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支持雄安新区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
2019-02-22周淑芬钱勤华王丽伟
周淑芬,钱勤华,王丽伟
(1.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金融系,河北 石家庄 050021;2.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 质量监督管理部,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在生态环境备受关注的大背景下,绿色发展成为当今社会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雄安新区的设立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1],根本目的是疏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并将建成“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和“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作为新区发展的两个重要定位,这意味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必将始终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金融先行,雄安新区的绿色发展要以经济的绿色增长为前提和基础,这就需要金融特别是绿色金融的重要支持。
2007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如“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相关政策,这对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绿色金融在河北省已取得一定成效,也越来越受到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但雄安新区建立初期经济基础薄弱、污染性行业占比较大,整个区域经济、金融整体支持水平仍较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在此背景下,对雄安新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绿色金融体系的建立及其支持作用的发挥开展前瞻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绿色金融支持雄安新区发展的必要性
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越来越关注世界环境和气候问题。我国政府以及公众都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雄安新区3个县的主导产业为服装加工业、塑料产业和有色金属加工业等,属于第二产业,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生产过程会对当地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加之京津冀协同发展赋予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使命,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必然导致人口逐渐增加和聚集,对生态环境、资源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不符合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根本要求。因此,对雄安新区而言,以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为前提的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绿色金融就是金融机构在投融资过程中,始终坚持环境保护的根本宗旨,通过对经济资源配置过程的引导作用,促进区域环保产业升级及经济可持续发展。雄安新区的产业经济现状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其发展过程中必然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通过绿色金融的引导,促进当地产业转型,实现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势在必行,这也是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必由之路。据估算,雄安未来五年所需绿色投资或高达一万亿[2],如此高的资金需求迫切需要尽快建立雄安新区绿色金融体系,集聚全国乃至全球绿色金融资源,协调雄安新区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新区经济增长和生态效益的最佳平衡。
二、金融支持雄安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支持水平与资金需求量不匹配
雄安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远期规划范围约为2 000平方公里,远超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加之新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大,因此建设初期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过程中融资体量巨大;2019年又是雄安新区全面建设开启之年,必然会激发更大的金融需求。但新区目前整体金融支持水平较低,据调查,当地现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均有较大融资需求,但约有20%左右的企业融资困难[3],面临资金紧张的困境。雄安新区目前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薄弱的经济基础,远不能跟上新区快速发展的步伐,因此,急需金融服务的提升特别是绿色金融的引导来保证当地生产经营持续发展。
(二)金融机构与绿色金融产品种类待丰富
雄安新区成立之前,该地区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和国有四大行的县级支行,其他商业银行或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几乎未在此开设分支机构。2017年4月雄安新区成立后,各大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保险)总、分支机构纷纷布局雄安新区。2018年3月获批开业的国有四大银行的雄安分行,打破了以往三县只有县级支行的局面;同时,安信证券、长江证券、财达证券也均获批在雄安新区设立分公司;中国人民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获批开业,成为首家在雄安新区注册成立的总部型金融机构。可见,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都在新区增设分支机构,这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但目前各金融机构仍处于设立的初始阶段,融资规模小,对环保、绿色产业支持范围和力度仍然不够。在绿色金融产品方面,目前河北省包括雄安新区主要以绿色信贷为主,对绿色债券、绿色保险以及其他绿色金融产品开发的重视程度不够。
(三)非正规融资制约绿色金融发展
通过对雄安新区现有企业的调查显示,85%以上的企业认为目前通过银行融资比较困难[3],这主要与当地大部分生产企业经营状况不理想、生产工艺对生态环境有一定污染破坏有关。由于正规金融机构融资门槛高,新区内资金融通很大一部分通过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渠道来实现,导致市场监管难度增加,存在风险隐患,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新区内大部分企业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民间借贷资金多流向污染严重的企业,从而会对绿色金融引导产业升级、促进新区生态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造成障碍。
(四)绿色金融专业人才欠缺
雄安新区设立之前,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与金融支持水平较低,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大部分对绿色金融内涵以及绿色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业务模式和操作流程缺乏深入了解。绿色金融专业人才的缺乏导致金融机构评估产业项目的环保风险以及自身所面临的风险有专业难度,从而难以开展大规模绿色金融项目,也很难开发出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具有针对性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虽然新设立的金融机构充分考虑了雄安新区绿色项目、绿色资金的需求,但新区本身产业转型压力大,加之缺乏对环境保护、节能降耗、新兴产业等专业评估机构的辅助,新区绿色金融支持作用的发挥也严重受限。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绿色金融支持雄安新区发展的策略建议
(一)加大政策支持与激励力度
雄安新区的绿色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其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依赖于政策环境的改善,如对绿色环保产业、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在市场准入、投融资政策方面给予优惠;对环保行业和污染行业实行差别化融资政策,以鼓励绿色产业的发展,促进新区现有产业的转型升级;对开展绿色金融支持的金融机构也要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实行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风险补偿、信用担保等政策[4],以提高金融机构参与雄安新区绿色发展的积极性;鼓励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等社会资金参与新区建设,加强对社会资金配置的生态保护引导,奖励和表彰支持新区绿色产业发展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吸引全国乃至国际资金支持雄安新区绿色发展。
(二)鼓励多种类型金融机构落户雄安
雄安新区的绿色发展,需要政策、机构的多方配合、分工合作,需要构建多层次金融机构体系。目前已有保险机构、证券机构、股份制商业银行落户新区,随着各类金融机构逐渐入驻雄安新区,新区绿色发展金融支持主体与支持模式也会不断丰富,有利于改善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的现状。但面对新区建设和发展所需庞大的绿色资金需求量,以商业银行为主的各类商业性金融机构可能出现绿色项目和产业投融资能力不足的情况,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同时保证新区回报期长但前景良好、环境友好的项目及时得到资金支持,可以规划在雄安新区设立专门的政策性融资机构,以更好地促进该地区绿色产业的发展,扩大对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项目的投融资,加大对当地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型的引导,进一步促进雄安新区产业结构优化,环境友好,绿色发展。
(三)均衡发展多种绿色金融产品
目前,河北省绿色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但在雄安新区建设和长期发展、产业转型过程中,不能单纯依赖某一种金融支持方式,需要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创新开发具有针对性的绿色信贷、保险、证券以及绿色租赁等多种绿色金融产品。首先,大力发展绿色信贷,鼓励和促进企业转型,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通过绿色信贷引导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其次,在雄安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长远发展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企业的证券市场准入制度和审核标准,鼓励当地绿色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融资,通过绿色证券来鼓励和引导绿色发展[5];再次,大力推广绿色保险制度,开发多种绿色保险产品,扩大绿色保险的承保范围及对象,可以试点推行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为新区绿色发展保驾护航。另外,新区发展也可以探索绿色租赁、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碳金融[6]等多种有针对性、适合当地产业经济发展的绿色金融产品的均衡发展。在各种绿色金融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注重引入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和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
(四)加强新区绿色金融专业人才培养
河北省绿色金融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专业人才匮乏。因此,在雄安新区发展进程中充分发挥绿色金融的支持作用,首要任务是加强绿色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金融机构可以在招聘过程中选择有绿色金融学习经历和专业知识的人才,也可对现有绿色金融从业人员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政策、绿色金融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的相关培训;通过组织相关人员调研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绿色金融发展经验、聘请专业人士开展专业讲座或鼓励员工重回学校学习等方式,提升员工绿色金融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五)加大对绿色金融的宣传力度
雄安新区金融机构要向企业和公众宣传绿色金融理论知识,使其了解绿色金融的支持作用、相关优惠政策和法律法规,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提升绿色金融在新区的影响力。企业要有新区主人翁精神,牢固树立社会责任和环保责任理念。明确绿色金融的内涵与实际意义,统筹企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积极主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严格将社会责任、环保标准贯穿到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之中。另外,政府部门也要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宣传绿色金融领域的优秀案例,公开表彰和鼓励对新区绿色金融和环保产业发展发挥支持引领作用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使新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三方联动,推动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经济在绿色金融的支持下蓬勃发展。
(责任编辑张 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