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对当代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启示

2019-02-21李文管高翔翔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理论课信仰马克思主义

李文管,高翔翔

(太原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一、 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的经验启示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历经了百年的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特点的指导人们现实活动的伟大理论。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摸索前进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文化,是如何在众多社会思潮中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一步步坚定人们对这种理论的信仰的,这值得我们再去回顾和学习。

(一)善于使用贴近群众的宣传方法

回顾中国共产党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发挥作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曲折的认识和发展历程的。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开始了对他的宣传和普及工作。随着陈望道等人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各种著作的发表,以及由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介绍马克思主义等传播活动,人民大众对马克思主义有了初步的了解。当红军到达井冈山后,虽然条件恶劣,但是党仍然未放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宣传,通过开宣讲大会、讲党课、办培训班和党校等措施来对部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了广大红军将士的政治觉悟,加深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在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时,贴标语、发传单、挨家挨户做宣传、做演讲等都成为共产党人向人民大众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式方法。为了让理论更加深入人心,让普通的人民群众都能理解马列主义,共产党人在宣传理论时特别注意语言的通俗化,尽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将革命道理传达给群众。比如毛泽东借用《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典故来说明我们要将革命进行到底,不与反动势力妥协的道理;在《矛盾论》中,又用《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来说明矛盾的特殊性。这些通俗的语言和大众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都有助于人民大众更好地接受和理解马克思主义。

(二)注重运用实践效果说服群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大地上生根结果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善于通过实践来宣传理论,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和发展理论。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农民占中国社会群体的主要部分,是否能获得农民阶级的支持,是决定中国革命胜利的关键,而要获得农民的支持,就要解决他们的切身利益问题即土地问题。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一系列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措施,关注劳苦大众的切身利益,关心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真心诚意为大众谋利益,才使得老百姓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跟党走,真真正正地相信并选择马克思主义,因为这个“主义”并不是空洞的说辞,而是帮助他们解决切身利益的科学理论。

(三)重视马克思主义宣传队伍建设

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人民大众心目中扎根结果,除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还在于中国共产党人自身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俗话说,身教胜于言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人民军队铁的纪律和优良传统,其中“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成为共产党人保持清廉作风的准则。正是共产党人以身作则,党员干部带头执行,才得到人民大众的认可和信任,自然而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可以说,共产党人和马克思主义宣传者的自身形象对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延安整风期间,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袖和高级领导干部带头做出表率,极大地影响了普通党员和广大群众。党的高级干部更加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提高,毛泽东还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出《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号召党员和领导干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加强理论学习。通过这种自上而下、层层带动学习进行马列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统一了全党思想,逐渐消除了当时的“左”倾和右倾错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

二、借鉴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宣传教育经验,培养大学生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现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党和人民长期的共同努力,我国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们迎来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光明的发展前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指日可待。在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有一个稳定的坚实信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完成的重要保证。但同时,由于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极大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贪腐现象使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受到明显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信仰模糊、缺失信仰、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等情况,大学生的信仰问题已经不容忽视。高校作为为我国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要借鉴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宣传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式方法,更好培养当代大学生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一)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宣讲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因此,面对部分大学生出现的信仰问题,首先要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着手。

1.重视宣讲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从俄国传入中国,为当时的中国人解决中华民族的困境与生存危机提供了新的思路。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起到重要的指导性作用。但是面对现在的新形势,有很多诸如“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马克思主义无用论”的声音出现在大众面前。因此,高校作为对大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阵地,更要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的宣讲。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要给大学生讲透彻理论知识,要注意根据学生学习的阶段性特点,将马恩经典著作中的一些内容进行讲解,不仅让学生掌握其中的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体会和学习马、恩等经典作家严谨细致的研究态度。除此之外,更要注意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融入到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在革命建设时期发挥着巨大力量,在现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仍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其次,还要避免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变成纯粹以政治宣传为主的政治理论课,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体现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中,使大学生在实际行动中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2.优化教学方法。就目前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各高校除了思政专业外,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都属于公共课,上课模式基本是好几百人的“大课”模式。在教学时有些教师还存在“坐讲”、照ppt讲的灌输式授课方式,或者有的教师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干脆把课堂交给学生,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也让学生自己讲,这种教学影响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达不到教学目的。针对这类情况,思政课教师应该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理论性较强,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只能使学生的认知停留在表面的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上,很难真正转变学生的价值观念,树立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特点、现有教学条件等,将情景教学、师生角色对换等方法融入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学习以及主动参与的意识。但同时也要掌握“适度”原则,不能因为一味追求课堂的活跃性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变得太过随意性和娱乐性,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教学效果。

此外,网络信息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了2.0时代,网络信息化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一些新的变化,推动传统的教学方法改革。网络上的教育也更具开放性,教育者应该利用好这些网络平台,使网络成为为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具辅助性的载体和媒介,减少或减弱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和对事物的辨别判断能力,使他们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有力传播者和忠实践行者。

(二)关注现实,重视实践教育环节

1.关注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本身也是讲利益的,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没有现实意义的空洞理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让学生接受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更重要的是,教学的内容也要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的生活,要多关注学生的现实问题,例如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等,引导学生多关注住房、社会公平、社会保障等社会热点问题,消除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他们心灵上的“距离感”,提升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

2.注重社会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是帮助大学生坚定信仰信念的重要渠道。走出校门,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现实问题,培养良好品格。高校应该把社会实践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范围,倡导并组织大学生多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下乡支教、公益性活动等,并将专业知识渗透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树立民族精神,使学习到理论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把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体现在实际行为中。

(三)注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就充分表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要求和殷切期望。因此,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培养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任务,还要从高校教师入手,特别是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

1.树立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他们是否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关系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和成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坚持言行一致的原则,坚持为学生树立为人师表的好形象,要坚定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做到知马信马然后讲马言马。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要讲自己所信的,信自己所讲的,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不断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使已有的知识库得到整理和更新。在课堂上为学生讲理论知识时,要立场鲜明、态度坚定,不能一味去揭露社会的阴暗面,要坚持正面的舆论导向,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感,使他们自觉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

2.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不同,不仅要给学生教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这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坚定的理想信念,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行和敬业爱业的职业操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以身作则,多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善于运用青年大学生所乐于接受的话语来讲马克思主义,将理论与生活结合起来,将“高大上”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使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人格,树立理想信念。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随着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在中国传播,经过历史的选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逐渐形成“星火燎原”之势,改变了旧中国的命运。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大众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也经过了由浅入深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在人们心中也越来越深入。而面对当今经济全球化、思想多元化的新形势,青年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成为社会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我们要以史为镜,学习和借鉴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努力传播正能量,释放正能量,培养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使之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

猜你喜欢

理论课信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的思考与对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信仰
铁的信仰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