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题而教:谈神话体裁课文教学
2019-02-22王乔
神话,是神奇的。它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和大胆丰富的想象,是文学创作和语文学习的丰厚土壤。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对神话类问题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有很多的神话故事被选入了小学语文教材就足够说明了这一点。神话是人类文明最早的一缕瑰丽的曙光,是我们的祖先对自然以及文化現象理解和想象的故事,是人类在初期探究自然和社会的不自觉艺术创作,它寄托着祖先对宇宙的幻想,承载着先人们最朴素的追问,也寄托着人类最美好的精神诉求。回归现代语文教学,神话由于其独有的本质,深受小学生的喜爱,然而审视当今的神话教学,教师不是把神话教学演变为故事课,就是把神话课演变为语用课,把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作为切入口,把鲜活灵动的神话文本肢解得支离破碎,丢弃了神话独有的神奇功效。基于此,本文站在儿童的角度,引领儿童走进神话世界,借此来感知神话的神奇情节,感悟人物的神奇形象,感受言语的神奇表达。
一、走进神话的故事情节,感知神话的神奇
《语文课程标准》在低年级段指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景,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能完整地讲述小故事。
首先,做到感知神奇。儿童对神话故事有一种天然的亲近,他们很容易把神话世界幻想成现实世界,这是少年儿童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教师要在课堂上抓住神话的特点,让课堂对孩子们充满诱惑,在神话和儿童的天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样,学生的好奇心与追求光明的天性得到张扬。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感知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例如学《开天辟地》中盘古的身体能伴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普罗米修斯盗火》中普罗修斯的肝脏能奇迹般的复原……,教师要善于把这些神奇的人物、神奇的力量的“神奇”之处凸现出来,这应该是我们神话类文本教学的起点。
其次,引导孩子复述神话故事。神话文本的另一个特点是故事性强。抓住神话文本的故事性,引导学生通过复述故事和复述课文的方法,理解和感受文本是神话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材低年级学段每篇神话故事的后面都有“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要求。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指导学生复述神话故事呢?这就要求我们了解低年级孩子的学情,他们作为低年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具有了初步抓住重点语句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抓住神话故事的重点复述课文的时候,他们还是掌握的不好,所以对神话故事的复述,我们可以降低要求,确定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找要点,用自己的话复述神话故事”,而不是“独立复述”,更不是“创造性地复述”。这些都是根据学生的学情而制定的。例如在教学《沉香救母》第四自然段中写的是沉香拜师学艺。教师可以紧扣“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的跟着师傅练功”这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神话故事中描述的情景,感受沉香为了解救母亲,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高贵品质,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神话画面去复述故事。我们来看这个小学生的故事复述:“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吹着,天空飞舞着鹅毛大雪,房子外冰天雪地,沉香冒着严寒在努力练着武术;夏天到了,太阳像个火球一样烧烤着大地,知了拼命的叫着,没有一丝风儿,沉香顶着烈日,刻苦的练着。他每天鸡不叫就起床,迎着星星练功,披着月亮回家,即使师傅叫他休息自己也不肯。”我们从这位学生的复述中看出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当然,怎样让复述变得有趣,富有实效,就需要给学生理清故事发展的脉络,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然后找出神话故事中的关键词,指给学生一个复述故事的支点,引导他们按照故事的基本思路展开复述。
由此可见,在神话故事的教学汇总,教师要千方百计的“引诱”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神话故事的重构,引导学生在一遍一遍朗读神话故事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故事,把神话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二、品味神话的人物形象,感悟神话的神奇
《语文课程标准》中年级学段教学目标指出: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能够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神话的美学特征是崇高,教材中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大多是大义凛然的英雄,他们在学生的心目中是无限伟大的形象,这种形象满足了儿童全部理想的释放。
首先我们要在品味人物的形象中感悟神奇。神话是神奇的,不但有神奇的人物、神奇的力量,还有学生心中神奇的感觉。神话的神奇迎合了小学生好奇心的心理。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决定了学生关心的是神话故事中的神奇力量,这就要求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尊重童心,注重和儿童一起经历神奇的过程,从而获取一种神奇的神话体验。例如在《开天辟地》这篇课文的教学中,不妨引导孩子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去探寻让自己感到神奇的地方。整个课堂环节把整个宇宙比作大鸡蛋的比喻作为入口,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下面是部分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的神奇难道仅仅是课文中所描写的吗?我们如果仔细观察,还会看到更多美丽的画面,大家想象一下,盘古的牙齿、鼻子、头发、耳朵……会变成什么?
出示投影: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
孩子们在回答时的语气和言语,说明了他们感受到了神话的神奇魅力,请看学生的回答:
生1:他的五指,变成了壮观的五指山。
生2:他的胡须,变成了地球上的瀑布。
生3:他的鼻子变成了宽阔的山洞。
……
神话为孩子们提供了梦想的舞台,从孩子们精彩的发言中我们知道孩子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神话的神奇魅力,对申花这一特殊的文体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其次是尝试表演。课本剧的表演是神话故事复述的一种形式。我们在神话教学中可以尝试以演促读的教学形式,实现言语的感悟和内化。我们来看《哪吒闹海》的教学片断:
1.为表演而初读
师:课文哪儿写的精彩,你们最爱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生:我認为“哪吒用乾坤圈打死夜叉”写的很精彩,我非常喜欢读。
生:我觉得“哪吒用乾坤圈打死三太子”写的最精彩,我很爱读。(学生们纷纷举手表示同意)
师:既然大家都喜欢这两部分,那大家就好好的读一读,等会儿,请大家来表演一下这部分内容。(大家兴趣高涨,兴致勃勃的读起书来。)
2.为导演而深读
师:各个剧组安静,导演的任务就是给演员指导,如果需要的话,导演可以出任演员的角色,并设想一下该加入哪些动作,补充哪些语言,怎样把人物的神态和心理表现出来。老师想看一看哪个小组更有创意。请各个小组排练。
生:排练
师:请学生上台表演展示。
表演的过程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的过程,也是深入解读文本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言语来揣摩语言的神奇,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式阅读教学逐步走向深入的过程。
三、揣摩神话的言语表达,感受神话的神奇
《语文课程标准》在高年级阶段的教学目标中指出: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联想文本中词语的内涵,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
神话体裁的课文因为富有神奇的想象力而充满魅力,这个魅力是依赖于想象和言语的“诗意”。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善于引导学生感悟故事的本身,忽视了言语表达的“诗意”。所以在教学中要透过语言的品析,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是怎样刻画的,抓住语言,细细品味,感悟语言的精妙。例如在教学《嫦娥奔月》这篇神话故事的时候,为了不让奸人阴谋得逞,机智勇敢的嫦娥快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下。唱的吃了仙药后,飞出窗子,飞向原野。月光如水,像一个美丽的少女不得不割舍对丈夫的依恋,对乡亲的亲情,奔向天空。画面美丽,语言优美,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触摸文字,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读出嫦娥的姿态美,读出她对家乡的留恋之情。引导学生读、知、悟、品,一次次触摸关键字词,品析嫦娥的善良。学语言是学习语文的落脚点,通过理解、感悟和熏陶再回到语言上,力求通过语言的品味,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现,进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获取有价值的思想情感,这样学生也就真正走进了“神话”神奇世界里。
神话教学在每个学段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按照“三维整合,统筹安排”的原则,根据学情,实现螺旋式一步步上升,通过各种途径,引领学生走进神话世界,彰显出神话的“神奇”魅力。
王乔,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中心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