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本阅读在智障儿童干预中的应用研究

2019-02-22冯秋霜

绥化学院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智障绘本儿童

冯秋霜 刘 飒

(1.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安徽淮北 235000;2.杭州市余杭区汀洲学校 浙江杭州 311100)

绘本是图文合奏的艺术,通过形象的图画、简单的文字、大篇幅的留白为人们传递丰富的主题思想,而通常所说的绘本阅读即是人们依靠自身积累的经验或借助外力援助理解感悟绘本中色彩、图像、文字、故事情节、主题思想的活动过程。[1]已有研究发现,绘本中图画占据了大部分篇幅且具备故事生动、意境无穷等特点使得绘本阅读成为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2]在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与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分别以“绘本”“绘本阅读”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发现我国研究者在绘本相关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如何有效利用绘本阅读提高教学效果以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已然成为教育领域中新的研究方向。目前,研究者已成功将绘本阅读应用于学前、美术、思想健康、小学语文等领域,并逐渐将绘本阅读应用到特殊教育领域中,尤其是在智障儿童的教育干预中取得了良好进展。刘殿波,邓猛(2016)认为,特殊学校应试教育相对淡化的特征为绘本阅读应用于智障儿童教育干预提供了现实可能。[3]此外,智障儿童由于存在感知觉经验积累不足、注意和记忆品质发展不佳、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等缺陷,更需要绘本阅读作为干预方式来激发他们参与教育或康复活动的兴趣与信心。

一、绘本阅读应用于智障儿童教育干预的优势

(一)绘本阅读可激发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绘本阅读具有形象性、开放性及综合性等特征,符合智障儿童的认知规律。首先,“图画”是绘本的生命,绘本中所特有的生动形象画面为智障儿童提供了知识、信息和思想,智障儿童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可以通过看图品画理解故事脉络及主题思想,具有一定的形象性。其次,绘本中的文字极其精炼,有很多留白,智障儿童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最后,绘本阅读推崇读、品、写、绘等,有利于智障儿童更好地开展个性化阅读或深层次阅读,促进其综合能力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二)绘本阅读符合智障儿童的思维发展特征。智障儿童的思维是在感受性缓慢且范围狭窄、感知觉经验积累不足、语言发展水平不高、综合实践活动缺乏等条件中形成的,普遍表现为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发展迟缓。[4]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依赖于形象、色彩和声音的积累。绘本与特殊教育学校目前普遍使用的教材相比,具有画面生动形象、语言简洁、色彩鲜明、情节有趣、内涵丰富等优势。同时,绘本中的图片、文字及表达的主题贴近儿童的学习或生活经验,甚至有些绘本原就是儿童学习或生活中某些概念或问题的再现。利用绘本阅读活动对智障儿童进行教育干预,有利于智障儿童已有的生活或学习经验与绘本中所描述的主题内容形成共鸣,丰富其感知体验,为其在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概念之间架起桥梁。[5]

(三)绘本阅读符合智障儿童知识建构的特点。绘本阅读不是生硬地塞给智障儿童某些抽象的知识或思想,而是多途径、多方位、多感官给予他们刺激,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一般而言优质的绘本蕴含四种故事:一为文字描述的故事,二为图画表现的故事,三为文字与图画结合后所产生的故事,四为读者与图文共鸣产生的故事。其中,第四种故事的形成过程依赖于绘本阅读活动中读者与绘本或读者与读者之间的对话,这一过程有利于智障儿童在知识方面完成自我建构。此外绘本中形象生动的画面及大篇幅的留白,为智障儿童提供多维、多向、多层次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其根据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结合绘本所展现的静态画面,构建起崭新的想象世界。[6]

二、绘本阅读在智障儿童教育干预中的作用

(一)利用绘本阅读助力智障儿童发展语言。语言是人们赖以沟通交流、表达情感、适应生活的重要工具,然而相关研究显示,智障儿童在语言发展方面普遍存在构音障碍、词汇量明显滞后于正常儿童、句子长度发展缓慢、语用发展不良等问题,严重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及语言表达的信心。[7]绘本所呈现的文字很少,句式也相对简单,通常只是用寥寥数语来表述主题内容,更多呈现的是形象生动画面,而恰恰每一个儿童都是读图看画的高手,智障儿童也不例外,他们在绘本阅读活动中不仅能够发现成人忽略的细节,还能够读出成人意料之外的意思。训练者在陪伴智障儿童进行绘本阅读时,通常只需要给他们解读几遍绘本内容,他们就能够自主拿起绘本独立或者仅需些许辅助就可以把故事复述出来,甚至还能进行一些创意性的表述。事实上,智障儿童在聆听训练者解读绘本故事的时候,自己也会观察图片,并尝试把训练者所讲述的内容与图片联系起来。故而,虽然训练者仅是给智障儿童解读几次绘本故事,智障儿童却能做到不但对训练者所讲述的内容有所了解,还能够根据自身对绘本中所呈现图片的理解并形成自己的“故事”。因而认为绘本阅读对智障儿童语言发展是有益的,但训练者应该注重为其创设轻松、广阔的想象空间,预留给他们更多阅读、思考、讨论的时间,从而使得他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形象的图文、优美的语言、有趣的情节及无穷的意境。此时训练者可以鼓励智障儿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用心与绘本中的主人公互动,然后组织语言讲述故事、阐述思想,进而培养他们敢于讲述、乐于讲述的习惯,助力其语言呈良性发展。[8]

(二)利用绘本阅读助力智障儿童养成良好的品格与行为。智障儿童普遍存在人格发展障碍,如:自我为中心、意志品质不佳、低级需求占主导地位等,因而对智障儿童开展道德认识及良好品格与行为方面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9]相关研究表明巧用培养儿童良好品格主题的绘本,开展绘本阅读活动,可以激发智障儿童观察学习模仿的能力。训练者注重引导智障儿童感悟积极的主题思想并向绘本中的优秀人物学习,形成互动感悟、学习榜样、躬行实践等活动,从而获得关于诚实、守信、乐观、自信、尊重、分享、关怀、友谊、孝顺、团结、意志坚定、不畏困难等方面的教育影响,帮助他们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对良好的道德行为有初步的认识,并可能逐渐养成良好的品格与行为。[10]例如绘本《机器人心中的蓝鸟》阐述的是机器人为了帮助小鸟能够到温暖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将小鸟送到南方的故事,可以引发智障儿童感动于机器人善良、勇敢的品格和行为。又如绘本《拔呀拔呀拔萝卜》中呈现的故事及问题:老爷爷和老奶奶种了一颗萝卜,秋天到了,萝卜长得很大很大,两位老人家无法将萝卜拔出来,那么谁来帮助他们拔萝卜呢,最后萝卜又是怎么拔出来的呢?训练者可以引导智障儿童通过开展绘本阅读并结合角色扮演等活动,从而获得合作、友爱、团结的情感体验。再如《小兔波力品格养成系列》绘本,用温暖的小故事生动形象再现了儿童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克服恐惧、如何接人待物等,这一绘本系列涉及品格教育的诸多核心价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智障儿童提供系统的品格教育影响。

(三)利用绘本阅读助力智障儿童发展生活适应能力。教育部印发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中明确提出,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程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并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到智障学生的教育干预中,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简单的劳动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等,使之更好融入社会,回归主流。[11]杨伟鹏,雷雁岚等人的研究认为以社会规则或生活能力为主题的绘本,往往蕴含着社会核心价值观、生活常识及社会规范等,训练者可以通过开展绘本阅读活动引导智障儿童通过品读、讨论、感悟、模仿绘本中主人公的行为方式,尝试学习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增强生活自我服务能力、如何遵守社会规则等,从而逐渐形成与人相处、与社会互动甚至承担社会及家庭责任等行为,达到将绘本中所蕴含的知识或思想转化到日常行为或实践的目的。[12]此外,松居直(2007)的研究显示儿童容易在有趣的绘本阅读活动中,自发将绘本内容与自身的生活、学习环境及已有的经验相联系,从而对绘本描述的主题思想、人物及情景产生移情、认同、体悟及反思,进而调试甚至建构属于自己的个体系统,增强生活适应能力。[13]

三、总结与反思

(一)谨慎选择适宜的绘本。科学选择适合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的绘本,这是训练者利用绘本阅读活动对智障儿童进行教育干预的重要前提。只有选择适宜的绘本,才能更好地引导智障儿童通过绘本阅读活动,完成知识、经验、认知、情感等方面的相互作用,促进绘本阅读教育价值得到最大化地发挥。绘本的选择应注重以下几点:首先,应侧重选择与智障儿童学习或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绘本。例如,在引导智障儿童学习气候方面的知识时,可以根据所处地域及时下的季节选择绘本材料;而在引导智障儿童认识民风民俗时,则应选择以描述儿童当下所处地域风俗习惯为主的绘本材料。[14]不同的绘本风格会给智障儿童带来不同的体验及感受,而能够为智障儿童呈现真实生活情境或贴近生活体验的绘本,则最易引发智障儿童对于绘本中所表达内涵及思想的认同甚至主动进行知识构建。[15]其次,不同的绘本表达不同的主题思想,有些绘本的主题是积极向上,而有些则是消极的。训练者应谨慎选择主题鲜明、立意明确、积极向上的绘本。最后,训练者利用绘本阅读对智障儿童进行教育干预时,还应该注重记录智障儿童的绘本阅读情况,诸如在这一期绘本阅读活动中,智障儿童最喜欢哪一部绘本,哪一部绘本对他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影响最为明显,绘本阅读前后,其发生了哪些变化等,这样有利于训练者根据智障儿童的阅读反应选择下一部绘本或调整绘本阅读方式,从而提高绘本阅读的针对性及有效性。

(二)多元化绘本阅读方式。训练者在指导智障儿童进行绘本阅读活动时,除了应该注重问题导入及适宜情境的构建,更要注重引导智障儿童自主阅读,鼓励他们运用已有的生活或学习经验,理解绘本所阐述的故事,切忌刻板的讲解或不加引导理解的灌输式阅读。[16]训练者可以从智障儿童的兴趣、特点、身心发展水平及阅读目的出发,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如有声读、默读、精读、自主读、分享读等。多元化的阅读方式,有利于鼓励智障儿童积极参与到绘本阅读活动中,促使其阅读能力、语言能力、审美能力及想象力等获得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例如,想要增加智障儿童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互动、沟通、交流等行为的发生,可以选择分享读的绘本阅读方式,首先引导智障儿童自主阅读绘本,领悟绘本主题思想,然后鼓励其与他人互动分享、交流心得,体验一起阅读、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快乐。

(三)多途径辅助绘本阅读。首先,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引导智障儿童积极参与到绘本阅读活动中,这对于激发智障儿童阅读的兴趣及提高绘本阅读的效果有重要作用。研究者发现利用多媒体为智障儿童呈现绘本内容,可以实现图文与声像的有机结合,此时绘本中的画面被放大,色彩更显明快且动静结合,有利于良好“悦读”氛围的创设。其次,训练者还可以采取绘画与手工的方式辅助智障儿童进行绘本阅读活动。第一步,引导智障儿童尝试做小画家、创作家,即训练者与智障儿童一起剪下所画内容或者一些旧书中的图片;第二步,引导智障儿童将这些剪下的图片按一定主题思想组合粘贴在白纸上,并添上背景或者简单的文字;第三步,鼓励智障儿童谈一谈自己所创“绘本”的作品名字、创作原因、图片搭配、制作技巧及表达主题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智障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有利于其自信心的培养。最后,训练者还可以引导智障儿童在精读绘本的基础上,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再现绘本内容,有利于其身临其境地感知、理解绘本作品的主题思想并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为此,训练者在引导智障儿童进行绘本阅读活动时,还应该注重为其准备各式服装,投放各种表演材料,创设合适的情境,鼓励他们不必拘泥于绘本内容,且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进行角色扮演游戏,从而促进他们在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有所发展。

四、结语

绘本阅读不仅可以激发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也较为符合其思维发展特征及知识建构特点,因而将绘本阅读应用于智障儿童教育干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然而,当前将绘本阅读应用于智障儿童的教育干预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丰富的实证及个案研究,如何利用绘本阅读更好地对智障儿童实施教育干预,发挥绘本阅读的最大教育功效,还需要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猜你喜欢

智障绘本儿童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绘本
绘本
绘本
如何有效进行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
智障儿童教学要抓好关键“三点”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为智障儿童撑起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