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均GDP与经济动能和经济驱动合力

2019-02-23袁龙江陈宪

中国市场 2019年1期

袁龙江 陈宪

[摘要]文章依据动能和合力的原理逻辑,提出经济体的经济动能和经济驱动合力概念,建立了这两个指标的理论模型,用以描述经济体的宏观经济发展状态和趋势,并对其经济学意义加以阐明。在对人均GDP进行非线性回归表达的基础上,就经济学界关注的,近40年来中、美、日三国以及美日相对于中国在各个时点上的经济动能和经济驱动合力进行了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文章所提出的经济体的经济动能和经济驱动合力,对研究和考量其宏观经济发展和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均GDP;经济动能;经济驱动合力;宏观经济指标

[DOI]1013939/jcnkizgsc201901001

1问题的提出

11研究的背景

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经济体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也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准。随之而来的还有GDP总额、GDP同比、CPI、PPI和汇率等其他辅助指标。目前中国的GDP总额在规模上已经远超日本,正在快速向第一经济体美国逼近,预计在十年之内可以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目前的人均GDP是中国的10倍左右,并非GDP总额的15倍左右。然而,中国的GDP总额在1978年时,只有美国的1/16、日本的1/2,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GDP总额已经提高到1978年的325倍,是美国的1/15、日本的271倍。由于中、美、日三国在这40年里人均GDP同比和变化速度不同,中国经济似乎有一种远超美日两国的正能量状态,这种能量状态姑且称为经济动能。显然,对于每一个经济体,其每个年度应该还有这样一个宏观经济指标,以衡量其在发生自身经济内功变化时,所获得的和表现出来的经济动能。

促使经济发展变化的会有来自内外部的各种力量。从发展经济提高人均GDP角度来讲,这些力会产生一个合力,我们姑且称其为经济驱动合力。在这种经济驱动合力的作用下,经济体的人均GDP会发生变化,人均GDP的速度也会发生变化。既然是力就会有方向性,如果驱动于正方向,人均GDP速度的变化率(也叫人均GDP加速度)也为正,人均GDP以加速度提升;如果经济驱动合力为零,人均GDP加速度也為零,人均GDP速度不变;如果经济驱动合力为负向,人均GDP加速度为负,人均GDP就可能减速下降。显然,对某个经济体在每个年度,我们也应该要有这样一个宏观经济指标——经济驱动合力,其方向和大小自然是对包括中、美、日三国在内的所有经济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考量。

根据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在满足经济学基本假设的前提下,经济发展状态来源于两个原始变量,即人均GDP和人口总数。如果GDP总额给定时,人均GDP就是二者的商数。人口总数好理解,而人均GDP又是什么呢?其实,根据经济学定义,人均GDP就是人均劳动生产率,它主要与受教育和训练的程度、已知技术和生产要素使用效率[2]以及科技创新和人工智能等因素有关。如何提高人均GDP的问题,研究领域横跨宏观和微观经济学范畴。在我们假定人均GDP存在时(事实已如此),人均GDP和人口总数便被化简成影响经济发展的两个自变量。换言之,以此两个自变量,我们不仅可以给出经济体的人均GDP、GDP总额和GDP同比,而且还应该得到一个经济体在任何一个时点的经济动能和经济驱动合力。这一研究工作无疑对描述表征和统计分析各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指标意义重大。

12研究的基本假设

(1)所研究的经济体(国家、城市等)有足够多的人口数,有连续几十年以上的正常经济活动,活动符合经济学原理和基本假设,保有权威发布的大数据统计。

(2)所研究的经济体在几十年以上的时间里,没有发生过持续几年以上的涉及大多数人口的较大灾难,如大规模疾病死亡或战争伤亡,也不存在战争意义上的大规模财富掠夺和被掠夺。

(3)经济体所创造的财富可以用美元计价,同时考虑美元对其他经济体货币的汇率波动;研究考虑了CPI、PPI等因时间变量变动在内的实际人均GDP;人均GDP发生连续变化,但只因时间而改变,不因其可能发生的奇异超高速而改变,不存在奇异变化。

以上三点基本假设对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明确的,也是合理的。经济体所生产出的物品和劳务的分配与消费体制机制,不对本研究产生影响,即便有,也不在文章研究之列。

2经济动能

21经济动能的表征

设Pi(t)为第i个经济体在t时点的人口总数(人);fi(t)为第i个经济体在t时点的人均GDP(美元/人);那么,第i个经济体在t时点人均GDP的速度则为:

dfi(t)/dt(1)

其经济动能应为:

Ei(t)=05 Pi(t) (dfi(t)/dt)2(2)

利用非线性回归[3],可以求出在1978—2016年内,中、美、日三国的人均GDP[4—6]回归方程式,将其列于表1。

22经济动能的经济学意义

从以上有关经济动能的模型和非线性回归方程的推演来看,一个经济体在任何一个时点都有经济动能。由于能量是一个状态(标量),我们可以根据所研究的每一个时点的人均GDP的速度方向判定此点是正向能量还是负向能量。在正、负向确定后,可以清晰地看到,经济动能的大小与该时点该经济体的人口总数、人均GDP以及人均GDP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并为三项之积。若将式(2)做一变换,可以看出,人均GDP与经济动能成正比,与人口总数和人均GDP速度成反比,这也是目前中国人均GDP较低,而美日人均GDP较高的原因。

事实上,在文章的实测中,中国在1978年到1983年人均GDP速度为负向,1984年到2016年为正向并快速增大到36098美元/年人;美国在过去的40年里人均GDP一直为正向,但从1978年的83975美元/年人,缓慢下降到2016年的51708美元/年人;日本的人均GDP速度是先正向后负向,从1978年的215962美元/年人,一路下跌至2016年的-21880美元/年人,其2013年以后人均GDP速度负方向,其经济动能实际上是衰退方向的。

提高经济动能需要人口增加,加大人口红利;要提高人均GDP,就要提高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国民受教育的程度,使用和驾驭更先进的工具和科技。同时,政府要调整政策激励反应和贸易效率(包括供给侧和消费侧改革),保持物价和就业稳定。要提高经济动能还要保持经济稳中并以较高速度发展,因为经济动能与人均GDP速度平方正比相关。而所有这些,都要求该经济体练经济内 功,因为做功直接改变动能。

3经济驱动合力

31经济驱动合力的表征

与2中21中经济动能表征的推演相类似,设项相同,便可以推导出经济体的经济驱动合力为:

Fi(t) = Pi(t) fi(t) (d2fi(t)/dt2) (3)

同样,依据图1、表1和式(3)便可以求出第i个经济体在任何时点t的经济驱动合力。

32经济驱动合力的经济学意义

从以上经济驱动合力的模型和相关图表来看,经济在任何一个时点都有驱动合力。由于力是矢量,所以必有方向。一个经济体要么正处于一个向前的合力,使得人均GDP的加速度为正;要么这个合力为零,使得人均GDP加速度也为零,人均GDP速度不变;要么正处于一个负的合力,使得人均GDP的加速度为负,人均GDP速度减小,人均GDP增幅下降,发生经济减速。在同一方向上,经济驱动合力的大小与该经济体在该时点所拥有的人口总数、人均GDP和人均GDP加速度成正比,其值为三项之积。如果把式(3)做一变换,可以看出,人均GDP与经济驱动合力成正比,与人口总数和人均GDP加速度成反比,这也是目前美日的人均GDP大大高于中国的原因。

保持正向和稳定提高的经济驱动合力一直是各经济体不懈努力的任务,这也正是国际社会对今天中国经济热切关注的原因。提高经济驱动合力的方法,一是通过持续改善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改进装备工具和投入使用更高新的技术,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权衡取舍一些机会成本,制定激励反应政策,比较边际利益和边际成本(有的经济体甚至用反对或拒不履行国际环保义务自我调节);三是促进贸易自由化(有的经济体不惜背道而驰),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无形之手”和政府干预改善,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失业率在合理水平。显然,要使经济驱动合力正向增加,关键是保证人均GDP加速度不为负,在此基础上才能释放人口红利,持续提升人均GDP,才能保证经济驱动合力强大不衰。

4中美日经济动能和经济驱动合力统计分析

41中美日三国的各自对比

表2是中美日三国分别在1986年、1996年、2006年和2016年度时各自的经济动能、经济驱动合力、GDP总额倍率(相对于1978年,下同)、经济动能倍率和经济驱动合力倍率。

从表2和图4可以看出,中国的经济动能分别在2005年和2011年超越日本和美国,之后经济动能快速增大;美国的经济动能表现比较平稳,日本则在1986—1996年出现大的波动,最终只有1041。中国经济驱动合力一直为正,到2016年达到2454,而美日的经济驱动合力一直为负,分别为-2658和-3069,经过小幅波动后,变成2016年的-357和-680。

从表2和图5可以看出,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的GDP总额倍率在1998年后异军突起,快速提高,到2016年已经达到了1978年的325倍;美国一直缓慢平稳增长,到2016年达到了1978年的269倍;日本在1995年时达到较高水平,之后经历高位波动,于2013年达到高点,随后经历了三年左右的大幅下滑,到2016年降至443倍,但仍然高于美国。对于经济动能倍率和经济驱动合力倍率,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得出类似于图4的相关分析结果。

42美日两国与中国对比

我们以中国在某个时点的经济动能、经济驱动合力、GDP总额倍率、经济动能倍率、经济驱动合力倍率为参照基础(为10),表3给出了美日两国相对于中国各项宏观经济指标的数值。

从表3和图6可以看出,相对于中国,美日在1981—1986年经历了较高的经济动能保有期,随后皆一路下行,到2016年近乎趋于为零;美日在过去的40年里,经济驱动合力一直为负,分别从-1759和-2031变为2016年的-146和-277。从表3和图7可以看出,相对于中国,美日的各项指标倍率也发生了复杂的变化。美国的GDP倍率从10连续平稳下滑,直至2016年的008;日本则从10开始,于1989—1996年超过中国达到11~12,随后就一路较快下跌,直至2016年的014。从美日的经济动能倍率来看,美日在1981—1986年左右曾经历过一段高倍率时期,之后就大幅下降,到1992年都跌到了020左右,2008年以后则趋向于零。美國的经济驱动合力倍率从1978年开始一直平稳下滑,直到2016年降至008;日本虽然经历了1987—1995年时段的较高倍率,但之后也一路平稳下滑,直至2016年的014。

以上统计分析使我们可以在过去40年里,清晰地找到中美日三国各自以及相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层面的发展状态和趋势变化。中国在后程发力明显且快速增长,几乎各项指标均大大好于美国和日本。

43研究与拓展

尽管人均GDP、GDP总额、GDP同比以及文章提出的经济动能和经济驱动合力指标都是对应某个经济体并在某个时点上的,但分析和考量其宏观经济指标必须是看多年的,因为只有大的参照范围,才能更准确地衡量其经济发展的状态、特征、类型和走向。当然,用五个宏观经济指标去描述,比用三个来得更全面、更有说服力。

选取研究的年代区段时,要考察人均GDP回归方程的效度,时间区段也不宜过大(如跨多个经济周期),否则非线性回归方程复杂且效度一定下降;一般相关系数在08以下是不可取的,也是相对不准确的。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前所未有认同的发展模式。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经济上高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休戚相关;人类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更加依赖科技进步,创新科技成为当今公认的第一生产力;人类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越来越多地生产和消费文化和精神产品和劳务,互联网+和文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拉升劳动生产率。现在普遍认为,经济体的综合国力,一是硬实力(军事),二是软实力(经济和文化),而实际上,在人类长期处于和平和自由贸易阶段,综合国力与本文提出的经济驱动合力密切相关。这显然又是一个更复杂的政治经济学问题。笔者认为,GDP可以被消耗,也可以被储存和交易,但无论如何,经济动能和经济驱动合力都不失为非常有意义的宏观经济指标。

在满足本研究基本假设的前提下,经济动能和经济驱动合力研究可以拓展到不同的经济体、不同经济体的不同行业经济和产业经济研究,对于创意经济和时尚经济等城市新经济,也可以用于对其细观经济的分析和考量。

5研究结论

(1)对于一个经济体来说,文章提出的经济动能和经济驱动合力可以表征其宏观经济发展状态,具有明确的经济学意义,是对其GDP、GDP同比和人均GDP的有益补充。

(2)中国在近40年里,特别是在2005年以后,其经济动能和经济驱动合力快速提升,经济活力大增,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美国,尤其是日本的经济动能和经济驱动合力总体一直下滑。中国的经济驱动合力自1978年以来一直为正,并且从1511稳步提升到了2016年的2454;而美国和日本的经济驱动合力自1978年以后一直是负方向,美国从-2658变到了-357,日本虽然经过1985到2006年的波动,但最终还是从1978年的-3069总体变到了2016年-680。

(3)文章提出的概念和研究方法须满足研究的基本假设,但年度不可跨度太大(如多个经济周期);如此,也可以预测几年内的宏观经济走势。经济动能和经济驱动合力研究可以拓展到不同的经济体、不同经济体的不同行业和产业研究,对于创意经济和时尚经济等城市新经济,也可以用之于对其细观经济的分析和考量。

参考文献:

[1]曼昆.经济学原理[M].梁小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陈宪,韩太祥.简明宏观经济学[M].北京:

孙甜甜:中国与中亚交通基础设施合作的契机与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弗雷德克里·希利尔,马克·希利尔.数据模型与决策[M].任建标,译.北京:中国时政经济出版社,2004

[4]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年度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BA%E5%9D%87%E5%9B%BD%E5%86%85%E7%94%9F%E4%BA%A7%E6%80%BB%E5%80%BC/10873656?fr=aladdin.

[5]美國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美国年度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E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405/20/5931940_276327234shtm.

[6]日本内务府日本年度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EB/OL].https://zhtradingeconomicscom/japan/gdp-per-capita-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