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陵山区桑植县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创新及策略深化

2019-02-23杨瑞庭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9年7期
关键词:桑植县农户旅游

许 建 杨瑞庭

吉首大学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国家在武陵山片区开展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试点工作,将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政策提升到国家级层面,为张家界经济的后发赶超搭建了良好的政策平台。随着脱贫工作进入攻坚期,张家界桑植县政府也提出了“旅游融合,产业扶贫,绿色发展”的总体方针。桑植县的交通条件在得到巨大改善的同时,也给桑植县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桑植县进行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是当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 桑植县乡村旅游扶贫现状

1.1 桑植县贫困现状

1.1.1 贫困人口多

桑植县目前仍是国家级贫困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中,桑植县有43个村入选。在《桑植县2016 年建制村拆并后贫困村认定名单公示中》,确认桑植县贫困人口达33 361 人,贫困乡镇23 个,贫困村124 个,其中有38 个村属于高寒山区村,还有3 个村未通公路。

1.1.2 经济基础薄弱

经济底子薄、体量小,地方政府财力弱。2016 年桑植县GDP 为82.166 5 亿元,仅占湖南省31 244.7 亿元的0.26%,占张家界市497.6 亿元的16.5%;人均GDP 为21 122 元,仅占湖南省45 931 元的46%。桑植县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导致财力单薄,缺乏发展资金。2016 年,桑植县的财政总收入为5.39 亿元,仅占湖南省4 252.1 亿元的0.13%,占张家界市49.486 7 亿元的10.9%。

1.2 桑植县乡村旅游扶贫实践及成效

1.2.1 桑植县乡村旅游扶贫类别

笔者主要从桑植县乡村旅游资源种类来研究桑植县乡村旅游扶贫的实践及其背后所遵循的扶贫模式,桑植县的乡村旅游资源按属性、特征和赋存状况来分类,主要有乡村自然景观类、乡村红色旅游类、乡村民俗类和乡村生态农业旅游类。

1.2.2 桑植县乡村旅游扶贫成效

从2007 年到2016 年这10 年间,桑植县的旅游经济一直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桑植县的旅游人数从60.02万人次发展到444.68 万人次,旅游收入从9795 万元增加到21.92 亿元,从旅游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到占国民生产总值的近1/3。更可喜的是,从2008 年到2016 年的9 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基本上一直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率,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率每年都超过了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而且在2013 年国家推动乡村旅游扶贫以后,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如图1 所示。

图1 桑植县2013—2016 年扶贫绩效与旅游发展对比

1.3 桑植县乡村旅游扶贫模式

1.3.1 “政府+公司+贫困户”模式

桑植县有乡村自然景观类、红色旅游类和民俗文化类等乡村旅游资源,对于这些旅游资源的扶贫开发,采取的是保险传统的扶贫开发模式。如桑植县八大公山原始森林、“天下第一洞”的九天洞风景区和南方最大的高山草场——南滩草场等自然景观资源,还有贺龙故居、刘家坪红色风情镇、“中国桑植民歌节”等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决定乡村旅游扶贫项目的类型、规模等;同时公司依法参与景区的开发、管理、经营,从而一定程度上拉动当地的旅游经济,为贫困人口带来工作机会,或者共享收益分配。即以政府为主导的“政府+公司+贫困户”模式。

1.3.2 “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桑植县虽大部分地区处于高山地带,但同时也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气候与大规模的山地资源,这种大规模开发就需要资金较为雄厚、专业技术较为高端的各类企业来帮扶贫困农户。同时,开发出种植基地,一般由政府引导或者由公司对某类经济作物的大面积种植[1]。比如在适合种植茶叶的高山地区,建立起茶园种植示范基地,由公司的技术人员为当地农户做好种植茶叶的技术培训,共同协作经营好茶园,这种乡村农业观光旅游资源将会吸引游客,而且通过公司的宣传和成熟的销售渠道,双方都获得了旅游产品销售等方面的经济收益,从而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如白石高山萝卜基地,永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将白石萝卜远销长沙、香港等地。

1.3.3 “合作社+农民”模式

自2013 年来,在国家鼓励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地区经济后,茶园合作社、果园合作社、花园合作社等专业种植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合作社组织是自愿组成的,农民对参与方式及参与程度有完全的主动权,而且可以跨乡跨村不受行政区域限制[2]。苦竹坪乡金子山果园就是非常成功的例子,苦竹坪乡金子山果园合作社专门经营名特优水果,其经营的金子山果园已发展成了集观光旅游、农事体验于一体的旅游景点。再加上当地农户的精心栽培与维护经营,这种生态农业旅游项目被经营得有声有色,“合作社+农户”模式,初见成效。

2 桑植县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综合考虑桑植县乡村旅游扶贫模式的局限,笔者应用社区参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精准扶贫理论,使桑植县的乡村旅游扶贫项目以社区为考虑对象,加大扶贫力度与精准度。针对上述3 种乡村旅游扶贫模式,提出每一种模式对应的创新优化方案。

2.1 “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贫困户”模式

该模式是政府主要负责进行宏观规划,制定相关法律政策,并优化发展环境;公司担当景区的管理及商业的运作;农村旅游协会则有序组织村民参与相关民俗节目的表演、导游、制作工艺品、提供餐饮住宿等;旅行社负责开拓市场,组织客源,设计线路;农户负责旅游活动上的投入[3]。收入分配则按各方投资或投入的比例进行。桑植县的生态公园、主题文化村和古镇古村这类景点,如“美丽乡村、贺龙故居”景区,刘家坪镇红色风情镇、八大公山度假公园等旅游景点,都可以采用此模式。

以桑植县的红色旅游景区为例,相较于“政府+公司+农户”模式,该模式政府可以全盘把握,公司可以专业管理与运营,旅行社可以重点打造以红色旅游为主的地接服务,从而吸引游客前往桑植县体验红色经典,使当地贫困居民更加融入和参与旅游开发;同时,通过与农村旅游协会联手合作,可以协助各方解决相关矛盾。这使得当地村民能够广泛参与,增强了村民的自豪感。

2.2 “公司+基地+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

该模式是公司负责投入绝大部分资金及技术,并制定相关规则;基地要与公司共同承担经营风险;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召开群众会,监督公司资金使用,并将农户闲散的资金或设备进行收集与整合,抓好市场监管、物资供应,保证种子种苗供应,加强基层技术指导,培训好社区农户;农户则负责做好基地生产任务,配合村集体经济组织,慢慢深入基地的开发活动[4]。比如洪家关白族乡茶园基地、廖家村脱水蔬菜基地、南滩草场畜牧场基地的扶贫项目,这种以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为主的项目开发,都可以使用这一模式。

以开发洪家关白族乡茶园基地为例,在加入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后,农户不仅有与公司沟通商量的渠道,公司对农户投入资金的使用也可以得到监督;村集体经济组织还可以监督土地流出协议、分红协议,这样使利益分配更加公平。公司也能集中获得更多生产效益。例如,在盈利的情况下,先扣除30%的盈利作为利润分配,这30%的盈利部分,公司占30%,村集体占30%,农户占40%;总盈利其余70%再按投资比例进行分配。这将最大限度地调动乡村农户的积极性。

2.3 “政府+公司+合作社+金融机构+农户”股份合作模式

该模式把社会、政府、农户手中的人、财、物、技术等资源融为一体,在运营过程中,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益达到了最大化。由于资金短缺和落后的技术,农民并没有市场的话语权,而股份合作模式改变了这种状况,“政府+公司+合作社+金融机构+农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模式,有效整合了各种资源,分别有掌控在政府手上的政策资源、公司宝贵的市场资源及技术、银行雄厚的金融资源、合作社的组织资源和农户大部分的土地资源。资源集中后,扩大项目规模,弥补项目开发的不足之处,才能实现长期的乡村旅游发展。

3 桑植县乡村旅游扶贫的策略深化

要实现乡村旅游的扶贫效果,必须贯彻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改善和维护桑植县生态环境,秉持“两山论”。同时,将精准扶贫理论灵活运用到乡村旅游扶贫的实践中,确保“扶真贫,真扶贫”、实现“不落下任何一个人”的桑植县全面脱贫。在每一条路径上,需要各方的投入与努力,相辅相成,相互监督,才能真正发挥出扶贫效果。

3.1 充分利用专业化合作组织,加强旅游人才技能培训

充分利用农村旅游协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等专业化的合作组织。第一,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管理人员可以参加全国重点旅游扶贫大学生村官培训班,也可赴外地学习和考察扶贫开发的成功经验。第二,要对参与乡村旅游扶贫项目的村民进项培训。农村旅游协会的会员除了村民,还可以吸纳相关专家,组织并开展培训讲座,或与相关专业机构、学校沟通,为村民提供定期且质量高的培训课堂。第三,农村旅游协会、村集体经济组织还可以从开拓旅游市场,加强物价调控、处理纠纷投诉等方面进行培训,这种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是乡村旅游扶贫过程中重要的“扶智”手段[5],是实现真正脱贫的重要途径。

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

对于交通方面的改善,要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桑植县的村庄大多处于高山高寒地区,现在还有未通车的村庄,或是年久失修公路,需要进行加宽或修建安全防护设施;要完善高速公路建设,全线配套完善排水沟及涵洞;同时景区内部的交通建设,如停车场、应急救援、游客服务中心、步行游道、景区巴士路线等,都要建设及完善,为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体验。对于乡村食宿基础设施方面,要增加废物处理设备,提升污水、固体废物的处理能力,不断改善旅游接待条件,为打造美丽乡村、生态农村打下坚实基础。在通信方面,要加大信息网络设施建设,不断改进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打造智慧景区、智慧乡村,提高乡村旅游信息化水平。

3.3 完善扶贫保障机制,实现乡村旅游扶贫的精准化

一是完善贫困人口参与乡村旅游扶贫项目的受益机制。实现旅游扶贫成效的核心因素是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可以从贫困户参与意向、参与能力、参与机会3 个方面考虑[6]。

二是完善乡村旅游扶贫联动机制,乡村旅游扶贫需要扶贫部门、旅游部门、工商部门、卫生部门的相互配合,对于这种跨部门甚至跨区域的工作,必须将各部门的旅游扶贫相关职能集中统一,建立起部门间的交流桥梁,使乡村旅游各项管理都能联动运行。

3.4 优化金融机制,发展农村旅游产业链

如何保障乡村旅游资源的合理化、最大化利用,发挥桑植县的资源优势,是当前桑植县努力的方向。其中,金融机制的优化是促进旅游业与加工业、农业、种植业等各产业领域资源有机整合的重要因素。第一,要根据各银行自身业务特点,落实金融扶贫“主办银行”制度,管好用好扶贫再贷款,强化“政银企”三方对接,运用再贷款引导银行机构加大扶贫信贷投入。第二,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实施普惠金融,健全农村网点金融服务设施,并加大保险公司对扶贫开发的支持力度。第三,要激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向贫困地区、贫困户倾斜。

猜你喜欢

桑植县农户旅游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湖南张家界桑植县电子商务 为农产品插上翅膀
邹军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旅游
山里娃的“飞天”梦——张家界市桑植县澧源镇中学初二学生张世林的航模之旅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张家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