却输掉了甲午战争,1936年,日本的GDP仅有中国的二分之一,但是长驱直入,入侵霸占了中国。因为不难分析,当时中国的GDP以农业构成为主。
而40年前,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于是只用了几十年时间,中国就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进程。没有人不被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震惊。
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续写新页,短短几年时间,7000万贫困人口,已经或正在脱贫。江山依旧,中国人,正在按照自己的发展逻辑,书写今日,展望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