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罗素《哲学问题》中的几个问题

2019-02-22杜鑫淼

祖国 2019年1期
关键词:罗素表象

杜鑫淼

摘要:罗素的《哲学问题》前三章探讨了关于物质论的问题,但他在前三章没有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立场问题。本研究会在下面深入探讨第一章——表象与实在,并探讨与之相关的唯心主义问题。

关键词:罗素 《哲学问题》 表象 实在

罗素作为现代哲学的杰出代表,作品繁多,有着影响后世的哲学思想,数理逻辑,摹状词理论,以及对物理学又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对物质与知识的关系有着深入的探讨。罗素的《哲学问题》前三章探讨了关于物质论的问题,他阐述的观点是”什么是物质”。罗素提出的这个观点都是从贝克莱主义出发的,人们永远不能证明人自身之外和人经验之外的物质的存在。有怀疑的世界不足,才能研究世界。所以,罗素对贝克莱对物质的观点进行了批判,但他在前三章没有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立场问题。本文会在下面深入探讨第一章——表象与实在。

一、表象和实在

现在西方哲学从反对黑格尔起家,反对形而上学。而罗素深受柏拉图的影响,和经验主义思维影响。所以,在这一章开篇部分,罗素就围绕桌子提出了两个问题:

1.到底有没有一个实在的桌子呢?

2.如果有,它可能是个什么样的客体呢?

用桌子来进行提问,一张桌子是否能展现两个世界表象和实在,罗素试图用各种方式来证明,表象的背后有一个实在世界存在着。我们认识世界通过感觉材料来感知世界,在进一步解释之前提出的两个问题之前,罗素对感觉材料和物理对象二者之间进行了区分。罗素认为,怀疑本身不能怀疑,感觉材料是否能反映物理对象的存在,这一点毋庸置疑。就不同人的主观性加以分析,不同的人有相似的感觉材料,如果把世界看作一场梦,则就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

如果世界仅仅是感觉材料组成的,当我们解释它的时候不具有客观性。如果真的存在一个桌子,我们称之为物理对象,我们不得不思考感觉材料和物理客体之间的关系,所有的物理客体我们称之为物质,接着罗素对两个问题进行了重新表述,物质到底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的话,物质又有哪些性质?罗素根据贝克莱的说法简要概述,存在就是被感知的主观主义命题。罗素认为不能站在常识角度把唯心主义看作荒谬,并且不能抛弃唯心主义的主张。罗素透过颜色相似,我们不同把握相同的内在本质。假设物质世界才能使我们解释起来变得简单,而物质存在的理由为它是我们的本能信念。如果没有这种本能信念,我们相信这种信念是不存在的。物质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因而它既包括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

二、唯心主义:认知的知识和描述的知识

(一)认知的知识

当知识在逻辑上与有关真理的知识无关,它在本质上就是简单的知识,这种知识属于我们亲自认知的知识,我们简称认知的知识。认知的知识是我们可以用直觉感知和察觉到的知识。罗素还在文中将认知的知识进行了分类,包括感觉材料、记忆、反思、自省、共享。认知的知识都是我们所认识的知识,不需要证明和有关真理作为中介的知识。

(二)描述的知识

而另一种知识是永远也逃避不了的知识真理进行论证的知识,必须以真理作为中介,这种需要通过描述得来的知识,我们称之为描述的知识。描述的知识不受我们个人经验的局限,不受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可以超越,进入更深层次的理解和阐述。《哲学问题》中罗素指出,用“theso-and-so”来描述知识。将描述的知识进行特定局限。

(三)两种知识的关系

描述的知识并非是能够独立得到的,面对客观的事物或者是精神和心灵,需要在认识上依赖认知的知识,认知的知识提供给描述的知识最基础的知识,在我们对描述的知识了解中,认识的知识起到了开拓者的作用,先有了一个认识的对象,我们才能进行描述,我们了解的每一个知识或者说是每一个命题一定也必须是由我们所认识的成分所组成的。即便罗素简单地将知识分为认知的知識和描述的知识两种,但他仍然认为“知识”并不是一个精确的概念,而是混入到“或然的意见”中去的。

三、研究罗素哲学问题的价值

20世界的哲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十分微妙,经常呈现为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形而上学衰落之后,哲学的地位一落千丈;但另一方面哲学流派众多,哲学家人才辈出。罗素出生贵族,祖父曾任英国首相,罗素从小受自由主义的教育。16岁是开始思考宗教问题,认定灵魂不朽,上帝存在信条都不可信。罗素一生追求确定的知识,比如他的数理逻辑,罗素悖论等。在《哲学问题》这本书中,罗素阐述了何为物质,认识论,鲜艳的知识,真理的知识,以及哲学的价值这几个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正平,赵恒君.论罗素的人生哲学[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5(02):5-12+29.

[2]刘钝.“两种文化”视野下的霍尔丹与罗素之争[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6(01):15-27.

[3]谢群.罗素与前期维特根斯坦:批判与继承——前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系列研究之五[J].外语学刊,2013,(06):60-66.

[4]陈晓平.罗素的“命题”与弗雷格的“语句”之比较[J].哲学研究,2012,(04):82-88.

[5]贾可春.罗素的摹状词理论[J].哲学研究,2004,(09):78-81.

[6]朱学勤.让人为难的罗素[J].读书,1996,(01):3-13.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罗素表象
罗素悖论
温和的狼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
罗素的亲知理论解析
我就是他们要保卫的那种文明
谈表象积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量子力学中的表象变换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充满喜悦的生活
“非常害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