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尔凯郭尔视域下的个体生存三境界

2019-02-22郁,白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克尔凯唐璜上帝

郭 郁,白 伟

(山西大学 哲学社会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克尔凯郭尔作为“存在主义哲学之父”,他首次将哲学的研究方向指向个体的人,比尼采的哲学思想产生要早50多年。亚斯贝尔斯曾说过:“他和尼采使我们睁开了眼睛。”[1]与之前的哲学思想不同,克尔凯郭尔的哲学思想流露出更多的非理性主义,他始终强调精神的个性和纯粹性,他认为“成为自己”是个体一生的任务。“克尔凯郭尔是西方思想史上具有独特魅力的思想家之一,与同时代的哲学家相比这一点更为突出。作为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者,克尔凯郭尔与费尔巴哈、施蒂纳和马克思各自走上了不同道路。马克思从‘现实的人’的实践角度出发批判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施蒂纳则走向极端的、绝对的‘唯一者’,取消了与外界的任何理性,是‘既非神亦非人’,克尔凯郭尔则将人置于上帝和虚无之间,关注个体的人的‘生存’状态。”[2]克尔凯郭尔认为,“生存个体”是唯一重要的实体,我们每个个体都是孤独的存在,在生存的过程中,会面临诸多选择。为此,克尔凯郭尔提出了个体生存的三个境界,即审美境界、伦理境界和宗教境界。

在克尔凯郭尔的作品《非此即彼》中,他写道:“我的非此即彼并非是用来标示‘善’与‘恶’之间的那种选择,而是表示要么选择善和恶,它所标示的是人们在‘选择善恶’与‘排除这一善恶选择’之间的选择。”[3]他认为,人的一生充满选择,我们有三种基本的选择可以使得人的生活融洽一致,选择其中的一种生活方式后,我们就依据它而生存下去。克尔凯郭尔认为,这三种层面不仅相互排斥,而且穷尽了所有可能性。也就是说,他认为,我们依据这三种价值观而生活。

一、审美境界

在《非此即彼》的第一卷中,克尔凯郭尔侧重对审美层次进行了阐述。审美境界可以概括为一种仅仅为了满足直接欲望的生存方式。唐璜的生活方式就是审美境界的一种典型代表。作为一个以追逐女性之美为理想的“西班牙最伟大的情人”,唐璜尽管虏获无数妇女的芳心,但他却从未有过止步于其中一个的念头。当唐璜坚信自己将终生践行“追逐女性之美”的理想时,侯爵告诉他,终有一天他也会为一个女人,甘愿放弃其他一切女人,结束自己漫长的猎艳之旅。刚开始唐璜不以为然,他觉得侯爵的话可笑至极。然而,在后来的生活过程中,唐璜意识到了侯爵的预言是正确的。

唐璜不断地追逐女性,来满足自己的欲望,然而这种快乐只是短暂的,他的内心依然渴望一个寄托。他一直在寻找一个灵魂的归宿。他周旋于一个又一个的女人之间,其实是为了战胜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唐璜的这种生活方式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直接欲望,是一种原始的发泄,是一种低级的生存方式。当他不断重复这种类似的生活,厌倦感便产生了,这种自我满足的生活方式面临着危机,个体渴望寻求另一种生活方式。

二、伦理境界

在伦理境界,个体不再是一个绝对的孤立者,个体的行为受到普遍的道德法则的制约。在个体的生存过程中,他们考虑的不再只是个人的感受,而是逐渐有了群体意识,开始考虑那些普遍的、绝对的东西,并且承担责任。在这个境界,个体是从属于普遍性的。

克尔凯郭尔的伦理理论与康德的“绝对命令”有一定的联系。康德认为:“由于我们是人类,具有一种受到感觉官能影响的意志,结果,这种意志的活动可能与纯粹意志不一致,甚至经常与它冲突,这些法则表现为强制的命令或禁止我们做某些行为,因此,这类法则是绝对的或无条件的命令。”[4]他在另一个地方又解释到,“绝对命令”,一般又表明什么构成责任。它可以概括为如下公式:“依照一个可以同时被承认为普遍法则的准则行事。”[4]康德所说的“绝对命令”“普遍法则”,就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即道德科学的最高原则。康德认为,人不应该让自己成为例外,人在决定自己该如何行动的时候,不应该仅仅考虑自己,而应该为自己所处的集体着想。克尔凯郭尔在伦理阶段的思想正是对“绝对命令”进一步的阐述与发展。

在克尔凯郭尔的著作《非此即彼》中,他以婚姻为例,向我们阐述了过一种伦理式生活的必要性。即当一个人面临组成一个家庭时,他需要考虑的不再仅仅是个体,他需要结合男女双方的条件进行选择,目的是为了把这个家庭群体最优化。此时的个体不再是依靠欲望生存着的个体,在他身上意味着责任。此外,古希腊悲剧中的阿伽门农也是伦理境界中的典型代表。阿伽门农作为攻打大特洛伊的主帅,由于战船在途中受到逆风的干扰,他决定杀了女儿来祭女猎神阿尔忒迷斯,以此来平息神怒,使船顺风航行,赢得战争的胜利。阿伽门农为了一个较高的伦理原则而放弃了一个较低的伦理原则。在伦理境界,个性从属于普遍性,个体常常会因为自身的义务和普遍的道德准则发生冲突,而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克尔凯郭尔认为:“伦理层面仅仅是一个过渡层面,因此它的最高表达是作为否定性行为的悔悟……宗教层面则是完满的层面。”[5]在伦理阶段,个体无法实现完满,因而需要进入宗教境界,使精神抵挡欲望,依靠信仰,超越伦理,从而走向完满。

三、宗教境界

从伦理境界到宗教境界的过渡,具有非连续性、非理性,个体只有通过信仰的跳跃才能得以实现。在宗教境界,信仰是第一位的,是超越审美和伦理的。克尔凯郭尔认为,宗教境界达到了个体生存中的最高境界,只有达到宗教境界,个体才能彻底地化解感性和理性所带来的绝望,在非理性中回归本真的自我。

在《恐惧与颤栗》一书中,描写了亚伯拉罕献上以撒时的心理活动:“他站立在那里,那位怀着孤独希望的老人。然而,他没有怀疑,没有痛苦地左顾右盼,没有用他的祷告去向他挑战。他深知,正是上帝这全智全能者在考验他,他深知这是能向他要求的最艰难的献身,但他也深知当上帝提出要求之时就不会有什么献身是过分艰难的——于是他拔出了刀子。”[6]此时,亚伯拉罕处在一种恐惧状态下,他无依无靠,需要借助超越的力量,直接与神对话。他这一举动在普遍意义上来说是违背伦理道德的,但同时也体现了亚伯拉罕对上帝的虔诚,这种举动看似悖谬,但克尔凯郭尔认为这是实现人和上帝沟通的重要途径。

克尔凯郭尔认为,个人的存在是非理性的存在,是孤独地站立于上帝之前的存在,而这只有在宗教境界才得以充分实现。在宗教境界,个体在此是作为自己而存在,个体所面对的只有上帝。在宗教境界,个体不仅摆脱了审美境界的感性诱惑,而且摒除了伦理道德阶段道德准则及伦理义务与罪感所发生的冲突。他认为,只有达到宗教境界,个体才能依靠信仰与上帝对话,在非理性中回归本真的自我。

克尔凯郭尔并不排斥理性和伦理,但他认为信仰和宗教高于理性和伦理,宗教不仅不依赖伦理,反而是对伦理的否定;信仰不仅不依赖理性,反而是对理性的否定。因此,他对黑格尔哲学以及新教神学中一切信仰理性化的尝试都加以嘲笑,更不同意传统的理性神学证明上帝存在的那些理论。他认为上帝作为一种信仰的对象,是不能用逻辑方法证明的。人作为一种孤独的个体存在于世俗生活中,时常会处于一种焦虑、恐惧的状态,需要去与上帝对话,追求永恒。就对上帝的领悟来说,与其说是依靠理性,还不如说是依靠荒谬,因为荒谬首先意味着对超出理性之外神秘事物的信仰。在这方面,克尔凯郭尔可以说是继承了中世纪教父德尔图良的观点“正因为荒谬,所以我才相信”。

四、结语

按照克尔凯郭尔的观点,个体生存分为三个境界,这三个境界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上升过程。审美境界是直接性的境界,伦理境界是过渡性的境界,而宗教境界是最高级的生存境界。个体只有在宗教阶段才能达到真正的存在,因此,他认为,人生就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不断走向上帝的过程。

与传统的德国古典哲学不同,克尔凯郭尔的生存三境界没有形成体系,这是因为克尔凯郭尔把现实生存的个体作为哲学研究的主体,把个体的人的思想、情感、信念作为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在他看来,个体的生存就是一段充满着无限可能的主观体验过程。一方面,这种强调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思想给个体的生存选择带来了希望,即个体可以通过进入更高级的生存境界化解伦理与道德的矛盾与绝望。但是,在个体生存选择这一重大问题上,如果过分强调主观能动性的话,便会陷入另一种极端,导致出现重主观真理而忽视客观规律的后果,这样给个体生存的选择蒙上一层阴影,使个体陷入一种盲目乐观的境地。另一方面,在克尔凯郭尔的宗教境界中,他过分强调了上帝存在的自由性和无限性,他认为,即使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生存的悖谬,也要遵从上帝的召唤、祈求上帝的拯救。克尔凯郭尔在宗教境界思想的阐释中过分崇拜宗教神学,深深地刻上了宗教神学的烙印,从而受到了理性主义的质疑,成为哲学界长期以来不可调和的一大难题。纵观克尔凯郭尔的个体生存三境界,我们可以得知,克尔凯郭尔从个体的生存维度出发,向我们展示了个体在不同的生存阶段的三大精神图景,这种呈现形式虽然与之前的思辨哲学截然不同,但依然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他的个体生存三境界理论对我们生活在今天的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毕竟生活需要选择,我们每个个体作为生存的主体都将面对这一难题。其实,当我们真正了解了克尔凯郭尔的个体生存三境界的思想后,就会明白,他的个体生存三境界固然是向信仰的飞跃,同时也是向真理的飞跃。

克尔凯郭尔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个体生存境界的精神图景,他认为这三种境界已经穷尽了个体生存各个阶段的可能性。其实,与克尔凯郭尔所提出的个体生存三境界相对比,我们大多数个体基本处在审美境界和伦理境界中。在审美境界,个体过着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在伦理境界,生存个体被道德伦理所束缚,个体在周而复始的这种生活状态下,会陷入一种恐惧、焦虑、绝望的困境,因而个体需要努力跨入新的境界即宗教境界。个体在宗教境界中,用信仰抵挡绝望,追求永恒的幸福。总之,克尔凯郭尔首次将哲学的关注对象转向个体生存,为后来的存在主义哲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生存境界思想,给人类个体提供了三种生存的指导方式,对个体生存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遗憾的是,对于如何实现这种生存境界,克尔凯郭尔并没有做出过多的解释,即使在他所推崇的“宗教境界”中,我们所能理解的也仅仅是所谓的“激情”。

猜你喜欢

克尔凯唐璜上帝
最有思想的句子
后现代语境下的克尔凯郭尔
浅谈拜伦《唐璜》的讽刺艺术
大剧院
120秒的“上帝”
索伦·克尔凯郭尔:叉子与爱情
克尔凯郭尔:独身与献祭
寻找歌剧制作及演出的“新常态”模式——从上海交响乐团版《唐璜》说起
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请你自己打开一扇窗
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请你为自己打开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