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江县冬马铃薯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2019-02-24鲁晓健董光美李海仙

云南农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亩产值双江亩产量

鲁晓健,董光美,李海仙

(双江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双江 677000)

一、发展现状

双江县充分利用冬闲田发展冬马铃薯产业。在上茬水稻收获后,11 月左右播种,翌年3 月左右收获,是全国最早上市的鲜薯,填补了这一时期的马铃薯市场空白。近年来双江县冬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18 年种植面积达到1142 hm2;较2017 年增加31.8 hm2,增长2.86%。

主栽品种为丽薯6 号和合作88,占总面积的90%。近年来,引进丽薯7 号替代合作88,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18 年对双江县坝区种植冬马铃薯的允俸村、忙孝、良种场、勐库忙东、农场五队、太平村老厂、勐库镇忙那村和勐库忙云坝等8 个村民小组的不同农户进行测产,调查对象为种植合作88 的13 户农户和种植丽薯6 号的31 户农户。全县种植丽薯6 号的平均产量为每亩3181.40 kg,最高亩产量为4772.46 kg,最低亩产量为1770.23 kg;平均商品薯产量每亩达到2809.57 kg,商品薯率为87.72%,最高商品薯率达到99.00%。全县种植合作88 的平均亩产量为2743.13 kg,最高亩产量是4000.02 kg,最低亩产量为1817.63 kg,平均商品薯亩产量达到2480.071 kg,商品薯率为90.03%,最高商品薯率达到了97.00%。

按2018 年冬马铃薯市场收购价大薯2.3元/kg、中薯1.2 元/kg、小薯0.6 元/kg 对丽薯6 号和合作88 的产值测算,种植丽薯6 号的平均亩产值约为8760.06 元,最高亩产值达13 634.38 元,最低亩产值为3850.5 元。种植合作88 的平均亩产值约为5901.80 元,最高亩产值为10 730.25 元,最低产值为4733.88 元。

二、存在问题

(一)农户种植技术参差不齐

双江县地处云南边疆,少数民族较多,经济文化发展落后,新品种、新技术推进缓慢,多数农户采用传统落后的种植方式,主要表现为种薯切块消毒、种植密度、施肥水平、后期管理及病虫害防控等不标准,造成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相差较大,导致产出少、效益低,加之农用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生产投入不足,影响了单产的进一步提高。

(二)农田基础设施薄弱

双江县11 月至次年4 月降水量很少,冬马铃薯种植主要依靠灌溉,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造成部分种植区域灌溉难,致使马铃薯产量不高,产值低,降低了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

(三)种薯质量不合标准

种薯质量优劣是决定马铃薯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近几年来冬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薯需求量逐渐增大,而双江的大部分种薯主要依靠云南省马铃薯春作种植区供种,种薯售卖混乱,有经营者将商品薯当种薯、杂种薯和带病种薯以次充好。

(四)品种结构单一

目前双江县冬马铃薯种植品种主要是丽薯6 号和合作88,品种结构单一,连续多年种植,给种植大面积冬马铃薯埋下了病害流行隐患。

(五)产业营销能力弱

目前双江县的冬马铃薯销售基本处于自发状态,农民没有自主定价权,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缺乏大型的马铃薯收购、包装、运输、销售和市场价格调控的产业链。

三、发展对策

(一)推广冬马铃薯科学规范化种植技术

双江县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采取“专家工作站+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户”模式,云南省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郭华春工作站专家提供冬马铃薯种植技术指导,双江沙河乡允俸村忙孝马铃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马铃薯种植专业化机械设备支持,农户提供适宜田块,打造双江县冬马铃薯高产栽培示范基地。通过示范点带动周边种植户科学、规范化种植冬马铃薯。再依托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相关农业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大力宣传推广“高墒密植、适时播种、地膜覆盖、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冬马铃薯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

(二)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利用新型传播媒体及平台,大力宣传双江县自然优势,借助双江县马铃薯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机遇,招商引资,多方面争取政府和社会资金投入,完善冬马铃薯种植区域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新修农田灌溉沟渠、灌溉蓄水池、农田排水沟渠,构建科学合理的农田灌溉水利系统网络,并引进冬马铃薯喷、滴灌设备,多种灌溉方法相结合,实现全方位灌溉的目标。

(三)建立完善的冬马铃薯种薯扩繁体系

由种薯生产公司购买脱毒原原种,在双江县的高海拔地区建设一级、二级和三级种薯生产基地,形成全县冬马铃薯种薯的繁育和供种体系。同时,相关部门要严格监督和管理冬马铃薯种薯生产销售市场,并按照相关马铃薯种薯国家标准检测市场上马铃薯种薯质量,严格把关,从源头上杜绝以次充好等现象的发生。

(四)优化冬马铃薯品种结构

坚持试验、示范、推广三步走,每年开展马铃薯新品种试验品种5 ~10 个,筛选出适宜当地短日照、结薯率高的冬马铃薯品种1 ~2 个,并开展小面积示范。 3 年推广合作研究品种1333.3 hm2以上,平均亩产3 t 以上,总产6 万t。开展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的引进、筛 选培育工作,同时根据消费市场需求,结合双江县冬马铃薯利用现状,加快冬马铃薯新品种推广步伐。扩大高产、抗病、食味好、市场化高的品种种植面积,淘汰老化的、抗性差的、市场化率低的品种,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提高农户的种植效益。优化双江县冬马铃薯栽培品种结构,增强抗病虫害的能力。

(五)打造双江县冬马铃薯的特色品牌

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双江县冬马铃薯品牌影响力。支持企业争创云南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鼓励企业参加各种农产品展会和评优活动,创新冬马铃薯产品包装工艺,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构建营销网络,拓展销售市场。引导企业更新营销理念,加快发展冬马铃薯产品专卖店、专柜、连锁营销和订单生产,积极发展电子商务、配送、代理、直销、批发、邮购等新型流通业态,构建多元化的销售网络,扩大销售覆盖面,提升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做大做强双江县冬马铃薯品牌,将冬马铃薯产业发展作为双江县优势特色,打造全国冬马铃薯生产、加工、销售的典范。充分利用建设“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的契机,借力传统和新型媒体宣传品牌,提高双江县冬马铃薯知名度。支持鼓励双江县内冬马铃薯种植户加入合作社,实现马铃薯产品对外统一销售。扶持企业开展产品认证,注册地理标识产品。改变传统销售模式,将传统的线下冬马铃薯实物交易市场搬到线上交易平台,互联网和冬马铃薯、农产品产业相结合,丰富和完善冬马铃薯、农产品产业链的发展,拓展市场。通过“互联网+冬马铃薯产业+现代物流”的创新理念,运用互联网有效链接农户、企业(合作社)、消费者,现代物流企业整合冬马铃薯商品现货交易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形成一个完备的交易体系。

充分发掘双江县的冬马铃薯的优势,明确产品的市场定位,拓宽销路,努力打造具有双江特色的包装和品牌特色的马铃薯产品,争取实现产品效益最大化。

猜你喜欢

亩产值双江亩产量
葡萄树结“智慧果” 亩产值可超3万元
糖度高、类型多、瓜味足 “炫彩”系列小西瓜 亩产值3.5万元
亩产超340斤!4口塘出蟹11000斤,错峰卖蟹亩产值2万元的秘籍来了
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对比试验
TDICCD时序改进方法探讨
双江县总工会:开展六一慰问活动
双江县总工会:开展农民工法律知识培训
谈山西蒲县烟草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邓小刚油画作品选
推介三个优良小麦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