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霍城县生态经济林可持续建设实践与探索

2019-02-22

新疆农垦科技 2019年1期

马 莉

(新疆霍城县林业局,新疆 霍城县 835200)

生态经济林的可持续建设和发展能更好地提高林农的经济效益,更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1]。伊犁州直2012年启动伊犁河谷百万亩生态经济林建设和修复工程规划[2](2012—2020年)(以下简称“百万亩工程”)以来,霍城县现已完成营造林面积0.33 万hm2,工程建设初具规模,不仅改善了当地生态条件,也促进了林业经济的发展。

1 建设现状与管理成效

1.1 建设现状

霍城县北依天山,南濒伊犁河,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由东向西倾斜。海拔高度在530 ~4 283 m 之间,由山地、丘陵、山前倾斜平原、沙漠和河漫滩低阶地等五个地貌单元组成[3]。

霍城县百万亩生态经济林建设和生态修复工程规划总面积0.96 万hm2,包括野樱桃李种质资源保护、国省道绿化、北山坡绿化和伊犁河谷四个片区。工程建设主要内容有生态经济林建设、 生态修复工程和种苗基地三个部分,工程规划期限8年(2013—2020年),自2013年启动以来,通过营建特色生态林和经济林[4],共完成造林0.33 万hm2,生态经济林建设已初具规模。

1.2 管理成效

1.2.1 注重优化生态林和经济林规划

根据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将百万亩工程生态建设划分为生态防护林建设区、 生态健康葡萄种植区、沿山逆温带生态经济兼用林建设区。先后完成了图开沙漠、伊犁河滩、朝阳洞(北山坡)等重点区域的林业生态治理和农田林网化、绿色通道、沿山逆温带区林果业基地等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形成了点成景、线成荫、面成林的绿化景观和带、片、网相结合的绿化体系。

1.2.2 注重培植特色产业

以“突出特色、形成规模、品牌创建”为目标,采取项目扶持、政策倾斜、科技拉动、苗木补贴等方式,着力打造大西沟乡麻子沟村桃、大西沟乡上大西沟村樱桃李、 三道河乡塔尔吉村葡萄3 个林果精品示范园,形成优质葡萄产业基地和优质樱桃李、桃产业基地,引进新疆养生堂霍城果业有限公司和伊犁寿蔬野果产业公司2 家林果业龙头企业,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林农增收,林业增效,奠定坚实基础。

1.2.3 注重营造林技术和生态治理

在造林绿化中大力推广运用新技术,科学造林。整地方式积极运用水平沟整地和反坡梯田等整地新技术,提高蓄水保水能力;植苗方式,引进地膜覆盖植苗造林,增加林地保墒效果;造林应用新技术如ABT 生根粉蘸根、吸水保水剂的应用、大坑深栽技术等。根据本地立地类型和气候条件,坚持适地适树适时的原则,大力推广沙区防护林营造模式、防护用材林兼用型防护林建设模式、林草林药复合经营模式和特色林果种植模式,大力营造优良乡土树种。

1.2.4 注重强化项目管理

高度重视百万亩生态经济林工程建设和管理,出台优惠政策,对集中连片面积达到一定亩数的给予一定补贴,进一步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与各乡镇(场、中心)、各乡镇(场、中心)与村、村与造林农户层层签订责任书,把造林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村、组、户及地块,压实压紧工作责任。成立造林技术指导服务小组,为各乡镇场及时提供苗木信息,对造林整地、栽植和管理进行全程技术指导与服务。坚持“三分造七分管”的原则,利用“科技之冬”对乡镇林业站干部、林农进行业务培训,加强防灾和后期管护,提高林农种树和林木管护水平。

1.2.5 注重规范检查验收

造林结束后,采取技术人员用GPS 对项目实施的每个造林地块进行面积实测,核对造林地类、林种、树种、造林密度等小班因子,确保各年度的工程项目均按照项目作业设计要求建设。

2 存在的问题

2.1 建设资金短缺

百万亩工程项目建设均依靠国家三北防护林造林补助经费实施,加之项目实施县(市)地方财政紧张,提供配套建设资金难度很大,制约了生态经济林发展后劲。

2.2 科技支撑不够

从造林方面看,当前工程已进入攻坚阶段,造林难度非常大;从工程管理上看,高级林业专业技术人员较少,管理手段较落后,工程建设长期以来缺乏专项的科技投入,科技含量低,经营粗放,效益低,不适应现代林业新形势的需要。

2.3 造林难度加大

霍城县目前有水源的造林地块少,项目多实施在荒山荒滩等荒地,立地条件差,缺水,造林难度大。一些区域水源又不能得到保障,造成林地管护难,成活率和保存率受到影响。

2.4 缺乏产业支撑

在特色林果业发展上缺乏企业和产业支撑,加强相应的企业支撑力度,不仅能带动相应产业的发展,还能使农户的农产品能及时得到销售,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

3 建议与对策

3.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霍城县处于边疆、欠发达地区,鉴于该项目建设期长、任务重,收益期长,需要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明确各建设项目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州、县配套比例,配套一定的百万亩生态经济林工程的补助资金,对造林户进行补贴,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2 强化科技支撑力度

在水源缺乏区,进一步加大水利配套资金投入,逐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大补植补造力度,不断提高造林成活率。在平原林区,进一步加大低产低效林分改造力度,实现面积和蓄积、质量和效益双增长。优化技术服务保障,进一步加大林农教育培训,择优选派科技特派员加大对林农营林服务指导,不断提高生态造林质量。

3.3 加大产业支撑力度

通过政府激励、 项目拉动、 技术服务等优惠政策,搭建优势平台,鼓励企业的经营发展,带动相应产业的发展,使农户的农产品能及时得到销售,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