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韩合拍电影的嬗变历程
2019-02-22李盼盼
一、中韩合拍片的发展现状
(一)合拍片的界定
合拍片是指两个或多个国家(地区)的制作单位共同合作拍摄的影片,发行时通常有两个或多个语言的版本。
合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影制片机构共同投资、共享影片著作权以及影片市场收益的一种电影制作方式。合拍片有对外合拍片和境内合拍片两种形式,合作各方投资方式和数量、发行分配方式以及比例、权利与义务等都在合同中有明确的规定。
根据国家电影管理部门的规定——其实也类似于大多数国家的合拍规定,我国对于“合拍”的认定,有若干可量化的标准,如投资比例、演职员国籍构成、版权持有状况等,而且还有相对较“虚”、却也必须遵守的条款,如必须体现中国故事和中国文化等。只有这些条件都一一达标,并报批总局下属的中国合作制片公司(俗称“合拍公司”),审批通过后,“取得资质”,一部影片才算是法律意义上,或者说经济意义上的合拍片,从而享受国产片的待遇。
(二)合拍片的意义
1.见证了中国电影业的发展
中外合拍电影的历史始于1939年拍摄的《四万万人民》,这是一部纪录片。第一部合拍故事片是1953年中国和法国合拍的《风筝》,这是一部儿童故事片。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在1979年,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成立,这标志着中外合拍电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近年来,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制定了比较开放的合拍政策,使中外合拍电影有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从2003年至2014年,也就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十多年间,平均每年都会有超过40部的合拍影片在中国上映。2015年的情况还不确定,但是伴随着14年《中韩电影合拍协议》的签署,人们称之为“中外合拍片的高产年”。
2.彰显中国元素
我国文化上下绵延五千年而不曾中断,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风格,深深的打上了中华民族的烙印,这些文化就是通过文化元素才得以展现,电影合拍是对中华文化资源的利用,是对中国文化元素的展现。
以一部韩国电视剧来说明文化元素的重要性,《大长今》是几年前在中国大陆非常火的一部电视剧。这部剧之所以能够引起中国观众的共鸣,很大程度上和电视剧中所带有的浓厚的东方文化元素是分不开的。韩国是东亚文化圈里的一员,而东亚文化圈则是在中国儒家文明的影响下形成的。这就足以证明一部剧所带有的文化元素对于这部剧来说是有多么的重要。
在电影合拍的过程中,国家广电总局较好的把握了对于电影中所展现的故事情节和文化元素中国所占的比例。这就是对于我国文化元素的一种展现,这种展现所带来的影响不仅仅限于国内,对国外同样具有影响。
(三)合拍片的现状-合拍模式
中韩两国合作拍摄电影开始于2001年的《飞天舞》,至今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在这期间逐渐形成了四种合拍模式:以外景地拍摄为主的合拍模式、演员输出(人力资源合作)为主的合拍模式、投资领域为主的合拍模式、技术(影片特效制作)合作为主的合拍模式。
以外景地拍摄为主的合拍模式。就是指两个国家之间到对方去进行外景拍摄,这就是外景拍摄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方式是最为原始简单的方式,主要是在中韩两国合拍影片的早期。
演员输出(人力资源合作)为主的合拍模式。比如张柏芝参与拍摄《白兰》 、章子怡接拍《武士》 、宋承宪参演《夕阳天使》 ,当然我们不得不说2005年成龙与金喜善合作的《神话》这部影片在当时引起了比较大的社会反响,也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投资领域为主的合拍模式。如《大明猩》是华谊兄弟与韩国SHOWBOX联手投资合拍,并且在暑期档取得了相对不错的成绩;笔仙系列则是中国投资,由韩国的团队进行拍摄、制作,在中国市场发行为主;同样的合作方式的还有暑期档在华取得近两亿票房收入的《分手合约》 ,以上这些影片都涉及到了投资领域的合作。
技术(影片特效制作)合作为主的合拍模式。说起以这种模式进行拍摄的影片,总是会想起20007年冯小刚执导的《集结号》。这部影片是由中国独资、由韩国特效团队负责后期的画面的特效制作,并且影片上映后取得了不错的社会反响,这对于中韩两国的影视合作具有极大的意义。
以上四种模式就是中韩两国进行电影合拍的主要合作方式,对于一些合拍电影,我们不能将它们单纯的归结为其中的某一种模式,可能是多种合作模式模式在进行着。同时,近年来随着中国对韩国热映影片的翻拍,很多学者认为这种方式也可能是以后中韩两国进行电影合拍的主要的合作方式。
二、中韩合拍片的发展历程
中韩合拍电影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期,最初的合拍电影主要依靠明星效应来获取票房,这种模式本身就存在问题,所以效果并不理想。此后,中韩合拍电影沉寂了近10年之久,直到2012年文艺片《晚秋》的大获成功。2012至今,中韩合作拍摄的影片出现了不少好的作品。2014年7月3号《中韩电影合拍协议》的正式签订,这预示着中韩电影合拍事业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一)《飞天舞》开启中韩合拍古装之路
《飞天舞》是由韩国影人执导并演出的中国电影,该电影是以中国元朝末年为大的背景,根据韩国漫画家金惠磷的漫画名著改编而成的。影片的拍摄邀请的是香港参加过《东方不败》及《倩女幽魂》的拍摄的马玉成武术队的原班人马,影片在还运用了大量的电脑特效技术,耗资3000万人民币,由韩国、中国和中国香港联合制作,主演是金喜善(韩国)、申贤俊(韩国)以及王亚楠(中国)。《飞天舞》是中韩两国第一部古装合拍电影,这开启了中韩两国合拍古装之路。
(二)《晚秋》文艺片开启韩国电影票房的新春天
由韩国导演金泰勇执导,汤唯、玄彬主演的爱情文艺片《晚秋》在2012年3月登陆中国大陆电影市场。该片刷新了韩国电影在中国大陆的电影票房纪录,并且这是一部文艺片,同期上映的文艺电影《桃姐》也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是否這预示着文艺片的春天就要到来呢?《晚秋》是一部比较地道的韩国电影:在韩国拍摄、由韩国导演执导、韩国投资,但是却被称为内地最为卖座的韩国电影。
(三)《重返20岁》本土化了的亚洲女友三部曲
《重返20岁》是韩国电影《奇怪的她》的中国版本,虽然《奇怪的她》在韩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但是《重返20岁》这部电影市场预期普遍不好。意外的是《重返20岁》在这种情况下杀出重围并取得了近四亿的票房,这肯定有其原因存在,最为重要的就是本土化的移植。
三、中韩合拍片的发展趋势展望
(一)中韩合拍片的价值
1.中韩合拍片的经济价值
中韩合拍电影对于双方来讲都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尤其是对于韩国来讲。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电影消费市场,合拍意味着中国电影市场对韩国电影打开了大门。在消除了电影外国片配给额的影响后,韩国电影在中国的销路大开,这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合拍对于韩国来讲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对于中国来讲,同样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首先,电影合拍可以使中国学习到韩国的电影制作技术,这种技术带来的价值不是仅仅依靠金钱就可以衡量的。其次,电影合拍可以借助韩流的影响刺激我国的文化需求,拉动我国的内需,使得经济增长更具有均衡性和持久性,降低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性。再次,中韩电影合拍其实也相对于韩国的電影市场向中国打开了大门,可以增强国产电影的海外吸金能力。
2.中韩合拍片的文化价值
这种文化价值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中韩两国之间、两国与世界之间。
中韩两国之间。电影合拍是一种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韩两国自建交以来就保持着良好的民间交流,这种电影合拍协议对于加强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具有非常有利的影响,相当于为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又搭建起了一座桥梁。
两国与世界之间。中韩两国都属于东方文明,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电影的合拍可以在国际上增强影片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的增强其实就是文化影响增强的表现。在西方的影片中,尤其是好莱坞大片中往往带有西方的价值观,电影传入的同时,西方的价值观念也随之慢慢渗透进人们的头脑中。这种电影合拍,可以结合中韩两国优势,使得带有东方文化价值观念的电影更好的进入到西方电影市场当中,使得东方文化价值观念对西方的影响增强。
(二)中韩合拍片的优点和局限
优点:优势互补:中韩两国进行电影合拍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消费市场,并且还在快速发展当中,可以说拥有良好的市场条件、发展前景广阔;中国历史悠久,用于拍摄电影的题材丰富;中国经济已经拥有比较雄厚的基础并且还在迅速发展当中,加上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的扶植态度,投资者对于影视制作的投资热情高涨。韩国则掌握了亚洲最为先进的电影制作技术,在电影的后期制作中优势明显,从中韩合拍的《集结号》就可见一斑。
综合上述理由,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韩两国合拍电影可以充分利用双方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局限:这种合拍使得韩国优秀的剧本很容易就会进入中国电影市场,这种轻易获得好剧本的现状会使得国内本就饱受诟病的编剧能力更没有生存空间,增加了剧本创作的惰性。
(三)中韩电影合拍展望
1.中韩电影合拍符合世界潮流,是大势所趋
即便近年来韩国电影的票房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这种繁荣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产业危机:韩国近年来在票房增长的情况下出现了观影人次的减少以及人均观影次数的降低的现象。所以可以认定的是,单纯依靠韩国国内的电影市场,将不能继续维持韩国电影产业的增长。无论与哪一个国家进行电影合拍都是韩国摆脱这种产业困境的一种方法,而中国可以说是最好的选择。
近年来,我国迅速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电影产业消费市场,丰富的文化资源、雄厚的经济实力、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扶持、迅速增长的文化需求等等,这些无疑成为了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优势,也成功吸引了许多国家的电影制作团队与中国电影制作团队进行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电影产业也必须实现这种全球化,中韩两国进行电影合拍是明智之举,是符合历史发展的大潮流的。
2.中韩电影合拍——双赢之举措
对于中国来讲,实现中韩电影合拍的产业化、规范化意义巨大。首先,韩国拥有亚洲最为先进的电影制作技术,与韩国进行电影合拍有利于引进韩国的电影制作技术,逐渐摆脱电影高科技技术依赖国外的困境。其次,我国居民的文化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实现电影合拍的规范化、常态化,有利于满足我国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再有,实现中韩电影合拍对于我国电影产业与国际接轨非常有帮助,可以吸收韩国成熟的电影产业发展制度来优化完善自身。当然,这对于我国目前死板的电影审查制度形成的冲击也是巨大的,但却是有益的。
对于韩国来讲,同样意义巨大。韩国国内电影市场已经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增长乏力,与中国合拍电影后,电影进入中国市场将不会受到电影国外片配给制的影响,可以显著增加韩国电影的海外票房。韩国一直致力于发展本国的文化,希望增强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中国合拍电影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的输出过程,这将会明显加速韩国文化对外输出,不仅提高了韩国电影的国际地位,也增强了韩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所以说《中韩电影合拍协议》的签署是两国电影史的一个新篇章,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胡扬.中外合拍电影:从磨合到成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02-27.
[2]牛梦笛.从中韩合拍电影看国产剧本的本土创作[DB/OL].中国文化传媒网,2015-02-02.
[3]张山峰.电影剧本呼唤本土原创[N].光明日报,2015-02.
[4]陈梅.韩国电影史(上)[J].世界电影,1999,(04).
[5]洪帆,张巍.好风长吟,愿风且留香——90年代好莱坞之外的民族电影[J].电影艺术,2000,(05).
[6]黄式宪.东方镜像的苏醒:独立精神及本土文化的弘扬——论亚洲“新电影”的文化启示性(中)[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02).
[7]焦雄屏.Ⅱ洲电影合作的困难和挑战[J].电影艺术,2006,(01).
[8]金胜勇,张尚民.韩国电影振兴中的文化危机——访电影振兴委员会委员、韩国自由电影小组主席张尚民博士[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02).
[9]彀怊,金虎.韩国电影美学的嬗变——从“文学”电影到“艺术”电影[J].当代电影,2006,(04).
[10]李新.世纪之交的韩国纯情电影[J].当代电影,2004,(05).
[11]李宗禧.韩国电影档期[J].电影艺术,2005,(04).
[12][法]巴赞著.电影是什么?[M].崔君衍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13][法]克里斯蒂安·麦茨,吉尔·德勒兹等著,吴琼编.凝视的快感——电影文本的精神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4][法]马赛尔·马尔丹著.电影语言[M].何振淦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15]范志忠著.世界电影思潮[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李盼盼,民办四川天一学院,在职教师,所属专业:多媒体艺术,硕士学位,硕士,研究方向:影视、多媒体艺术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