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包容性合作应对全球化的风险和挑战

2019-02-21张旭东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全球化贸易世界

张旭东

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上指出,“解决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对症下药,发展的不平衡要靠发展来解决。我们只能在做大蛋糕的过程上寻求更好地切分蛋糕的办法。诿过于人无助于问题解决。”

对于世界经济论坛2019年年会的参会者来说,刚刚过去的2018年充满了各种挑战,世界经济的增长弱于预期,而全球贸易更因为大国之间的贸易争端而频生波折。全球化在逆风中前行,新的技术革命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如何在面临巨大的发展不确定性和全球秩序不稳定的情况下,以更加具有包容性的合作,共同应对全人类在新一轮全球化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

提振信心刻不容缓

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召开前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联合国贸易和發展会议等组织接连发布了多份总结2018年全球经济发展情况和预测2019年世界经济前景的报告。

首先,IMF于2019年1月21日在达沃斯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19年和2020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下调至3.5%和3.6%,其中发达经济体的增速预计将从2018年的2.3%下降至2019年的2.0%和2020年的1.7%。被重点关注的欧元区的经济增速将从2018年的1.8%下降至2019年的1.6%和2020年的1.7%,而美国的增速预计将在2019年放缓至2.5%,并在2020年降至1.8%。

其次,联合国在同一天发布的《2019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显示,受到贸易摩擦加剧的影响,全球贸易增长已经从2017年的5.3%放缓至2018年的3.8%,并警告称长期的贸易紧张局势将会严重扰乱全球经济。

再者,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也于同日发布报告称,2018年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额比前一年减少了19%,降至约1.188万亿美元。这是该数据连续第三年下滑,跌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2018年流入发达国家的投资额减少了40%至4510亿美元,其中流入欧洲的投资额更是暴跌了73%,而流入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额增长3%至6940亿美元。流入投资额最多的经济体是美国,为2260亿美元,中国以1420亿美元位居第二。

从总体经济增速、贸易增速和投资增速三个指标可以看出,2019年的世界经济发展前景相当黯淡,尤其是发达经济体面临着更大的困境,而这从美英两国近期的国内政治局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便可以看出。

美国联邦政府经历了长达35天的史上最长“停摆”危机,而且有在2月中旬继续关门的可能。白宫的经济顾问分析称,如果美国政府部分关门的时间持续至2月中旬,美国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就会损失0.5个百分点,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预测更为悲观,认为美国政府持续“停摆”会造成美国第一季度的GDP增长整整损失1个百分点。

而在大西洋的彼岸,深陷“脱欧”困境的英国更面临着经济衰退的威胁。根据英国政府的估算,脱离欧盟15年后的英国的GDP将比不脱离欧盟时缩小7.7%。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和英国工业联合会认为,英国的GDP在一年内将最多下降8%,降幅将超过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英镑也可能大幅贬值。

负面的信息接踵而至,国际社会忧心忡忡地希望各国领导人能合力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而,原本计划出席世界经济论坛的多位西方发达国家领导人,都因为国内事务缠身而缺席,足以显示当前国际政治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及其对世界经济前景产生的消极影响。缺席名单包括因国内政府部分关门而陷入政治缠斗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因脱欧协议难产而面临执政危机的英国首相特蕾莎·梅,以及因国内民众抗议引发骚乱而社会不稳定的法国总统马克龙等。

这样的局面,进一步冲击着市场的信心。在世界经济论坛开幕前,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针对全球企业的首席执行官(CEO)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有30%的CEO认为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这一比例是原先的6倍。这种悲观情绪的激增在普华永道进行这项调查以来的22年里是前所未有的,并且与2018年初的乐观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时全球经济增长强劲,股市飙升。北美地区的企业高管的态度转变最为明显,他们当中对全球经济增长持乐观态度者所占比例从2018年的63%下降至37%。

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博格·布伦德表示,目前的态势也许会引导全世界走向经济增长减缓,然而人们却没有“弹药”来应对这种减缓。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经济论坛于1月22-25日在达沃斯举行,超过50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3000名与会者就“全球化4.0: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全球架构”的主题进行探讨,希望为亟待提振信心的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的智慧和正能量。

防范地缘冲突与技术革新风险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执行主席施瓦布表示:“我们进入了世界不稳定性极强的时期”,“应该确定一种更具包容性的新全球化方式。我们应该关注那些输家,那些落后的人”。对于造成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悲观预期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两类:其一是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和国际格局的变动,其二是新技术革命产生全球性变革。

对于地缘政治和国际格局方面的变化,美国咨询公司欧亚集团1月上旬发布的“2019年全球十大风险”报告十分引人关注。该报告对“世界面临的极为严峻的地缘政治风险”敲响了警钟。欧亚集团总裁、政治学者伊恩·布雷默提出了所谓的“G0时代”概念,它指的是西方大国已经逐步失去主导和推动国际经济议程的政治共识和经济资源,因此国际经济治理结构可能会出现“归零”状态。在布雷默看来,2018年的世界局势十分糟糕,陷入了地缘政治学上的萧条。而一旦未来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则地缘政治层面将会迎来最糟糕的局面。“G0时代”可能会持续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的世界秩序将不再由美国来规划。

在诸多地缘政治冲突和国际格局变化的推动因素中,最为显著的当属中美关系的发展,尤其是近期中美经贸谈判将取得怎样的结果,这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IMF认为,未来中美贸易谈判的结果和全球金融环境的变化将对增长预期构成影响。主要发达经济体内部政治、政策的不稳定性以及多边贸易体系的不确定性给世界经济增长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制度性风险。然而,主要发达国家的政策变动是主因,其中一些国家出台了具有明显反全球化色彩的政策,加大了逆全球化的风险,妨碍了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

如果说IMF的批评还留有情面,那么曾经担任美国贸易代表、世界银行行长的罗伯特·佐立克就显得直接得多。在他看来,现任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过去发表的言论曾经试图暗示,可以将中美两国的经济分隔开来,然而实际上这将会非常困难,美国不可能遏制中国。中国确实需要进行改革,但是征收关税是纠正中美贸易不平衡等问题的错误方式,为了向别人表示自己要采取行动,就向自己的脚上开枪通常来说不是个好主意。对于特朗普的贸易政策,佐立克批驳其是“交易性的”和“保护主义的”,“从长远来看,我不同意特朗普的贸易策略。我认为,他从根本上说是个贸易保护主义者”。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近期表示:“我们现在的处境是,世界和平与繁荣取决于中国和美国能否找到一种方法来合作,并不总是要意见一致,而是要处理我们的分歧。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关键问题。”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上指出,“解决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对症下药,发展的不平衡要靠发展来解决。我们只能在做大蛋糕的过程上寻求更好地切分蛋糕的办法。诿过于人无助于问题解决。”

对于新技术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全球化概念的首倡者、英国社会学家马丁·阿尔布劳认为,全球化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目前进入第四阶段,即技术变革的世界。世界面临着新的挑战,国际社会必须对此作出回应。全球化4.0对全世界而言意味着转型,意味着“一个逐渐过时的全球化时代与正在到来的数字时代之间的冲突”,而人类目前未能有效应对这些冲突,因为“我们还没有看清楚这些变化”。

有学者总结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增长周期时认为,其显示了诸多有别于以往增长周期的特征,其中一点在于,由于技术进步没有明显突破,生产率一直低于经济增长率,而这也是此轮周期尽管时间长,但是增速缓慢,增长率始终没有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的根本原因。技术变革的动力薄弱,加上全球贸易增速低于经济总体增速,使得政府刺激增长的主要手段只能寄望于债务作为支撑的投资,以量化宽松为代表的低利率或负利率政策,导致债务负担不断加重,而产能过剩和全球范围内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进一步脱节,使得全球增长十分脆弱和不稳定,也加剧了各国的贫富差距,引发了诸多社会危机,催生了民粹主义和保护主义等思潮。

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储备,人们如今已经越来越意识到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5G)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相结合,将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引发全新的数字经济革命。这可能带来生产率的极大提升,成为新一轮全球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将出现非常显著的变化。当然,新的工业革命也会对既有的国际格局造成影响,使传统的地缘政治、经济秩序受到冲击。当前的全球治理模式在推进各国协调行动的过程中已经无法满足需要。

对于这样的变化,施瓦布提醒道:“全球化4.0”刚刚开始,而对这一巨变人们猝不及防,仍在用过时的观念应对全球化进程中的新问题,仅对现有机制小修小补无济于事,只有对其重新进行设计,才能规避当前面临的各种问题,抓住新机遇。瑞士联邦主席毛雷尔在世界经济论坛开幕式上则表示,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全球化在给人们带来梦想的同时,也让一部分人感到不安,甚至对科技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变感到恐惧。

从5G技术的推广应用,就可以看到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在5G发展进程中扮演领军者的角色感受到深深的不安。德国工业联合会作为一家由36个工业行会组成的德国工业界最重要的院外游说组织,在近期发布的一份极具争议的立场文件中表示:“在我们的自由、开放和社会福利的市场经济与中国的国家主导经济体系之间,一场制度竞争正在展开。”这种将科学与技术层面的竞争引申蔓延至意识形态领域的现象令人担忧,十分值得重视,它代表了西方社会对于可能失去世界科技领先地位的恐慌。

美国的《福布斯》杂志近期的一篇文章客观地分析了西方国家的心态。文章认为,西方领导人固守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所确立的民族国家这一过时理念,中国却正在将世界重新想象成一个由供应链和贸易干线组成的复杂网络。西方分析人士常常忽视中国正在培育的更深层次的长期市场,这是一个错误。正如世界经济论坛指出,中国对新兴经济体的投资正在为金融服务、保险、法律服务、教育、人力资源、风险资本和娱乐等领域内的新市场提供一个广阔平台。

以在中国十分普遍的移动支付为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无现金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目前占全球电子商务交易总量的40%,2017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总额达到120万亿元人民币,而很多对此陌生的国家还在因为金融监管等考虑犹豫不决。

为了使全人类携手应对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共享其产生的巨大机遇,王岐山提出了七点倡议:第一,要以全人类命运与共的视野和远见,共同构建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全球架构。第二,要守住全人类安全的底线,同时为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留下广阔空间。第三,要平衡照顾各国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第四,要尊重各国主权,不搞技术霸权,不干涉他国内政。第五,要坚持多边主义,使全人类都能从技术创新中受益。第六,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保技术创新由人类主导、为人类服务、符合人类价值观。第七,要改善政策环境,促进社会繁荣稳定。

历史经验和教训一再表明,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性合作,而缺乏合作的宏观经济政策、以邻为壑的贸易投资政策,迎合民粹主义的偏激诉求,不仅无益于降低各种近期的风险,更会对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的长期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因此,全世界都应该以更加具有包容性的心態共同携手推进以数字化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合作防范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重振人们对于世界经济增长的信心。

猜你喜欢

全球化贸易世界
中日韩贸易数据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美今日重开贸易磋商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