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灌溉排水工程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2019-02-21王振芬周利军孔凡丹李浩宇

绥化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灌溉考核课程

王振芬 周利军 孔凡丹 李浩宇

(绥化学院农业与水利工程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符合岗位技能的新型水利行业技术人才,是地方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基于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教学要求,结合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新常态,优化《灌溉排水工程学》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一、转变实践教学理念

学生系统地完成实践课,理解消化课堂理论知识,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借鉴牛最荣提出“夯实基础、综合提高与应用创新”三层次和“实验、实训、综合、实践、创新”五模块的工科类复合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思路[1]。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开放思想,深化李振武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2],结合姜宁等人基于CDIO教育理念下“灌溉排水工程学”案例教学经验[3],构建“讲一练二考三”的实践教学体系,即以一个完整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实例为教学内容,练习大田灌区渠系规划设计与高效节水灌溉软件DLand应用,依据设计成果、上级操作和答辩对学生进行考核。重在培养学生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去学习、观察、思考,秉承“重基础、强应用”的原则,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同时,创新意识、思维及情感与人格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授课过程中。

二、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

传统的地面灌溉不符合水资源高效利用要求,近几年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不断扩大,因而实践教学内容要根据灌区规划设计发展方向调整。同时,不同地域的灌溉模式也存在差异,选择成熟典型的工程实例,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化教学体系。灌溉排水工程学与节水灌溉技术均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两门课程相同之处是通过对农田的输水,达到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作物产量的效果,且都有实践教学环节;不同点在前者是理论基础后者是部分内容扩展,且选择的灌溉方式不同,前者为土渠输水和地表漫灌针对大田作物,后者为喷灌、微灌、滴灌等针对经济作物。将两门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分别整合,开设农田水利设计实训课,36学时。

实训课指导书中明确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进度、考核方式及设计书格式要求等问题。3~4 人一组,明确分工,每4 学时检查学生的设计进度,并评分,若有抄袭现象及时返工。借鉴当地规划设计院的灌排工程设计方案,挑选符合课程教学特点的案例,如使用范围最广的地面灌溉,蓬勃发展的高效节水管灌。通过工程实例突出实训课程的重点与难点,设计过程中注意知识点连贯性。大田灌区设计重点熟悉灌区的基本资料、灌溉的设计标准、灌区选择与水土资源平衡、灌溉用水量与灌溉制度确定、灌溉水源计算、灌溉渠系规划及灌溉渠道流量与水位推算,运用word、excel 计算,16 学时;高效节水软件运用主要流程为设置灌区设计环境、确定灌溉及工作制度、管网设计与布置、工程优化设计及设备选型5 部分,上机操作DLand 软件,20 学时。学习过程中细节要求较高,如典型水文年的选择、满足作物灌水要求且管理科学的灌溉制度、按灌水率图修正原则确定的q设、因地制宜的渠系(管网)规划设计方案、渠系建筑物尺寸设计、建材的选择及防渗措施等,设计成果中应有明确说明。

实践教学的改革鼓励学生不断探索“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进而制定科学合理、节能环保的规划设计方案,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三、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灌溉排水工程学是一门实践性与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课程内容涉及知识面广,且熟悉课程内在的系统性与科学性,故而对承担课程的授课教师有一定要求。

(一)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鼓励教师进企业学习,参与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可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技能,还能发现在授课过程中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可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学校指导教学。增加教师与企业互动,促进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

(二)以科研项目为载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性人才。引导学生大胆创新设计,激发学生去探索学习的兴趣。一是依托教师科研项目,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结题可获得相应创新创业实践学分。科研过程中,小组成员就文献查找方法、项目的技术路线、论文写作技巧等展开讨论,营造学习氛围。不仅提高学生的理论指导实践的运用能力,也为毕业设计奠定了基础。二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技能大赛[4],这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一项重要途径。通过课外实践,使学生增强对社会的认识,培养社会责任感,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激情,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四、细化考核方案及评分原则

考核是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和运用程度及参与实践的重要监测手段。实践教学课程考核=出勤(10分)+设计成果(50分)+上机操作(15分)+答辩(25分)。出勤迟到两次或旷课一次扣1 分;设计成果中地面灌溉与高效节水灌溉各25分,重点考核学生设计标准的选择、公式的运用、计算数据准确,渠系(管网)规划的合理性、设备及材料(防渗或管材)的选择,每点5分;上机操作提供一组数据,学生上机操作,时间为100 分钟,考核学生对软件及设计流程的熟悉度,根据软件输出成果中的设计方案报告、“三图一表”及报告附图集的完成情况评分,每点5分;答辩考察学生参与度及实践重点、难点和软件关键技术,如作物播前土壤含水率、灌水次数及总灌溉水量、渠道断面尺寸计算、压力调节范围、轮灌组划分、水泵选型依据等。每人2个问题,各10分,思路清晰,陈述问题时语言流畅,准确,重点突出,声音洪亮,5分。设计成果送外聘教师(企业人员)批阅,其余考核由授课教师完成。

结语

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工科类专业效果明显。当前,针对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不匹配、毕业生实践能力差、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滞后、教师实践能力有限等问题,灌溉排水工程学的实践教学应积极进行教改研究,开展项目式案例教学,探索“讲一练二考三”灌排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密度,提升教师自身专业技能,引导学生培养独立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敢于探索精神,鼓励大胆创新,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新型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灌溉考核课程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内部考核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