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安全问题的对策研究
2019-02-21杨帆
杨帆
近年来,校园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校园安全问题的影响已不仅限于学校,还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产生重大影响。如何避免校园突发事件,在保护生命的同時,又能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本文以此为着手点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校园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精细化管理
高校一般会在新生入学时进行安全教育,内容包括消防安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等。这种入学教育是必须的,但仅此还远远不够。其一,校园安全问题应该警钟长鸣。高校应将安全教育常态化,通过校园网站、宣传栏发布关于生命健康、危险自救与他救的知识和方法,公布并分析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观看突发事件应对专题视频,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开设专门的课程。其二,校园安全教育必须持续开展。有些大学生对于高校开展的安全教育不能入脑入心,一旦危险来临便不知所措。现实中发生的校园踩踏事故,就跟一些学生缺乏危机意识,遇到危险时临时慌乱有很大关系。人的记忆是不断积累的,必须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阶段持续开展安全教育,不断强化危机意识和相关防范知识。其三,安全教育的内容除了关注身体健康,还应包括精神健康、心理健康。大学生处在情感发育期,他们中的很多人在高中阶段只顾埋头学习,没有时间和精力与他人、社会沟通交往。进入大学后很多成绩优异的学生既找不到以往的优越感,不能适应大学生活,又找不到合适的宣泄渠道。长此以往,难免会出现抑郁、精神不振等情况。人在精神低迷的状态下会做出过激行为,或者伤及自身,或者危及他人。
二、法治与德治并行
校园安全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有外因也有内因。应对校园安全问题,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施策。其一,加强法治教育,消除外部危险因素。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使人人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会依法维权。对大学生而言,知法守法是非常重要的。不知法律,就不会有敬畏感,就可能无视他人的生命健康。没有守法的自觉性,就不会有行为的自觉,行为就可能越轨甚至违法犯罪。另外,大学生难免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实现全民守法、全社会守法,对于推动大学生知法守法有重要的意义。其二,加强德治教育,消除内部危险因素。有些人对德治的理解非常偏颇、狭隘,认为德治是领导干部的事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每个人的言行都会对他人起着或好或坏的作用。现实中有的大学生言谈举止傲慢甚至欺负或歧视他人,不仅使受欺辱者心理失衡,还会诱发他人效仿,助长不良风气。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向善向上的氛围。只有在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中,学生才能情绪欢快、精神饱满,从而减少乃至避免自我伤残类突发事件。另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的疏导,配以专职教师,使问题学生及时回归良好心态和健康情绪。
三、完善舆论引导
现实中,有个别媒体为博人眼球,用触目惊心的标题对大学生伤亡事件进行细节刻画,有的还配上现场图片,甚至对家属会如何找校方理论进行无端猜疑。这种信息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很大的负面效应。网络时代消息传播更为快捷,且影响范围更加广泛。我国有数亿名手机用户,一些网民会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或打抱不平的心理而把校园突发事件传播出去。如果媒体报道的事件失真,就会在很大范围内误导公众。因此,媒体应该在简要还原第一手事实材料后,跳出事件本身,从正面引导人们思考事件发生的真正原因及如何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另外,发生安全事故的高校不要遮遮掩掩甚至想方设法捂住相关信息,这样会引起大众对学校的不理解甚至误解,不利于解决问题。校方应该抱着负责任的态度,主动公布事实,认真反思自身不足,诚恳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好的舆论是一面镜子,能使人知善恶、明美丑。大学生每天都接触网络信息,受舆论的影响。因此,各媒体一定要传播正面引导性信息,避免发布不良的负面言论,共同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保证校园安全,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法律知识的教育,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开展宣传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安全教育系统化。由于社会、学习、经济、就业压力大的原因,使许多学生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问题,要及早预防、及早治疗,避免历史重演。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大工程,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的紧密配合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校园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保护好每一个孩子,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已成为校园安全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作者单位:郑州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