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2019-02-23顾洁

考试周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提高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摘 要:数学在小学教育中对学生智力开发起到关键作用,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建立数感、空间概念及逻辑推理能力,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从生活实际出发,联系数学理论,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提高数学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高;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掌握的数字分析、基本运算、抽象联想等数学知识与技能,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更关注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的所表现出的综合能力。传统数学教学过度关注学生数学练习的正确与否而忽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当今小学数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 巩固基础知识,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习题虽复杂多变,但归根结底都是在数学知识基础之上所进行的考查,数学核心素养也隐藏在基础知识中,学生只有将基础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数学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核心素养的领悟也能更深彻。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传授,数学教学围绕课本展开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扩展,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更高程度的学习奠基。例如,教师在进行《三角形》的教学时应意识到三角形的学习是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重要契机,数学中的许多重要概念都是由符号所代指的,教师通过基本知识的普及,让学生认识三角形的边、顶点、内角等各个组成部分,学生逐渐学会运用三角形三边不等的知识来判定三条边是否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教师应注重将基础知识细致化、重点化,确保学生在进行本章节的学习时对该知识做到深入了解,并重点关注該年龄阶段所应掌握的基础性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 举一反三,引导式教学

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不仅表现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数学技能的运用中,让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掌握逻辑思考与推理的能力是数学教学关注的重点,通常来说,学生能够学好数学基础知识并完成练习题的考查已属不易,但数学能力的高低同样要参考学生思考与拓展的表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是教师的难点问题,对此,教师可采取引导式教学,通过问题思考及课堂提问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将学生思考的程度向更深入的层面拓展,学生自主思考时,往往思考的方向不够全面且程度较浅,而教师的引导则让学生学会“思考是永无止境的”。例如,教师在进行《简易方程》中字母表示的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例题中未知数的表示方法,进而鼓励学生用字母表示一些乘法定律,接着教师应向学生普及字母在运算定律、公式及数量关系中的运用。教师通过这种问题的引导鼓励学生去思考、举一反三、联系生活实际,长此以往,能够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拓展、思考广度的深入。

三、 情境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生硬的数学知识及原理,教师应意识到,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自发去感受、学习的,因此,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如何吸引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应用数学原理上。情境式教学则充分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并据此搭建一定的情境现场,确保学生学习的场景充满和谐、有利的温和氛围,学生从数学学习中能获得愉快的体验,自然就会乐于去探索课堂中所传授的知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大大提升。例如,教师在进行《数学广角——植树》的教学时,应让这一严肃且逻辑性的问题充满生活气息,吸引学生去参与思考。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学校要整修操场并在通往操场的100米小道上植树,如果两端都要植树,5米植一棵,那么能植多少棵树呢?”学生听到问题的场景是操场,就会涌起参与的兴趣,让学生做主对操场的绿化进行设计正符合学生主人翁的心态,学生在自主思考中将问题化繁为简,不断的设想并与同伴进行验证,不论答出问题的正确与否,不可否认的是学生已感受到参与数学课堂的乐趣,数学核心素养的情感目标也已达成。

四、 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数学

当前数学学习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学生逐渐接触到更深奥的数学就会更加怀疑数学的实用性,学生倾向于认为“这种遍布符号与逻辑推理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根本用不到,那么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什么?”持有这种想法是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学生会在这种想法的控制下逐渐对数学产生懈怠情绪,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减弱自然不利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不要只关注于搭建空中楼阁,数学教学当然要让学生领悟到其知识的博大精深,但若让学生觉得遥不可及则不免矫枉过正。教师应注重在数学教学中将基础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每一部分的学习都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数学原理都是可以在生活中进行运用的。例如,教师在进行《认识面积》的教学时,教师首先让学生了解面积是“物体表面的大小”,接着教师应将面积理论带入到生活中并鼓励学生找一找、摸一摸身边物体的表面,教师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面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为了进行下一步“面积计算”的教学,教师应向学生提出问题“你的书桌面积有多大呢?如果为书桌贴墙纸,要用多大的纸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逐渐意识到面积的知识是遍布实际生活的,既然实际生活用的到,那么数学的学习就是有意义的,应用数学需要学习数学。

五、 合作学习,发挥学生自主性

数学学习需要开拓思维、进行开放性思考,但学生的思维毕竟有限并且思维是在逐渐拓展与练习中形成网络的,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拓展学生思维,教师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到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合作学习是大胆思考、充分交流的过程,学生既能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又能学到自己思维范围外的数学思考内容。例如,教师的进行《分类与整理》的教学时应通过图片向学生展示一系列物品,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图片所呈现的物品有几类,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分类标准。学生在思考、交流、辩论中了解到不同的分类方法,也改变了学生的固有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抽象与联想能力。

六、 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熏陶数学核心素养,一时的成绩高低不会影响一生发展,但长久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却会对学生思考问题角度、逻辑推理能力发挥持久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周淑红,王玉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J].数学教育学报,2017,26(3).

[2]曹培英.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7(2):4-8.

作者简介:

顾洁,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提高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