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运溶辑本《外国图》述略

2019-02-22高贤达

绥化学院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佚文太平外国

高贤达

(山东大学文学院 山东济南 250010)

一、陈本《外国图》体例辨析

《外国图》原帙已佚,清人丁国均《补晋书艺文志》“地理类”说:“《外国图》,谨按见《水经·河水篇》注。家大人曰:‘道元引此书有从大晋国正西七万里得昆仑之墟语,为晋时所撰无疑。’”[1]又者,《史记·秦始皇本纪》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说:“吴人《外国图》云:‘亶洲去琅琊万里。’”[2]基于以上记载,李剑国先生在《唐前志怪小说史》中认为该书是“吴亡入晋后所作”,并给予简要介绍。[3]《外国图》实为西晋时代产生的地理博物体志怪小说。清人陈运溶在《麓山精舍丛书》第二集“释地类”《古海国遗书钞》中辑录《外国图》一卷,得佚文二十一题、二十四条[4]。这是目前可见的关于《外国图》佚文的唯一辑本,可以将其简称为陈本。本文试对陈本《外国图》的体例、佚文问题进行辨析与校证。

客观地讲,陈本《外国图》除了文献保存之功,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未出校勘记、参考文献有局限,尤其是个别条目体例安排不合理,有的本是一条被拆分为多条、有的本是多条被合并为一条,并且佚文有漏辑现象,下面试析之。

(一)应合并者。

焦侥民善没游,善捕鸷鸟,其草木夏死而冬生,去九疑三万里。[4](P215)

从啖水南曰焦侥,其人长尺六寸,一曰,迎风则偃,背风则伏,不衣而野宿。[4](P215)

以上两条佚文分别为第六条、第七条,都是有关“焦侥民”的记载,内容涉及地理位置、生存方式、生活习俗、形貌特点等,应合并为一条。

从隅巨北,有国名大秦,其种长大,身丈五六尺。[4](P215)

大秦国人长一丈五尺,猿臂背胁,好骑骆驼。[4](P215)

以上两条佚文分别为第十三条、第十四条,都是有关大秦国人“身长”的记载,应合并为一条。

(二)应拆分者。

员丘之上有不死树,食之乃寿,有赤泉,饮之不老;萧丘多大风,无人民,群犬居之;青丘之民食谷,衣野丝。去琅琊万三千里;神丘有火穴,其光照千里,去琅琊三万里。[4](P216)

本条佚文为第十八条,其中“员丘”“萧丘”“青丘”“神丘”皆指地名,上面所拥有的异物也各不相同,从逻辑上看,这四个地名应是并列关系,并且接下来又有“方丘”一条,文曰:“方丘之上暑湿,生男子三年而死,有黄水,妇人入浴,出则乳矣,去九疑两万四千里。”[4](P216)从“地名”指向上看,“方丘”与上述四地属于一类。陈运溶将其合为一条令人费解,应拆分为四条比较妥当。

桂林地多林木,无平土,众猴居之,无人民,去九疑四万里;龟林地险,无平土,众龟居之。[4](P216)

本条佚文为第二十一条,文中“桂林”“龟林”虽然音相近,但意义不同,合在一起难免不伦不类,应拆分为两条。

(三)应增补者。

员丘:员丘之上有不死树,食之乃寿,有赤泉,饮之不老。有大虵多为人害,不可得居,帝游员丘,以雄黄精厌大地。[5]

杨山:杨山,丹蛇居之,去九疑五万里。[6]

“员丘”条,陈本自“有大虵”以下漏辑,今据《太平御览》卷九百三十“鳞介部”六“虵”下引《外国图》补。“杨山”条,陈本漏辑,今据《昭明文选》卷二十八诗戊“乐府”下鲍明远《乐府八首》之《苦热行》引《外国图》补。

前贤梁启超曾说:“鉴定辑佚书优劣之标准有四:(一)佚文出自何书,必须注明;数书同引,则举其最先者。能确遵此例者优,否则劣。(二)既辑一书,则必求备。所辑佚文多者优,少者劣。例如《尚书大传》,陈辑优于卢、孔辑。(三)既须求备,又须求真。若贪多而误认他书为本书佚文则劣。例如秦辑《世本》劣于茆、张辑。(四)原书篇第有可整理者,极力整理,求还其书目本来面目。杂乱排列者劣,例如邵云辑《五代史》,功等新编,故最优。此外更当视原书价值何如。若寻常一俚书或一伪书,搜辑虽备,亦无益费精神也。”[7]概括梁氏的说法,辑佚的标准为求真求善,以此为纲,陈本《外国图》未能尽善尽美,其中存在不少问题,但其所辑《外国图》佚文实有文献保存之功,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关于陈本《外国图》的“篇第整理”,除了上述体例需要调整外,其中佚文也须校证。

二、陈本《外国图》佚文校证

《外国图》的佚文散见于古注、类书等文献中。陈运溶辑佚《外国图》佚文仅参考了《齐民要术》《水经注》《史记》张守节《正义》《艺文类聚》《太平御览》《通典》六种古文献,无疑这一视野偏于狭窄。仅笔者所目及仍有《北堂书钞》《文选注》《后汉书注》《法苑珠林》《太平寰宇记》《文献通考》《皇明经济文集》《九曜斋笔记》《冷庐杂识》《杜诗详注》文献中引有《外国图》佚文,事实上不止此数。正因为参考文献不足,导致陈本《外国图》个别佚文文字校勘不严谨,今以陈本为底本,择其有待商榷的佚文予以校证。

(一)羽民国:羽民能飞不能远,其人卵产,去九疑四万里(《太平御览》卷七百九十)。校证:“能”,陈本作“羽”,非,据《太平御览》改。

(二)僬侥国:从啖水南曰僬侥,其人长一尺六寸[一作三尺],迎风则偃,背风则伏,眉目具足,不衣而野宿。僬侥民善没游,善捕鸷鸟,其草木夏死而冬生,去九疑三万里(《法苑珠林》六道篇第四,《太平御览》卷三百七十八、卷七百九十)。校证:陈本本条佚文一分为二,今合二为一;“僬”,一作“焦”,非;陈本“尺六寸”上无“一”字,今据《太平御览》引补;“一尺六寸”,一作“三尺”。按,《国语·鲁语下》称:“仲尼曰:僬侥氏长三尺,短之至也。”[8]《列子·汤问》称:“从中州以东四十万里,得僬侥国,人长一尺五寸。”[9]《集韵·宵韵》称:“僬,短人谓之僬侥。”[10]由此看来,僬侥是对古代传说中身材矮小之人的称呼,“一尺六寸”、“三尺”都不高,皆是。陈本“迎风则偃”上有“一曰”二字,今删;陈本无“眉目具足”四字,今据《法苑珠林》补。

(三)巫咸国:昔殷帝太戊使巫咸祷于山河,巫咸居于此,是为巫咸民,去南海万千里(《太平御览》卷七百九十)。校证:“太”,一作“大”,太、大,古通;“民”,一作“氏”,非。

(四)大秦国:从隅巨北有国名大秦,其种长大,身丈五六尺,猿臂长胁,好骑骆驼(《法苑珠林》六道篇第四,《通典》卷一百九十三,《太平御览》卷三百七十一、卷三百七十七,《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八十四,《文献通考》卷三百三十九,《杜诗详注》卷七《寓目》)。校证:陈本本条佚文一分为二,今合二为一;“隅”,一作“喁”,非;《太平寰宇记》引文“名大秦”上有“亦”字,当为衍文;“身丈五六尺”,一作“大秦国人长一丈五尺”;“猿臂”,一作“猨臂”,又作“猿背”,非,猿、猨,古通。

(五)君子国:君子之国,多木槿之花,人民食之,去琅琊三万里(《齐民要术》卷十,《艺文类聚》卷八十九,《文献通考》卷三百二十四,《后汉书》卷八十五)。校证:“槿”,一作“堇”,槿、堇,古通。“花”,一作“华”,花、华,古通。“琊”,一作“耶”,非。

(六)长人国:长人国妊六年乃生,生而白首,儿长大则乘云而不还,龙类也(《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一,《冷庐杂识》卷八)。校证:“妊”,一作“姙”,妊、姙,古通。又作“妖”,非,形近而误;陈本“则”字接“儿”后,语意不通,据《太平御览》校改。

(七)无继民:无继民,穴居,食土,无夫妇,死则埋之,心不朽,百年复生,去玉门四万一千里(《太平御览》卷七百九十七)。校证:“穴”,一作“宂”,非,形近而误;“一千里”,一作“六千里”。

(八)録民:録民,穴居,食土,无夫妇,死则埋之,其肺不朽,百年复生,去玉门万一千里(《太平御览》卷七百九十七)。校证:“穴”,一作“宂”,非,形近而误;陈本“百年”间有“十”字,当为衍文。

(九)无首民:无首民乃与帝争神,帝斩其首,敕之北野,以乳为目,脐为口,去玉门三万里(《太平御览》卷七百九十七)。校证:“民”,一作“氏”,非;“敕”,一作“勑”,敕、勑,古通。

(十)纳民:纳民,陛居,食土,无夫妇,死则埋之,其肝不朽,八年复生,去玉门五万里(《太平御览》卷七百九十七)。校证:陈本“死”后缺“则”字,今据《太平御览》引补。

(十一)员丘:员丘之上有不死树,食之乃寿,有赤泉,饮之不老。有大虵,多为人害,不可得居,帝游员丘,以雄黄精厌大地(《文选》注卷二十一、卷三十一,《太平御览》卷五十三、卷七十、卷九百三十四)。校证:“员”,一作“圆”,员、圆,古通;“丘”,一作“邱”,丘、邱,古通;“乃”,一作“多”;陈本自“有大虵”以下佚文漏辑,今据《太平御览》卷九百三十四“鳞介部”六“虵”下引《外国图》补,见上文。校正:员丘,一作圆丘。按,“员丘”多指山,为神仙居所。张华《博物志》称:“员丘山上有不死树,食之乃寿。有赤泉,饮之不老。多大蛇,为人害,不得居也。”[11]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八称:“赤泉给我饮,员丘足我粮。”[12《]博物志》中引文与本条佚文前半部分重出,其中“员丘”指山,《读山海经》中“员丘”似为产粮之所;而“圆丘”多指古代祭祀的场所。《三辅黄图》称:“昆明故渠南,有汉故圆丘。今按高两丈,周回百二十步。”[13]唐人杨炯《少室山少姨庙碑》称:“若夫圆丘方泽,所以飨天神地祇;复庙重櫩,所以序文昭武穆。”[14]宋人曾巩《西京郊配》称:“太祖开宝元年幸河南,定圆丘之位,以四月郊祀上帝。”[15《]周礼注疏》卷二称:“祀大神示亦如之。”贾公彦疏:“‘祀大’至‘如之’,释曰:云‘祀大神’,谓冬至祭天于圆丘。云‘祀大祇’,谓夏至祭地于方泽。”[16]实际上,“员丘”也可以指祭祀,《梁书》卷四十列传第三十四《许懋传》称:“《周官》有员丘方泽者,总为三事,郊祭天地。”[17]这里的“员丘”即“圆丘”指祭祀场所。概言之,“员丘”多为神仙居所,指山名;“圆丘”多与祭祀相关。本条佚文云:“员丘之上有不死树,食之乃寿。有赤泉,饮之不老”,此处,“员丘”当指山,山上有不死树、赤泉,食之长寿、饮之不老,不死、长寿等字眼明显属于道教神仙家的长生不死观念,故作“员丘”比作“圆丘”更为妥当。

(十二)方丘:方丘之上暑湿,生男子三年而死,有黄水,妇人入浴,出则乳矣,去九疑两万四千里(《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卷三百九十五)。校证:“年”,一作“十”。“有黄水”,一作“其潼水”,非。“九疑”,一作“九嶷”,九疑、九嶷,古通。《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引本条佚文“去”前有“是”字,当为衍文。

(十三)风山:风山之首高三百里,春风穴方三十里,春风自此出也(《太平御览》卷五十四,《北堂书钞》卷一百五十八)。校证:陈本“风穴”上脱“春”字,今据《太平御览》引补。“春”,一作“有”,非。“此”,一作“是”。

(十四)桂林:桂林地多林木,无平土,众猴居之,无人民,去九疑四万里(《太平御览》卷五十七)。校证:“土”,一作“地”。“四”,一作“曰”,非。

猜你喜欢

佚文太平外国
太平风俗美
新发现三则顾颉刚佚文考略
守正创新让“太平泥叫叫”叫得更响
劝君莫做“太平官”
焦竑集外佚文辑释
期待太平湾上的“不夜城”
焦竑佚文五篇
外国公益广告
《通俗文》佚文辑校零拾
外国如何对待官员性丑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