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满族传统文化对《旅游与文化》课堂教学内容拓展探究

2019-02-22孙希国

关键词:满族辽宁旅游

孙希国

辽东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1

一、满族历史文化与辽宁旅游业发展

(一)满族历史文化进程述略

满族,原称满洲。明崇祯八年、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农历十月十三日,皇太极颁令宣布:“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称。”[1](P463)皇太极废除女真旧称,将族名定为满洲,标志着满洲(满族)这一民族的最终形成。从时间上来讲,满族的历史至今只有不到四百年的时间,但满族先民的历史却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的肃慎人。

《竹书纪年》载帝舜有虞氏“二十五年,息慎氏来朝贡弓矢”[2](P3);《史记》载:“昔武王克商,……肃慎贡楛矢石砮”[3](P1922);《左传》又有“肃慎、燕、亳、吾北土也”[4](P1308)之语。肃慎在两汉至三国时期,被称为挹娄[5];在南北朝又被称为勿吉;在隋唐时期被称为靺鞨;在公元8世纪初期建立渤海国;自辽之后,宋、元、明时改称女真[6](P40~42)。公元1115 年,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建立金国。此后,满族的先民又经过不断的努力发展,最终形成了满族这一民族,并建立了清朝。

从肃慎到女真,再到满族最终形成,及至后来统治中国近三百年,满族成为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较深远的民族。满族及其先民在久远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传统文化遗存,至今在辽宁地区很多满族聚居地区还保留着满族的传统风俗习惯和人文景观。这些满族传统习俗、传统服饰、传统民居、陵墓建筑等,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辽宁地区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资源。

(二)辽宁地区旅游业在弘扬满族传统文化方面的欠缺

近年来,辽宁各地都十分重视挖掘满族传统文化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当中的作用。但是在具体工作当中却表现出了若干的不足之处,如存在开发设计的蕴含满族传统文化的旅游产品同质化;只注重经济收益而轻视了生态效益及社会性效益;熟悉满族传统文化的人才比较匮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辽宁地区满族传统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辽宁满族传统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要在大力宣传的前提下,抓关键、找重点,以科学的方式对其考量、推广、开发。例如,清朝时期的祭天习俗,沈阳早期作为满族人的“盛京”,建有皇陵、天坛等典型的建筑群落,当地政府完全可以将满族传统的“祭陵”和“祭天”仪式作为民俗文化,每年进行一次,促使其成为家喻户晓一年一度的“辽宁大型庙会”,将全国乃至国外游客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以满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吸引他们来辽宁旅游。

辽宁作为满族成长和壮大的发祥地,浓郁的满族传统文化已经融入了当地的社会环境当中。然而在辽宁高校的旅游文化课堂教学中,满族传统文化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对旅游文化教学是十分不利的。现行的《旅游与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导游基础知识》《园林艺术》《宗教旅游》《民俗旅游》等课程内容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如果各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之间缺乏充分的沟通,在授课内容上不做必要的分割或者添加地方性传统文化知识,就会造成同一个内容在不同课上反复讲到,让学生认为旅游文化就这些东西,进而忽视了地方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性,也降低了学习的兴趣。[7]

要想更好地推动辽宁旅游业的发展,就要在学生当中尤其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中普及满族传统文化知识,为满族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培养更多的人才。这样,学生们在从事旅游工作中就会形成“以点带面”的效果。一个学生的满族传统文化知识将会带动几个甚至几十、几百个游客的旅游热情,有效地增加满族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所以,在《旅游与文化》课堂内容拓展活动当中,增加满族传统文化知识的融入是非常必要的。

二、课堂教学融入满族传统文化是适应现代旅游发展的需要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旅游服务及管理人员,在教学中融入满族传统文化的内容,不仅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为长远的目标是使学生在今后的从业过程中更好地服务于游客,推动辽宁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一)旅游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无论旅游的最初目的是什么,只要是旅游的行为发生了,那么游客作为外来者,在新奇感的驱使下,在获取知识欲望的驱动下,都会有意或无意地在对旅游目的地的山水景物观赏的同时,对该地区的名胜古迹、历史文化、风土民情等方面加以了解,因而旅游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满族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中,一方面,能丰富教师的教学内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辽宁地区民族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学生们毕业后要步入社会,从事旅游相关服务工作,在他们的工作中,学校学到的知识将很大程度上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他们会潜移默化地将满族的传统文化作为自身修养的底蕴传播给他们所接触到的游客。这样循环往复,既促进了满族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也促进了辽宁地区文化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融合满族传统文化是发展辽宁旅游业的需要

民族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形式,有的以固定形态展现给世人,如古代遗址、古代园林、陵墓建筑、民族服饰等;而有的则是以人文方式流传于世,如传统的民俗民风、民族文学艺术、民族宗教形态、地方性戏曲或表演形式等。这些内容和形式在现代旅游活动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民族传统文化本身就带有旅游资源的属性,其浓郁的民族特色成为独特的地方旅游资源。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独特风俗习惯,成就了不同区域的地方性独特的旅游资源。“传统文化和当地文化中的旅游文化,是旅游管理学科的有力补充。传统文化和当地文化中的文化旅游,是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重要关注对象。传统文化和当地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可以成为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精神内涵。”[8]在《旅游与文化》的课堂讲解过程中,如果将满族传统文化适当地拓展到授课活动中,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于历史文化的了解和传承,增加学生的历史文化素质,同时也会促进辽宁民族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满族传统文化融入《旅游与文化》的课堂教育是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要求

现在中国的旅游业当中,以民族文化为特色的最佳典范当属丽江地区的旅游产业链。丽江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拥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如古老的东巴文化、纳西的古典音乐、丽江古城区以及白沙壁画等。正是对于丽江这些传统文化的发掘,使得丽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地方,转而发展成为一个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近些年内蒙古地区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就十分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希拉穆仁草原、成吉思汗陵、五当召、响沙湾、昭君墓、五塔寺等,这些富含浓郁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旅游景点,成为各地旅游者的向往之地。

目前,东北地区的经济整体发展缓慢,辽宁省要想发展经济,除了提振原有产业之外,发展旅游业将成为重要依托。辽宁地区的自然景观相对于其他省份并没有突出的优势,而满族传统文化却可以成为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资源。例如,清王朝近300年的历史通过大量影视作品展现给观众,当中体现了部分的满族传统文化,观众在观看之余,很自然地就想要了解有关满族传统文化的实地、实景、实情,他们也会通过旅游的方式来到辽宁,辽宁地区的旅游业自然就会受益,辽宁的经济发展就可以得到有力推动。

而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与服务人才,则是发展旅游业的关键。《旅游与文化》课堂教育融入满族传统文化,不仅会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同时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学校的文化氛围,深度挖掘满族传统文化的资源,不只是清王朝近300年的历史,还包括满族及其先民从弱小的游牧民族发展壮大的历史。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识,会为他们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专业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满族传统文化融入《旅游与文化》教学内容拓展当中的必要性

(一)《旅游与文化》教学目标

《旅游与文化》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希望学生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了解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及相关内容,掌握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园林文化、传统饮食文化等相关知识,同时要求学生掌握辽宁地区历史文化发展历程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文化与旅游、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的关系。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得学生为将来从事旅游业积淀自身的文化底蕴;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增强学生对于祖国文化传承及民族发展的荣誉感,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传统民族文化资源对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旅游与文化》教学内容拓展是适应教育体制变革的要求

早在2010年,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一批教育体制改革项目顺利完成了备案过程,这也表明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全面进入试点工作阶段。在《通知》当中,要求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必须秉持着依据国情、遵循规律、破除旧观念、勇于创新、勇于突破,全力构建能够助力教育事业健康科学、良性发展的管理机制。要着眼于解决重大的、实际的问题,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保障改革进程平衡有序发展;同时要因势利导,各国内院校可以勇敢试验。通过改革的手段促进教育体制的良性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教学活力,促使教育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当前国内经济发展需求,同时满足广大人民对接受知识教育的强烈愿望。

为贯彻落实《通知》要求,满足广大学生的求知欲,对于《旅游与文化》学科的课堂内容进行拓展就成为大势所趋。“地方高校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有更大的优势接触、了解民族文化。”[9]而考虑到辽宁地区满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及其在社会当中的影响,将满族传统文化纳入《旅游与文化》课堂内容拓展活动中,成了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可行性非常大的举措。

(三)先进的科技水平使得拓展课堂教学活动更加轻松方便

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模式就是一人讲课众人听,板书、读书加挂图。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被应用到课堂的授课活动当中,如多媒体投影仪、录放机、网络教学平台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使得教学活动更加立体、直观、真实,使得学生在学习当中可以更好地接受和掌握书本上的专业知识。满族的传统文化有着其自身独特的魅力,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满族的传统文化并不是仅仅蕴含在清朝这一个时期,还贯穿于满族及其先民发展和壮大的历史过程中。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支持我们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地收集一些影视作品的片段或者一些满族传统文化纪录片,在课堂上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行播放,使得相关的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化、立体化、新颖化。

(四)融入了满族传统文化的课堂教学拓展内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学生的知识来源只有书本及教师的讲解,他们自己几乎无法接触到更加细致、全面、新颖、奇特的知识,学习的方法也比较单一,就是全凭脑子去记忆。而现代的学生正处在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环境当中,身处交通便利的现代社会中,就他们了解和学习知识的手段而言,书本虽然依旧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以及采风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更大程度地增加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

将满族传统文化融入《旅游与文化》课堂教学当中去,学生们会有一种触手可及的感觉,主要原因有两方面:首先,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满族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满族影视作品、满族歌舞表演、满族萨满文化、满族人文记录等满族传统文化载体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已经在学生们的意识当中建立了一定的雏形,也激发了他们求知的欲望;其次,辽宁地区的高校,很多地处满族聚居区域当中,将满族的传统文化融入《旅游与文化》课堂教学当中去,更会增加学生对于文化的亲切感和真实感,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四、如何将满族传统文化同《旅游与文化》课堂教学内容相融合

想要将满族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旅游与文化》课堂教学内容当中去,需要我们做很多准备工作。大体的工作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前期资料收集、资料筛选、课堂应用。

(一)满族传统文化相关资料的前期收集工作

满族及其先民的传统文化发展脉络是一个极为复杂和庞大的体系,我们在收集满族传统文化资料的时候,不可能一蹴而就,或是一人一力所能承担。院校要给予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的大力支持;主讲教师要进行收集活动的整体统筹安排;参与收集人员要群策群力、尽职尽责。参与收集资料的人员不仅局限于院校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如果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资料是由某位或某些同学收集整理的,那必然会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带动更多人参与资料的收集活动中去。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甚至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到满族聚居地或是与满族传统文化有关的历史古迹当中去,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工作。

(二)满族传统文化相关资料的筛选工作

在收集到充足的满族传统文化资料后,相关的教研组或是主讲教师就需要对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及筛选。

首先,资料的分类工作。可以将资料分成这几类:历史事件类、民风民俗类、历史古迹类。历史事件类主要是一些历史上发生的以满族人民为主题的重大事件。民风民俗类主要收集那些有关满族人民的婚丧嫁娶、年节风俗、祭祀祈福等活动形式及内容;历史古迹则可以重点收集一下现存于世的清朝时期的园林建筑、陵墓建筑等。其次,资料的筛选工作。这个阶段教师要详细地阅读收集来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取舍。任何文化都不是尽善尽美的,满族的传统文化当中也会有一些糟粕,这些内容不必保留。我们可以秉承“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观点,重点保留那些内容文明健康、导人向善,以及具有历史借鉴意义的内容。

(三)体现满族传统文化的事例资料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旅游文化教学中,还要抓住三个要点:一是倡导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二是充分利用网络,引导学生就教师提出的问题,在网络中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三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加强教师、学生与企业三方联动,进行实践化教学探索。教与学都要遵循学习的三要素,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从这三方面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0]在进行《旅游与文化》课堂讲解的时候,必然要涉及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而最为突出的莫过于“婚丧嫁娶”。这时候就可以适时地穿插一些准备好的资料,如讲到结婚的场景时,如果能够播放一些影视剧中有关清朝公主、贝勒结婚的场景,并适当对其进行点评,在教学效果上将会收效巨大。同时,在清王朝的开创时期,对于婚嫁制度也是有严格要求的。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为了杜绝女真贵族在婚嫁过程中的攀比、浪费的现象,努尔哈赤规定:“诸贝勒之子娶妻设宴,可宰牲九只。诸大臣之子娶妻设宴,可宰牲六只。其次之诸大臣之子娶妻设宴,可宰牲三只。女子父家养女受苦累,毋以杀牲还礼,嫁女时可白食之。男子既得妻室,应由男家之父杀牲。”[11](P28)这个规定,突出地表现出这一时期女真部族的阶级性和等级制度,同时也体现出部分的进步性。这时候,教师的讲解会使得学生们对于满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对于他们在今后从事文化旅游事业将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

综上所述,将满族的传统文化融入《旅游与文化》课堂教学内容拓展活动中,是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旅游专业教学目标的需要,是满足大专院校培养旅游管理与服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同时也是深度发掘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是促进辽宁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教师要本着广泛取材,灵活运用的原则,在《旅游与文化》的课堂教学当中融入满族传统文化知识,增加课堂传授知识的灵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文化底蕴,从而实现学校教书育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满族辽宁旅游
传承满族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辽宁之光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辽宁舰
旅游
满族服饰元素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