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探析

2019-02-22张彦颖

关键词:应用型教学质量监控

张彦颖

山西工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形态,其已经成为服务我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与教学质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要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水平,必须大力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一、理论基础

教学质量是指在特定的教学目标的指引下,依托各类教学资源,通过教学过程,学生的发展变化与既定标准的吻合度以及不同的群体对这种发展变化的满意度。[1](P241)教学质量具有指向性、适应性、发展性三种属性。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利用控制论原理构建教学质量监控模型的做法受到广泛关注。控制论原理有如下要点:一是确立受控对象;二是设定控制预期目标;三是选择与建立控制机构;四是构建与优化控制机制;五是建立信息反馈通道。[2](P115~116)

根据控制论的原理,所谓教学质量监控,就是一定的质量控制机构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和规范的管理制度,对教学环节的关键要素进行动态监管,使控制对象能够按照预定的规定和要求运行。[3](P9)在教学质量监控中,应该把握如下关键环节:一是明确目标定位,教学质量监控是有方向性的,要始终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定位进行控制;二是加强动态监控,教学质量监控要随着教学活动的进程调整监控方式手段,既要注重结果监控,又要重视过程监管;三是加强信息管理,建设信息渠道,开展信息分析,为教学质量研判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四是注重反馈改进,教学质量监控采集的各类信息要及时反馈给被监控对象,并且督促改进,以达到预定的目标。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品德优良,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人才培养过程管理,构建评价反馈改进机制。只有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监控,才能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3](P9)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是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聚焦影响教育教学的关键因素和重要环节,坚持问题导向,实施过程监控,进行质量分析研判,寻求改进对策,推动教学质量持续提升。[4](P98)教学质量监控往往从课堂教学、考试试卷、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主要环节入手,既考察教学行为的规范性,又考察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及各类教学保障资源的配置情况。通过问题分析反馈,可以促进教学管理部门进一步改进相关的管理制度,促进教学资源供给部门进一步加强教学保障。

(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开展质量文化建设。质量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而人才培养是一所学校的主要职能,人才培养的质量观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建设高水平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必然要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物质、精神、行为、制度等层面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质量文化是其他学校文化子系统的基础,在把握发展方向、提升内涵水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质量标准建设与教学改革不相适应

应用型本科高校基于自身的生源特点,普遍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根据不同的学情特点,开展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但是,许多学校的教学质量标准建设仍然基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更多关注教师教的怎么样,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更多关注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而对教学过程的关注和评价不足。统一化的教学质量标准与丰富多样的教学形态不相适应,对教学的指导作用十分有限。

(二)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相对薄弱

应用型本科高校基于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实践教学的学分占比较大。但是,相对于较为成熟和完善的理论教学监控而言,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相对薄弱。除了认识层面的原因,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和监控难度较大也是客观原因。例如,在部分专业实习实训过程中,受条件所限,不能实现所有的学生集中实习,学生分散实习比例高,管理和监控难度大;个别教师重视审查学生递交的书面实习报告,而疏于对学生实习实训的过程管理;对质量标准的落实不够到位,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法不够科学规范。

(三)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利用不够充分

由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数据采集工作时间不长,对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认识还不全面。数据采集平台建设主要依靠于“评估”的外力推动,而没有转化为学校的自觉行为;对平台数据的认识还停留在统计汇总和反映教学运行现状的浅层面,而没有认识到它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数据采集工作重结果而轻过程,对信息渠道的建设工作认识不到位。

(四)教学质量监控的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

教学质量监控要实现“精准”,必须采集大量的监控数据与信息,同时,要实现对包括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内的教学质量的全过程、全方位监控,必须建设高水平的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系统。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还主要依靠人力,信息化建设水平不能完全适应应用型办学的需要。

(五)教学质量监控反馈改进环节有待加强

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过程中,许多学校都将工作重心投向监督检查环节,对反馈改进环节重视不足。在检查中,发现了许多问题但是没有进行及时反馈。问题记录在各类检查资料中,而实践中许多问题却反复出现。一些被检查单位,对问题缺乏深度的分析研判,没有找准问题的症结,提出的改进措施效果不佳。对反馈改进环节的督导检查不力,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处理追究有时不够及时,导致教学质量监控的效果大打折扣。

(六)质量文化建设不到位

由于对质量文化的内涵及作用理解不同,高校在质量文化建设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误解和偏差。部分高校的质量文化建设习惯于被动适应标准而缺乏引领和创新;“自上而下”的建设模式导致师生参与质量文化建设的动力不足;质量建设方案流于形式;显性质量文化建设投入较多,隐性质量文化建设常被忽视;质量文化建设的不同层面和不同环节存在分离现象。[5](P30~36)

四、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一是开展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向教学管理人员传输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理念;加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政策、制度的培训,将先进的质量管理理论引入教学管理领域,不断提高其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的学习研讨,组织教学管理人员深入实训实习基地考察学习,推动教学管理人员以应用型培养理念为指导,探索新的教学管理手段和方式;将教学质量监控的理论与校情、学情有机结合,促进教学质量监控能力与水平的不断提升。二是开展教学质量管理研究。设立教学管理研究专项课题,组织教学管理人员针对教育教学新理念和新要求,结合岗位工作性质和特点,开展教学管理研究,提升理论水平,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的分析研判制度,构建教师、教研室、二级院部和学校四级教学质量分析的常态机制。定期召开专项工作会议,集体会商有关问题,形成建议方案,提供领导决策参考。

(二)加强对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的执行监控

一是加强过程监控。实践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不应该只关注学生提交的书面实践报告,还应该关注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同时,对于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条件的运行情况也应该重点关注。二是实施多元监控。实践教学环节涉及实验、实训、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多种形式,实践教学场地涵盖了校内校外,要对实践教学实现全方位监控必须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多元化的教学监控模式。特别要注重发挥校外指导教师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三是实施动态监控。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周期较长,教学质量监控既要在关键时间节点开展集中检查,又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实现对实践教学的动态监控。

(三)实现由数据采集向数据管理的转变

强化数据管理的理念,充分发挥数据采集平台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依托数据采集平台,对数据进行统计汇总,了解教学运行现状;另一方面,通过对数据的进一步分析,把数据信息转化为管理决策信息,为改进管理提供依据。同时,数据信息要成为管理者的案头材料,在日常管理中让数据“说话”,不断提升管理的精确化水平。要实现校内各类数据资源系统的信息融通,消除技术壁垒,实现信息共享,构建管理信息的大平台。要建立健全数据定期分析制度,把撰写数据分析报告作为一种管理制度予以固化,对平台数据要认真分析,通过数据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同时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和数据支撑。

(四)不断完善质量监控闭环系统

一是完善质量监控流程和实施办法。要围绕主要教学环节,明确监控评价标准、时间节点和工作流程。要坚持统一标准与注重个性相结合,既要遵循质量监控的一般规律,也要突出学科特色。二是注重反馈信息的及时处理。注重反馈信息渠道的建设,通过专题会议、工作简报、教研活动等渠道分层次、分类别向相关部门反馈,对反馈结果要加强跟踪督导。三是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教学质量监控部门要将考核结果与教师、教学单位的绩效考核挂钩,以考核促进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四是建设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将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建设和改革进行一体化设计,将教学监控中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转化为教学建设、改革和研究的课题,构建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机制。

(五)开展教学质量标准研究

围绕应用型教学改革,同步开展教学质量标准研究。将最新的教学改革理念融入教学质量标准中,解决好统一标准与分类评价的关系。对接国家专业建设标准,结合学校校情、学情,建设校本化的教学质量标准库。坚持内容规范、层次唯一、渐进发展、特色发展等原则,建设由教学建设标准、教学过程标准和教学管理标准组成的内部教学质量标准体系。[6](P131~132)

(六)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

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质量监控中,实现全方位立体式的质量监控。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对采集的监控信息实现及时采集汇总。注重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质量的大数据分析。建设信息反馈改进平台,着力解决信息反馈滞后问题。利用最新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建设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信息系统,信息平台的模块设置要与教学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相衔接。[7](P12)

(七)加强质量文化建设

开展质量文化建设的大讨论,深化对高校质量文化内涵的理解,充分认识质量文化建设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加强学校质量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从物质层、精神层、行为层、制度层等层面构建质量文化整体框架;完善教学质量管理规章制度;积极开展质量文化宣传,让“教学质量就是学校生命,学生发展决定学校未来”成为学校质量文化的底色;积极开展质量文化的校本化研究,通过质量文化建设,让学校的质量保障从外部监督转化为内在自律,构筑教学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

猜你喜欢

应用型教学质量监控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