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东唐诗之路文化产业园区开发研究

2019-02-22肖维歌

关键词:浙东唐诗文化产业

肖维歌

(绍兴文理学院 商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浙江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青山绿水孕育了旖旎的自然风光,加之扎实的经济基础、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成就了唐诗之路(邹志芳,苏李,2004)[1]。2018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积极打造浙东唐诗之路和钱塘江唐诗之路”。浙东唐诗之路从古城绍兴出发,自镜湖向南经曹娥江,至剡溪再达新昌,直至台州天台以及温州,唐代为越州、明州、台州和温州一带,全长约200公里。浙东唐诗之路是浙江历史文化旅游之路,在对接“一带一路”文化相通、贯彻浙江省政府关于“大湾区大花园”建设重点战略部署下,开发浙东唐诗之路文化产业,建设浙东唐诗之路文化产业园可以将“唐诗之路”沿线大量名山秀水和古村落、古驿道、驿铺以及道教佛教遗存串珠连线,以园区为载体推进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域旅游协同融合发展,实现“文旅融合”良性互动下浙江诗路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并促进浙江以文化为纽带,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助力浙江文化产业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一、文化产业园区及其经济效应

文化产业这一概念产生于20世纪初,是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如文艺创作、音乐创作、摄影、舞蹈、设计等)或精神型物质产品(如艺术品、新媒体、试听产品、设计产品、视觉产品、出版物等)的产业,其产品主要用于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目前关于文化产业世界各国提法并不统一,美国基于知识产权角度将文化产业称为版权产业,英国则称为创意产业,日本称为内容产业,中国称之为文化产业。名称的差异使得各国对文化产业内涵的界定各有侧重,但一般认为,文化产业应当具有精神性和娱乐性,同时作为一个产业也应该具有经济效益,这意味着文化产业要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同时产生相应的社会经济效益。《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中明确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主要有九大类,其中核心文化领域包括六大类,即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相关文化产业包括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等三大类。

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集聚发展,而文化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和依托(肖维歌,2013)[2]。跟文化产业没有统一的界定一样,文化产业园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一般认为,文化产业园是一个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经营主体规模集聚的地理区域,区域内各经营主体具有鲜明的文化形象并对外界产生一定吸引力的集文化及其相关产品生产、文化服务、文化展示、文化消费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

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是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产业集聚是外部规模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外部规模经济的特征之一是随着区域产业规模扩大,区域内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成本将不断降低,同时外部规模经济还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二者共同发挥作用会促进区域生产扩大和技术创新,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吴亚菲、孙淼(2017)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和产业集聚的关系,发现二者存在空间相关性,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3];刘佳、赵金金、张广海(2013)则认为旅游产业集聚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表现为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4]。

文化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集聚的主要形式,其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速区域内文化产业集聚。文化产业园区是大量文化及其相关产业的生产、服务、销售等类经营主体的聚集地,随着园区制度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园区特色的不断显现,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相关企业入驻,加速区域内文化产业集聚,比如绍兴金德隆文化创意园已经吸引了包括创意设计、建筑设计、居家设计、室外设计、广告设计、新媒体公司等378家企业入驻[5]。二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集聚经济的一大效应就是溢出效应,包括空间溢出和技术溢出,空间溢出促进生产突破空间限制,实现规模扩张,进而直接促进经济增长;技术溢出则会加速园区创新创造与技术进步,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文化产业园区集聚了大量的文化及相关经营主体,各经营主体之间若是上下游纵向合作关系,将因为集聚产生的外部规模经济而降低成本,扩大生产;若是同类横向竞争关系,将因为集聚带来的竞争压力而加剧创新,提升竞争力;若没有什么密切联系,但因为在同一个文化产业园内提供产品或服务,相互之间也会带来提升和促进,比如文化旅游产业园,来旅游就可能要坐车、住宿、吃饭等,旅游产业带动交通运输、餐饮娱乐、酒店地产等。故此,文化产业园区可以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二、浙东唐诗之路文化产业现状

浙东唐诗之路文化资源丰富,既有优美的山水旅游资源,又有佛教、道教禅修文化、儒家孝道文化、诗路历史文化等,同时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浙东唐诗之路文化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文化市场日益广阔。

(一)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基础雄厚

浙东唐诗之路自古城绍兴始,包括绍兴古镜湖、浙东运河、曹娥江至剡溪,最终溯源石梁而登天台山,沿途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村野牧歌、清流舟筏,既有卧龙山、飞来山、蕺山、会稽山、东山、宛委山、秦望山、四明山、金庭山、石城山、沃洲山、天姥山、剡山、镜湖、若耶溪、曹娥江、小舜江、剡溪、灵溪等丰富优美的山水自然资源,又有炉峰禅寺、大佛寺、法华寺、云门寺、称心寺、国清寺等佛教、道教禅修圣地,佛教“般若学”的兴起、“天台宗”的形成等“佛宗道源”都可以在浙东唐诗之路上找到踪迹,天台山还是典型的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和合圣地。此外,浙东唐诗之路上还有曹娥庙、孝子岭等儒家孝道文化感悟体验场馆和遗迹,由唐代三百多位诗人上千多首唐诗凝练而成的诗路人文历史文化,文化资源丰富。同时,浙江是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行试点地区之一,文化产业借改革东风发展迅速,到2016年底,浙江文化产业增加值已经达到3200亿元,占地区GDP的5.8%[6],文化消费连续五年位居中国前十[7]。以旅游文化服务为例,伴随文化产业扩张,2010—2016年,浙江接待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4%,入境游人数年均增长10%,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0%,入境游年均外汇收入增长14%[注]根据《浙江统计年鉴-2017》整理计算,旅游文化蓬勃发展。丰富的文化资源和雄厚的文化产业基础奠定了浙东唐诗之路文化产业开发的基础。

(二)文化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

业态就是营业的形态,是为了达到目标而采用的生产、经营和销售方式,一般商业业态主要有百货店、超市、大型综合商场、便利店、专业市场、专卖店、购物中心和仓储式商场等。文化产业不同于农业和制造业,其产品价值不只是有形的物质产品的价值,还有更广泛的精神或意识形态上的价值,传统的文化产业业态主要包括文化及相关产品的生产、展示、推广、销售等活动,比如文化公园、文化产品专卖店、文化展览等,价值实现过程中附加值较低。新兴文化业态是互联网和信息科技发展的产物,主要以“文化+科技+资本”的形式呈现,是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背景下将数字创意、新型体育和体验旅游等结合起来的文化业态的创新,包括城市文化综合体、文化产业园区、大型文化项目等。比如天台县,“百里和合唐诗廊”以始丰溪古道景观为基础,沿溪布置唐诗主题文化廊,投资超20亿元;“云端唐诗小镇”依托“文化云”将唐诗元素融入小镇的日常生活中;“跟着唐诗游天台”以研学游、考古游、体验游、修心游等多种形式丰富文化旅游业态。此外,与唐诗配套的文化体验旅游、旅游文创产品还受到了商业资本的青睐,大国寺、大石华景区的“诗路文化”再现工程,通过EPC方式进行刻石立碑、建馆塑像、建立唐诗书院等文化项目。“文化+科技+资本”正在丰富和不断创新浙东唐诗之路文化产业业态,文化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

(三)文化产品及服务市场广阔

文化需求更多是精神层面的需求,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文化需求是在人们满足了生活、安全、尊重等基本需求之后的较高层次的需求,浙江是文化大省,文化及相关产品市场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国内来看,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升,需求层次也在不断升级,文化需求增长迅速。整体层面,2015—2017年,中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从1723元增长至2086元,年均增长11.2%,远超人均可支配收入7%的年均增速[注]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年报2015—2017整理。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ndtjgb/;省级层面,2015—2017年浙江省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从300.3亿元增长至373亿元,年均增长8.9%[注]根据浙江统计信息网统计公报2015—2017整理。http://tjj.zj.gov.cn//tjgb/gmjjshfzgb/,远超地区生产总值7.8%的年均增速,同时,得益于互联网产业的雄厚基础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浙江网络文化产业市场需求旺盛,到2016年底,浙江省规模以上网络文化服务企业营业收入达635.33亿元,营业利润达320.61亿元,占文化服务业总利润的七成以上[8]。国际来看,浙江文化产品和服务不仅持续拓展传统欧美市场,还不断开发“一带一路”沿线新市场,不仅创新推进文化产品贸易,还积极扩大文化服务贸易。2015年,浙江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102.55亿美元[9],到2017年,浙江省文化产品贸易在中国各省市中居第二位;2016年,浙江省文化服务贸易为43.07亿元,2017年达到55.29亿元,其中,2016年浙江文化服务出口14.7亿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5.0亿元,并使其首次成为浙江文化出口第一市场[10]。另外,浙江省入围2017—2018年度国家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达39家,位居全国沿海省份第二名。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和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提升了浙东唐诗之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需求。

三、浙东唐诗之路文化产业园区开发探索

文化创意产业园是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到2015年底浙江共建成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10座[注]根据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网—园区库整理。http://yuanqu.ccitimes.com/index.php?m=yp&c=index&a=list_company&catid=16,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在规模上不断扩张、功能上不断完善、发展模式上不断创新,这为浙东唐诗之路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思路和可供借鉴的丰富模式,加之浙东唐诗之路自身雄厚的文化产业基础、丰富多样的文化业态、广阔的文化产品市场,所有这些为浙东唐诗之路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提供了优厚的土壤和良好的条件。唐诗之路文化产业园是浙东唐诗之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有效路径。

(一)以制度保障构筑文化产业园区开发形式

文化产业园区形成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内生力量自发集聚形成,即初期由文化产业相关主体自发聚集到一个地方,形成一个文化产业的地理聚集区,后期则由政府或相关部门以此为基础通过制度保障等加以扶持,规范其发展,如798艺术区,这种模式下的文化产业园通常是基于园区的地理条件和自然优势,比如相关文化资源丰富,租金低等;另一种则是外部力量有序引导形成,即一开始就是由政府或相关部门或地产开发商等进行规划,有序引导文化产业相关主体集聚,形成辅助地方经济发展的文化配套聚集区,如鉴湖水街,这种模式下的文化产业园通常是在政府整体规划和引导下,按照兴办经济开发区的模式,以区域文化资源为载体,以优惠的产业政策吸引多种文化生产要素聚集,通过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吸引地区内外的艺术家、文化产品经营者和文化中介组织向园区集聚,逐步营造文化氛围,形成文化特色,打造文化品牌,使之成为文化产业的聚集地、孵化器和推进器。浙东唐诗之路是一条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的黄金游线,但文化产业开发程度较低,文化产业园区开发可以借鉴后一种模式,即由政府总体规划,以制度保障构筑文化产业园区,有序引导文化生产要素理性聚集,实现文化产业有序开发。具体可以浙江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规划结合浙东行政区域、唐诗之路特色文化或唐诗之路特色主题旅游等设置文化产业园区。以唐诗之路特色主题旅游为例,浙东唐诗之路旅游主题丰富多样,包括以自然风景及历史遗存为核心的唐诗文化修学旅游,以佛教、道教和儒家文化为重点的文化禅修旅游,以茶香文化为支撑的茶道研学旅游等,故此,可以设立唐诗之路文化修学产业园、唐诗之路文化禅修产业园、唐诗之路茶道研修产业园等。

(二)以文化创意创新定位文化产业园区开发核心

浙东唐诗之路文化产业园区的开发就是要把浙东唐诗之路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展现给消费者,让其知道浙东、知道唐诗文化,并且愿意走一遭浙东、体验一趟唐诗文化,实现身体和心灵的同时愉悦、满足和升华。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开发浙东唐诗之路自然及社会历史文化资源,加强营销宣传和内容建设,做强做大文化产业,毕竟“酒香也怕巷子深”。同时,文化产业已经是浙江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浙江八大万亿产业之一[11],故而浙东唐诗之路开发文化产业园,发展文化产业,扩大文化消费,不能是一次性交易,而是要让园区具备持续生产和创造价值的能力,既能源源不断吸引新客户,又能创造性地留住老客户,二者同等重要。开发新客户需要创造性地充分宣传展示浙东唐诗之路的文化、旅游资源,重在营销层面,比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线上线下同时开发推广;而留住老客户就更需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增强园区的吸引力,让消费者每次消费都有不一样的体验和充分的满足,并形成继续消费的动力,重在内容层面,比如园区可针对季节、节假日或针对不同群体等推出不同的创意文化活动。其实,不管是营销推广还是内容建设,重心都在创新上,故此,浙东唐诗之路文化产业园的开发核心要放在创意创新上,不仅是在园区基本功能上要注重创新,而且在园区发展模式以及服务上,都要强化创新创意,有创意才能有未来,创意也应成为园区吸引企业的基本门槛,唯有如此,浙东唐诗之路文化产业园才能在中国上千座、浙江上百座功能多样的文化产业园中脱颖而出,让消费者来浙东唐诗之路不只是看山水、逛道观、买买土特产,还能体验不一样的文化消费,真正让文化不断衍生出新的价值。

(三)以体验式旅游构建文化产业园区开发重点

浙东唐诗之路文化产业开发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文化旅游,用唐诗文化串联起浙东旅游资源,并基于唐诗文化开发浙东主题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园区作为文化产业开发的重要载体,文化旅游应成为园区开发的重点。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消费需求的升级,旅游活动的重心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个性化、参与式等体验式旅游正成为旅游经济的核心。体验经济是产品经济和服务经济发展背景下消费者中心不断突出的产物,体验式旅游重在强调消费者的旅游满足感和认同感,浙东唐诗之路文化产业园区的开发重点应放在体验式旅游上。李跃军、汤蓉岚、林荫(2017)也认为,浙东唐诗之路旅游线应该加强体验式旅游开发,深化旅游主题,加强唐诗之路山水文化资源挖掘,理顺区域旅游竞合关系,重新组合旅游路线,依托文化创意产业,设计层次性文化体验旅游项目[12]。以体验式旅游构建浙东唐诗之路文化产业园区开发重点,一方面要注重园区开发建设的个性化,如兰亭书法文化、会稽东山文化等,以个性化的园区高匹配度地满足各类消费者旅游体验需求;另一方面要注重园区开发建设的参与性、互动性和融入性,园区可设置相应的参与及互动项目,比如自行车、攀岩、划船等体力项目,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与园区主题人物现场互动的智力项目等,参与式游玩可多层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旅游体验需求。体验式旅游是经济发展背景下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之路,也必然是浙东唐诗之路文化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的重点。

(四)以文化金融化完善文化产业园区开发环境

金融化是一个过程,体现了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专业人才对市场经济运行和经济管理的不断渗透和融合,是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完善的重要标志。文化金融化就是把文化及其相关产品、服务等作为金融工具,用金融运作的方式实现文化增值。文化金融化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一丁,2016)[13]。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文化产业越来越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到2017年底,登陆A股的浙江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已有12家[14],同时,越来越多的实业资本也关注并投资文化产业,目前各类文化产业园区也基本都配备有园区孵化器,文化产业与金融的结合日益紧密。浙东唐诗之路文化产业园区开发环境的完善依赖文化金融化。首先,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对园区的金融支持是完善园区环境的关键,不仅园区发展的规模化、品牌化和平台化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园区的产业孵化、创意创新也需要金融扶持;其次,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是园区环境特别是软环境建设的保障,比如园区的知识产权融资、文化产品交易、结算便利、网络银行、自助银行、文化艺术品抵押、租赁、文化基金等都需要园区的金融化来实现。借助文化金融化,实现园区和金融的全面深入合作,有助于完善浙东唐诗之路文化产业园区的开发环境。

(五)以“文旅+”拓展文化产业园区产业链,实现园区发展的可持续性

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关联形态,是具有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文化产业园区的产业链从文化核心产业(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到文化相关产业(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等)不一而足,产业链拓展就是要完善园区的企业种群,将相互关联的纵向或横向分工企业尽可能、合理化地集聚到有明显特色和区位优势的相关园区,实现产业规模经济和园区可持续发展。浙东唐诗之路文化产业园的核心产业是“文旅”,以“文旅+”拓展文化产业园产业链,更有助于推进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园区可根据具体情况开展“文旅+教育”“文旅+茶修”“文旅+禅修”等项目,吸引并集聚相关企业,一方面突出园区特色,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拓展园区产业链。以体验式教育模式“文旅+教育”为例,这一项目不仅是对提升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国家战略的积极回应,同时还可以吸引“文旅”及相关企业、科技公司、地产商、教育集团等积极融入,有效拓展园区产业链。当然,“文旅+”模式在拓展文化产业园区产业链的同时,也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文旅+”是一个开放的发展模式,随着科技进步和园区发展条件的不断完善,“文旅+”的内容也可以不断升级和完善,比如从传统文化到健康养生,从休闲娱乐到IP+新媒体,“文旅+”内容可以结合园区实际,紧跟时代和社会发展步伐,不断优化和完善,进而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浙东唐诗文化产业
清代浙东曲家补考
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唐诗写柳之妙
春夜讲唐诗记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唐诗赏读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