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环节及其对策思考
2019-02-22覃辉银
覃辉银,刘 微
(华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大任务,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分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高校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中央和教育部的决策部署,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大力开拓创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形势发生了深刻转变,广大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度认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举措和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紧扣关键环节,从施教主体、工作方式、教育载体等方面加强建设,着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增进五大认同①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在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历史认同、现实认同和未来认同上下功夫,努力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参见侯惠勤《五大认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历史性进展》。(《光明日报》2017年9月27日第4版),夯实思想引领压舱石。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格局,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三是加强建章立制,确保落实落细,促进意识形态工作常态化。四是面向师生员工,突出政治标准,厚植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基础。五是推进改革创新,凝聚各方力量,实现思政课教学质量大提升。六是加强阵地管理,建设和谐校园,引导教学文化活动有序运行。七是加强媒体监管,开展净网行动,种好舆情引导责任田。八是盯住重点问题,开展专项行动,防范打击各类违纪违法活动。九是强化队伍建设,增强师资力量,打造思想政治工作主力军。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课课堂教学缺乏感染力说服力,效果欠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并未充分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和心理需求。教育方式上存在流于形式、僵化老套、泛泛而谈、互动不足、实践教学不足等问题。教师主导、填鸭灌输的单向式授课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学习积极性的激发。“面对现代社会的严峻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手段、方法上仍存在价值定位片面,过于强调工具理性和功利性,对其内蕴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文关怀价值重视不够,忽视作为受教育者主体的生活体验、生命情感,难以有效唤起他们内心共鸣,使之升华为生命自觉。”[1]一些大学生政治意识淡漠,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排斥情绪,理想信念缺失,缺少对人生的思考,更缺少使命担当意识。个人主义、物质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明显,缺乏集体主义精神。精神生活空虚,泛娱乐化。大学生中存在的种种颓废和错误的思想意识给正面教育带来了一些挑战。
(二)意识形态工作复杂性和隐蔽性更为突出
当前,敌对势力隐蔽性更强,境内外新的思潮动态及其传播形式层出不穷,线上线下监测更为困难,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增强。敌对势力将意识形态问题包装为学术议题,有些问题甚至错综复杂,一般教师往往难以鉴别学术研究中蕴含的意识形态倾向。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仍存在不足,抓手不多,力度偏弱。对讲座论坛活动的过程管理难免出现漏洞。对于大学生而言,敌对势力的渗透以资助、实习实践、交流培训等方式进行,有的以个别私下的方式开展,学校掌握情况有一定难度。
(三)少数部门领导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
高校存在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的问题,民办高校问题更为突出。一些教育部门和高校领导在内心深处只重视专业教育而轻视思想政治教育,这样做导致了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重科研轻教学,思想政治工作投入保障严重不足,思想政治队伍人员缺口较大,工作开展步履维艰[2]。一些校领导、思政课教师和期刊负责人有排斥马克思主义倾向。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还存在不愿抓、不敢抓、不善抓的问题。一些教师和二级学院领导对意识形态的含义、内容缺乏准确的理解。有些职能部门领导和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意识形态斗争的尖锐性、复杂性认识不足,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不强,片面认为意识形态工作只是宣传、团委、学工、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的事,不积极配合工作。部分学院或处室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没有落实。一些职业技术学院在落实党委领导责任制方面不严格,在工作思路上,重点是“防、堵、罚”,而不是加强正面宣传和教育。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和办法有待进一步探索。
(四)一些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管理落实不到位
有的教师讲课时远离教材,出现政治走偏问题。有的教师私自邀请校外“名人”给学生讲课,存在风险。社团组织管理存在一些漏洞和隐患,学校主管部门对社团组织信息的掌握不准确、不全面、不及时,管理滞后和被动;存在不少“僵尸”社团、“休眠”社团,难以监管;一些社团组织负责人对学校的管理要求不理解、不配合,阳奉阴违,申报活动事项时的漏报、瞒报、迟报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学院领导担心加强论坛管理会影响学术,存在虚与应付的情况;主讲人有发挥的空间,现场把控具有不确定性。有的社会组织的管理涉及几个政府部门,管理权限不清,而高校又没有执法权,这就造成困难、埋下隐患。一些高校政治重点人员态度反复,出尔反尔,阳奉阴违。有的高校馆藏图书,内容甄别和清查不够彻底。有的高校国际化程度高,人员往来频繁,合作项目增多,可是难以完全掌握境外人员、组织、资金的背景,导致一些高校对涉外事务监管不力;涉外型大学对师生的思想教育引导上存在困难和偏差;高校涉外党建人才非常缺乏。
(五)对网络舆情尤其是自媒体的监管难度大
目前,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难度、深度和广度大为增加。一是师生员工自媒体数量庞大,管理工作难度较大,网络监管设备和技术落后。二级单位网信机构不健全,人力不足,或为兼职负责,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繁重的工作。非法网站信息不全,难以查找,违法成本低。个别高校在网站建设和管理上流于形式。二是社会上运营的新媒体和自媒体衍生能力强,对校内师生具有渗透力,有的带有伪装,且渗透路径复杂多样,甄别难度较大。三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对于同一事件的报道和评论有时不一。新媒体趋于迎合大众口味,有时发布渲染、歪曲等负面报道。四是盗用高校名义的自媒体难以管控。一方面,网络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对传统意识形态的工作机制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网络虚拟的空间场域对传统意识形态的控制引导构成挑战[3]。五是部分干部和教师缺乏阵地意识和技术水平。上述原因导致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不容乐观。
(六)高校抵御宗教渗透情况不容乐观
社会人员流窜进入大学校园张贴、散发宗教宣传品、开展非法传教活动的现象屡禁不止,极端宗教和邪教组织的渗透活动始终没有停止。大学生到校外参加宗教活动,如宗教夏令营、家庭教会,学校难以监管。由于我国宗教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高校和公安机关对于在高校从事非法宗教活动的人的处理轻描淡写,未起到震慑作用,致使宗教在高校的渗透始终存在。
(七)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够密切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时有发生,校内涉及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部门之间协调联动不够,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动管控机制不畅,网信办、安全部门和民政部门之间的职权划分和分工合作也不够明确、通畅,导致信息共享和工作协调机制不健全,管控效率不高。一些重要问题线索安全部门事先知道,但出于种种原因,没有及时通报相关职能部门和高校,导致高校不能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不能有效防控意识形态事件的发生。
(八)社会因素的影响难以避免
社会文化、社会舆论、社会组织对学生影响大,其中存在一些不健康的负面信息。文化市场上的非法出版物难以做到全面检查和监管。掌握社会组织的活动信息不全、不及时,监管难,如何加强体制外机构的意识形态工作是个难题。高校对超出校园范围的事件处理起来缺乏有效手段和必要支撑。
(九)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存在不足
一是领导岗位没有落实政策规定。有的职业技术学院没有主管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副书记,有的宣传部长没有进入校党委常委。二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力量不足。辅导员未能落实按规定比例配置,且工作繁重,普遍存在编制、待遇、晋升等方面的忧虑,制约工作积极性和队伍稳定。三是基层宣传部门编制偏少。网络安全管理缺少或没有专职人员,有的学校只好通过网络中心或依靠学生助理实施监控。四是一些基层宣传干部长期缺乏学习培训,不理解上级政策,缺乏职业素养,存在“本领恐慌”。五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待遇偏低,社会认可度不高,人员流动大,部分教师业务水平不高,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定力和效率。如何把政治上可靠、思想上和业务上过硬、敬业奉献的年轻人留住并培养起来是个迫切的问题。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序开展,态势总体稳定,但薄弱环节、风险隐患尚存。多元社会思潮、市场经济、新媒体资讯、敌对势力渗透等构成的挑战不容轻视。这要求我们要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及时把握动态,增强应对能力。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要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高度,发动相关主体,健全体制机制,落实领导责任和岗位职责,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意识形态工作与管党治党、办学治校、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一)抓好正面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政治思想建设
学校领导层要统一认识,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始终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不动摇,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不动摇。”[4]以“两个巩固”为根本指向,把政治要求和个人成长结合起来,加强正面宣传教育,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结合校内媒体平台建设,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大力开展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宣传教育,不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进”工作,引导师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贯穿到办学育人全过程。落实党中央部署的系列党建活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坚定正确立场,筑牢思想防线。加强对各级领导、师生的政治安全观教育,贯彻党的意志和主张,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防止各种政治错误发生。
(二)全面落实主体责任,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
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意识形态和政治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要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健全思想文化宣传运行机制和意识形态研判机制、报告通报机制、监督检查机制、考核问责机制,切实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层层落实到位,增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主动性,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要重心下沉,夯实意识形态工作基础,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对标任务,查摆问题,严肃整改。除了宣传思想部门要强化阵地意识、守土尽责之外,高校其它各部门、各学院及附属单位都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严格督促各单位一把手靠前指挥,亲自过问,勇于担责。各单位分管领导要尽职尽责,认真梳理排查,全面掌握情况,找到盲区弱点,细化工作方案和防控预案,确保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三)围绕解疑释惑职责,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习总书记就青年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担负使命提出了系列希望和要求。他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是一个解疑释惑的过程。时代和社会生活的发展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就内容而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围绕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世界和社会世界、中国特色与国际社会三大范畴进行挖掘,帮助大学生解决深层次的认知困惑。在实践中要求遵循科学规律,守正创新,构建科学高效的育人体系,持之以恒地进行针对性教育引导。实施“明道育德”计划,坚定理想信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以中国梦激扬青春梦。这方面,推行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和杰出校友给学生上思政课可以起到良好效果。推进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传承红色基因,引领价值取向。结合“三全育人”体系建设,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式,根据各校特点树立品牌项目,大力开展爱国主义、传统文化、励志成才、创业创新等主题教育,引导师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青马班”学员和学生骨干思想政治能力培养,以点带面。推进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增强课堂教学的亲和力、针对性、实效性。
(四)进一步完善三个机制,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落实落细
一是完善领导与沟通联系机制。成立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安全稳定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安全工作联络员,疏通信息搜集报送渠道,加强校内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加强学校与政府部门之间和学校与社会组织之间的沟通协调,增强协同效应,随时掌握研判新情况新动态,及时有效地应对处置。成立维护政治安全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安全教育、阵地管理、渗透防范等重要任务。二是完善排查与研判处置机制。坚持执行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风险隐患排查制度、汇报制度等,全天候监测、定期排查、跟踪研判,密切关注舆情动向,深入分析新思潮新动向,妥善解决新事态新问题。强化责任落实,做到措施有力、抓早抓小。密切关注教师言论、自媒体舆情、民族宗教事务、“港独”“台独”、涉外交流合作等重点领域和重要时点的舆情动向。要加强专项调查研究,精准、全面掌握信息,形成快速反应的研判机制,完善治理应对措施。加强预警预防,精心制定应急预案。三是完善督查与考核问责机制。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体系,严明奖励和处罚。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列为三级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考核、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立足于“查问题、堵漏洞、抓整改、促提升”,成立专项督查组,形成定期督查考核制度。学校纪委通过谈话函讯、约谈提醒、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等方式对违纪师生进行处分。
(五)强化师生教育管理,精心守护校园思想文化阵地
一是强化对师生言行的教育和管理。要求广大教师履职尽责、严守纪律,“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专家学者的社会责任、教师的育人责任,拓展主流思想舆论发声渠道”[4]。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力量,主动出击,占领阵地,严明课堂教学的政治纪律。指导各级学生组织加强内部管理,遵规守纪。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港澳台学生的教育、服务和管理工作。教育师生增强政治鉴别力和国家安全意识,抵御敌对势力的渗透活动,不在校内校外参与或围观群体事件。深入做好“公知”“大V”的教育引导,继续实施对重点人员的教育稳控,严格依法处置违法犯罪人员。二是全面从严加强校园思想文化阵地管理。明确学校、院系所、社团三级主体的权限和责任,按照“分级审批、分类报备,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对各类学术活动和其它社团活动进行规范化管理;加强对论坛报告人、选题、内容和新闻报道的审核把关,加强过程监管,确保各环节不出现漏洞;建立学术和文化活动档案台账,实行“一会一报”“一事一报”制。全面梳理挂靠学校的协会、学会等社团,落实管理责任;严禁未经审批举办活动或擅自变更内容的行为,依法依规制止或取缔有安全隐患或违规违法的活动。加强对互联网上举办形势报告会、讲座、论坛、研讨会的管理,认真做好舆情研判和处置,及时屏蔽或删除有害信息。联合发动各级公安、民政、文旅等部门的力量,加强体制外论坛的管理。三是继续实施专项行动消除各类问题和隐患。四是加强督查督办,促进责任落实、工作落实、问题整改,严格追责问责。
(六)结合党建工作,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结合起来”的指示精神,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积极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树立“大党建”“大思政”“大安全”的工作理念,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围绕加强思想武装、立德树人、“四个服务”,实施“教师思政、课程思政、网络思政”,推进文化育人、榜样育人、党建育人,大力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贯彻落实教育系统党建“对标争先”计划。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推进党建工作深入院系、深入师生、深入实践,坚持问题导向,抓重点抓关键,提高党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四个合格”为目标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更好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师生的政治素养,培养一大批优秀党员。二是促进师德师风建设与党的建设相结合。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制定师德建设实施办法,加强对日常工作及生活的要求和执纪问责。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青年教师“领航计划”党员发展工程、优秀教师“卓越标杆”工程等,开展“我最喜爱的导师”等评比,树立和彰显优秀教师的榜样力量。三是结合党建工作,推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党员干部严格遵守政治纪律,遵守法律法规,提高政治本领,不信谣不传谣,旗帜鲜明地与错误言行进行斗争。
(七)强化校园网阵地建设和管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充分认识互联网对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完善新媒体管理办法,落实网络安全管理责任,净化网络空间舆论环境。一是加强校园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网站建设要坚持“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和“二为”方针,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要结合中心工作,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宣传改革发展建设成绩,报道师生的先进事迹,提高网上议题设置能力和舆论引导水平,大力传播主流思想舆论。推送文化精品,丰富学习资源。建设多元平台,拓展传播路径。运用先进技术,创新融合载体。细化技术保障,建好传播平台。注重多元互补,形成合力效应。转换话语表达,吸引受众品味。活跃官网文化,激发学生参与。加强监管引导,营造良好氛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要统一口径,发布权威信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立场鲜明,有赞有弹,清除杂音;发生舆情事件,及时通报情况,澄清谬误是非。深化社交媒体内政治谣言和错误言论专项治理,推动网络空间形成规范有序的传播秩序。二是加强技术和人力保障,维护校园网阵地的意识形态安全。开发新媒体技术和平台,加强网络安全测评,加强对师生自媒体的关注,加强网络舆情分析引导,加强师生信息安全知识培训。严格执行媒体平台注册登记制度,落实主体责任。实行采编、编审、发布制度的精细化管理,加强采编人员的政治培训。实行网络登录实名制。完备网络安全防护关键技术的硬件软件设施,加大校内网站漏洞扫描和云监控强度,提升防火墙、数据库审计和运维堡垒机等安全设备的防护级别。利用学校信息中心服务器群加强宏观管理,强制实行安全措施。建立舆情监控指挥平台,增强快速反应能力。严格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将其纳入干部绩效考核指标。协同政府部门依法查处冒用高校名义的自媒体。省、市编制部门要进一步支持高校网信工作,完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网络文化建设队伍要不断提升专业本领和责任意识,敢于发声、敢于斗争,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
(八)加强人员配备和业务培训,打造意识形态工作精干力量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推动干部合理配置,加大培训培养力度。一是加强组织建设,补齐主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副书记,加强宣传部和学院领导班子的政治建设,选拔思政教师到职能部门挂职。二是加强思政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按照要求选优配足组织员、辅导员等,实行辅导员职称评审指标单列,保证队伍的稳定性。三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能力建设,完善二级单位网信机构建设,保证岗位需求。对宣传工作队伍、学生工作队伍等开展常态化的教育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四是政府财政增加专项资金投入。
(九)加强协调联动,完善齐抓共管高效反应的工作机制
健全跨部门情报信息共享和联动处置机制,出现问题,及时沟通,迅速行动,果断采取措施化解危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当好主力军,同时,要积极协调政法、教育、公安、国安、民宗、外办、海关、通管等部门,共同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强有关政府部门与高校的联动机制,确保相关领域的政治安全。联合对冒用、借用高校名义的公众号、营销号进行清理整顿。对于高校涉外事务的管理,有关政府部门要更加积极主动地与高校联系并主动配合。要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探索涉外型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