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短波
2019-02-22
凭“空”而生的“中天1号”紫花苜蓿
最近,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利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培育的“中天1号”紫花苜蓿通过新品种审定,登记为育成品种。
“中天1号”紫花苜蓿以5叶为主,多叶率达35.9%,粗蛋白含量达20.08%,氨基酸总量为12.32%,含有丰富锌、锰、铁、镁等微量元素,干草产量达每公顷15 529.9千克,对提高草畜业生产效益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摘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网
新型抗甲型流感病毒复合物研发成功
最近,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与俄罗斯卫生部斯莫罗金采夫流感研究所共同研发一种新型的抗甲型流感病毒复合物。
研究所开发出11种新的siRNA,这些siRNA在体外具有抗病毒活性,能在NS、PA和NP基因上抑制甲型流感病毒。通过筛选抗病毒特性,选择出了具有抑制能力的三种siRNA:PA-1630,NP-717和NS-777成分。经比较含这三种siRNA复合物的微胶囊体外抑制流感病毒的结果,显示对 H1N1、H5N2、H7N9甲型流感病毒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将这三种针对病毒基因的siRNA封装到杂化聚合物电解质微胶囊中,可用于开发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
摘自《科技日报》
纸带传感器有望替代传统糖尿病检测法
最近,沙特拉阿伯的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生物学家、电气工程师以及材料科学家共同开发了一种能够通过病人唾液测量血糖的纸带传感器。
研究人员首先用含有导电聚合物的商用油墨将微型电极图案打印在光滑的纸带上,然后在电极上方打印了一层叫做葡萄糖氧化酶的酶,最后,他们用全氟磺酸树脂聚合物薄膜覆盖整个物体。当唾液被转移到传感器后,体液中的葡萄糖跟葡萄糖氧化酶发生反应进而产生电信号,这种信号被另一种设备读取出相应的血糖水平。这种检测方法有望替代手指刺痛血糖测试。
摘自科普中国网
基因改造小猪可抵御猪瘟病毒
最近,吉林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对小猪胚胎的基因组进行编辑改造,已能够抵御典型的猪瘟病毒(CSFV)。
研究人员在借助CRISPRCas9基因编辑工具的同时,结合了 RNA干扰 (RNAi) 技术,为实验小猪插入了具有抗病毒效用的“小发夹状RNA”(shRNA)。经过对照试验发现,该技术不仅能让实验小猪获得针对猪瘟病毒的先天抗性,并且这种抗性还能够传递给下一代。该技术有望将抗病性状永久性地引入猪群,甚至其它种类的牲畜。
摘自科普中国网
基因改造让水稻实现无性繁殖
最近,美国科学家团队通过基因改造技术,借助种子成功实现了水稻的无性繁殖。这一成果证明了作物无性繁殖的可行性,是农作物育种领域的一项重大研究成果。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科学家文凯特森·桑德利森及其同事,首先鉴定出精子细胞携带的基因BABY BOOM1(BBM1)正是胚胎发生的关键,即使在没有受精的情况下也是如此。随后,他们用CRISPR∕Cas-9 技术,在表达BBM1基因水稻品系的卵细胞中敲除了该基因,从而去除了卵细胞的减数分裂行为。最终这些水稻品系能够实现无性繁殖,并且有的品系产生了具有预期遗传多样性的无性系杂种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