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调查研究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019-02-21郭来彦
郭来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基于丰富的调查研究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调查研究的意义、内涵、方法等,形成了系统的调查研究思想。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来一个大学习,提出“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学笃行习近平调查研究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调查研究思想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调查研究思想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做好工作的“传家宝”
毛泽东关于调查研究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继承、发展和中国化。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调查研究的思想,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是搭起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是反映干部工作水平的“温度计”,也是检验干部宗旨意识的“试金石”,关系着干部的工作作风、精神状态、执政水平,更事关民心向背,是一个永远不能丢弃的“传家宝”。他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都反复强调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更鲜明地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调查研究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所要遵循的正确的思想路线之一。
(二)坚持调查研究,要目的明确
首先要找准问题、有的放矢。开展调查研究的目的是调查清楚事情的真相和全貌,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要紧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扣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现实问题,紧扣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需要解决的问题。” 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目的是体察民情、了解民愿、掌握民意、听取民声,从中获取第一手资料,拿出解决问题的良策。情况搞清楚了,才能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找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点子、举措、方案,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才能使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等领导同志到全国各地调研,主要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所涉及的重要问题,善于抓住党和人民关注的重大问题和经济社会难题,提高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前瞻性,直面社会热点难点焦点,及时深入分析重点问题,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三)坚持调查研究, 要讲究方法,达到五个要求
调研要注意方法,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切实把矛盾和问题搞清楚搞透彻。调研结束后一定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归纳概括零散的信息,比较提炼粗浅的认识,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要适应当前新形势新情况,特别是社会信息网络化的特点,可以选择蹲点调研、解剖麻雀的调研方法,更要根据调研任务和要求的不同,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含量高的方法,如统计调查、抽样调查、专家调查、网络调查等,提高调研工作的效率和科学性。200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富阳市调研时指出:“领导干部要身入心入,不要蜻蜓点水,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全面分析情况,见一斑而窥全豹,不要盲人摸象;要轻车简从,不要虚张声势,造成扰民现象。”随后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文,概括了调研要达到的五个要求,即“深、实、细、准、效”,强调调查研究应求真务实。他认为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
(四)坚持调查研究,要制度化经常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等领导同志正是通过深入调查研究,通过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找到了啃掉“硬骨头”的具体路径。其间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使调查研究变成群体行为,由临时性工作转化成制度保障下的经常性工作。一是坚持和完善“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贯穿决策全过程,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二是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制度、联系点制度。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到基层问计于民,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在这些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为补好环保短板,建设美丽中国,他不辞劳苦,亲赴北京、贵州、上海、湖北等地深入调研,强调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审议通过数十个重大改革文件,涉及到环境保护督察、生態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诸多方面。
二、习近平调查研究思想的鲜明特征
习近平调查研究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不断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中得来的,是实事求是的产物。具有以下鲜明特征。
(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习近平调查研究思想首先就从认识论的高度论证了调查研究是取得正确认识的基础,是形成科学决策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实际实事求是提高调查研究的水平和成效》的讲话中指出:“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而忽视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不够,往往导致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领导意志脱离群众愿望,从而造成决策失误,使党的事业蒙受损失。”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原始资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贯工作作风,习近平调查研究思想也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论升华。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
习近平调查研究思想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体现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担当,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爱民情怀。他躬身实践这一思想,作出了为实现人民利益坚持调查研究的表率。当年,习近平作为“北京知青”在延川县插队,年仅21岁就挑起了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的重担。当时陕西还没有推广沼气,有“沼气不过秦岭”的说法。他在《人民日报》上看到四川省很多地方实行了沼气化,就自费去四川绵阳学习沼气技术,回来时还带了一位农民沼气“土专家”,并亲自教社员建沼气井、沼气池的技术,终于在1974年8月成功建起陕西省第一口沼气井。习近平用现实教育了村民,使庄稼汉们第一次感受到科学给他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转变和幸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调查研究为民造福的生动实践。
(三)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
理论来自实践,习近平调查研究思想理论最直接、最重要的源泉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实践,是党和人民实践的理论升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他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就创造了“四下基层”工作法。他很早就有跑遍工作区域内基层的工作习惯,强调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主动调研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做到听实话、获实情、收实效。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认识的根本所在。从正定到厦门、宁德,从福建、浙江、上海到中央,他始终保持着高频次调研的一贯风格。从调研中发现问题、寻求规律,在调研中孕育新思想、谋划新战略、形成新措施。
三、深学笃行习近平调查研究思想的现实意义
中央一再要求兴起调研之风、实干之风,强调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基层调研,重视调研并善于调研。深学笃行习近平调查研究思想,把调查研究理论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更好地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当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时间愈加迫近,“十三五”规划布局已经开始实施,只有深学笃行习近平调查研究思想,真正做到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才能真正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要迈开双腿,到群众中去,了解实际、研究问题,真正掌握真实、全面、丰富生动的第一手资料,这是制定政策、推进工作的重要遵循,是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提升全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抓手。
(二)始终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深学笃行习近平调查研究思想,就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尤其是贫困群众中去,主动调研群众最盼最忧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太行山深处到甘肃连片贫困地区,从新疆喀什地区到贵州,从井冈山到大别山……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些地区大多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或边疆地区,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是脱贫攻坚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初心。
(三)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当前,我们正走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奮斗目标的新的长征路上。深学笃行习近平调查研究思想,一定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全面深入调查我们的最大实际和最大国情,更好地应对改革发展中的挑战,为决胜全面小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中共邓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