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充分发挥高校院系二级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
2019-02-22刘凯
刘 凯
(上海财经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200433)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1]。“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1]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2]49因此,研究新形势下高校党的组织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探索高校党组织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改进高校党组织建设,推动高校的改革与发展,创建“双一流”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一)全球化的大背景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化大调整之中,世界正朝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方向深入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将在更大范围内、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总体上看国际环境对我国发展有利,但还存在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而“西化”“分化”图谋的重点是与我们争夺青年一代特别是青年学生,这样的国际形势对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如何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下,维护好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高校党的组织建设所必须回应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二)激烈的竞争格局
21世纪中国将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的发展,将使人类经济社会发生新的巨大变化,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的竞争,把民族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国际竞争能力和综合国力的强弱。因此,综合国力的竞争将集中体现在科技与人才的竞争上,体现在高等教育发展的程度和速度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是十分明显的。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虽然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给高校的改革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更多的是挑战,中国高等教育一直并将持续处于激烈的国际竞争之中。从国内来看,各高校间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政府提供资源的多少、生源的差异、师资队伍的强弱将决定一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
基于高校所处的激烈竞争环境,所以要求高校党组织工作必须转变观念,从过去“求稳”“不出问题”的认识中摆脱出来,把工作目标定位在紧紧围绕高校的中心工作,思考如何办好“双一流”大学,按照高等教育规律,树立现代大学理念,明确办学宗旨、办学方向、办学定位,认真研究和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动高校的改革与发展,使高校在激烈的国际和国内竞争中占据优势。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
市场经济的求利性原则,使人们趋向于物欲的满足,淡化精神追求,道德失范、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滋长。高校并非世外桃源,也深受市场经济环境的负面影响,部分学生理想信念淡漠、精神空虚,价值观扭曲,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够强;部分教职工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不够强,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减弱,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下降,功利主义倾向比较严重。如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对广大师生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弘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抵制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如何在市场经济这把双刃剑面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厚德”载起市场经济之“物”;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些都是高校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
随着社会公众传媒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现代社会已处于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便捷了人们的沟通和交往,缩短了时空距离。但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也给高校党组织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一方面,广大党员和群众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大量信息,而党组织提供的信息有限或滞后,与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及时性、快捷性形成强烈反差,党组织传统的信息优势、理论优势、经验优势受到极大地冲击,党组织对党员、群众的传统的宣传、教育手段远不及媒体网络的影响。另一方面,网络信息庞杂多样、精华糟粕并存,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内容,也有不少滞后、消极、有害的内容。这些负面的内容在校园内传播,不仅容易误导那些思想不成熟的大学生,导致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念、道德意识混乱,而且也在不知不觉的渗透中影响广大教师的思想意识。如何在众声沸腾的观念碰撞中,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有效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如何在新媒体全媒体大数据时代创新宣传管理方式、有效实现党管媒体,这就要求党组织工作应该跟上时代步伐,要积极利用互联网巨大的功能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动及时地占领网络思想舆论阵地,把网络变成党建工作的新平台、新方式,不断提高党组织工作的知识信息含量有效性。
二、加强高校院系二级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管党治党任务更加艰巨;世情、国情、党情也发生深刻变化,这一系列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挑战。在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新形势的问题。少数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组织纪律不强,甚至思想蜕变、腐化堕落等。这些问题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削弱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和人才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高校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的作用越来越凸显。高校地位的改变对高校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使高校成为党领导的阵地,就必须加强高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在高校的影响力、吸引力、凝聚力,提高党领导高校建设发展的能力。高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仅关系到高校的改革与发展,更关系到我们党长期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振兴的顺利实现。
高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高校党组织建设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高校党的组织包括学校党委、院系分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三级,是高校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高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依靠各级党组织的建设来实现,高校党的执政能力最终通过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来体现。高校党组织尤其是二级党组织处在教学、科研工作的第一线,肩负着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使命,是教育和团结广大师生员工的政治核心,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高校师生认识和了解党的重要途径。加强二级党组织建设,保障二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是加强高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体现。
三、高校院系二级党组织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院系二级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尚不明确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规定了高校二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要“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学校各项决定在本单位的贯彻执行,参与讨论和决定本单位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事项,支持本单位行政负责人在其职责范围内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3]6。院系党组织是高校党的基层组织,但院系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事实上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操作层面上的困难。例如,如何实现党的政治领导作用,院系党组织与行政的关系如何处理,院系党组织如何在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发挥作用等都不是很明确,因此使得院系党组织参与本单位重要问题的决策不能得到很好地落实。
(二)院系二级党组织的领导弱化
在院长或系主任负责制下,院系行政负责人的地位和权力明显高于党组织负责人。学术工作、人才引进、教学工作、学科建设等是硬任务,容易定量考评;而党务工作难弹性大、以量化。重行政、轻党务,导致有的院系党组织的工作游离于院系中心工作之外,把自身的工作职能仅限于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不能参加院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重要问题的决策,党政工作脱节。
多数高校都非常重视科研,其次是教学,而不太注重政治理论学习。虽然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行职称评审、考核,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但实际上思想理论教育一般流于形式。
高校二级党组织负责人分为兼职和专职。兼职党务工作者本身面临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没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党组织的工作。而专职党务工作者在院系决策中话语权有限,不敢大胆讲“政治核心”,工作中畏手畏脚,往往导致党组织的工作“缺位”,弱化了政治核心作用。校级层面党的领导作用抓得紧,但到院系有递减现象。“党的领导弱化的问题。在我们一些领导干部眼中,抓党建同抓发展相比要虚一些,研究业务工作多,研究党建工作少,教育系统管党治党的力度有层层递减现象。”[4]
(三)思想教育工作有待创新
目前不少高校党组织教育活动中,思想教育缺乏针对性,学习内容单调、枯燥,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和党员的思想实际,不能解答党员思想中的困惑,不能满足党员的需要和要求。在学习、教育形式上仍停留在听报告、学文件、写心得等。
党组织生活有的处于被动状况:不开展组织活动,党员对党组织有意见;开展组织活动,党员觉得没意思。有的二级党组织为了吸引党员参加活动,往往以旅游观光活动代替党组织活动,使党组织工作出现娱乐化倾向。
(四)院系二级党组织党建工作经费投入不够
高校的院系二级党组织在党建方面都有专项经费,但是数量很有限,特别是学生党支部的活动,经费投入更少,严重影响组织工作的开展。党建专项经费不足,党建工作无形之中被弱化。当教工党支部的活动经费不足,需要院系行政支持时,能否获得足够的资金,这完全取决于院系创收情况,以及行政一把手的态度。经费不足,组织生活就只能减少外出实践的次数。虽有上级组织每年都下拨专项经费,但下拨的费用与党费上交的比例挂钩。这样,学生上交的党费总额少,下拨费用相应的少。没有经费做保障,支部有些活动就不能很好地开展。
(五)民主监督工作丞待加强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的民主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依法治国”,而高校强调“依法治校”。高校作为高学历人才的聚集地,党员应具备更强的民主意识。充分发挥党内民主,才能真正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还不够畅通。目前有的党员对党内事务还不太了解,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党内事务公开的程序不够,党内监督机构对权力行使的过程不了解,无法监督。党内民主气氛不浓,党员的想法、意见和建议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采纳。部分党员除了交纳党费,只是被动地参加党组织开展的活动外,没有真正参与到党内事务中来。
四、加强高校院系二级党组织建设的建议
(一)健全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
院系党组织和行政虽是两个不同的工作系统,但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任务,工作中有很多交叉,二者是协调配合的关系,而不是领导和被领导的上下级关系。
党政联席会议是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要求党总支和院行政共同领导本单位的发展改革稳定等各项工作,党总支对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群团工作和安全稳定工作全面负责;院系行政对教学、科研、学科建设、行政管理工作全面负责。通过召开定期的党政联席会议,党政领导共同讨论和决定本单位人事、行政、教学、科研、奖金等工作中的重要事项。党政联席会议所形成的决定,党政领导必须无条件地执行,任何人无权擅自改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党组织对院系行政管理和业务工作的政治领导和监督作用。
院系党组织积极参与行政工作重大问题的决策,有利于院系行政工作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形成正确决策;有利于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去,能适时地疏导、化解师生在工作学习中发生的矛盾和问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党组织在抓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同时需协助行政班子做好工作。行政班子在主抓教学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的同时,也需配合党组织做好师生思想政治工作。二者做到既分工又合作,互相渗透,互相配合,互相补充。
(二)加强院系二级党组织班子建设,提高二级党组织的战斗力
高校院系党组织是党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第一线的战斗堡垒,对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本单位贯彻执行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领导班子建设是整个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是基层工作的“火车头”。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在整个基层党组织建设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必须始终作为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去抓实抓好。教育部原部长袁贵仁指出:“执行政治纪律不严的问题。我们一些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强,有的思想麻痹、意识淡漠。一些党员教师在重大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有模糊认识甚至错误认识,极个别人的言行挑战政治底线和法律红线。有的高校领导班子对课堂教学监管不够,对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等宣传思想阵地疏于管理,对人才聘用引进和学术交流等政治把关不严。”[4]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2]52
加强院系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工作队伍。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第一,选强配齐党组织的领导班子。要将年富力强、有热情的、政治觉悟高、作风正派、廉洁务实、群众威信高、有基层工作经验和组织能力的党务工作者,选拔到院系党组织领导班子中。第二,要充分认识到党务工作者的重要性。党务工作者也是办好高等教育的基本队伍,要多给基层党务工作者一份理解和支持,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要帮助二级党组织负责人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落实相关政策,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第三,不断提高党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使他们努力学习现代高等学校管理和专业知识,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中成为过硬的带头人。第四,强化领导班子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对党组织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自己的言行感召广大党员、服务党员,充分调动每一个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团结本单位职工推动各项工作。
(三)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党的领导,最大优势也是党的领导。千变万变,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条决不能变。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如果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各方面自然就会出问题,各项事业发展也必然偏离正确方向。党的政治领导主要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则、重大决策的领导,集中体现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意识形态是立党立国之根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具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的地位和意义。”[5]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就要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原则。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是教育、组织和动员广大群众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奋斗的强大武器。党的政治路线的实现是靠组织路线来保证,二级党组织如果不能成为政治核心,就不能领导思想政治工作和教书育人工作,就无法完成党所交给的任务。
切实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确保高校成为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强阵地。院系二级党组织要紧紧把握办学的政治方向和办学规律,把握大局,把握师生的思想动态、学生的成长规律,努力推进院系各项工作的展开,为院系保持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使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立德树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二级党组织要拓宽沟通渠道,通过送温暖、谈心、走访、调研等形式多渠道开展院内沟通交流,设置专门的意见箱,方便教师随时反映意见和建议,为院系的发展献计献策。利用QQ群、微信群等通信平台,适时关注教职工思想动态,为教职工提供沟通交流平台,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抓牢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
院系二级党组织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模式。抓住合适时机,利用大会或个体化的谈心等形式开展经常性教育,特别是结合学科和师生特点,就国家重大事件、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热点问题,开展学习研讨,以一种自我教育的方式教育师生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可通过合适的场合、以适当的方式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如开展“为人、为师、为学”活动,强化教师的育人意识,培育良好的师德师风。
(四)创新院系二级党组织思想教育工作方式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思想理论建设要与时俱进,要创新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通过创新组织生活形式,改进组织生活内容,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3]10党的基层组织要按照党章要求,定期开展组织生活,用先进的思想观念武装师生头脑。
1.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电视的影像资料进行学习。思想教育要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师生”,也就是“接地气”。聚焦社会热点,关注大家的思想困惑和疑问,让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融入到师生员工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增强师生员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家获取知识、信息,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微信、微博等已经成为当今广泛流行的一种文化现象。基层党组织应积极推动党组织网上阵地建设。如在网上建设“党员之家”,开设“党员空间站”“网上党校”“党支部论坛”等为大家提供便捷的学习交流平台。
2.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开展支部生活主题活动。可利用节假日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等活动,引导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
(五)对海归教师加强国情教育,引导他们扎根祖国
高校都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各院系都引进了一定数量的海归博士,而且海归教师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多,海归教师已成为院系师资队伍里的生力军。面对海归教师日益增多的现实,院系二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海归教师的思想工作,积极推进海归教师国情教育,确保海归教师引进之后能尽快了解国情、熟悉党情、认识校情,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二级党组织积极帮助解决海归教师遇到的现实困难,有助于他们扎根祖国土壤安心做学问,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留学人才回国做贡献,更好地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现代化。
(六)加大院系党建专项经费的投入
积极改善二级党组织的工作条件,加大党建专项经费的投入力度,支持开展各项活动。可通过开展党建特色申报工作,根据申报的党建活动,下拨一定经费,扶持特色党建工作。这样能为提升二级党组织的工作水平提供经费保障。
(七)明确院系二级党组织的工作目标和考核评价机制
1.明确院系党组织工作的具体目标。根据学校和院系党建工作的任务,实行目标管理。在执行的过程中细化党建工作,能量化的尽量量化,每个考核要点都明确分值和得分标准,并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对相关学习内容、方式方法、组织管理等提出具体要求和规范。让党务工作有抓手,将“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在确定工作目标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定期检查、考核院系党组织工作。长期的党务工作暂无法考核的,可分阶段检查工作。
2.建立党内奖惩机制。在党建工作目标、考核机制的基础上,对基层党建工作有创新、业务能力强的予以奖励;对疏于党员管理,工作积极性不高的予以批评,并督促其改正。
(八)加强院系党内民主监督
1.建立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员工在学科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十九大报告指出:“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推进党务公开,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党的组织和干部、向上级党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2]53发扬民主,广开言路,增加决策的透明度。加强高校党内民主监督,对于促进党建工作的开展,并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具有重要作用。
2.完善党内监督体制。完善、落实“三重一大”制度。院系的“三重一大”制度在学校的“三重一大”制度指导下再进行细化,便于操作。同时建立“三重一大”制度落实、监督检查机制,以保证该制度得到执行。健全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开展民主生活会和党内民主评议。习近平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从严治党必须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起。通过党性分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让普通党员能参与到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内民主,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
3.充分发扬民主,推行高校党务、校务公开制度,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十九大报告指出:“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2]54确保党务、校务公开,确保师生知情权,使行政与学术管理权运行在阳光下,防止腐败行为发生。院系二级党组织推行院务公开制度,通过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和院务公开等方式,增强大家参与重大事务决策的力度,有助于将单位党政的意图转化为教职工的民主决策,把院系的发展目标和教职工的切身利益统筹兼顾,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