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虎将聂凤智:战场上的“智多星”

2019-02-22吴东峰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智多星将军济南

吴东峰

聂凤智其人

聂凤智将军嘴边常常挂着微笑。顺心的时候,他微笑;犯难的时候,他也微笑;紧张的时候,他还微笑;甚至濒临死亡的时候,他仍然在微笑。

1986年10月14日,我第一次上门采访,身穿灰色便服、耳朵上戴着助听器的将军笑吟吟地出来迎接我。他不但热情地接受了我的采访,还开心地和我合影留念。

虎将聂凤智

咔嚓一声,照相机把聂凤智将军的微笑留给了我们,留给了后人,留给了历史。

而此时,将军的夫人何鸣却在一旁抹着眼泪。

半年前,聂凤智将军体检时发现右肺上有一块乒乓球大小的阴影,后经北京有关专家确诊为癌症。这几天,将军正在发烧,病情的变化难以预料。

何鸣说:“你们来时,首长(何鸣对外人总是这样称呼聂凤智)正在挂盐水。我们劝他不要出来,但他无论如何也不肯。”首长严肃地说:“人家来找我,是经过反复考虑,电话机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不知想了多少遍才下决心的,我不能不见。”

照完相后,我仔细地端详着将军。这是一位身材矮小,长相平平的老人。望着眼前这位白发苍颜、慈眉善目的老人,你是很难把他和一位叱咤风云、有勇有谋的猛将联系起来的。

聂凤智将军的名字,在我军的一些重大战役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战役有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大战、渡江战役、解放上海战役、朝鲜空战、解放一江山岛……

不仅如此,他指挥的许多战例,被写进了人们所熟悉的文学作品里,如《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战上海》《长空比翼》等。

他的部队,还涌现出许许多多闻名全国的英雄集体和个人,如“济南第一团”“十人桥”“渡江第一船”,魏来国、韩德彩、杜风瑞等人。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很多历史转折关头,或者戏剧性进程中,都有聂凤智将军的“精彩表演”。

莱芜战役

——俘敌一万二千余名

这一仗持续了一天一夜,聂凤智将军指挥的九纵以极小的伤亡,取得了俘敌一万二千余名的战果,是个前所未有的大胜仗。

那是在1947年年初,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刚合并为华东野战军。聂凤智将军担任九纵参谋长兼二十五师师长。这是九纵加入野战军序列后,第一次参加大兵团作战。

2月,华野陈毅、粟裕主力部队突然出现在莱芜和吐丝口之间,一举包围国民党军李仙洲集团,激战3昼夜,歼灭国民党四十六军及七十三军大部,活捉了总指挥李仙洲。部分从包围圈中逃脱出来的国民党军残部,刚喘过气来,没想到又一头钻进了解放军在和庄张开的“口袋”。

掌控这个“口袋”的我军指挥员正是聂凤智将军。当时,聂凤智将军指挥部队首先歼灭了南援的敌七十七师,接着就赶到和庄设伏围歼逃敌。由于九纵动作迅速,溃逃之敌几乎全部进了包围圈。

從吐丝口溃逃出来的敌人,一批接一批蜂拥而至,黑压压、乱哄哄一片,大多数未放一枪一弹便做了俘虏。他们顺从地把枪支、弹药和辎重堆放得整整齐齐,然后成群结队地走进解放军的收容所。

济南战役

——把“助攻”命令改为“主攻”命令

山东曲阜,文圣之地,将星云集:粟裕、谭震林、叶飞、许世友、宋时轮、郭化若、陶勇、王建安、王必成、聂凤智……

攻打济南前夕,华野召集各部队领导干部开会讨论攻打济南的作战方案。当议到攻城时间时,这些身经百战的将军几乎都认为,攻取设防这样坚固、兵力这样雄厚的战略要地,一个月时间太紧,起码要准备两个月。而此时,时任九纵司令员的聂凤智将军站起来说:“依我个人的看法,不一定非要拖上那么久。有个十五天到二十天也许就能把济南府拿下来!”

众将军哈哈大笑,认为这个聂凤智真有点不知天高地厚。见状,熟读兵书、满腹经纶的郭化若倒了一杯开水,送到将军跟前说:“聂兄,高见!敬你一杯茶。”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聂凤智的九纵八天八夜就打进了济南。这是我军作战史上的一个奇迹!

当时济南战役的攻城作战命令是这样写的:攻城部队分为东、西两个集团。由三纵、十纵等部队组成西线集团,担任对济南的主攻。而由九纵、十三纵等部队组成的东线集团,担任助攻。

但是,那天聂凤智在向九纵各部队下达作战命令时,大笔一挥,把“助攻”改成了“主攻”。各部队领导接到命令后,纷纷打电话问是否把命令写错了,聂凤智将军肯定地回答:“没有错,就这样传达!主攻也好,助攻也好,关键都要攻。如果助攻部队束缚住自己的手脚,不敢放开去打,怎么有助于兄弟部队的主攻呢?”

“助攻”变“主攻”,九纵各部队士气大振。9月16日晚,攻城战役发起,第二天天刚亮,九纵攻下了济南东郊的主要屏障——茂林山和砚池山。9月18日,九纵一举攻克济南东南门户——燕翅山,国民党军城东重防被打开缺口。9月23日凌晨2时5分,九纵七十三团最先突进内城,一面“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红旗插上了高高的气象台。

中央军委为了表彰攻克济南的伟大胜利,于9月24日,也就是济南大捷的当天发布嘉奖令,授予九纵七十三团为“济南第一团”。

渡江战役

——我们已胜利踏上了江南的土地

电影《开国大典》中有这么一幕:长江北岸,春寒料峭,二十七军军长聂凤智光着膀子,穿着一条短裤,带领指战员跳进冰冷刺骨的江水。霎时,“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声震天动地。

“水上练兵,是我们渡江作战的前奏,”聂凤智将军说,“刚开始主要是分散隐蔽在内河港汊湖泊中进行。为了真正熟悉长江水情,我们还趁雨夜或是雾天,把小船抬到长江里练兵。按照渡江登陆要求,以船为单位进行战斗编组,练习上船、划桨、掌舵、拉帆、抢占滩头阵地等实战动作。”

有一天,聂凤智将军到江边临江坝指挥所检查工作。吃饭时,炊事员端上一小碟炒青菜,一小碟韭菜炒鸡蛋。聂凤智心中纳闷:三四月间,青菜韭菜遍地都是,怎么在这里变得金贵了?

指挥所的同志告诉他,这是长江南岸的菜,是侦察兵过江侦察时,顺手捎带来的,请首长尝尝鲜。

这餐饭触动了聂凤智将军的心思:如果派一支侦察分队过江,与江南地下党取得联系,及时而周详地报告我军当面之敌的情况,岂不更有利于大军南下?

渡江战役前遇水搭桥的解放军工程兵们

聂凤智将军这一大胆设想,很快得到了中央军委和总前委的赞誉和批准,人们熟知的电影《渡江侦察记》,就是根据二十七军“先遣渡江大队”的事迹改编拍摄的。

1949年4月20日夜晚,二十七军先全军渡江部队一步开始渡江。经过一场激烈战斗,先头部队顺利占领对岸滩头阵地,聂凤智将军乘着指挥船,随第二梯队渡江。

是夜,风扫薄云,现出一轮明月,水影山光,恍如白昼。江面上万船争渡,壮观无比。

此情此景,竟触发了聂凤智将军的灵感。登上南岸后,他当即口授一份电报,拍给党中央和毛主席。

电报全文只有十三个字:“我们已胜利踏上了江南的土地!”

这是聂凤智将军有生以来拍得最短也是最有诗意的一封电报,这是一封掩饰不住喜悦和豪情的电报,这是一封报告中国历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电报。

次日,毛泽东主席接到这份电报后,挥毫写下了我国新闻史上的名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放上海

——和刘昌义面对面谈判

如果说打仗真有运气的话,那么在众多同样资历的将军中,聂凤智将军是运气最好的一位。打孟良崮,是他率九纵从山下打到山上,最先把红旗插上山顶;打济南,是他的九纵第一个突进内城,把助攻变成了主攻;打淮海,是他指挥的九纵攻克碾庄,为淮海大战立了头功;渡江战役,是他率二十七军,第一个突破长江天险,拉开了解放全中国的帷幕。

如今,解放大上海,又是聂凤智的部队最先攻进了市区。

1949年5月24日下午,二十七军七十九师师长肖镜海兴奋地打电话报告军长聂凤智:“冲进去了,我们已经到了南京路,马路上的电灯还给我们照着亮呢!”

二十七军打进上海后,遇到了一个让聂凤智将军头痛的难题:由于上面规定,在市区不准使用重武器,部队在强攻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四川路桥、西藏路桥时,被河北百老汇大厦(即现在的上海大厦)的国民党军用轻重机枪拦击,众多英勇的士兵献出了宝贵得生命。

指战员气红了眼,愤怒地责问领导:“是爱无产阶级战士的生命,还是爱官僚资产阶级的楼房?!”有一个部队还把榴弹炮拉上来,炮口瞄准了百老汇大厦。

此时,只要允许开一炮,接着必然会有千炮万炮。苏州河北岸有上百万群众,一炮打过去,将伤亡多少人?但如果继续对峙,不但部队要遭受损失,苏州河北岸的大批工厂,也可能会被撤退的国民党军队破坏。

聂凤智将军心急火燎地赶到前沿阵地,及时制止了准备开炮的部队,接着他又察看了地形,决定在军事上改变战术手段:一部分部队在苏州河正面佯攻,另一部分主力则从两侧涉河迂回,包抄敌人的后路。

真是天助斯人。正在这个时候,上海地下党与国民党五十一军军长兼淞沪警备副司令刘昌义取得了联系。聂凤智将军接通了刘昌义的电话,简明地阐述了局势和我军的政策,希望他深明大义,减少上海的损失,选择一条自新之路。

5月25日,这是上海解放的一个转折关头。刘昌义过河来到南市新河二十七军军部,与聂凤智将军谈判,明确表示愿意率部队放下武器。当夜,刘昌义率领五十一军撤出阵地,苏州河北岸顺利解放。

刘昌义后来回忆那天谈判情景时说:“聂凤智将军貌不惊人,言语简明,尤其是他那微笑,给人的印象极深,使我感受到力量和真诚。”

1949年5月27日上午9时,上海宣告解放,聂凤智率领的二十七军获得了陈毅“军政全胜”的高度赞誉。

指挥空战

——“歪打正着”的“口袋战术”

1932年4月的一天,在湖北孝感县(今孝感市)的一个草坪上,停着中国工农红军缴获的第一架飞机,一群年轻的红军士兵正围着它指指点点。其中有一位个小、精瘦的红军战士,张大嘴巴,瞪着眼睛,好奇地想:这怪物怎么飞上天的呢?

这位红军战士做梦也没有想到,二十年后自己竟当上了空军司令员。

1952年7月,聂凤智北上丹东,任中朝空军代司令员,开始了他一生中精彩的空战生涯。

朝鲜空战,无论飞机数量、装备质量,还是技术水平,中朝空军都明显处于劣势。从飞行员队伍来看,美国空军号称“空中霸主”,而我国空军则是“嫩芽芽”队伍。然而,聂凤智将军以其独特的打法,取得了关键性的优势胜利,扭转了我军在朝鮮战场被美国空军压在头上欺凌的局面,把空中战线推移到青川江一线及以南空域。美国空军参谋长不得不承认:“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几乎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上主要的空军强国之一。”1955年1月18日,我军正式发起以一江山岛为目标的大陈列岛的解放战役。这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陆海空协同作战,聂凤智将军负责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统一指挥。三军联合作战,空军为先锋。蒋介石经营多年的大陈岛的坚固工事,在空军稳、准、狠的打击下顷刻间土崩瓦解。这一仗打得异常紧张激烈而又精彩纷呈。用陆军、海军称赞空军的说法就是:“空军打得太出色了!”在此期间,美军先后出动了飞机两千多架次来“声援”,终未敢与蒋军“共同防御”,结果也灰溜溜地退到了台湾。

1958年7月24日,国防部发布命令,任命聂凤智将军为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兼福州空军司令员。当时,全国安定,唯有福建前线战事频繁,国民党飞机不停地轰炸沿海,海峡上空局势异常紧张。聂凤智将军组织指挥了一次又一次的大规模空战,直至1967年1月,他还以“黑司令”的身份,指挥打下了一架U2飞机。

“有一次,”聂凤智将军回忆起入闽参战时的情景,“三批敌机先后窜至泉州上空骚扰。我命令汕头、连成、漳州、福州等机场的战斗机起飞迎战。按规定的指挥方案,运用的是打时间差的战术。应该是这批飞机来,那批飞机走,以保持空中连续的力量。没想到,起飞的时间没有搞好,各个机场的飞机几乎同时到了泉州上空,一下子把敌机团团围住。敌地面指挥看上下左右都有我们的飞机,以为我军早有准备,布下了‘口袋,就连忙命令撤退。我军穷追猛打,击落敌机两架。”

过了几天,彭德怀从北京打来电话,问聂凤智将军:“搞了什么‘口袋战术?美国、日本和香港都在哇哇叫,说这个战术不是中国人指挥,可能是某国将领打的。"

聂凤智将军老老实实地回答:“哪来什么‘口袋战术,是我们自己起飞时间没有算好,歪打正着呀!”

彭老总哈哈大笑:“歪打正着也好嘛,我军作战的许多经验不都是在偶然之中发现、总结出来的吗?你们要认真总结一下这个‘口袋战术,以后还可以用!”

面对癌症

——虎将笑看生死

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晚年碰上了令人谈之色变的对手——癌症,他又是怎样想的呢?

聂凤智将军递给笔者一封信。这是他被确诊为癌症后给司令部党小组写的思想汇报:

……我得知病情后,精神状态一直很好,没有因病受到影响,思想上也没有什么负担。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对于生死问题并不看重。从参加革命那天起,就时刻准备流血牺牲,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人民,献给党的事业。比起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我是幸福的。虽说,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我一定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积极配合医生,坚持治疗,和疾病进行斗争。

聂凤智将军说:“人家都说我打仗运气好,可好运气是成千上万的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红军时期,同我一起报名参军的几十名伙伴,大多为革命捐躯了,而我却幸存下来了。打济南时,我们九纵阵亡一千三百七十七人,‘济南第一团十几个连仅剩三个连的兵力。1949年解放上海时,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我们部队又有大批干部战士倒在了血泊中,他们中有‘济南第一团的幸存者,也有‘长江第一船的战斗骨干……那么多革命先烈先我而去,我这条命又何足惜!在战争年代我是这样想的,现在我仍然这样想。"

因此,只要国家有需要,聂凤智将军总是毫不犹豫地答应。1944年的一天,许世友到医院探望住院治疗的聂凤智将军。将军得了阑尾炎做了手术,还没有拆线,一咳嗽刀口就痛。

许世友看到这个情况,好久不说话。聂凤智催道:“许司令,有什么事就说吧。”许世友这才说:“有一个仗,非得你去打,打完仗再来住院。”

在旁的医生连忙说:“不行,这样弄不好要出人命的。”

聂凤智将军说:“许司令到医院来请将,不行也得去!”

打完仗后,聂凤智将军去见许司令,许司令说:“现在你可以去住院了。”聂凤智一摸伤口,说:“早结疤了,还住啥子院啊!”

晚年光景

——战争似犹在

聂凤智将军戎马一生,临终前还沉浸在战争年代的氛围中。据将军夫人何鸣介绍,聂凤智去世前的那个除夕夜,她带孩子们到病房和聂凤智团聚,一进门就发现情况不对。她说:“一进门,我就看到了一幕让人吃惊的情景:首长半个身子悬挂在床沿上,护士正用身子吃力地拦着他。好像他要争着下床到什么地方去,护士快支持不住了。多危险哪!我叫孩子赶紧把他搬回床上。”

“你怎么了?”待聂凤智缓过气后,何鸣小心地问。

“这孩子不好!”他挺生气地指着护士说,“敌人都打过来了,她还叫我躺在这里。我要穿军装,她不让;我要找队伍,她说藏起来了。”他喘了几口气又说:“没有部队,想叫我投降啊?真糟糕!”

何鸣知道这是丈夫又产生幻觉了。聂凤智病重之后经常这样,好像自己还置身在当年的战场,还像当年那样率领着千军万马冲锋陷阵。其实,与其说是幻觉,倒不如说是执着。何鸣说:“我让孩子把他扶坐起来,一边给他擦汗,一边劝慰他,设法转移他的注意力。”但他仍然沉浸在自己那个惊心动魄的天地里。过了一会儿,他又不安地说:“现在是建国三十周年,敌人在几个重点地区都已放了炸弹,要破坏,不知小平同志知道了没有……”

聂凤智将军患了绝症后又活了五年。1992年4月3日,傳来了聂凤智将军不幸去世的消息。俯仰之间,历史皆成遗迹。但将军的微笑使我永生难忘,饱经风霜的脸庞唯有此时最为生动:舌头往右舔着嘴唇,双眼眯成一道缝,有点像无锡惠山泥人厂的“大阿福”,也有点像杭州灵隐寺的弥勒佛。这是一种天真与成熟兼容的神态,这是一种童心未泯的表情,这是一种视胜负如常事、置生死于度外的大将风度。将军的微笑,不仅仅是高兴,也不仅仅是宽容,在将军微笑的背后,隐藏着一种力量,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

〔本刊责任编辑 钱璐璐〕

〔原载《名人传记》

2018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智多星将军济南
我家的“将军”
将军
小小智多星
将军驾到
今日智多星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将军完婚
Hi济南
Hi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