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艺术

2019-02-23邓国胜

考试周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导入艺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摘 要:新时期,小学语文教育发展速度加快,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较高的要求。众所周知,要有效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有必要重视导入环节,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其学习兴趣。就小学语文学科而言,教师在课堂导入过程中,应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使之能够享受学习和乐于学习。本文主要立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提出几种课堂导入艺术,以期推进语文教学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一、 前言

導入新课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如若能够实施科学、新颖、实效的导入,则能够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为语文教学活动的深入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导入艺术的应用,实现寓教于乐,逐渐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而教师有效导入新课,可为教学提供成功的基础,也能打开学生思维之门,引发学生兴趣之火。

二、 设置教学情境导入新课

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大多文质优美,具有较强的教育性意义。语文教学活动实施中,教师可通过设置有利教学情境的方式而导入新课。这不仅能够增强课堂教学氛围,而且也能使学生流连于情境之中,增强对语文课程的体会和认识。例如,在《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教学中,文章虽然没有华丽的语言,却用最朴实的语言和热情表达了人世间美好与真挚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导入,可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以图片、视频资源等,为学生营造“长安街上数以万计的群众自发地去送周总理最后一程”的教学情境,在辅以生动的语言和相关的背景音乐,可实现情景再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其产生情感共鸣。基于此,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热情得以激发,也能够对教学内容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三、 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正所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为提高教学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形式而导入新课。如组织猜谜语、游戏、实验活动,为学生讲故事,预留悬念等,都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其对课堂教学内容有探索热情。例如,学习《狐狸和乌鸦》时,教师为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事先制作“狐狸”和“乌鸦”的头像,且在课堂教学导入环节,鼓励学生扮演狐狸和乌鸦进行分角色的故事表演。基于此,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促使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教学;而且可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增强其对课堂教学的理解与认识。

四、 巩固已学知识导入新课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巩固已学知识的形式而导入新课,给予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能够对新旧知识的联系加以掌握,进而完成课堂教学的有效过渡。例如,学习《守株待兔》时,教师可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习过哪些寓言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并尝试总结寓言故事的特征。在课堂导入之后,教师引入正题,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过渡。再如,学习《新型玻璃》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经验视角着手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后续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基础。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可向学生提问:生活中处处可见玻璃,大家知道玻璃的种类有哪些吗?这些玻璃的用途是什么?在有效的课堂导入条件下,学生可对已学知识或已有经验和新学知识作对比和联系。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五、 解释课文题目导入新课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新课中,教师可以解释课文题目的形式而进行。但是,该导入艺术模式仅仅适用于课文题目在文章中发挥画龙点睛作用之时。通过对课文题目的解释,学生能够对文章主要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有效导入新课有利。例如,在《将相和》的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讲解“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再联系文章标题,学生能够明确,课文简述“廉颇和蔺相如和解的故事”。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求知欲得以激发,而学生也会对此产生怀疑:为什么他们二人会产生矛盾?他们如何和好的呢?在解释课文题目的基础上导入新课,其教学效果更佳。

六、 以开门见山形式导入新课

以开门见山形式而导入新课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初,直接点明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有助于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同时为学生深层次的参与学习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就学习目标的确定而言,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而确定学习目标;其次,教师与学生主动沟通和交流,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加以确定,同时也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但是,无论通过何种方式确定学习目标,教师都有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而设定多层次的学习目标,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增强导入新课的实效性。

七、 结论

就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而言,教师有效借助导入艺术,可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学的导入艺术是灵活的、可变化的,因而可供教师选择的导入艺术数不胜数,语文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随机应用导入教学方法,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生机与活力。通过作者的语文教学实践,可实施几方面有效的教学策略:一是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巩固已学知识;四是解释课文题目;五是以开门见山的形式而导入新课。

参考文献:

[1]杨延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初探[A].《教育科学》编委会.2017年4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科研成果汇编[C].《教育科学》编委会,2017:1.

[2]李小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2):146.

[3]朱晓勤.未成曲调先有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导入艺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1):196.

[4]王翼炜.引生入文 导出精彩——例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1):100-101.

作者简介:

邓国胜,贵州省遵义市,道真自治县教育局教研室。

猜你喜欢

导入艺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