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探讨

2019-02-23郑艳芳

绿色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古道

郑艳芳

(广西盛麒科技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28)

1 保护区概述

1.1 生态环境情况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木论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北部,北与贵州省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荔波县境内)相连,共同构成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幸存连片面积最大、原生性最强、保存最完好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全球代表性和典型性。1998年,国务院以(国函〔1998〕68号)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木论自然保护区内保留了原始属性的中亚热带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区内含有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众多种类,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掌叶木、单性木兰、单座苣苔、云南穗花杉5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黑桫椤、篦子三尖杉、翠柏、华南五针松、樟树等16种,另外还有其他类别的植物,可谓植物资源及其丰富。而动物资源则含有陆生脊椎动物两百余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金钱豹、蟒、林麝3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虎纹蛙、黑熊、猕猴等31种。不管是植物资源还是动物资源都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木论自然保护区无疑是北回归线附近的一颗明珠。

1.2 生态旅游资源

因为具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以及丰富多样的植物和动物资源、多姿多彩的自然环境,还有浪漫的少数民族风情以及优秀历史传统,再加上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因此自然保护区开放多种生态旅游项目,比如科考探险、徒步健身、漂流体验等等多种多样的旅游形式,对于前来参观的旅游者可以进行环境教育,提倡绿色消费、保护生态的环保意识[1]。

2 生态旅游管理现状

2.1 尝试旅游项目的开发管理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木论自然保护区的研究主要在于保护区内种群动态和群落结构研究、喀斯特土壤理化特性研究、生物多样性的调查、森林植被的研究等等多个方面,同时在生态产业以及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珍稀物种的检测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研究[2]。为了自然保护区的进一步可持续的发展,也为了让人们更加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同时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保护区已在2006便开始开展富有民族特色的生态旅游项目,该项目在次年二月份获得国家批准,自此木论自然保护区便开始尝试旅游项目的管理。

2.2 适当的人为干预

通过对国外众多自然保护区的研究发现,一味封闭的管理理念对于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并不是一种好的方法,因为在这样的管理理念之下,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并没有增加,而生态环境也没有明显的改善。其实人为的干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运行并不都是不可取的或者说是不利于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的。适当的干预只要不超过一定的限度,反而有利于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不断提高,也有利于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2.3 注重生态旅游的开发

生态旅游就是将自然保护区开发出旅游项目资源,吸引外地游客前来游览参观,从而实现保护区和周边居民的和谐共处。生态旅游看重的有两个方面,第一,生态旅游的面对自然景物;第二,生态旅游要保证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生态旅游最根本的目标还是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维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生态旅游的过程中,要突出环境教育的意义,让前来旅游的广大群体都能够参与到这场关于自然资源保护的教育课堂中来。

3 存在的问题

3.1 与社区居民的关系需要协调

由于木论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原来隶属于政府管辖的区域成为保护区管理局的管辖范围,而社区内居民依赖的自然资源也成为不可破坏的保护对象,这对周边民众的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而且保护区对于社区民众的补偿费用无力偿还,政府补贴也无法到位,从而影响到了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保护区与居民的矛盾便由此而来。

3.2 保护区内管理目标不明确

对于保护区的管理是要基于对保护区内资源彻底调查之后所进行的,而由于保护区内资源调查缺乏完善,依靠保护区自身的力量无法进行彻底的调查,还需要借助科研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既能够完成调查管理工作,对于保护区内科研人员的素质提高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3.3 生态旅游的开发加大了保护区的管理难度

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一方面为保护区带来了经济效益,但是随着游客的进入,乱扔垃圾、乱刻乱画等给旅游区的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难度;而且有的游客不顾旅游区的规则在限制区内活动;有些利益群众在保护区内过多的修建道路、宾馆等设施。如何保证旅游经济效益的同时做好保护区的保护工作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4 木论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探讨

4.1 开发旅游资源,搞生态旅游项目

生态旅游与保护区的管理目标有着众多的相似之处。保护区内开展旅游项目可以为周边居民创造就业机会,并且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解决了部分家庭的生计,从而让保护区和周边居民之间的矛盾缓和。另外,保护区内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展使得保护区同周边居民社区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自然保护区便成为牵扯到周边居民利益的重要存在,因此提高了公众对于自然保护区的敬畏和保护意识,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

4.2 保护为主、适度开发

虽然在保护区内开展旅游项目是符合保护区持久稳定发展的方法,但是针对保护区的开发要适度,不得在保护区内大兴土木修建楼阁等,当然可以适当的修建一些生态建筑物,但前提是不破坏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同时要严格控制保护区接受的游客数量,要考虑到保护区的环境承载量,同时要合理规划旅游线路,严格功能分区。可以根据保护区内的重要程度划分成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在核心区不得举行任何形式的旅游活动,仅能够用作研究;在缓冲区内可以进行教学和参观;而在实验区则可以适当的开发游玩项目。

4.3 旅游和教育齐头并进

生态旅游开发的目的一个是为了带动周边的经济效益,陶冶人们的身心,更重要的目的是让前来游玩的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他们对自然产生热爱和敬畏感。在自然保护区内,可以根据旅游项目的性质、参观群众的年龄特点等进行适度的环境知识的宣传,让人们在享受旅游资源的同时也能够意识到自己对于环境保护所担负的责任。当然环境知识宣传的相关从业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最好经过专业培训之后再上岗[3]。

4.4 弘扬中国传统,寓教于乐

木论自然保护区内拥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不仅仅具有浓厚的少数民族风情,还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比如保护区内的黔桂古道就是历史上连通广西和贵州两地的重要通道。这条古道大约有1 m左右的宽度,在幽深的密林中蜿蜒穿行,有陆上丝绸之路的美称。并且这条古道上有众多关隘,有的损毁比较严重而有的仍然保存良好。可供人们追忆纪念。在遥远的过去,修建这样一条古道是一件极为耗费人力物力的事情,因为古道的建成,给这里的人们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商机,连通两地的商业往来让这条古道从来都是热闹非凡的。因此古道不仅是连通两地的桥梁还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因此要保护古道的完整性,保护这份历史文物。在对自然保护区的开发过程中,需要重视的不仅仅是生态环境资源,还要对人文资源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它们承载了文明和优秀的传统文化。

4.5 周边社区居民参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发展

开展生态旅游是为了提高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而保护区周边的居民为了保护区的建成牺牲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因此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收益也应该有他们的一份。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周边居民的利益诉求,合理分配利益。当然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和环境管理也要周边社区居民的参与,让周边居民和自然保护区共同来管理生态旅游的开发和发展,共同守护保护区的发展。

5 结语

木论自然保护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风情对于人们来说是一座珍贵的宝藏,对于它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而要想木论自然保护区取得长久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开展生态旅游无疑是一个好的出路。因此,要严格执行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在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保护区和周边社区的合作共赢。

猜你喜欢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古道
走古道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访茶马古道
阅读理解
古道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