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02-21

乡村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重庆市旅游发展

曾 甜

(重庆市南川区委员会党校,重庆 408400)

习近平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旅游的角度来讲,可以通过“旅游化”这个孵化器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在乡村,乡村旅游是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最直接的孵化器之一。2018年在重庆市召开的旅游发展大会提出要“打好‘乡村’牌,把发展旅游与振兴乡村结合起来,把田园风光、秀美山川变成聚宝盆”。2018年,重庆市乡村旅游综合收入465亿元,但重庆市农村地区面积广阔,可以利用且尚未充分开发的乡村旅游资源众多。作为“诗”与“远方”的重要承载,乡村旅游蛋糕理应做得更大。重庆市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值得思考,需要有相关对策促进其高质量、高品质发展[1]。

1 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根据携程旅游和百度数说联合推出的《2018年城市旅游度假指数报告》显示,重庆市位居全国游客数量增长最快的十强城市榜首,成为旅游最热点。重庆市的都市旅游、景区旅游成为热点,作为重庆市旅游业的两根台柱,按照全域旅游的要求进行提档升级取得良好效果。相比之下,重庆市乡村旅游要成为品牌,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还处于学习、探索阶段。重庆市的旅游热点有包括北碚区的美丽乡村嘉年华、永川区的黄瓜山百里果乡、潼南区的油菜花景区、垫江区的牡丹生态园区及石柱县的黄水人家等。总体而言,重庆市旅游季节性差异明显,旅游高附加值产品和配套服务缺乏,也因此仅作为古镇旅游、景区旅游的附属。通过调研发现,人们进行乡村旅游的出游动机主要是缓解工作、生活压力和观光,旅游消费虽然年年增长,但主要的消费还是用于食住行等基本需要方面,购物和娱乐方面不足[2]。

2 重庆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乡村旅游产品与人们的休闲理念契合度不够

重庆市不属于一线城市,地区发展程度、发展阶段及人们的收入水平不高,但并不能以此推论市民的旅游休闲意识不高。只有在政策制定和产业规划上做到“看得远,打得准”,才能更好地服务民生,解决好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需求与旅游目的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2.2 乡村旅游投资主体差异较大

带着资本下乡的城市有产者,企业和当地的农村居民都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主体,他们的从业素质、资本量与投资发展理念对乡村旅游发展程度和进度会产生重大影响,也是发展的难点之一,表现在乡村旅游的各项软、硬件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企业差异较大,规范管理难度大[3]。

2.3 土地制度制约

农村土地的一系列制度有利于规范用地、保护耕地,但乡村旅游的发展难免会占用农村土地,极易因现有土地政策的制约难以扩大发展规模,提高发展水平。

2.4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等配套服务与城市差距较大

乡村旅游的主要活动地在区县和乡村地带,过长的通勤时间是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在医疗、卫生、生活、网络和信息等公共服务上,乡村也与城市有较大差距,使乡村与旅游目的地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不能满足游客住得下去、玩得安心的需求。

3 重庆市旅游发展对策

3.1 以小木屋建设化解用地与环境矛盾

小木屋属临时建筑,不受农地使用中未经审批不允许建设永久建筑的限制,避免了因自行建设永久性建筑导致的环境破坏、短期无法修复等问题,保持了乡村特色,符合游客需求。建议相关部门专门立项、统一规划、统一设计且统一制作,并以成本价统一出售给有条件的农民或乡村旅游投资者。

3.2 以特色文化塑造乡村品牌

乡村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和娱必须要有乡村文化的印记,才有了源头活水,有了灵魂和核心。让游客在游玩中愉悦身心、增长知识,体会到地域文化的差异性,感受到同宗同源的文化传承力,使游客产生共鸣,让游客成为回头客,让游客成为乡村旅游的宣传志愿者。

3.2.1 塑造乡村建筑风格与城市的差异性。目前,乡村旅游的建设开发普遍呈向城市学习的趋势,即简单复制城市建筑。乡村建筑应依据当地自然地理风貌,建设与当地民俗风情和自然景观相适应、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的建筑。

3.2.2 深入挖掘重庆市乡村旅游的文化特色。重庆市乡村旅游宜将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融入旅游产品,以塑造当地特色。根据重庆市各区县不同的资源特色,按照先环境后产品的思维方式,深入挖掘旅游目的地的故事及文化脉络,为准确定位和连片打造奠定基础。以重庆市南川大观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区为例,按照《红楼梦》中大观园里十二金钗的意蕴,在12个不同区域打造不同主题的生态花果景观并连片成景,让景区好记、好看,使游客迅速产生移情效应,从而积攒口碑,提升了大观镇乡村旅游品质,让游客一到大观镇就联想到《红楼梦》,口口相传,对扩大景区IP宣传形成口碑效应。

3.2.3 重视庭院保护与修护,还原乡村文化。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故事与光阴,这些内容大多沉淀在乡村里的古民居、古院落中。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按照这些民居、院落原有的位置、结构、布局,以先规划后设计再动工的顺序进行保护性开发与利用,发挥民居与院落作为乡村文化聚核对周边的辐射效应。目前,很多农户或者城市带资下乡者在乡村进行旅游民宿改造,如果一味求大求新,就会失掉乡村原有的蕴味,是千村一面的直接反映。这样改造的最后结果就是没了乡愁、没了村风,只是城市丛林在乡村地带的裂变。这对营造乡村旅游文化氛围毫无意义。由此建立起的各种主题民宿,主题公园就没有自己的灵魂,也就抓不住游客休闲的初心。

3.2.4 注重乡村本地文化与农家自身文化的融合表达。乡村旅游的农家环境要体现当地的文化民俗特色,体现农家特色,如农家主人的发展历程与历史变革等,增强了农家的特色,提升了农家文化品味。

3.3 阅读市场需求,分层分类细化旅游产品的设计与供给

旅游之于不同年龄、职业和性别的人来讲,其功能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对不同人群作充分调研,掌握他们旅游休闲的目的和动机,把旅游产品做到宁缺毋滥、精益求精,做到按年龄、职业、性别分层而定,一层一策,在游客的心理需求上做大文章,有针对性地推出旅游产品,最大化地满足游客需求。

3.3.1 拓展商务会展产品。乡村要想对商务会展承办主体产生吸引力,除了要满足交通便利、服务周到等基本条件外,最大的优势在于能提供真正的户外空间与自然生态环境。要想体现乡村与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化,就必须提升道路、展会设备、生活设施等硬件标准;同时,按照乡村自有风貌,营造一个有利于参会者放松身心的环境,满足他们希望从容思考问题并完成决策的心理需求。商务会展产品如果做得好,很容易做出品牌,但也要时刻警醒后期的保障与维护问题。

3.3.2 开发女性市场产品。能否把女性市场与产品在乡村旅游中搞活,是真正考验一个地方懂不懂休闲、会不会休闲的重要方面。不能只把乡村游定位在赏花、摘菜这种农业观光的单一模式上,而应按照女性需求,大力开发以村落为载体的美容、养生服务。另外,现在城市中有大量的女性创客、企业家,可以在乡村为她们专门打造工作室、会客厅、俱乐部,以方便她们发挥才智,交流经验,愉快地生活与工作,这将是乡村旅游开发的一个亮点,体现了社会向为人性化发展的趋势。

3.3.3 开发针对青少年的知识型和挑战型项目。由于电子产品泛滥,青少年过早、过多地接触电子产品,从而影响了身心健康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兴趣爱好,让他们的课外生活更为健康、丰富,可以依托乡村旅游为不同年龄层的青少年提供不同的活动,如种植与饲养劳动、动植物摄影、家庭社区自愿服务及儿童拓展训练营等活动,在满足青少年社交需求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拓宽他们对乡村的认知。乡村附近的林地、溪流、山崖是青少年进行野外生存、漂流、攀岩等挑战型体育健身活动的绝好场地,以活动为牵引,让青少年参与乡村旅游,愿意到乡村旅游。

猜你喜欢

重庆市旅游发展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旅游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重庆市关工委举行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