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培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

2019-02-22

绥化学院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表达能力口语情境

何 鹏

(杭州市余杭区汀洲学校 浙江杭州 311100)

口语表达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基本途径,也是生活适应,社会适应的基本能力。当下随着培智学校中重度学生比例的逐渐扩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容乐观,学生普遍存在不会表述完整的语句,不善于表述合乎情境的语句,缺少表达的主观性和意愿等问题。久而久之,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也会逐步落后于普通学生,并有差距扩大的趋势,并影响其最终的社会适应水平。2016版的培智学校义务生活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初步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能听懂日常用语,能进行简单的会话和社会交往,养成文明的沟通习惯。[1]并在低中高三个学段提出更为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比如,低段学生能在生活情境中进行简单对话;中段学生能简单讲述生活中发生的事情;高段学生能讲述生活中的见闻,并能流露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以提高培智学生的口述能力为目标,笔者通过以下五种口述能力的培养策略,紧密联系生活,强调学以致用,期望不断提高不同学段学生的口语叙述能力和质量。

一、看图说话,激发表达动机

课堂教学中,选择一些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图片作为说话的素材,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表达动机,培养学生的表达兴趣,尤其在中低段的说话教学中,让学生看着图片说一说,也更加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比如,出示图片《小明的一家》,图片中共有五个人,分别是小明,小明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妹妹,并且每个成员都在做着不同的事情,这样的图片内容一目了然,难度不大,学生更愿意去尝试表达。再比如,低段教学中说话图片《动物园》,图片中出现了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小动物,有大象、小猴子、小兔子、孔雀等等,实际教学中,图片一出示,学生便能够立即说出自己见过的小动物,此时老师还可以抓住契机,引出一些基本的表达方式,比如动物园里的动物真多啊,有……有……有……,帮助学生丰富表述形式,增强口语表达功底。

二、设置主题,充实表达内容

通过设定生活化、通俗化的主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并学会围绕主题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是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2]例如,围绕主题《一日流程》,可以从多角度展开训练,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合理设置表达任务的难度。对于中低段学生来说,可以将一日流程中的值日环节,用餐环节,课程表部分单独列开,取其中一个点,分别设定《今天谁值日》《今天的午餐》《今天的课程表》等主题,并让学生根据主题学会表达。以《今天谁值日》为例,低年级的学生表达能力偏弱,词汇量不足,老师可以要求学生用两三句话描述一下值日生是谁,分别负责什么任务即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适当提高难度,并在口述中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依然以《一日流程》主题为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将表达范围扩大至周末或者假期生活,让学生描述日常的一日流程,内容尽可能丰富一些,老师可以用关键词给与点拨,例如,提示一日课程,天气,最有意义的事等等,让学生不断熟练表达的方式方法。

三、情境体验,培养表达兴趣

真实有趣的情境体验能够唤起学生的表达热情,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在一个真实有营养的情境中,学生通过参与、体验、观察等形式,可以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并能在表达时感同身受,做到心中有料。[3]学校组织的大小型活动一般为一个月一次,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有紧扣教学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有提升学生品德修养的道德实践活动,还有契合传统节日的兴趣类活动等,老师利用好这些活动契机,让学生进行练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以主题实践活动《超市购物》为例,在活动过后,老师及时让学生练习表达,包括购物清单准备,挑选商品,付款等具体过程是如何去参与的,并在学生表达时给与必要的提示,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表达水平。再以课堂小实验《盐水浮鸡蛋》为例,在这样的观察情境中,让学生去观察思考鸡蛋为什么能够浮上来,并牢记老师做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在老师的要求下,能够简单描述实验的过程和其中的科学原理,这样的课堂活动生动有趣,充实了表达内容,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学生的表达兴趣。

四、学科渗透,教授表达方法

课堂是训练学生各项能力的主要阵地,在学科教学中,老师通过集体教育,灌输给学生一些表达的方法和技巧,并结合教学情境,巩固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多学科去渗透,多渠道去训练,以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以生活语文课为例,可以在学习中让学生学会描述课文大意,分享其中的故事情节,通过开放性的自我表达,锻炼表达的能力。比如,中段教学中的故事性课文《乌鸦喝水》,在学完课文之后,让学生独立讲一讲故事的情节,并且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同时抓住契机鼓励学生和家人一起分享这个有趣的故事。再比如,高段教学中的课文《美丽的西湖》,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担任小导游,介绍一下西湖的美景。在介绍时,老师需要教授一定的表达技巧,让学生能从西湖的水,水上泛舟,音乐喷泉,三潭映月等多个角度描述西湖景点的特色,让学生在表述上有一定的思路可以遵循。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老师还要注意优美语句的积累与运用,提高学生的表述水准,让语言更具饱满与张力。比如,(水平如镜)的西湖,(人山人海)的游客,(美轮美奂)的音乐喷泉等等的修饰用语的积累,在彰显学科特色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准。

五、口述生活,养成表达习惯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即生活。”由此可见,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本身也同样包含教育的意味,而口语表达的练习同样离不开生活本身,通过让学生表达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并能与人分享其中的乐趣和滋味是锻炼学生口述能力的重要目标。对于培智学生而言,口述生活中的趣事也是一种特殊的聊天方式,这样的聊天方式不但可以促进与同伴关系的发展,还能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利用每周一的晨读课让班级的学生依次说一说自己周末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学生在练习表述时,老师也可以给出一定的表达结构,比如,事件中的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感受等等,并能根据学生的能力提出一定的表达要求,能力强的学生鼓励完整地表述整个事件经历,能力欠缺的学生可以给与不同程度的提示,帮助他们扩充说话的内容,衔接说话的逻辑等等,并在提示后鼓励学生再来说一次,以此慢慢培养学生的表达习惯。另外,在口述生活的任务中,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情况,布置一定量的实践作业。比如,要求学生周末在家做一两件有意义的事情,可以是擦桌子,扫地,洗碗等简单的家务劳动,也可以是逛超市,和家人一起看电视等休闲活动。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之后,表述生活中的事件时,内容也会较为充实,表达的兴致也会提高。

六、抓住契机,培养表达习惯

在对培智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中,要能结合学生的各类生活,抓住教育的契机,潜移默化、因地制宜地根据所处的真实情境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对于低年级的培智学生来说,这样的训练方式尤为重要,尤其是班级里一些习惯于动作表达、被动交流的学生。比如,有些学生要上厕所时,习惯于用手指着生殖器,不乐意用语言表达,这时候老师一定要教育学生应该用“老师,我要上厕所”这样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经过多次的训练,学生也会逐渐养成这样的表达习惯。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老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布置一些小任务,让学生主动跟身边的同学和老师进行口语交流。比如,可以指定某个学生帮助老师发放假期作业,并且要求该学生跟同学说清楚做哪些作业,做作业时候的注意事项等等,在这样的真实情境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表达信心。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也应该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帮助学生将一些基本的口语表达内容说熟练、说通顺。比如,当孩子和家长一起去买菜时,家长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买菜的流程,并在购买完之后让学生说一说都买了哪些菜,一共花了多少钱等等。再比如,周末带孩子去附近的公园进行休闲娱乐时,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并根据学生目前的表达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可以询问学生“今天我们在哪里玩,玩了什么内容”,在孩子表达时,应该多鼓励多支持,保持孩子的表达热情,自然而然地培养孩子的表达习惯。这样的训练方式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既能培养学生的表达习惯,也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水平。

口语表达能力是培智学生适应生活、融入社会的一项基本能力,通过看图说话、口述生活、情境式表达等练习形式,学生的这项基本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低年级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在表达意愿、长短句表达、问答式环节都有了一定的提升;高年级的学生经过口述练习,在与人交流和写作方面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因为口述完整的情境和事件是写作的基础。由此可见,口述能力的培养对于其他方面的学习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另外,在基本的口语能力训练中,训练者要能做到持之以恒,坚持训练,将口语表达训练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表达习惯。对于一些能力较差的孩子,还要能静下心来,慢慢倾听,不能急于求成,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起点能力,训练时由词语到短句再到长句,一步一步,扎扎实实,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猜你喜欢

表达能力口语情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有效训练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
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