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生活之源 绽放生命之花
2019-02-22张艳
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有句名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语文教师虽然满腹经纶,上课的时候引经据典,但是收到的效果确实牵强人意。究其原因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没有考虑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所学的知识大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語文的价值在生活中没有得到凸显。语文是一门富有灵气和诗意的学科,它是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即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不仅能最大限度地使语文知识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且还能促使学生把自己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升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文本中捕捉可以利用的生活资源,运用鲜活的事例让学生走进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解决课堂中的问题,把课堂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课堂才能打动学生,才能吸引学生,才能唤醒学生的生命之花,让生命之花绽放。
一、群策群力话环保,感悟生活之趣
春天是一个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季节,在鸟语花香的季节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敢于带领学生走出教室,零距离触摸春意盎然的大自然。三月十二日,是我国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在四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有一篇诗歌《走,我们去植树》,就以明快的节奏、优美的言语号召少先队员们放下手中的书包,行动起来:“迎着和煦的春风,迈开轻快的脚步,亲爱的少先队员们,走,我们一起去植树!”在五年级上册《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一文,也鼓励少先队员积极参与到植树造林活动中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美化我们的家园。在朗读这些诗歌的时候,学生们声情并茂,并在诗歌中找寻了一些生动的语言,例如“绿色工厂”“叫风沙乖乖低头”“让鸟儿翩翩起舞”等。这些言语表达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很多的小学生通过阅读诗歌对树木的作用已经掌握,这些来自生活经验的知识可以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资源,为学生学好诗歌做好铺垫。但是对于环保问题,大多数学生还是不知道的。那么,作为语文老师,该怎样引导学生呢?我在教学中就采用了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们发挥了自身的潜能,使出了自己独有的妙招。
“灰太狼”小组经过激烈的研究讨论后,发出了以下的倡议:1.善待我们种下的每一棵小树苗,我们要定期给它们浇水、施肥,让他们快速健康成长,为生命的绿色舔砖加瓦;2.不采摘花草,不践踏草坪,见到不文明行为及时制止,小草有生命,请爱护她!3.在班级建设植物角,让我们种下绿色,传播文明,使绿树常青!
“小蝴蝶”小组讨论后设计很多的公益用语:1.指数造林绿大地,栽花种草美人间。2.小草在向您招手,您要爱护她!3.小草也怕疼,不要践踏她!他们还打算书写设计好以后,张贴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里,提醒同学们加入到爱护花草树木的行列中来。
“小蜜蜂”小组经过精心的准备表演了情景剧《我和小树的故事》,通过卡通的造型,精彩的表演,让学生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二、追根溯源知长征,重温生活之苦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语文和生活的联系,鼓励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优化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堂内外的联系、学校内外的联系、学科之间融合的教育体系。因为社会生活是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内容、形式和渠道,促使学生在自己更加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主题式“走近伟人”,第一篇文本就是毛泽东的诗词代表作之一《七律·长征》。这首诗是毛泽东为了纪念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而写的,整首诗虽然只有56个字,却概括了长征两万五千里的伟大征程,让国人感慨万千。但是长征对于处于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来说却是一个遥远的故事,这段历史毕竟离他们太久远了。怎样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贴近作者的内心,感受长征的艰辛,领略到共产党人面对艰苦的环境而产生的乐观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呢?对此,我在教学中构建起了和长征有关的课程体系来引导学生感悟长征的历史意义和伟人的博大胸怀,感悟共产党人的必胜信念。
首先是设计了系列长征故事,重温精彩人生的环节。引导学生在课下搜集到有关的长征故事《丰碑》《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草地夜行》《马背上的小红军》后,展开课外阅读,学生被这些惊天动地的场面和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画面深深感动。这支队伍面对的是虎狼之师,前面有围攻堵截,后面有追兵紧随。面对高山悬崖、湍急的河流、无底的沼泽,这些让人感觉无法超越的困难,都被这支队伍战胜了。学生通过阅读才认识到红军长征的不容易,才认识到现代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其次是通过歌曲渲染,激励学生奋勇向前。在课堂上,为孩子们播放《长征组歌》,当这首荡气回肠的音乐在教室里响起的时候,孩子们在倾听中感受到了这首歌曲深刻凝练的歌词、清新动人的优美曲调以及浓郁的民族风格,感悟到这首歌曲是讴歌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历经艰难、不屈不挠、英勇作战、无私奉献的奉献精神。通过歌曲的播放,我们很清晰的看到,孩子们的眼神更加坚定,对红军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再次是通过观看长征的视频片段,缅怀革命先烈。我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了《过雪山草地》,学生看到了在风雪中,战士们跋涉艰难却坚定的身影;看到了草地上,战士们相互搀扶的过草地情境;看到了战士们翻阅白雪皑皑的雪山,欢呼雀跃的场景。从学生专注的目光中,我明显的感受到了学生对那段艰苦岁月有了深刻的认识,他们看到了战士们胜利会师以后的喜悦之情,看到了英雄的足迹,看到了工农红军的伟大,从而对战士们产生了深深的崇拜之情。
就这样,通过多种手段,给学生挖掘出了当时的生活资源,赋予了知识以生命和活力,更好的揭示了文本全新的意义,引导学生更好地在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里积极的自主的探索未知,借此绽放了学生的生命之花。长征课程的建构激励了学生时时刻刻牢记先辈的遗训,学习红军的艰苦奋斗、敢于拼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生活,奏响丰富多彩的生活乐章,激活学生对生命敬畏之情,引导学生做生活的强者。
三、凝结智慧巧辩论,品味生活之乐
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于漪老师说过:“变语文自我封闭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社会、面向生活,面向活泼的学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
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网络走进了学生的家庭,部分学生已经沉迷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进入六年级的他们开始进入青春期,产生逆反心理,单纯的说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亲子冲突日益凸显。于是,我结合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的内容,围绕“网络的利弊性”,策划了一场辩论赛。这种新颖的形式得到了学生积极的响应。学生只有亲身参与,才会对网络的利弊有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有效的开展本次辩论活动,我在课堂上提前介绍了辩论会的流程,学生则根据流程做了精心的准备。期待已久的辩论赛开始了,八位选手信心满满的捧着一大叠资料,落落大方的坐在辩论会的相应位置上。正方有理有据的说明了网络的理出,真可谓天衣无缝,无可挑剔。而反方则列举了網络的而种种弊端,和正方的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辩论双方各抒己见,不相上下。经过第一轮观点的陈述,反方处于劣势,但是气势上没有气馁。随着主持人宣布进入自由辩论换届后,正方的四位选手根据自身的准备大谈网络的优势,列巨额了一些同学通过网络和远在他乡打工的亲人视频聊天的例子;范方泽步步紧逼,列举了一些同学迷恋网络而导致视力下降、学习成绩直线下滑的真实例子。现场掌声不断,激烈的辩论场面深深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学生,在大家的推荐下,评选出了本次比赛的“最佳辩手”和胜利的一方。学生大方的表现,引经据典的阐述,让我们语文老师为之自豪,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辩论中懂得了要把握好上网的分寸,充分认识到网络是把双刃剑,是一个为人们生活学习服务的工具,利用的好,就对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有利处,利用不好,就会产生很大的坏处,这不是简单的说教能达到的教学效果。这种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辩论赛,从学生生活中挖掘网络的利弊,展开激烈的辩论和探讨,学生就对网络有了全面的认识,了解了网络对自己的人生、甚至生命带来的好处和弊端,这样,学生的生命之花才能开的更加美丽、灿烂。
语文是参天大树,生活是学习语文的源泉,是参天大树的根,只有根深才能叶茂。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成为生活的课堂,让学生的生活成为生动的教学资源,社会生活成为最丰富的教学资源,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摇篮,学生只有在生活中才能找到语文学习的影子,从生活中才能感知语文学习的乐趣,才能品味出别样的人生,才能让自己的生命之花尽情的绽放。
张艳,安徽省合肥市兴华苑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