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数据分析观念提高学科关键能力

2019-02-23董仁禧

考试周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数据分析观念核心素养

摘 要:现代社会对人的数据分析意识、观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获取数据,体验数据的客观性;整理数据,体验呈现方式的多样性;解读数据,体会数据分析的工具性这三方面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据分析;观念;核心素养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我们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高效地获取、处理数据,并作出恰当选择和判断,成为每个公民的必备素养。数据分析观念自然而然成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 获取数据,体验数据的客观性

平时教学中,相当部分老师(尤其是老教师)或许是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或许是嫌麻烦、或许是受条件限制,往往让学生根据老师或教材提供的经过处理的“二手数据”,直接填涂统计图表,再进行数据分析,完全忽略了数据的调查、收集过程。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可以根据现成的数据解决别人提出的现成问题,却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获取自己所需的数据,更不会在遇到问题时主动地收集、利用数据去解决它。

(一) 当堂实验,现场收集

事实上,如果让学生一个一个地去收集数据,在收集过程中他们会进行更多的交流,涌现更多的感想,甚至引发好奇、惊叹。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数据分析的兴趣更强,体验更深刻。如:在第9册《可能性》单元,教材安排了抽节目卡片、摸棋子、摸球、掷硬币、掷骰子等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这些数学活动不仅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数据收集的亲身体验,有利于利用数据的思维习惯及意识,也有利于学生获得数据随机性的体验。

(二) 课前调查,当堂汇报

教材中的例题虽然提供了现成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有很多都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前进行调查收集,再利用收集的数据开展教学。例如:在《扇形统计图》一课中,教师课前组织对六年级学生周末使用手机的时间情况开展调查活动。学生先讨论、设计调查问卷,再以两人小组开展调查问卷并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在课堂教学时,利用一小段时间让学生当堂作简单汇报,随后的教学就利用学生调查收集、初步整理的数据展开。又如;教学《条形统计图》时,利用学校“十岁成年礼”活动中给四年级的孩子送“成长礼”这一实际,提出“选哪种礼物更合适?”放手让学生开展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最终形成书面建议并由学生代表向学校提出。这些数据的调查收集活动对于帮助学生体验数据的客观性及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整理数据,体验呈现方式的多样性

分析数据是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因此掌握整理及呈现数据的方法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重要一环。

(一) 多样呈现,合适就行

课程对学生绘制统计图的要求比较低,老师总是比较多地提供“基本成型”或者“不太空想”的统计图表,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填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个性化思维和表达。是重“美观”、重“规范”重“理解”、还是重“自由表达”值得我们思考。如:在第九册《掷一掷》一课,在学生各自完成20次掷骰子求点数和的实验后,在教师没有提供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对同桌共40次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这时学生整理呈现数据的方式就多了:有单纯的统计表,有条形统计图,有用圆圈代替条形的。统计表及圆圈代替条形制成的统计图虽然不够规范、不够美观,但就其实质而言与条形统计图没有什么区别,但这种个性化表达无疑有助于其对数据更深刻的理解,对学生在数据整理、分析中产生积极的体验也有帮助作用。多样化方式呈现数据有助力于激发探究热情,充分体会数据包含的信息的作用,有利于学生良好数据分析观念的形成。

(二) 根据需要,选择方式

统计学不同于纯数学,它是真正的应用数学。数据内容、数据用途的不同对数据的呈现方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理解:因为内容、用途的不同而产生的需求差异,根据这些差异灵活地选择数据的呈现方式。

如:第11册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中例2的教学。

例2:下面几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这节课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决,再和同伴交流自己选择的理由。第(1)题给出了各种树木占总量的百分比,有的学生用条形统计图,有的用扇形统计图,通过比较会发现:用扇形统计图更能直观地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第(2)题给出了5年树木数量,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表示出数量的变化,但折线统计图能更直观地表示出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第(3)题给出了各种树木的数量,只能用条形统计图。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才能更清楚地认识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才能更好地理解:选择统计图的关键在于你统计了什么、分析了什么、想让大家看到些什么,一切皆因需要。

三、 解读数据,体会数据分析的工具性

对数据进行解读分析、寻找规律,是我们对数据进行整理并制成统计图表的原因。对统计图表进行解读分析是形成数据分析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利用数据去解决问题才能充分体现数据分析的价值,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数据分析的工具性作用。如:《折线统计图》教学中,利用旅游局提供的某景区去年每个月游客人数,制作成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后,老师适时抛出“你想对景区总经理提出什么建议?”这时学生的建议就多了:生1:每年寒暑假,节假日游客多,要做好安全、餐饮、保洁等工作;生2:淡季多做一些广告、打折,吸引游客来玩;生3:周末多搞些活动,这样家长比较乐意带孩子来玩;生4:旺季可请钟点工降低成本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利用数据分析的结果,去帮助景区解决实际问题。数据分析与实实在在的生活结合在了一起,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数据分析的价值。

如果将教学的着力点放在知识技能的掌握上,那么学生可能收获作业、试卷的快意;如果将教學的着力点放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上,那么学生将收获终身受益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着眼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带领学生走向更精彩的远方。

参考文献:

[1]曹培英.跨越断层,走出误区——“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解读与实践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2]潘小明.小学生统计观念的发展和培养[J].课程教材改革,2005(9):11-13.

[3]刘志.如何促进小学生统计观念的培养和发展[J].小学数学参考,2013(9):60.

作者简介:

董仁禧,一级教师,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龙岩市松涛小学。

猜你喜欢

数据分析观念核心素养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健康观念治疗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浅析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