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少教多学”理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19-02-23陈宗梓

考试周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少教多学历史教学

摘 要:教与学是师生双向行为,教要得法,学要主动。少教多学理念是当代科学的教育理念,能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合作探究能力。中学历史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理念,提高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学校要给予从上而下的支持,这样才能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关键词:少教多学;历史教学;有效

历史学是人文社会学科,具有传承人类文明共同遗产,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的功能。中学历史课成为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中西方的前贤时俊都强调历史教育的重要性,是因为他们都看重历史教育对提高人的基本素养的重要价值。英国文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指出:“读史使人明智”,中国历史学家陈寅恪也曾说:“读史早知今日事”。

历史教学要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感悟,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最大限度地实施有效教学是摆在历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谈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落实“少教多学”理念。

一、 “少教多学”教学理念的内涵

顾名思义,“少教多学”是针对“多教少学”而言的。在传统的多教少学教学模式下,老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默默聆听。课堂教学中“一言堂”“满堂灌”现象,挤压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影响了教学民主,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而“少教多学”理念是指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把“教多学少”改变为“少教多学”,还学生应有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之中,在多学中不断提升自学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得更好、更有效,学生学得更多、更主动,在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中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使学生的潜能获得有效的发挥。

二、 “少教多学”教学理念的科学性

“少教多学”既符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也体现了历史教学的基本规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宽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奠定基础。”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重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少教多学理念让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有了抓手,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有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

“少教多学”在学习方式的变革上鼓励学习者自己主动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真正解放了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讲堂成为学堂,让老师“放权”给学生,深化了教育改革,发扬了教学民主,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三、 怎样做到“少教多学”

笔者在领会“少教多学”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学情,不断克服“多教少学”的弊端,最大限度地在历史课堂上实现“少教多学”。历史课教学的环节,一是“先学”环节,即学生带着问题默读教材,检查检测;二是“后教”环节,即学生相互纠正、相互讨论,最后教师点拨;三是“当堂训练”环节,即学生当堂完成作业。上述三个主要环节之前,还包括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的辅导环节。

(一) 历史老师要切实转变教育理念,提升业务素质。通过“少教”实现“多学”呼唤师生双方特别是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历史教育者应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授课模式,在课堂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其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历史课,学生阅读学习、练习反馈的时间应多于教师讲授的时间。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更注重在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干预和及时调试,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健康成长。

少教,就是少灌输;多学,让学生主动学,就是要把讲堂回归学堂。教师的“少教”是指教师不再以教一二三的知识和ABC的技巧为目标任务。教师重视的是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教材、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察、思考等能力;学生应当懂得学什么和怎样学,要在课堂上积极有为,为完成当堂学习目标而学。

历史教师在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中,更多地思考如何借助教材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更深入地思考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让历史教学回归本真,历史课堂更贴近学生,让学生对历史学习更感兴趣,学习更有效。

(二) 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要实现“多学”,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探索者。探索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少教多学”理念助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端正历史学习态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实现学习目标的乐趣,他们才能真正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是提高自己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

(三) 注重学校领导的专业发展,提升先进教育理念执行力。学校领导要具备其责任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其中课程领导力是学校领导专业能力的核心能力。课程領导力主要是指学校领导带着教师团队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教学,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能力。

让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提升业务素质,教师自身的学习提高固然重要,学校自上而下的支持也显得尤为重要,一线教师需要得到学校领导、各职能处室的有力支持、指导和统筹安排,形成贯彻先进教育理念的合力和场域。

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因此,教要得法,学要主动。少教多学理念是现代科学理性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合作探究能力。中学历史教师要确立先学后教的教育理念,提高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学校要给予支持,这样才能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

[2]少教多学的理论与实践.2018(4).

[3]蔡林森.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陈宗梓,甘肃省武威市,武威第十八中学。

猜你喜欢

少教多学历史教学
“少教多学”与古诗词教学的整合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