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早期气垫船的艰难探索
2019-02-22潘金宽
潘金宽 / 文
气垫船的特殊“腾空”方式让气流在运输船底部和地面之间形成一层“气垫”,利用底部的压力使运输器升离地面或水面。由于它的原理新颖,存在着潜在的越野和高速性能,苏联领导人到美国看到试验时,曾称为“不用公路的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
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就掀起了对“气垫”这种产生升力的方式的研究,英国设计了横渡英吉利海峡使用的气垫船,美国研制了想提供给美国陆军在越南水田地区使用的气垫运输工具。我国那时也开始了包括气垫船在内的几种非常规航空器的研究。
“一号气垫”完全是为了原理试验
气垫船这种特殊的运输工具,虽然它只能腾空离地面或水面几毫米或厘米,是否也可以称为“航空器”?60年代初,沈阳112厂进行首次试探,模线车间一位技术员制造了一具用航模发动机“托举”离地的气垫模型。后来,以112厂的试飞站工艺员修福昌为首,组织了由乔英俊等人参加的研究小组进行气垫器的探讨,修福昌邀请航空设计师程不时作为技术顾问,协助解决一些研究中的技术问题。
他们首先使用一台雅克18使用的M-11发动机,用木制构架,外蒙铝合金蒙皮制造了一台原理性试验机。由于这个研究小组中许多人是工艺行家,他们的手很巧,造出来的东西制造质量很高。这台试验机的“起升”风扇,是用木质手工削制的。程不时作为技术顾问,修福德请教扭角的计算基准。在试验器装配的过程中,修福昌又邀请程不时去检查结构设计。程不时指出:发动机架的现有设计不能承受扭矩,应该增加斜杆。为此,修福昌又去请教讲授结构力学的老师,证实了程不时的说法,因为空间相交于一点的锥形标系不能承受横截面上的扭矩。他们随即修改了设计,增加了斜杆。
这个“一号”试验器装配完毕在机场滑行道试验,果然“飞升”离了地面,由试飞站一位技术人员操纵,程不时坐在上面体验了沿机场行道的“腾空”滑行。这种“全浮式”气垫由于底部完全腾离地面,在速度高时靠气动力翼面操纵。行驶较为平稳,但在低速或悬停时,因为四处不着地面,气动力又不起作用,试验器摇摇晃晃,平移窜动,需要很多人争先恐后地扶着才能保持位置。程不时建议,底部应有可收到的接触轮,在低速时伸出接触地面,靠摩擦力保持位置及方向,在高速时有气动力作用时再改起,让试验器完全腾空。但修福昌认为,这样就违背了气垫器就必须全部腾空的原理,没有采纳。当“一号气垫”给工厂领导表演时,许多工厂的领导站在跑道中间,眼看气垫腾空而起,紧贴地面向跑道一头飞驰而去,由于没有地面摩擦力,速度很快。在跑道头上慢慢费力地掉过头来,又向参观的人群飞驰而来。参观的人认为这种奇怪的车一定会操纵自如,乖乖地停在他们面前,因此都站在跑道中间不动。看到这个情况,程不时不得不急忙提醒,这种东西行驶很快但控制不灵,希望大家早早让开道。这时参观的人群才急忙闪到跑道边,说时迟那时快,“一号气垫”已经从大家身边飞驰而过,冲过好远才慢慢停下来。“一号气垫”后来在沈阳北陵公园的湖内做过水面浮起试验。由于湖面小,气垫跑不快,因此吹起的水花飞溅,状态甚为可观。“一号气垫”完全是为了作原理试验,因此驾驶员和乘员坐在露天,背靠像粗壮的烟囱的进气函道。
“二号气垫”是一种名副其实的气垫船
在“一号气垫”的基础上,研制小组又制造了“二号”,这是一艘已经外形有些像船的构造,是一艘名符其实的“气垫船”,具备了驾驶舱。还有泡沫塑料的隔音措施,并在底部安装了“软裙”。“二号”作过陆上无道路处的越野试验,也在松花江内作过高速航行。存在的问题是,一是穿越由旁边的轮船故意兴起的浪花试验时,由于浪的高度超过起飞腾空高度,气垫船触水受阻,速度猛然下降下来。二是在低速泊岸时受侧风影响,不易操纵。三是由于速度大,在转弯时又因完全离水,没有克服离心力的力,因此转弯半径很大。对后两个问题,程不时再次建议气垫船设置可收放的舵面,在低速或转弯时放下伸入水中,利用水的作用力提供位置及克服离心力。但是这个意见被认为违反“气垫船就应该完全腾空”的看法而没有被采纳。
“二号气垫”还到渤海进行过海上运行的试验。海上浪高,使高速行驶的气垫船常常触浪点水而速度猛降,其势之猛类似于汽车撞到墙上。为此他们得出结论说,如果要设计海上运行的全浮式气垫船,则必须做得充分的大,大到底部可以跨越好几个浪峰的程度,才可以在大体平均的水面上高速行驶。
十年后,程不时已调动上海从事我国首次进行的大型喷气式旅客机设计。修福昌等人又在上海青浦的淀山湖进行了全浮式气垫船的试验,并邀请程不时去观看。程不时坐在驾驶员旁边,从岸上一个斜坡直升,然后径直开入湖面,在湖面上高速转了一个大圈,觉得从驾驶座看到从岸上开到水面,又从水面开到岸上是一种奇妙的感受,乘坐任何其他的车或船都不可能看到如此异观。而在浅水区看到水草从各处伸出水面,纷纷迎面扑来没进“船”底部都毫不阻碍气垫前进,也是一种乘坐其他船所不能获得的感受。
第二天,修福昌又邀请程不时参加上海一家研究所研制的“侧壁式气垫船”在黄浦江上航行。侧壁式气垫船的操纵比全浮式要自如些,但因有两个侧壁插入水中,所以它的航行速度比全浮式要慢些。程不时所设想的气垫船,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侧壁式”和“全浮式”的结合,在需要操纵自如时将某种构件插入水中,在需要高速时将入水部件缩起,成为全浮式。
修福昌等研制的气垫船,以后还在长江上游金沙江等急流浅滩中做过试验,他后来转为专门进行气垫船研究。经过参与气垫船研制的过程,程不时切身体会中对这种“腾飞”的方式有了一些比原来更深入的认识。他认为这种特殊的运输工具适合于一些特殊的用途,如越过雪地的运输,或在一般船舶不能使用的急流中,或穿越大河相对平静的水面。但如果要在陆上用于越野行驶,则必须解决精确操纵能力的问题,以免撞到障碍物或坠下深渊。同时,它与一般车船比较究竟已进入“腾空”飞升状态,因此其动力装置与结构都应是“轻航空型”的,应非常讲究重量,其购置和使用成本都比相当的车、船为大。因此,它适用于其他运输器不能使用时的特殊情况,起填补空白的作用。至于在它初出现时有人认为这种运行方式会普遍代替现有的车、船,则是一种过分乐观的估计。
气垫船成为现代登陆作战的高速运载工具
如今,气垫船已发展成为现代登陆作战中的一种高速运载工具,具有与垂直登陆相适应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并在实战中表现出了很强的作战效能,成为立体登陆作战中的一支利剑。为适应未来立体登陆作战的客观需求,气垫船在推进、防护、武器、信息系统,以及两栖作战和远程机动作战能力等方面也有更大的突破,船体结构也向复合型方向发展。
未来气垫船还将努力增大续航力,以全面提高其远程奔袭作战能力。有专家预言,21世纪的大型气垫战舰,将能够装载大量的燃油,在50节航速时,续航力预计可达9000海里以上,必将成为攻方跨洋越海打击敌方纵深目标的理想平台,大吨位的排水量,保证气垫战舰能大量装载武器,单舰或小规模编队便具备强大的攻舰、防空、反导、驱潜及对岸火力支援的能力,是21世纪全维海战进攻力量的先锋和利剑。21世纪一艘大小像“现代” 级驱逐舰的8000吨级气垫战舰,其航速可达50节,10小时内能远程奔袭500 海里,续舰能力为6昼夜。对敌来说,可谓是“神兵天降”。
当前,美俄等西方军队都竞相发展气垫船。我国在自力更生建造、借鉴外军经验的基础上,研制了不少聚焦使命任务、具有中国特色、军民两用的气垫船,也取得了较好的军事和经济效益。气垫船发展到今天,今后还将继续创新发展,形成系列化多功能化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