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卢象行事补订

2019-02-22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崔颢全唐诗开元

钟 蕾

(西南科技大学 文艺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卢象,字纬卿,汶上人,开元、天宝间著名诗人,隐士卢鸿之侄(唐宋间文献又称“卢鸿一”,如《旧唐书·隐逸传》,今从傅璇琮先生《唐才子传校笺》)。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下云:“象雅而平,素有大体,得国士之风。曩在校书,名充秘阁,其‘灵越山最秀,新安江甚清’,尽东南之数郡。”可谓推崇备至。然卢象诗文早已散佚,《刘宾客文集》卷一九《唐故尚书主客员外郎卢公集纪》(后省作《集纪》)称”其孙元符捧遗草来乞词以表之,尝经乱离,多所散落,今之存者十有二卷”,至《宋史·艺文志七》,仅著录有诗一卷,故元辛元房《唐才子传》卷二“卢象”条及明胡震亨《唐音癸籖·集录一》著录之十二卷,乃依旧说而未加考证。现今保存较全的是《全唐诗》及《补编》中所收诗32首、《全唐文》中所收文2 篇,其余寥寥。对其进行研究者也不多,主要是傅璇琮先生在《唐才子传校笺》“卢象”条中对其生平有简单考证[1],李鑫在《卢象文学史地位变迁》一文对卢象文学史地位有详细说明[2]。另外直接涉及卢象研究的文章无几,故笔者拟从卢象生平考、交游考、诗文考三个方面,在前贤研究基础之上,以求对这位有“国士之风”之称的诗人更为了解。

一、生平考

卢象,两《唐书》无传,仅《新唐书·艺文志四》“《卢象集》十二卷”条有注文三十一字,其余关于卢象的记载主要有《集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及元辛文房《唐才子传》,但后两书大多依《新唐书》和《集纪》所言,且存在诗人生卒年时间未定、授为“左拾遗”还是“左补阙”不明、入膳部员外郎时间未定、贬谪果州是安史之乱之前还是之后、各个阶段未有材料佐证等问题,故笔者结合《新唐书》《集纪》记载,再加之相关材料及卢象所存诗文进行考证,以期能勾勒诗人的生平。

卢象之生卒年,史传无载,今人之考订则有二说:孙建军等编《全唐诗选注》,将其生年定为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卒年为肃宗乾元三年(760)[3];李伯齐等所着《山东文学史》,将其生年定为武则天圣历三年(700),卒年约代宗广德二年(764)[4],惜未言所据。虽载籍乏征,然笔者亦不揣浅陋,因前贤之考证,对卢象生平进行梳理补充。大致将卢象的生平分为三个阶段,先简述各个阶段主要事迹,再据管见所及,补充于后。

第一阶段:诗人出生至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该阶段是诗人的成长时期,诗人初入仕途,与王维等当时名士交好,以才名立于长安。卢象的生年不详,据《集纪》及当时诗文记载,诗人与王维、崔颢年龄相仿。陈铁民先生《王维年谱》,考其生年为武则天长安元年(701);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崔颢约为长安四年(704),诗人亦应相去不远,故笔者认为卢象的生年应大致在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左右。后诗人由家乡来长安,并“以章句振起于开元中,与王维、崔颢比肩骧首,鼓行于时,妍词一发,乐府传贵”。据《集纪》所言,之后卢象由进士补秘书省校书郎,转右卫仓曹掾。其间与当时文士唱答交游,除了王维、崔颢,还有韦陟、綦毋潜、祖咏等。《旧唐书·韦安石传附子陟》云:“开元初,韦陟丁父忧,杜门不出八年,于时之名士王维、崔颢、卢象等与之唱和游处。”据史传所载,韦安石卒于开元二年(714),故大致是开元二年至开元十年(722)间,与“以章句振起开元中”合。又《资治通鉴》卷二一三《唐玄宗·开元十四年》云:“会暹入朝,赵颐贞代为安西都护。”此时苏禄、吐蕃作乱,朝廷派赵颐贞赴安西代杜暹,时卢象有诗相赠,即《送赵都护赴安西》。

第二阶段: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至天宝十四年(755),该阶段卢象受曲江公赏识在京任职,后又历仕河南、齐州、汾州、郑州,入膳部员外郎。据《旧唐书》所言,张九龄任丞相是开元二十一年(733)至二十四年(736),卢象应是在此间受其赏识擢升。然此处《集纪》与《新唐书·艺文志七》记载有出入,前者是擢升“左补阙”,后者为“左拾遗”。据《唐会要》卷五六“左右补阙拾遗”条,该制是武后时期设立,且一直延续至宋以后,故二者相混可能性不大。又王维在开元二十五年(737)有诗《同卢拾遗过韦给事东山别业二十韵给事首春休沐维已陪游及乎是行亦预闻命会无车马不果斯诺》,陶敏先生《全唐诗人名汇考》疑“卢拾遗”为“卢象”,查阅史料,卢拾遗为卢象可能性极大,且二人早年亦是诗友,又同受张九龄赏识,或卢象当时是被张九龄擢为左拾遗,而非左补阙。另李颀同时有《留别王卢二拾遗》诗,其中“王”是王维,“卢”的话亦应是卢象。刘禹锡作《集纪》时卢象过世已经七十三年,又补阙、拾遗都“掌供奉讽谏”事,品阶相近,其孙元符或误记。亦或在卢象迁左补阙前曾任左拾遗,而《集纪》不载。后卢象又任河南府司录,之后又入为司勋员外郎,具体年月不可考。在任司勋员外郎期间,李颀有《寄司勋卢员外》赠卢象。天宝三年正月(744),贺知章由长安还会稽,玄宗君臣有诗相赠,卢象有《送贺秘监归会稽歌序》,此时卢象应已入为司勋员外郎,故才能在长安得见故人。后因其“名盛气髙,少所卑下,为飞语所中,左迁齐、汾、郑三郡司马”。据傅璇琮先生所考,卢象应是在天宝四年(745)秋后,由司勋员外郎转齐州司马。任齐州司马间,与北海太守李邕等游,有诗《追凉歴下古城西北隅此地有清泉乔木》。至安史之乱爆发前,先转为汾、郑二州司马,具体年月亦不可考。后入膳部员外郎,据陈铁民先生《王维集校注》卷三《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诗下注,卢象或在天宝八或九年(749-750),入为膳部员外郎。

第三阶段:天宝十四年十二月(755)至卢象离世,该阶段诗人逢安史之乱,被伪军挟持,又授之伪官,多次被贬谪异乡,后朝廷思念旧宿,起之,然不幸卒于道途。据《集纪》所言,安史之乱爆发间,卢象于洛阳为叛军所胁。《新唐书》记载有“授安禄山伪官”言,但具体授何官职不得而知。至“天下无事”前,“初谪果州长史,又贬永州司户,移吉州长史”,即安史之乱爆发至结束的八年间,卢象多次被贬。然根据现有文献考证,卢象被贬果州或在安史之乱前。《太平寰宇记》卷八六《剑南东道五》之“果州”条云:“果州,南充郡……天宝元年改为南充郡,干元元年复为果州,大历四年改为充州,十年复为果州。”果州即今四川南充,卢象被贬四川,有诗《峡中作》,其“灵境信难见,轻舟那可回”联,或诗人以为再也不能回到曾经的福地了。同时《全蜀艺文志》卷九及《蜀中广记》卷二二亦载该诗。卢象好友崔颢有《寄卢八象》诗,云:“客从巴水度,传尔泝行舟。是日风波霁,高唐雨半收。青山满蜀道,緑水向荆州。不作书相问,谁能慰别愁。”可知卢象曾一度入蜀。又据《集纪》,卢象之前应是未曾入蜀,故疑崔颢此诗应是得知卢象被贬果州而赠之,以寄别愁哀思。又据《旧唐书·崔颢传》,崔颢卒于开元十三年(754),故该诗应写于开元十三年之前,时安史之乱未爆发。故或于开元十三年之前,卢象就被贬于果州,而非《集纪》所云因安史之乱故被贬谪。据《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卢象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已任永州司户(今湖南零陵),时李白有《赠卢司户》诗[5]。之后卢象又移吉州长史(今江西吉安)。肃宗宝应二年(763),该年肃宗薨,代宗立,安史之乱亦平,朝廷思用旧宿,征拜主客员外郎,然未能到任,卒于武昌。时崔祐甫仕于武昌,有辞怀之。据傅璇琮先生《唐才子传校笺》考证,崔仕于武昌当是安史之乱初平后的几年间,卢象之卒亦是此间,但具体年月不可考。

以上,知卢象年少时才高名盛,仕途顺畅,与当时著名诗人交游唱答;后为飞语所中,迁地方任职。安史之乱起,被安禄山挟持并授之伪官,屡遭贬谪。乱平后朝廷思用旧宿而起之,然不胜舟车,卒于道途。

二、交游考

现存文献关于卢象交游的记载并不多,然从其所存诗文中看,卢象的交游较广,都是当时风流之士,时有赠答,故笔者择其中与卢象有赠答、且姓名及事迹可考之人论之,其余暂不可考者或前文生平考已详细说明其交游者,仅录其姓名于后。

王维,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州,后随父迁居蒲州,玄宗开元九年(721)进士,担任太乐丞、右拾遗、监察御史、尚书右丞等职。卢象与之早年相识,又年岁相近,志趣相投,互为诗友,唱答游玩。在曲江公任丞相间,同时被赏识擢升,今《王右丞集》中有五首与卢象相关,即《与卢象集朱家》《同卢拾遗过韦给事东山别业二十韵给事首春休沐维已陪游及乎是行亦预闻命会无车马不果斯诺》《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与苏卢二员外期游方丈寺而苏不至因有是作》《过卢员外宅看饭僧共题七韵》。

《与卢象集朱家》一诗,陈铁民先生疑与《与苏卢二员外期游方丈寺而苏不至因有是作》《过卢员外宅看饭僧共题七韵》二诗时间相去不远,是卢象任膳部员外郎其间所作。然王维写给卢象的诗中,都是直称其官职,该诗无职称,此诗所写时间或在之前,是其早期交游之作,故诗题仅直书其名。陈铁民先生《王维集校注》卷二《同卢拾遗过韦给事东山别业二十韵给事首春休沐维已陪游及乎是行亦预闻命会无车马不果斯诺》诗下注,此诗乃作于开元二十五年(737),时二人刚受到曲江公擢升不久。《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诗约作于天宝八或九载,时卢象与王维、王缙、裴迪同游崔兴宗处,象有《与王维过崔处士林亭》《青雀歌》二诗,王缙、裴迪有同咏,崔兴宗亦有答诗,见《全唐诗》卷一二九。卢象任膳部员外郎时,王维有《与苏卢二员外期游方丈寺而苏不至因有是作》《过卢员外宅看饭僧共题七韵》二诗。王维在早年闲居长安,从道光禅师学佛,今看王维诗中记载,两人早年是诗友,亦是能共参禅理的知己。

崔兴宗,两《唐书》无传,王维有《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诗,可知其乃王维内弟。现存资料仅知兴宗早年隐居,与王维、裴迪居终南,后官右补阙。卢象有《同王维过崔处士林亭》,诗云:“映竹时闻转辘轳,当窗只见网蜘蛛。主人非病常高卧,环堵蒙笼一老儒。”兴宗亦有答诗《酬王维卢象见过林亭》:“穷巷空林常闭关,悠然独卧对前山。今朝忽枉嵇生驾,倒屣开门遥解颜。”称其处士,故知时兴宗未仕。

綦毋潜,字孝通,虔州人,开元十四年(726)与储光曦等同榜进士,授校书郎,后弃官还江东。天宝五年(746)又任宜寿尉,后迁右拾遗。复授校书郎,终著作郎[6]。卢象与綦毋潜早年相识,时开元九年(721),綦毋潜应举落第,还江东别业,象有《送綦毋潜》诗:“夫君不得意,本自沧海来。高足未云骋,虚舟空复回。淮南枫叶落,灞岸桃花开。出处暂为耳,沉浮安系哉。如何天覆物,还遣世遗才。欲识秦将汉,尝闻王与裴。离筵对寒食,别雨乘春雷。会有征书到,荷衣且漫裁。”赞扬綦毋潜文史颇有造诣同时,亦劝慰友人早晚会得到赏识。王维亦有《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诗,诗意与象合。

赵颐贞,两《唐书》无传,据记载仅开元十四(726)至十七年(728)间,代杜暹任安西都护,后屡次击败吐蕃入侵,守一方安稳。卢象有《送赵都护赴安西》:“下客候旌麾,元戎复在斯。门开都护府,兵动羽林儿。黠虏多翻覆,谋臣有别离。智同天所授,恩共日相随。汉使开宾幕,胡笳送酒巵。风霜迎马首,雨雪事鱼丽。上策应无战,深情属载驰。不应行万里,明主寄安危。”表现此去作战虽有艰辛,然有明主圣恩与之相伴。

张均,丞相张说之子,洛阳人,与弟垍皆能文。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刑部尚书等职。安史之乱间授安禄山伪职,后肃宗立,流合浦。卢象诗《赠张均员外》,乃是张均早期任吏部员外郎时所赠,诗中所写乃张均出自名门,有高才,年少有为且受明主眷顾。

祖咏,两《唐书》无传,洛阳人,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后仕途不畅退居汝坟别业,以渔樵自终。时卢象、裴聪相送,象有《送祖咏》诗,云:“田家宜伏腊,嵗晏子言归。石路雪初下,荒村鸡共飞。东原多烟火,北涧隠寒晖。满酌野人酒,倦闻邻女机。胡为困樵采,几日罢朝衣。”祖咏亦有《长乐驿留别卢象裴聪》《归汝坟山庄留别卢象》二诗,后者有“旧业不见弃,还山从此辞”一联,或这一别后会无期。

崔颢,汴州人,开元十一年(723)进士,曾任河东军幕、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职。卒于天宝十三年(754)。颢有文才,开元天宝间与王维、高适、孟浩然齐名。今卢象所存诗文未有关于崔颢的记载,然崔颢于卢象被贬果州时有《寄卢八象》诗相赠,遥寄别愁。

李颀,东川人,开元二十三年(733)进士,后调新乡都尉。据王维诗《赠李颀》,知颀好丹砂之事。又观其诗多道玄理,可见其受道家影响颇深。卢象现存诗文未有关于李颀的记载,李颀在卢象任司勋员外郎间有诗《寄卢司勋员外》,诗云:“流澌腊月下河阳,草色新年发建章。秦地立春传太史,汉宫题柱忆仙郎。归鸿欲度千门雪,侍女新添五夜香。早晩荐雄文似者,故人今已赋《长杨》。”表明希望卢员外可以向朝廷举荐自己。

另外与诗人交游的可考者还有贺知章、李邕、李白、怀素等人,暂不可考者有诗中所记广川马先生、张郎、程秘书、张使君。

三、诗文考

据现存文献题名为卢象的诗文,包括《全唐诗》中所收录的28 首,《全唐诗外编》有《题武林临草堂》1 首,《全唐诗补编》有《马跑神泉》《紫阳真人歌并序》《寄云门亮师》3 首,以及《全唐文》中收录的《对不受征判》《送贺秘书监归曾稽歌序》2文。另外《全唐诗》卷一三五綦毋潜下有《送平判官入秦》诗,题“一作卢象诗”。以上所收诗歌在流传中又与其他诗人有所混淆,部份篇目有学者已经考证,王启兴在《<全唐诗>王维重出诗篇考辨》一文中考证《赠刘蓝田》该是王维所作,乃是王安石编《唐百家诗选》时误入;《杂诗》二首之二、《八月十五日象自江东止田园移庄庆会未几归汶上小弟㓜妹尤嗟其别兼赋是诗三首》《叹白发》5 首诗该是卢象所作[7]。王辉斌在《孟浩然集中卢明府探考》一文中证实《早秋宴张郎中海亭即事》该是孟浩然所作[8]。《全唐诗补编》所收《马跑神泉》据杨柳《唐卢象<马跑神泉>为宋卢象诗考》一文该为宋人卢象诗[9]。故除去以上学者考证篇目外,笔者将对剩余有相关材料佐证篇目进行考辨,以求对卢象现存诗文更为了解。

《全唐诗》卷一二二收卢象诗有《和徐侍郎丛篠咏》,题后有“一作蒋涣诗”,查阅《全唐诗》卷二五八蒋涣诗,则无“一作卢象诗”说。案,徐侍郎当是徐安贞,《旧唐书》卷一九○其本传云:“信安龙丘人,善五言诗。尝应制举,一岁三擢甲科,人士称之。开元中,为中书舍人、集贤院学士。上每属文及作手诏,多命安贞视草,甚承恩顾。累迁中书侍郎。天宝初卒。”据《全唐文》卷三八玄宗《册建平公主文》,知徐安贞开元二十五年已由检校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迁中书侍郎。故笔者疑卢象此诗或作于开元二十五年左右,即擢左拾遗间所作。另外卢象存诗中有《驾幸温泉》,当是诗人早期跟随圣驾至新丰温泉宫。徐安贞今存诗亦有《从驾温泉宫》,二人或同随圣驾。据《旧唐书·玄宗本纪》,开元十一年至天宝七年间,时驾幸新丰温泉宫,故二人具体随行时间不可考。另笔者疑蒋涣所言徐侍郎乃徐浩,据《旧唐书·徐浩传》,徐浩曾任都官郎中、中书舍人、国子祭酒等职,代宗期间以中书舍人召,又迁工部侍郎、吏部侍郎,始有侍郎之称。又《旧唐书·代宗本纪》,蒋涣于大历三年(768)从工部侍郎擢尚书左丞,二者时间合。笔者疑蒋涣当是擢尚书左丞时,徐浩时迁工部侍郎代之,有唱和诗,然诗文失载,故与卢象赠徐安贞诗重。

又卢象有《竹里馆》一诗,疑为王维居辋川间所作。王维居辋川大致为天宝三年(744)至十五年(756)间,此诗或作于其间。王维有《辋川集》中有《竹里馆》诗,裴迪《辋川集》中亦有《竹里馆》诗。其中卢象诗中“山鸟”“柳林”是辋川诗中常出现的意象,与王、裴二人诗合,故笔者认为句首的“江南”及句末的“金陵”乃虚写,或卢象曾过江南,今过辋川而有所感。

另外在《全唐诗》卷一三五綦毋潜诗中有《送平判官入秦》,题有“一作卢象诗”,而《全唐诗》卷一二二卢象诗不载。诗云:“谪远自安命,三年已忘归。同心愿执手,驿骑到门扉。云是帝乡去,军书谒紫薇。曾为金马客,向日泪沾衣。”诗意所云,诗人曾被贬谪。然綦毋潜仕途不顺,但未遭贬谪。卢象却因名盛气高,为飞语所中,曾一度被贬,故笔者认为该诗应是卢象所作。又诗题所云平判官应是平澹然。王维有《送平澹然判官》诗,据陈铁民先生系年,该诗作于安史之乱前。《集纪》所云,卢象时为膳部员外郎,二人或同时赠诗平澹然出使安西(或北庭)。

四、结语

耀耀开元盛世,有才之士譬如繁星,然文籍多有佚缺,不能为世人所识,卢象亦是其中之一。通过以上,我们也只知卢象是开元、天宝间著名诗人,与王维、崔颢、綦毋潜同时等,然其具体生卒年、个别诗中所系何人等依旧俟考。

猜你喜欢

崔颢全唐诗开元
“黄鹤去”与“白云去”究竟孰优孰劣?——崔颢《黄鹤楼》首句异文考辨
段开元:拥抱健康产业 增进百姓财富
他让诗仙忘而却步,他的诗
黄鹤楼找崔颢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全唐诗》里的中秋节俗(节选)
讨价还价
徐安贞仕途与诗歌初探
唐代筝曲的风格及其美学意蕴
基于数据库的唐诗宋词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