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2-22刘春花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学年会计专业资源

刘春花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安徽 滁州 239000)

0.引言

供给侧改革实质上就是一种以“资源利用最优化”为目标的行动方略,资源是每个集体开展日常工作时都会使用到的内容,如物资、人力资源以及财产资源都可以算作集体资源。一般而言,集体在开展固定活动时,都会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开展时长来调整活动计划,计划中便会规定部分资源的使用数量、最大使用限额等等。从理论上看这种改革方式虽明显可以将资源利用率升至最高,但实际上因多数高校都并未重视到供给侧改革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优化作用。故多数高校所能给出的人才培养方案往往都未能将校内资源以最优化水平利用。因此为了从根本上升级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已有多数高校选择以供给侧改革为思路,试图通过调整资源配给来完成教学资源的最优化配给。

1.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存问题分析

1.1 培养方向过于固化,难以与时代发展高度吻合

教育成果与教育指导方向拥有密切的关联关系,教育指导方向即为创设教学模式的根本目标,当高校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设定为单纯的培养技术型人才时,学生们的能力就会处在专业能力较高但实用性较低的层面中。而当高校设定培养目标为素质型人才时,学生们的工匠精神和专业精神便能够在同行业间拔尖,但专业能力是否拔尖却无法被肯定。这些就是教育成果与教育指导方向密切关联的有力证据。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明显,因此理论上,高校也应该明确这一关联关系并做到及时更新教学目标。但事实并非如此,部分高校会认为会计专业的教育难度较高,因此若要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成果,需要校方格外尊重以往的教学方向以及教学经验。该论点表面无误,但却明显是“拒绝更新”这一观念的直接体现。不能与时代发展、会计人才格局保持平行的人才培养方向,必然不能塑造出高度吻合市场经济格局的专业人才,故高校在维护或重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时,便应将改良培养方向作为首选的更新方向。

1.2 课程结构更新慢、未以学生为主进行科学安排

课程结构的创设需要以会计学科为主,但不能仅以“学成”为目标搪塞式编排课程结构。会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众多的基础科目内容以及专业技能课程,例如会计基础、财务会计(初级)、经济业务核算、出纳实务、财务会计(中高级)等等,几乎有25 门左右的课程需要在大学时期全部主修完毕。因此为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收容度,高校有必要以科学性的思维去分析学生的学习思路,分析各个课程之间的难度、关联性等,进而以学生为核心构建出完善的专业课程结构。但事实上,多数高校都不会选择在课程编排上以学生为主,他们认为刚刚进入大学环境中的学生为“0”,即不具有任何参考意义。这种思路显然有误,大学生已具有主观思想,且参与教育教学课程长达十几年,基本已经具备筛选和评价教育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的能力。因此这种未以学生个人为核心进行编排的会计专业课程如若在学生群体中未收获完全性的赞扬,那么就表明高校在课程体系中所给出的资源明显未达到“资源利用最优化”这一目标。

1.3 创新思维渗透浅,无法激发学生潜能

当前我们国家正要求各个高校使用创新思维展开教学,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各个高校为配合国家给出的宏观课改指标,便也开始逐渐采用各类现代化技术丰富教学课堂。例如会计专业教师开始使用多媒体技术参与教学,增加课堂教学中图文素材的使用概率等。这些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能够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并且也可以适当提升学生的综合成绩,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不可以被归类为“创新”。其所达成的创新仅仅只是相对于书本教学模式而言,并不能真正构成创新教学模式。且这种教育模式中仍旧是以教师作为主体,学生很难发挥自身的主观思维和主体意识。但大学生往往都处在创新思想极度活跃的状态下,一旦自身的创新思维难以得到适当的发挥空间,学生便无法调动自身在专业领域中的潜在能力,继而便会在并无过多改变的教学模式下,成为一个专业平庸思想平庸的普通会计专业人才。

1.4 实践能力存在欠缺,无法将理论与现实结合

虽然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并不完全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主,但对于一些比较希望尽快进入社会的学生而言,实践能力就是决定其就业质量的最根本元素。而在当前的高校环境中,并不是全部教师都能够做到深刻落实实践教学。多数教师在开展实践教育工作时都仍旧会使用“教师核心”理念,手把手教导学生如何进行实践,却未能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锻炼自身。因此即使在实践教学的完成阶段,学生也很难将自身所具备的会计专业理论基础与现实实践融会贯通。

2.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思路研究

2.1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研究

人才培养目标的平衡设定需要以两方面作为参考因素,其一是高校内部会计专业现有的教学体制以及师资力量。师资力量足够强大时,高校可适当将教学目标加以提升化调整,用校内可用的技术资源、教师资源以及各类教学资源加以最大化、最优化利用,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和高质量的高校教育服务。其二则为宏观政策。在十九大会议结束后,我们国家再一次坚定了升级教育事业的目标。也根据这一目标随后下发了一系列有关教育机制改革的相关意见。这些意见都指出,高校在未来时间阶段内必须要将培养全面性、高素质以及具有完善专业精神的人才作为最主要的培养方向。如此才能充分调动校内可用的基础资源,以小资源的平衡应用带动宏观资源的平衡性。也就是在提升国内会计人才资源实际质量的前提下,以增加高质量的人才数量带动国家供给侧改革目标的成型。

2.2 课程设置思路

2.2.1 第一学年

第一学年应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将一些以基础理论知识、基础技能知识为主的课程统一编排到第一年间。同时本着以生为主的教育原则,高校应该适当采取学生意见,例如采集学生对于会计专业的印象、未来期望的学习方向等。由教师从学生的思维模式中总结出学生偏好,进而对可用的教学教材进行再次筛选。例如当学生们都表示需要更加精炼的教学内容时,教师们便可以对当前采用的教材进行研读,剔除所有教材中的重复部分,尽量为学生提供足够简洁的教学素材与课程。

2.2.2 第二学年

第二学年时,校方可以适当渗透一些以统计学、财务会计为主的课程,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形成引申形态的会计思维。并能够以固定的会计学科为主,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在第二学年,教师还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业务核算能力,可在高校内的教学方案中加入一些以“会计分录”为主的实践教学内容,旨在提前培养学生形成完善的会计业务能力。

2.2.3 第三学年

第三学年应大力开展实践教学,且需要以学生的主观性思维为主,尽可能使用学生核心培养模式。例如开展项目实践课程,由教师设定一个可长期实行的会计项目,由学生以小组形态在固定周期内完成项目工作。这类课程的主体内容可以按照教师的个人教学习惯进行重新编订,但重点在于教师在课堂中仅能充当调节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不能过多的干预学生的主体思维。

2.2.4 第四学年

第四学年的教学基本可以将见习和实习作为主要途径,由带队教师以及企业内带队前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引导和评分。实习均以实际的工作内容为主,务必要注重“真实”,如此才能有效锻炼会计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

3.以现代化思维为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校方可购买或直接开发一款手机软件,该软件的功能以连接学生的专业学习状态为主。与PC 版的教学系统不同,这款软件更注重对学生学习状态和解题思路进行观察,且支持实时连线、在线解答等功能。当学生在展开自主学习或项目学习时对研究方向存在疑惑时,可以通过手机软件向导师进行提问。导师将会收到问题提醒,进而便可在时间充裕的前提下为学生进行实时解答。这样一来,高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便能够具有完善的现代化特征,可以更加高效的为国家资源的平衡贡献出间接的推动性力量。

4.结语

综上,本文以供给侧改革为背景,对高校环境中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以现代化思维为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良课程结构,并使用创新思维加以调整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校环境中最能够凸显供给侧改革目标的培养模式。

猜你喜欢

学年会计专业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第二届星火学年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资源回收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