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材现状研究

2019-02-21,2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出版社阶段

,2

(1.上饶师范学院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1;2.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上海 200062)

加快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点。《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指出,要“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1]。提升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和数字胜任力,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要提升公民的数字化胜任力,需要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8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重新修订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内容,提出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信息技术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信息技术教育将“从‘信息技术常识’的教育转向到‘面向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2]。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建设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教材在课程的实施中处于枢纽的位置,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必须注重教材的建设。本研究着力于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建设状况分析,是全国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状况调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聚焦于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材建设现状、成因及发展建议,以期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和教材建设提供参考。

一、教材建设的成就与问题

(一)概况

在全国各地信息技术教研员的协助下,通过调查统计,目前全国正在使用的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材共有52家出版社出版的55套,其中,高等学校的出版社有7家,国家或地方教育出版社有14家,其他地方出版社有31家。调查发现,不同地区根据自身需求或资源情况,选择了不同的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材。从应用范围来看,除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被多个省份采用之外,更多的是由省一级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这些教材往往只为本省所采用,一些省份甚至出现了多套教材同时并用的状况(如辽宁省有3套,广东省有6套,江西省有4套,浙江省有2套);此外,也有一些地市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编写出版了区域性的教材(如广东省佛山市、中山市等)。从教材主编者情况来看,目前通行的信息技术教材的主编者大致为省、市区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员以及电化教育中心(教育信息技术中心)教师(如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甘肃教育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有的是所在省份高校教育信息技术学科的教授(如广东出版集团出版的教材)。总体上,教材水平参差不齐,教材内容偏陈旧。

(二)理念

目前通行的各版本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理念,一是都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加工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二是都强调了与学生学习生活的相关性,让学生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在解决日常学习生活的问题中提升信息素养(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甘肃教育出版社等出版的教材)。与今天的信息技术教育理念所不同的是,总体上没有为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提升计算思维创造足够机会。

(三)结构与内容

目前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结构编排主要呈现以下几类模式:第一类是按不同应用软件种类进行编排(如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这类教材主要聚焦不同应用软件的操作知识,教材各部分内容往往联系不够紧密;第二类是以教学活动场景为核心,主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活动场景设计教材结构(如甘肃教育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第三类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进行结构设计(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第四类是以模块化的形式编排教学内容(如广东新世纪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目前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以信息技术基础、操作系统、Word、Excel、PPT、多媒体素材处理等为主,且7—9年级的内容多是3—6年级内容的升级版,多以讲授工具性操作知识为主;第二,融入了信息技术前沿成果,如Scratch编程语言、智能机器人等内容、算法与流程图、Logo语言、Arduino、python编程、APP制作等内容;但是这些编程知识体系逻辑的编排还是以教授操作性知识为主,缺乏面向真实情境的项目式教学内容,也缺乏整个知识体系的逻辑衔接。

从教材编写体例和内容组织方面来看,义务教育阶段各种信息技术教材编写差别体现在,有的教材在编写中已经尝试在真实情境中嵌入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有的教材内容还只停留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画图板、Word、Excel、PPT等软件的初步应用知识上。

(四)应用实践

教材应用实践与课程设定目标之间差距较大。课题组在课堂观察和教师访谈中发现,大量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将教材作为操作手册,教师根据教材要求指定一个操作任务后,课堂学习围绕该任务学习一套操作指令,这说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之间缺乏逻辑关联”的现象在义务教育阶段也是普遍存在的[3]。

如何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和提升计算思维能力落到实处,是当前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关键,也是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材建设所应着力的重点。

二、成因分析

(一)教材编制依据亟待更新

当前大部分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仍然依据2000年印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这一时期的教学内容与《纲要》发布时的技术发展状况相适应,主要以画图软件、Word、Excel、PPT、网页制作等内容为主。这种内容编排模式,是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的单机时代留给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刻印痕。即便《纲要》提到,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4],但是在移动互联和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都尚未走进日常生活的大背景下,技术的影响再“深刻”,也和今天技术对人类认知、经济生产和社会交往所产生的重塑之深不可同日而语。

目前,义务教育的信息技术教育既不能适用《纲要》,也不能仅仅看作是高中标准的“低配”。部分省份发布了省级的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来弥补国家标准的缺位,如2017年江苏省和湖北省围绕“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学科核心素养印发了《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这些举措部分解决了本省课程和教材依据,但由于各省印发时间不同、学科理解不同,且还有一些省份没有省级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信息技术教材建设的差距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拉大。

随着新一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发布,尤其是目前正在编写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已经将信息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引入到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如STEAM教育、创客教育、Python语言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及教材建设对标准的需求更加强烈。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有很多地区已经开始探索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内容(如广东的佛山和中山)。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兼顾全国各地的数字教育的公平发展,围绕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制订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国家标准,已经是新时代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使命。

(二)对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价值认知误区

长久以来,人们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局限于工具的应用上,这是多年来形成的一个误区。信息技术领域具有非常明显的前辈从后辈学习的“后喻”特征,今天,作为数字原住民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简单的计算机软硬件操作已经不需要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习了。

那么信息技术课程到底为什么要学?义务信息技术教材应呈现什么样的内容,怎么呈现内容?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时学生应具备怎样的信息素养,并如何与高中成功地衔接?应该学什么,又该怎么学习?事实上,对于教材的思考,反映的正是对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价值的重新审视和正确认识。

三、发展建议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结合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和国际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趋势,为落实立德树人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结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未来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材建设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发展。

(一)加快推出具有时代特征、反映义务教育阶段特点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学科课程标准是人才培养规格的学科化表述,是国家教学指导性文件,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5]。课程标准的落实一大部分反映在教材建设中,而信息技术教材的建设,不仅关乎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落实,也关乎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更关乎信息时代的人才培养。当前,各地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参差不齐,因此,为了弥补“数字鸿沟”,促进教育公平,紧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素养、学科大概念的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教材课程标准研制是当务之急,对于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人才也非常关键。第一,要正确认识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价值。当前国际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普遍聚焦学生的计算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高阶能力培养,而当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国家未来公民信息素养提升战略实施的主阵地。第二,应尽快研制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指南针[6],根据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制和编写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材是将课程标准有效实施和落地的重要载体。

(二)教材形式:从纸质教材转向数字教材

数字土著时代的到来,纸质教材已经很难满足智慧教育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知识更新速度。而数字教材具有动态化、立体化、丰富化的特征[7],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实现课堂变革、适应信息技术支持的多种新型教学方式提供支撑。因此,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形式应从纸质教材转向数字教材,以更好地适应知识更新迭代。对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特殊性,知识体系迭代更新的速度是最快的,信息技术教材既要保证知识体系建设的科学性、连续性,还要融入信息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因此,数字教材的建设对于完善和实现信息技术教材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数字教材可以使知识呈现立体化,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能有效的实效教与学的交互等;二是我国教材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而且教材的编写、出版需要耗费的时间非常长,因此,加强信息技术数字教材的建设可以更好地完善和补充信息技术学科的内容;三是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它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对实验环境的要求较高,因此,要建设数字化学习环境,与之配套相应的数字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地支持服务,实现泛在学习。同时,也要建立和完善数字教材的管理规范,建立相关标准进行监督和审查。因此,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数字化教材建设是这一时期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也是实现信息技术教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教材结构:以项目式学习为引领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打破学科的逻辑结构而以项目来统整课程的课程模式[8],强调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的学习[9],是发展学生高级能力的学习方式。项目式学习吸收了学习科学关于有效学习的认知和社会过程的研究,对课堂和其他学习环境进行了围绕真实实践的重新设计[10]。在信息技术学科中,项目式学习能够完整地体现学科特有的实践特征[11]。因此,首先,信息技术教材要加强信息技术教材结构的设计,充分关注学生的当下和未来的真实生活场景,围绕真实性任务来设计实践方案,提供学生解决问题的真实情境和学习工具;其次,信息技术课程教材要体现与其他人文、理工和艺术课程之间的跨学科融合,这是丰富项目式学习任务来源、提升学生的信息社会多领域生存能力的必要条件。

(四)教材内容:强调科学性与系统性的融合

今天的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必须要适应教育信息化2.0,适应人工智能等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变革。内容的与时俱进与信息技术学科自身较为稳定的系统逻辑之间如何辩证统一?我们的考虑是:首先,要保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材的科学性。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建设应衔接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大概念体系和四大核心素养,并研究和吸纳信息科技发达国家在基础教育中已经比较成熟的学科体系框架,如美国《K-12计算机科学框架》提出的计算系统、网络与互联网、数据与分析、算法与程序、计算的影响等核心概念,从而提炼出适合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目标的信息技术核心概念体系;第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建设要体现系统性。要面向数字时代公民素养培养,根据青少年认知发展特征,以计算思维培养为核心,建立核心素养牵引,学科核心素养渐进强化的课程设计,对接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第三,建议融入信息科技的最新成果,如STEAM课程内容、人工智能、编程等,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字胜任力和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五)教材评价:建立和完善信息技术教材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材的准入与退出机制,对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材的质量监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源需纳入国家教材委的教材审核体系,建立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材的评价指标体系[12],实行全国多套但又不至于过度分散的教材编制机制,避免地方利益保护对教材质量水平、进而对数字教育公平产生负面影响,培育数字化教材和纸质教材有机配合、动态评价的教材发展体系。

四、结语

信息技术既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分支,又已经深化为改造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基本手段[13]。《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加快全面信息技术普及与应用”,这指明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方向。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为世界提供中国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必须借鉴国际教育改革的有益经验,建设好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材,进而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质量,这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促进教育公平,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均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出版社阶段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我等待……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