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内外产业转移研究

2019-02-22陈怡洁

祖国 2019年1期
关键词:劳动力一带一带一路

陈怡洁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我国将部分产业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从而调节区域经济结构、促进区位经济优势互补。本文主要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内外产业转移,首先从产业转移的定义、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入手,对“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内外产业转移关系进行阐述。其次,论述通过“一带一路”推广优质产业转移的原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生产原料紧张、土地价格上涨、环境污染等原因都会促使产业转移。最后,作者重点论述了如何实现“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内外产业的合理融合。

关键词:一带一路 产业转移

为了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秉持开放包容互惠互利的理念,借用丝绸之路这个影响深远的历史符号,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在2015年联合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这既是中国适应新时代发展、坚持改革开放的需要,也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往来、产业转移。

一、产业转移的定义、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

(一)定义

产业转移是指某些产业由一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主要指空间上的移动。比如,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迁出地与迁入地的区位优势的变化,引起该产业在一国内部或跨国间的、以企业为主导的转移,包括生产销售环节的转。产业转移也是一个时间与空间并行的动态过程,是调节区域经济结构、影响区位经济的重要因素,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经之路。

(二)表现形式

产业转移按照不同标准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按地域范围不同,可分为区域性产业转移和国际性产业转移;按转移客体中最突出生产要素特性的不同,可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按转移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市场扩张型产业转移和成本节约型产业转移;按转移的空间流动方式不同,可分为水平产业转移和竖直产业转移。

(三)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

劳动力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较小,不同国家劳动力数量、质量、价格不同,成本差异很大,导致企业不断在空间上移动,寻求更高利润。拥有充足的劳动力、劳动力价格低廉且素质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迁入地。比如,上个世界中期工业化开始之初,东方的发展相对于西方来说较为落后,发展中国家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劳动力充足且价格低廉;而西方发达国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相应提高,企业利润下降,投资者就把目光瞄准了发展相对落后的东方国家。

2.内部交易成本

一个企业的生产需要与其关联企业或地方服务行业加强交流,投入资金,在生产、销售、职工培训等方面加强合作。当然,一个企业为了提高利润率,一定会选择在内部交易成本最低的地区投资,发达国家生产成本较高,而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外国企业的投资,会改善投资环境,建立出口加工区,区内一般有良好的工业基础,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3.市场

在一个企业发展的初期,一般都是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当地市场达到饱和或满足不了企业继续扩大规模时,企业会以投资建厂的形式向具有市场优势的地区或国家进行产业转移。

二、产业转移对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

(一)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与此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比如,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环境污染、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市场饱和等问题,迫切需要进行产业类型的升级。产业转移则可以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新条件,缩短产业升级时间,收回成本,加快工业化进程。而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说,中国将一些已经达到饱和的产业转出,会带来该国家的产业升级,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广东省一带有许多美国耐克公司的加工厂,而现在,该产业正不断向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转移,越南有可能成为耐克公司最大的海外生产基地。

(二)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国家发展水平不同,其发展重点也不尽相同,产业具有一定的发展周期,而产业转移可以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借助自己的优势,发展相应的产业。产业的迁入地与迁出地由于该产业的转移而联系起来,分工协作不断加强,区域经济进一步融合,使得中国可以发展处于研发和增长阶段的产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以发展处于成熟期的产业。比如,中国的基础设施正在积极“走出去”,中俄目前正在合作建设贯通莫斯科到远东地区的高铁,这会促进两国的经济贸易往来;华为作为中国知名的手机生产商,它的生产销售不仅仅局限在国内,更多生产线在国外,直接在当地销售,减少成本。

(三)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产业转移会给迁入地与迁出地的自然环境带来影响。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比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能源丰富、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国家,产业转移很可能会使原本的乡村转变为发达的工业区,促进当地就业和环境改善。比如,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是“一带一路”中线的重点工程,中哈两国对该旗舰项目投入大量資金,中国基础建设等产业转移聚集此地,大大改变了当地的面貌,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从一个荒原逐渐发展为初具规模的工业城镇,并成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

(四)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中国正在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通过”一带一路”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沿线国家。这虽然会相对减少中国的就业机会,但会缓解转入国的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倒逼中国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产业升级,促进中国整体经济和工业水平的提高。中国自改革开放初期,劳动力向东南沿海地区聚集,随着东南沿海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批劳动力随着中西部发展和“一带一路”项目转移到沿线地区,优化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布局,为全球产业链的优化发展提供了动力。

三、如何利用国内外产业转移提升“一带一路”建设水平

(一)因地制宜承接发展特色产业

要在适合的地方采取相应措施,发展合适的产业,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当地特色,让绿水青山不再只能被观赏,而是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依托原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工业设施及劳动力资源等,更好的承接新产业,弥补缺陷,完善原有的产业体系,提高区域竞争力,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例如,中国在农村倡导因地制宜,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小康。[1]

(二)科学统筹规划,促进承接产业布局

对工业布局进行科学规划,将相关产业联系在一起,减少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提高生产利润,完善投资环境,发揮产业集聚所带来的巨大效益。对于重点地区可采取优厚的政策,吸引外企外资,引导更多的劳动力、资金投入该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对相对落后地区采取扶持的措施,帮助其发展产业,优化区域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三)改善承接产业转移环境,加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难免会污染化境,特别是化工产业。应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进行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保护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优美的环境会吸引许多高技术产业,加快产业升级,促进产业转型,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四)完善承接产业转移机制,加强人力资源支持与就业保障

完善承接产业转移机制,吸引外商企业投资。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会部分进行产业转移,导致就业岗位下降,应采取措施缓解这方面的压力。培养高素质劳动力,加强人力资源支撑,为推动产业转移提供智力支持。[2]

(五)推进品牌战略实施,增强竞争优势

中国制造这个品牌已经深入人心,随着中国的发展,现阶段较为低端的产业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向更高水平产业升级中,应注重保持工匠精神,对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拒绝粗制滥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3]

(六)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

制定优惠政策,在资金、技术、投资上支持相关产业转移,设立产业转移平台,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和结合需要,实现区域间经济共同进步、合作共赢。加大对地区产业发展的支持,实现技术突破,提高产业竞争力。

总之,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内外产业转移,能够更好地促进各国、各经济体的融合发展,这是合作共赢的项目,随着产业的转移,能够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于中国来说,能够更好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海峰.“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与产业转移研究[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27(01):3-7.

[2]张理娟,张晓青,姜涵等.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转移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6,(06):82-92+135.

[3]张理娟.中国面向“一带一路”产业转移的国别选择及效应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7.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第五十八中学)

猜你喜欢

劳动力一带一带一路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