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逻辑及其当代启示

2019-02-22蒲婷婷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现代性资本主义理性

蒲婷婷

(新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乌鲁木齐 830000)

当今世界,人们的生活充满着“现代性”,可以说,现代性很早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对时代总概括的概念,人们的生活、社会关系全部沐浴在现代性的阳光普照之下。现代社会接受着现代化给予改变的同时,一系列因现代化而产生的困难与问题也逐渐被暴露出来。现代社会在经济上克服了传统的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但同时也产生了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这些问题与传统社会的问题相比,似乎更难克服。面对这些问题,不同领域的学者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谈到对现代性的深刻反思,我们一定会想到千年思想家马克思,早年时期的马克思以启蒙理性逻辑思考现代社会,但随着其思想观念的成熟,马克思思考现代性的逻辑转向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状况,以资本批判的逻辑确立了其现代性批判的方式。处于新时代的中国,距离实现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越来越近,这也意味着我们处于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期。所以,理解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逻辑能够为建构中国现代性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与现实启示。

一、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出场:启蒙理性批判

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被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洗礼的“理性时代”,也是一个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的状况下,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对立与异化的“资本时代”。这一时期,启蒙理性影响下的以人的本质和价值为基础的现代性社会已得到构建。在生存价值理念方面,伴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成为自然和社会的主宰者,人的主体性越来越被夸大。传统的社会中人们将客观的道德法则和伦理秩序视为必须服从的最高法则,这种最高法则极具权威性。在社会制度组织方面,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并且以抽象的个人主义和社会契约论为理论基础论证了现代国家的建构原则;在个人精神气质方面,启蒙理性重塑了现代个体的精神气质和生存样式,形成了舍勒和西美尔所论及的“现代人”类型,以往受到旧的宗教伦理与贵族道德束缚的人们,开始乐于对当下生活的享受,人们的行为虽依然会受到教义的影响,但是人们更多的是贪婪地追求资本,形成一种注重无止境努力创造的资本主义精神气质。

理性是现代性思想的逻辑,这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的观点,黑格尔是对现代性思想进行批判的第一位思想家。他将主体性作为他审视现代性问题的根本原则,并利用主体的“绝对理性”的反思解释现代性。马克思在青年时期是青年黑格尔派成员之一,他的思想在这一时期深受黑格尔理论体系的影响。他在《莱茵报》担任编辑工作时期发表的关于自由出版物等文章均有着黑格尔与布·鲍威尔哲学思想的色彩。他认为世界是理性的体现,人们的舆论和精神是理性的表达,并通过自由的出版物和哲学来集中,最后上升到国家和法律之中。世界的塑造,以及哲学法律在内的意识形态的建构都应按照理性的原则进行。”[1]这种观点有利于揭示专制制度在现代国家已经缺乏合法性基础,进而在社会中凸显自由、民主等现代精神。这种现代精神体现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制度等各个方面,个人理性与国家、法律是相统一的,个人服从国家、法律即服从自己的理性。现代性的特征在现代国家中被清楚地表现出来。

在马克思随后所写的《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一文中,这时的马克思依然是站在理性法和理性国家的理论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社会追逐私人利益的现状进行批判。因此,有学者提出现代性逻辑是理性的,关于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批判逻辑同样也是理性。但是,马克思虽然在他思想萌芽时期坚持黑格尔的理性逻辑来思考现代性,但他对这种逻辑保持的是一种怀疑态度: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私利决定了国家与法的理性,还是国家与法的理性决定现实社会的物质利益?——这是一道一直困扰着马克思的难题,即仅用启蒙理性的逻辑思考现代性究竟是否是正确的?思想逐渐成熟的马克思逐渐有了自己的答案,仅用启蒙理性看现代性是远远不够的,会陷入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

二、马克思对现代性批判的超越:资本批判

理性被视为现代社会的逻辑,并在十九世纪的欧洲得到广泛认可。但理性和自由产生的根源在哪里?伴随着马克思立场的转变与思想的成熟,他深刻地认识到要想真正了解现代性,仅用理性逻辑来思考现代性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生活中,他把注意力转向人们的物质生产,并从商品的分析中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秘密,马克思颠覆了理性主导现代性的传统思维模式,指出作为理性形而上学的现实依附的资本控制着现实世界。资本逻辑对现代社会的主导主要体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

其一,现代性是在资本逻辑的运转中产生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现代社会与现代性的发展一直受着资本的控制,沿着资本驱使下的现代社会和现代性的产生与发展这条理论路径,我们可以获得一个深刻而全面的现代性理论[2]。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拥有的利益越多,欲望就越大,在利益的驱使下资产阶级不断地进行变革与创新。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指出“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3]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这一切新关系都是由资本运行带来的。

其二,现代性所具有的总体性也是由资本逻辑引起的。资本主义社会从工厂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在自由市场与机器的作用下,人被纳入市场体系,并在生产、交换系统中形成总体化关系与总体化过程。这种总体关系与过程一方面促进了各种现代性的内在关系的转变,另一方面促进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和情感方式的整体转变。例如,在对社会的认同方式上,由以传统习俗和地域局限的共同体认同方式向市场为基础的认同方式转变;在思维方式上也发生了转变,由传统的经验与盲从思维向理性思考转变。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在资本市场的控制下悄然地发生了诸多转变,现代性所具有的总体性带着浓厚的资本色彩。

其三,构成现代性的诸多因素属于资本逻辑的外在表现,并嵌入在资本逻辑中。资产阶级将之前的社会制度推翻,建立起以理性主导下的现代社会,表面上看个人获得了自由和独立,但事实上人们却受到更为严重的奴役,这种奴役是资本导致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通过资本使得个人成为工具,否定了个人的自由与理性。因此,导致个人自由丧失的不是理性,而是资本。资本的逻辑表面似乎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自由,公平和平等,但实际上却束缚着社会与个人的自由,以及公平。

在马克思那里,资本比理性更能清晰地揭示现代性问题,这种清晰性不仅体现在资本成为现代社会的原则,还体现在“空间”维度上。马克思指出,现代社会在资本逻辑的驱使下将进入“世界历史时代”,资本原则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盛行。资本原则影响了现代世界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在世界各个地区的人都不可避免地卷入资本全球化的进程之中。但正如我们无法感受到自然中的空气一样,我们也无法感知到现代社会中资本的存在。资本也如同一个幽灵般存在在我们身边,虽无法直观看到,它却一直影响着现代社会中的人。在全球化时代,我们多数看到的是消费社会与信息社会等资本的表面现象,而有关资本本身往往被我们所忽视。后现代主义、消费主义和金融资本主义是现代社会资本原则的演变,理性原则只是对资本原则的一种表面解释。

三、马克思现代性批判逻辑的当代启示

马克思虽然生活在现代性大发展的19 世纪,但他却以其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深远的历史前瞻性,为现代人开辟了一条较为科学合理的思考现代性问题的路径。后来人们对现代社会的反思与质疑日益加深,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影响力深远而持久。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崛起的新兴大国在快速发展的现代化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现代性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区别,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导致的一系列的价值争论,以及文化冲突等等。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必须积极思考中国的现代性问题。沿着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逻辑,反思新时代下中国的现代性实践,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在世界交往中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某种意义上看制度因素是影响社会发展快慢以及发展前途的关键力量。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虽然现代化浪潮最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但这并不代表现代化只和资本主义社会紧密相关。不仅如此,在资本主义社会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制度的局限性,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马克思在现代性批判中所指出的“异化”现象,资本引起了异化,也形成了现代化发展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对立。对“异化”的克服必然是私有制的消灭,以及社会的合理分工,即共产主义的实现。因此,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价值就在于它为现代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更为合理的发展方式,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固有弊端的超越,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所产生的畸形经济社会结构,因此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这些超越提供先进的制度支撑。在中国,社会主义与现代化是难以分开的,要尽快实现中国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最基础的就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其次,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充分发挥资本的作用。在成熟时期的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逻辑中,马克思较为全面的指出了资本的双重性,一方面马克思指出了资本的邪恶,另一方面他也指出了资本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以及对具有现代文明素质的人本身的塑造作用。因此,基于马克思所分析的资本的正面价值与负面价值,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我们需积极克服资本的负面影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必须建立一种机制以强大的力量将各种生产要素集中起来,并自动地投入到生产系统中不断地增殖。历史让资本成为这样的角色,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也需要资本发挥促进生产力提高与社会向前发展的作用。使资本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是需要建立一种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经济体制,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实践已经表明,中国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极为有效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提高和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需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充分利用资本的正面价值,为新时代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夯实更加雄厚的基础。

再次,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中国现代性科学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这也是改革开放的深水时期。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环境质量处于较低水平,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以及废弃物污染等等状况不容小觑。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但是这种制度的缺陷在中国并不存在。换句话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们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矛盾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但资本运作的一般规律仍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作用,所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我们需要发挥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指导作用,努力有意识地避免与克服这种现代性发展的阵痛。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价值观与现代性紧密结合,打破主体与客体相分离的传统思维方式,在人的价值与生态价值的良性互动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互利的理性境界。

最后,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培育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精神,促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是构建中国现代性的价值所在。马克思始终是以关切人类命运和社会发展为方向去研究现代性,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维的终极关怀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个终极关怀也是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现代性在社会发展中带来了价值、情感、信仰等方面的危机,但它自身又在自我否定与批判中不断被审视与纠正。中国正处于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树立和谐理念、倡导和谐精神、创造和谐氛围,在社会和谐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不仅是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一种智慧的选择。马克思关于现代性的批判思想告诉我们,现代性本身没有问题,它的产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而现代性之所以会产生一系列问题与危机,是因为阐释现代性的逻辑路径以及思考现代性的思维方式,实践方式都有所偏差。所以,这进一步启示我们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科学指导,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顺利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猜你喜欢

现代性资本主义理性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理性的回归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
科学发展观的现代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