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旧城乡冬早蔬菜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9-02-24段永娜

云南农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城乡蔬菜生产

段永娜

(施甸县旧城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施甸 678203)

近年来,施甸县围绕以扶贫攻坚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结构调整为重点,充分利用辖区内热区气候资源和区位优势,把冬早蔬菜产业做大做强。随着全县产业结构的调整,旧城乡发展冬早蔬菜已成为全乡乃至全县冬农开发的重点,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效益得到逐年提升。

一、发展现状

(一)冬早蔬菜发展取得新成绩

早在20 世纪90 年代初期,旧城乡冬早蔬菜种植已经起步,但由于面积小,品种多、乱、杂,一直处于小规模求生存的状态。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全乡2/3 以上的农户均有种植,2018 年全乡种植冬早蔬菜1073.3 hm2,总产值1.3 亿元;面积比“十二五”末增加806.7 hm2,增长3.02 倍;总产值增加0.85 亿元,增长1.9 倍。品种主要以茄果类、豆类、苦瓜为主,总产量达3.6 万t(鲜菜),销售收入达1.3 亿元,占全县蔬菜总产值的33.2%,占全乡农业总产值的69.2%。种植区农户户均收入可达2 万余元,涌现出7 个蔬菜专业合作社、4 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 个蔬菜专业村和50 多户种植大户。设施栽培迅速发展,以中央资金支持现代农业、农业庄园等项目为支撑,以塑料大棚、钢架大棚、地膜覆盖等抗低温冷害为主的保护地设施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全乡拥有设施农业大棚1760 个,面积106 hm2,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二)区域布局取得新进展

旧城乡冬季农业开发,坚持布局区域化、发展规模化,不断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逐步压缩坝区甘蔗种植面积,扩大低热河谷区冬早蔬菜种植面积,已形成从新街村老坝沃至大山村中山坡脚,涉及7 个村28 个村民小组为主的万亩冬早蔬菜生产区。

(三 )品牌创建实现新突破

旧城乡牢固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的发展意识,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实现地方特色品牌创建新突破,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蔬菜品牌,现已注册了“三甸源”牌、“傣荣”牌商标,且在周边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为旧城乡农产品扩大市场开辟了通道。

(四)市场开拓出现新局面

通过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搞活流通,培育市场。冬早蔬菜销售市场已初步形成,在满足本县市场需求的基础上,80%的蔬菜主要销往重庆、长沙、成都、北京等30 多个大中城市,销售时间长达7-8 个月,10%的蔬菜销往省内,使蔬菜销售难题得到有效解决。2018 年全乡有蔬菜专业合作社7 家,营销大户和中介组织10 个,发展各种订单蔬菜种植800 hm2。

二、存在问题

(一)蔬菜生产设施简陋,避灾抗灾能力弱

蔬菜生产对温、光、水、热要求颇高,而旧城乡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乡,山区面积占99.9%,加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利化程度低,“雨养农业”状况十分突出。蔬菜生产区主要分布在勐波河流域,属干热河谷区,水分蒸发量大且水利基础设施落后,水利灌溉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状况一时很难改变。

(二)规模化生产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弱

由于农民承包地块分割过细、零散,各农户种植愿望不同,土地流转困难,造成种植分散,从而导致不利于统一生产管理,成为蔬菜规模化生产、专业化防治、产业化经营的阻碍。

(三)技术力量薄弱,与规模化生产发展不相适应

蔬菜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技术力量明显不足,难于开展蔬菜生产新技术、新品种引进,与技术要求高、面积广的蔬菜生产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加上近几年来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农村留守人员以老人、妇女和儿童为主,农业生产主要依靠老年人和妇女,她们对农业科技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弱,从事蔬菜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难以适应。农村劳动力缺乏给劳动密集型的蔬菜产业发展带来新的矛盾,特别是发展设施蔬菜前期投入大而让很多农民望而却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旧城乡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四)无蔬菜加工企业,产业延伸困难

目前,旧城乡虽然有意和、傣荣、禾源、齐鲜四家果蔬有限公司,对推动和发展蔬菜产业起到了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但规模偏小,辐射范围不广,吸纳蔬菜产品进行加工的量低,缺乏加工转化增值环节,容易受市场价格影响,收入极不稳定。

(五)蔬菜连作障碍逐年加重

特色商品性蔬菜基地由于连年连作,种植模式单一,致使病虫为害加剧,地力下降,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上涨,产量和品质下降,经济效益下滑等诸多负面效应,严重影响了产业进一步发展和农民增收。

三、发展对策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基地的抗灾能力

蔬菜生产基地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基础,是保证蔬菜质量、提高蔬菜产量的重要保证,对规模较大及示范性强的基地要加强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山区特色蔬菜基地,要重点提高抗旱能力,加快发展滴灌技术,建设高产节水灌溉设施,扩大应用面积。引导农户开展避雨栽培,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对老甘蔗基地要加强管理,增施有机肥,克服土壤板结,防止生产能力下降,同时要防止蔬菜地污染。

(二)加速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为蔬菜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生产技术创新推广应用是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要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校合作,积极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力争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积极开展新技术引进推广工作。开展耕作创新,引进蔬菜生产良种良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科技发展战略,为旧城乡蔬菜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加大开展蔬菜新品种的引进与示范推广,加强滴灌技术、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生物农药、生物有机肥等蔬菜生态高效生产技术应用,研究推广绿色、有机蔬菜生产技术。

(三)重点培育蔬菜加工龙头企业,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

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在蔬菜生产、加工及流通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投资蔬菜加工项目,开展产品分级整理、蔬菜保鲜冷藏和加工,兴建产地,网络市场和集散批发市场。按照市场的需求组织生产、销售,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利益机制,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技术资金、信息渠道等优势,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村经济共同发展。

(四)实施标准化生产,推进品牌化建设

在加强市场流通销售建设的同时增强品牌建设。优质品牌是高质量、高信誉、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集中体现,是产品走向市场的重要“通行证”。加强蔬菜基地的生产作业及产后加工全过程质量监控,实行动态管理,实施蔬菜生产标准化,指导蔬菜生产经营者建立田间管理档案和产销档案。加强培训和引导,提高菜农和蔬菜加工企业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蔬菜集中连作种植区域及各类经济实体的蔬菜生产基地要规范用肥种类及数量,实现种植过程无害化。鼓励各类农业经济实体或服务组织创建企业品牌,强化品牌意识,制定并实施本土企业标准,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产品的认证和加强品牌宣传工作。

(五)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优质生态型蔬菜生产

要充分发挥旧城生态资源优势,重点培育以清洁生产和绿色有机蔬菜为主导的生态蔬菜产业,使生态蔬菜产业成为全县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积极搞好绿色、有机农产品基础建设,建立生产、加工、储运全过程的质量和规范管理系统,使绿色有机产品生产、环境标志的使用得到深入发展和推广。

猜你喜欢

城乡蔬菜生产
奇怪的蔬菜
用旧的生产新的!
蔬菜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城乡涌动创业潮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