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暗黑人格三合一国内研究进展

2019-02-22张欣然

祖国 2019年1期

张欣然

摘要:暗黑人格三合一(Dark Traid)由马基雅维利主义、自恋和精神病态这三种人格特质组成,这三种人格均是处于健康人格与病态人格之间的人格特质。分析近期国内暗黑人格三合一的研究发现:1.暗黑人格三合一对许多人际关系变量都具有负向影响;2.自恋对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具有正向作用,马基雅维利主义对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具有负向作用;3.在工作情境中,暗黑人格三合一的作用相对复杂。

关键词:暗黑人格三合一 马基雅维利主义 自恋 精神病态

一、概念

暗黑人格三合一(Dark Traid)是处于健康人格与病态人格之间,具有低宜人性和不受欢迎特点的人格特质群,由马基雅维利主义、自恋和精神病态三种人格特质组成。这三种人格特质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具有麻木不仁、表里不一、争强好胜、自以为是的共同点,具有这三种人格特质的个体均偏好快速和剥削性的生活方式。

弗洛伊德对自恋的定义是:对自身缺乏正确认识,陶醉于自我欣赏。它的主要表现为过分自信,占有欲强烈,不愿接受批评,喜欢吸引他人注意,具有强烈的心理优越感。精神病态是一种个体表现在人际关系、情感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人格特质,精神病态的个体表现出夸大、自我为中心、欺骗、情感肤浅、缺乏共情和后悔感、不负责任、冲动、违反社会规范等倾向。马基雅维利主义是权术与谋略的代名词,在中国俗称“权谋倾向”。高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往往具有明确的定向目标,往往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操纵、利用他人。

二、暗黑人格三合一的测量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马基雅维利主义量表是由Christie和Geis编制的Mach Ⅳ量表,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Mach Ⅳ逐渐暴露出各种问题,更多的马基雅维利主义测量工具也在不停涌现,然而这些测量工具在项目构思、信度、效度、简便性等方面仍未超过Mach Ⅳ,所以Mach Ⅳ依然是使用最为广泛的马基雅维利主义量表[1]。

Raskin(1979)编制的自恋人格量表(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Inventory,NPI)是目前西方对于自恋最广泛使用的测量工具,该量表依据DSM-III对自恋人格障碍的标准发展而来,共40道题目[2]。目前,国内的自恋量表中,比较可靠的有周晖等人(2009)编制的适合中国非临床人口的自恋人格问卷,分为权欲、优越感和自我欣赏3个维度,共34个项目,总体信度处于0.63至0.91之间[2]。

对于精神病态的测量,莱文森精神病态自陈式量表(LSRP)是被广泛使用的一个量表,该量表共26个条目,包含初级精神病态和次级精神病态2个维度,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2和0.63[3]。

三、暗黑人格与人际关系

因为暗黑人格的低宜人性特点,拥有暗黑人格的人必然在人际交往中有着异于常人的困难之处。其中,相对另两种暗黑人格来说,自恋型人格是较为特殊的一种,它在社会性方面有着两面性:一方面自恋的个体行为傲慢,缺乏同情心,对自我形象和权力有着浮夸的需要,这些特点均不利于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对外显现出高度的外显自尊,较少出现焦虑和抑郁等情绪状态,这些特点使他们在人际关系中十分有吸引力[10]。由此看来,自恋型人格的个体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究竟如何难以轻易推论,因此,近年来国内出现了许多关于自恋与人际关系变量的研究。

在当代中国,年轻一代中自我欣赏、自我标榜的行为十分常见。因此许多研究都采用了中学生或大学生等年轻人作为被试。其中对中学生的大部分研究表明,自恋产生的影响是较为复杂的。周晖等人(2009)选取459名初一到高二学生为被试,发现自恋与中学生自我报告的社会适应良好呈显著正相关[4]。闵韡等人(2015)选取361名初二到高二学生发现,被试中显性自恋者的自评、他评同伴关系好于非显性自恋者,隐性自恋者则与之相反[5]。另外,丁如一等人(2016)选取了149名高一学生为被试,发现男性的自恋对公开的亲社会倾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女性不存在显著相关;男性和女性的自恋均与匿名的亲社会倾向之间不存在相关;同时,在公开的情境下,男性青少年中高自恋者会做出较多的亲社会行为,而低自恋者要相对少一些;而在非公开的情境下,无论高自恋者还是低自恋者,亲社会行为没有太大的差异[6]。

对大学生的亲社会性研究中,有着不同的结果:王梦云等人(2018)选取222名大学生为被试,发现自恋与认知移情、亲社会行为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并且认知移情在大学生自恋人格和亲社会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7]。廖小伟等人(2015)选取天津某大学处于恋爱关系的大三学生448人为被试,发现自恋与恋爱暴力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并且自恋能通过敌意认知间接影响恋爱暴力的发生[8]。

相比自恋而言,精神病态和马基雅维利主义对人际关系产生的影响就直接许多。具有精神病态特质的个体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欺骗他人、情感肤浅、缺乏共情和不负责任、冲动、违反社会规范等倾向,因此,精神病态的个体往往很难处理人际关系问题。耿耀国等人(2018)选取某大学577名大学生为被试,发现拥有精神病态特质的人,其宽恕水平和攻击行为均受到消极影响[9]。

与精神病态一样,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也具有冷漠、缺乏传统道德感、缺乏移情能力的特点。除此之外,马基雅维利主义者还表现出喜欢操纵他人,善于使用操纵性策略,在人际互动中使用如劝说、欺骗等手段使他人为自己的利益服务。这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并不是一个受人欢迎的特征。李腾飞等人(2016)选取553名青少年为被试,发现青少年产生攻击行为与马基雅维利主义有关 [10]。

四、暗黑人格与生活幸福感

上文提到,具有暗黑人格特质的人往往会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问题。因此,他们在社会环境中常常会遭受挫折,同时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也会因此降低。田志鹏等人(2014)选取1257名中学生为被试,发现无聊倾向与显性自恋呈显著负相关,与隐性自恋呈显著正相关;主观幸福感与显性自恋呈显著正相关,与隐性自恋呈显著负相关[11]。朱远征(2016)选取431名大学生为被试,发现女生的马基雅维利主义与生活满意度呈负相关,男生的自恋与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即性别在自恋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12]。蔡攀等人(2017)选取2828名中学生为被试,发现暗黑人格特质對个体幸福动机和幸福感的影响具有差异,自恋对幸福动机和幸福感的影响相对积极,而马基雅维利主义和精神病态对青少年幸福动机及幸福感的影响则较为消极[13]。

五、组织中的暗黑人格

在管理心理学中,大部分关于暗黑人格的研究都集中于自恋和马基雅维利主义。这是因为相较于精神病态,这两种暗黑人格特质对组织、工作的影响更为突出,运用的范围也更广泛。

自恋的个体渴望权力,注重形象和自我管理,这些均是很好的领导特质。那么自恋的领导的实际表现究竟怎样呢?文东华等人(2015)选取沪深两市所有上市公司的CEO为被试,发现自恋的CEO会显著提升公司的战略水平和业绩的不平稳性,但是这种影响只存在于非国有企业中,国有企业则没有;进一步分析非国有企业发现,公司治理对CEO的自恋倾向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也没有明显证据表明CEO自恋总体上会促进或阻碍经济效率[14]。廖书迪等人(2016)发现自恋型领导与员工沉默行为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与员工基于的组织自尊则有显著的负相关[15]。祝晓霞等人(2018)选取银行和证券公司共378名来自初级管理岗位的员工为被试,发现自恋人格与组织支持感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工作塑造:在高组织支持感下,高自恋人格的员工会有比低自恋人格的员工更多的工作塑造,但在低组织支持感下,自恋人格与工作塑造不相关[16]。李晋等人(2018)发现创业者的自恋特质与公司创业愿景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17]。

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喜欢操纵他人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类人群往往易于在组织中得到领导职位,因此有许多研究关注具有马基雅维利主义的领导者。秦峰等人(2013)通过元分析发现,马基雅维利主义与工作绩效不相关;在营销类职业中,马基雅维利主义与工作绩效低度正相关;在管理类职业中,马基雅维利主义与工作绩效没有关系;另外,马基雅维利主义与收入、工作满意低度负相关,与职位不相关[18]。赵君等人(2014)选取武汉地区企业在职半年以上的正式员工为被试,发现马基雅维利主义在评估式绩效考核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關系中起调节作用:对于高马基雅维利主义个体,评估式绩效考核对工作满意度的负向影响较强;而对于低马基雅维利主义个体,这种负向影响较弱[19]。

参考文献:

[1]秦峰,许芳.黑暗人格三合一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3,21(07):1248-1261.

[2]周晖,张豹,陈丽文,叶敏怡.自恋人格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的初步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01):5-7+11.

[3]秦峰,许芳.莱文森精神病态自陈式量表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8,32(06):508-514.

[4]周晖,张豹,郑珊珊.中学生自恋的年龄特征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25(01):41-45.

[5]闵韡,何宁.中学生自恋与同伴关系的研究:自尊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05):772-776.

[6]丁如一,周晖,张豹,陈晓.自恋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J].心理学报,2016,48(08):981-988.

[7]王梦云,王志浩,张文杰,尹忠泽.自恋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认知移情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03):430-433.

[8]廖小伟,赵琳,刘新春,杨丽.敌意认知在自恋和恋爱暴力间的中介效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04):686-689.

[9]耿耀国,郭伟伟,王丛丹,等.宽恕水平与攻击行为:精神病态与自恋特质的调节效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26(02):294-298.

[10]李腾飞,张良,潘斌,陈光辉.马基雅维利主义对攻击行为的影响:同伴信念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03):523-526.

[11]田志鹏,刘勇,滕召军.中学生无聊倾向特点及其与自恋、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06):1062-1067.

[12]朱远征.大学生“黑暗三联征”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29(01):64-66.

[13]蔡攀,左世江,王芳,等.青少年暗黑人格对其幸福动机和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特殊教育,2017(12):60-67+82.

[14]文东华,童卫华,彭希.CEO自恋、所有权性质和组织后果——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经济管理,2015,37(08):65-75.

[15]廖书迪,刘文兴,廖建桥.自恋型领导对员工沉默行为的影响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6,21(06):130-137.

[16]祝晓霞,朱飞,于广涛,等.何时“寸有所长”:组织支持感调节下员工自恋人格对工作塑造的影响[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7(03):28-36.

[17]李晋,侯红梅,李晏墅.科技型创业者自恋人格与团队创新绩效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基于孵化期公司创业愿景的视角[J].经济管理,2018,40(04):69-83.

[18]秦峰,许芳.马基雅维利主义者的工作绩效和职业成功——基于工作场所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3,21(09):1542-1553.

[19]赵君,廖建桥,张永军.评估式绩效考核对职场偏差行为的影响:探讨工作满意度和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作用[J].经济管理,2014,36(03):63-76.

(作者单位: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