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创新做法
——以保定市西大街为例
2019-02-23刘世晗支晓光
宋 硕,刘世晗,魏 俊,支晓光,温 静
(河北农业大学 园林与旅游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1 引言
保定市西大街,建于宋,成于元,兴于清,为古城中轴线,是国内保存较好的具有明清、民国建筑风貌的历史文化名街,被冠以为“直隶第一街”和“北方名街”。然而,目前的西大街已经演变为经营自行车、劳保用品和殡葬用品的一条街。虽几经治理改造,但效果不好,曾经的繁华逐步消逝,零乱的经营状态与历史文化名街风貌形成强烈对比反差,历史文化与古风雅韵荡然无存。重新规划整理西大街的布局,既能让保定市民找回历史的回忆,也能吸引更多的来保游客,此时,还能彰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为建成文明城市助力,同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以此提出了一系列环境整治和房屋更新的做法,以西大街为这一模式的保定区试点,进而推广到更多地区。
2 西大街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西大街建筑简介
西大街是保定乃至全国保存较好的具有清末民初特点的历史文化名街。该街建筑风貌独特。大多是坡顶、灰墙、半圆拱顶门窗、立面有装饰线和花饰,以砖雕成,做工精细,耐人观赏。通过实地访谈及查阅资料对西大街建筑年代进行了统计:清代初及以前建筑2个,民国时期建筑9个,20世纪40~80年代建筑11个,80年代至今建筑45个。西大街作为曾经保定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也积累了丰厚的商业文化,成为一条以商业建筑为主的文化街区。
2.2 西大街现状问题分析
专家一致认为西大街是最能体现古城保定风貌和历史文化的标志性街区,然而近年来,由于保护和管理的缺乏,西大街沿街文物古迹破坏严重,广告牌匾凌乱,经营混杂,与其历史地位和建筑风格极不协调[1]。如西大街里面的贤良祠已经成为民居,只剩下位于西大街的大门,门口有石碑,外表比较体面,但是门内的现象让人惊讶,明明是一座古建筑,里边却是居住着七户人家的大杂院,保存良好的只剩下屋檐上的花木纹。
结合保定市历史文化特色,将西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总体功能定位为:以西大街为主体,辐射周边城区文物旅游景点,调整经营业态,修缮历史建筑,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恢复部分老字号,唤起古城记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使西大街成为传承保定历史文化、再现古城时代风貌、感受直隶文化魅力、领略燕赵民俗风情、展示保定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知名街,并提出了改造和创新的系列做法。
3 改造创新做法
3.1 采取超市化的管理模式
超市化的管理模式即为入驻商户与街区管理公司进行联营,各家商户的人员由公司集中培训,产品质量由公司全程监管,通过分户经营、统一管理的方法。如武汉户部巷就采取了这样的商业业态模式,同时当地政府的支持以及媒体的关注,舆论的引导和当地经商人员的配合,进行了3次多样化以及特定化的改变,现在变为在中国都具有名气的汉味小吃的特色品牌。户部巷是现在武汉早餐的代表,也是老武汉文化形象的微缩,它是没有办法去复制的,就是这样的现代城市里越来越难得的市井俗情,在武汉三镇享誉闻名。西大街老字号商品不输户部巷,如恒泰茶庄、乐仁堂药店、立己人药房、西德记茶庄、万宝堂药店、直隶书局、稻香村食品店、德昌茶庄、中兴帽庄等,街区管理公司应当依靠老百姓、引导老商户、打造老字号,就地把这些草根经济做大做强。
3.2 文创产业植入模式
形成以室内设计、工艺美术、视觉艺术为主的文创特色产业,通过文创产业的植入提升商业的人气和档次。如美国纽约sohu街区、上海的田子坊、北京798艺术区,它们都是在废旧工厂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业模式。上海田子坊是上海原有的石库门建筑群改造重新修建后成为的一处地标性的文创产业聚集区,它包含了许多文化元素,也成为了许多艺术家的工作场所。人们通常把上海的田子坊称为“新天地第二”。实际上,它虽然与新天地的时尚很相似,但它与新天地其实有着非常多的不同。在泰康路上的艺术品商家与工艺品小卖店目前已经有40多处,还有入驻的工作室、设计室有20余家,政府支持,各个企业商家配合努力,田子坊上海泰康路艺术街的标志,雕塑上方的飘带把五大洲四大洋的艺术家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当人们走在田子坊,各处游览于像迷宫般的弄堂里,那一家家特色小店和艺术作坊就这样在不经意间进入你的视线。从茶馆、露天餐厅、露天咖啡座、画廊、家居摆设到手工艺品,以及众多沪上知名的创意工作室,无所不有,无所不美[2]。
西大街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有独特的优势所在,然而历史文化这一静态资源本身不会自发地产生经济效益。文化的主体通常不是市场的主体。因此,一方面应当积极推进文化事业体制改革,另一方面依靠现有的产业基础,鼓励服务企业、制造企业等,把目光投向文化,将创新创意作为发展的新方法、新途径。通过产业与文化之间的互动,能够做到从文化到产业,再从从产业到文化。西大街独特的历史建筑风貌若能和文创产业结合起来,不仅能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更有传播历史文化的作用,吸引更多的来保游客。
通过对片区的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不仅能实现西大街的复兴,更能实现纵深拓展,更深层次、更立体化。如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采用整体性、原真性、多样性、可持续性的保护策略,采取这样的形式同时能实现对老城片区的进一步保护(图1)。
3.3 与绿植结合
绿植作为最常用的景观元素,通常使人们能够最快速、直接的视觉景观感受。采用保定当地的具有特色的且普遍的植物,能够体现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风光。如果实在受场地限制不能实现乔木绿化,可另辟蹊径选用占用空间资源少的垂直绿化的方式。因为园林的绿化植物能够起到引导交通、吸引游人视线、限定空间格局的作用。在生态方面,有效的植物种植能够降低噪声、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等[4]。
图1 西大街周围现状
历史文化街区从文字上讲不是一条街,而是一片区域。从空间角度出发,历史文化街区属于城市传统风貌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景观的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因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导向,与周边街区的建设、管理和开发紧密结合。对于老城中缺少植被的现状,利用西大街绿植设计中的垂直绿化就可以得到改善,增加古建周围以文化创意、市民参与性为中心的绿植设计,吸引更多游人参观,再生出了一个面貌全新的西大街风貌并且适应现代人生活的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