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评价机制的创建探索

2019-02-21颜辉斌

绥化学院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机制素养

颜辉斌

(福建商学院 福建福州 350012)

在高校的发展中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管理方式从而为社会培养的优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评价是教育教学工作中重要的成本环节,在以引导为主的教育教学模式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的学生评价机制相对比较单一,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全面,对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的效果不够理想。因此,高校很有必要对高校学生评价机制的创建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索。

一、高校学生评价机制的创建的必要性

(一)高等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发生了一些列的变革,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逐渐提升。社会中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加高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因为人才在专业技术方面的优势在未来很有可能会被信息技术所取代。因此,人才是否具备较好的创新精神、深入研究精神、团队协作能力、身心将等就成为未来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培养与考核方向[1](P22)。传统的高校学生评价机制基本是由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等量化考核内容构成的,传统的学生评价机制只能了解学生的专业素养,对学生的全面评价还存在一定的空白。高校的人才培养不仅是要进行专业知识的焦旭,还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思想道德水平等综合性的素养。基于此,为了能够促进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就很有必要对高等院校的学生评价机制进行创新与再创建,对学生评价机制的内容、价值、功能等都进行探索,并充分的发挥学生评价机制在教学实践中的指导、作用,促进高等教育不断发展,为社会培养优质的综合人才。

(二)更好满足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需求。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各个行业与领域也开始逐渐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高校教育发展也在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工作中也要汲取国际上先进的经验,积极地对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教育理念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转变。在当前全球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在一些教育发达国家,在其教育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积极引导与鼓励。通过设置多样化的人才评价与奖励机制,从而为学生学习、参与实践活动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平台与机会。我国以往高校学生评价考核中基本都是使用单一的考试评价这一方式,虽然能够对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理论知识的情况进行一定的评价与了解,但是并不能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思想意识等进行评价,这与国家上的高校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2](P78)。因此,为了满足我国的高校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就很有必要结合高校的实际,国际上先进的学生评价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机制,客观、全面的评价学生,并能够为学生提出更加个性化的人生规划建议。

二、高校学生评价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在目前的高校的学生评价方式中比较常见的就是根据学生的综合测试成绩进行排名、评奖。虽然上述的方式在实际的操作中,相对比较客观,但是在该过程中更加注重看结果了忽略了过程引导,这往往就会导致评价过程对学生成长方面的作用不能发挥,不能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引导。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评价过程与评价结果分离。甚至会出现部分学生为了获得比较理想的评价结果,会在教学评价中存在严重的不诚信行为,失去了教学评价的意义。在大多数的高校中会设置奖学金以鼓励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参与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但是并不会对奖学金的使用可进行干涉,失去了奖学金作为教育调节的作用[3](P76)。

(二)评价方式单一,不全面。高校的教育教学是为了能够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优秀人才,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这就导致部分高校在学生评价中简单的将实现全面发展与实现全面量化评价对应起来。这就导致在高校的学生评价中存在严重的“一刀切”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应用量化评级等方式能够比较客观、公平的进行评价,但是从本质上来看,量化考核的方式存在严重的局限性、不合理性与不科学性,一些主观性、抽象性的内容,诸如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职业道德素养以及爱国思想等都是量化评价无法全面考核的。如果强硬的对以上内容进行量化评价,就很容易导致评价过程、评价内容不合理。也就导致学生评价机制本身的激励作用不能实现,还容易让学生产生比较功利的意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

(三)只关注综合测评,不重视分类。部分高校在学生评价中能够积极的引用综合评价,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不能督促学生对各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尝试与学习,大部分的教师与高校在学生评价中只关注综合测评,不重视分类。这往往就会导致虽然能够从全面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忽略了高校设置的学科专业的特点,不能对一些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的学生进行选拔与鼓励。综合测评只能保证学生达到基本教育目标,但是不能激发学生在专业学科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就很有必要保证在进行综合测评的基础上再进行分类评价引导,这样就可以鼓励那些深入钻研学科知识的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素养水平较高的综合性人才。

此外,还有部分高校在学生评价机制的创建中忽略了对研究生群体的评价工作。尤其是研究生在学术性研究学习与专业性学习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各个专业的学习内容、培养模式的不同就要求必须要应用具有差异化、学科性特点的学生评价机制,但是高校在这方面的探索还不够深入。

三、关于高校学生评价机制创建的几个建议

(一)关注高校学生评价机制的过程引导作用。为了能够保证高校的学生评价机制的合理性,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等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关注学生评价机制所得出的评价结果的基础上,还必须要重视高校学生评价机制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加动态的、全面的学生评价,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某高校的学生奖学金设置来看,学校将学生获得奖学金作为学生参与专业的夏令营与暑假实践活动的启动资金。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对学科专业知识比较感兴趣的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各类学校提供的学术、专业活动中,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还能充分的发挥奖学金的作用[4](P4)。该过程中就充分的发挥了高校学生评价机制过程引导作用,不仅能够满足高校基于的基础目标,还能激发学生的自发性,自主参与到各项学习、实践中。因此,不难看出搞笑的学习评价机制需要不断加强过程引导的激励作用,并对过程引导的内容与形式进行探索与创新。

(二)将量化评价与模糊评价结合起来。对高校的学生评价机制进行创建,并不是对量化评价的全面否定,而是要充分的发挥量化评价的优势与作用,将量化评价与模糊评价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评价机制更加科学、合理、全面。因为量化评价在智育成绩、体育成绩等一些需要科幻成绩看来进行评价的领域内有比较广泛的应用,能够比较直观、客观的体现学生在以上方面的实际情况,且该评价方式相对比较客观与公平。因此,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学习与学生评价中就可以应用量化评价的方式。但是与专业性学习相对的思想道德水平、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教育教学中从,采用量化评价就很难获得比较准确的评价,因此就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模糊评价的方式。在对一些抽象性教学目标进行评价的时候应用模糊评价,可以对学生的一些比较积极的行为等进行表彰、鼓励与弘扬,尤其是要引导学生实践,而不只是理论、书面上的学习。例如某高校设置了道德风尚之星选拔,并组织道德风尚之星的学生做好报告,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都能够将品德、人文素养的学习渗透其中,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思想道德水平。通过将量化评价与模糊评价结合起来,这也可以有效的消解学生的功利心。这就需要高校在学生评价机制的实际创建与实践评价中能够根据实际的情况,将教育目标与教学内容作为制定、选取学生评价机制的依据,合理的设置量化评价与模糊评价的比例,从而保证学生评价机制实施之后,对学生能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将学生的综合评价作为创建学生评价的基础。随着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不断落实与发展,各个学段的教学中都提倡通过多种形式展开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高校创建学生评价机制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在高校的学生评价机制创建中应该将学生的综合评价作为其基础而不是作为主要方式。高校在展开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只要保证学生能够达到基本的培养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还要根据学生学科特点的不同来设置不同专业、不同类别的奖学金,这样就可以促使学生自发、积极的朝着某一个专业方向发展,在满足基本的高校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还能实现重点培育,培养专业素养更高、综合素养更加全面的优质人才[5](P51)。例如某校在其英语专业人才的学生培养中,将学生的语言技能的培养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要求培养专业性高、综合性较强的综合性人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重视对学生的英语专业知识的学习,忽略学生的英语技能的练习,在学生评价机制内对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的考核也存在较大的空白,这就导致大部分英语专业的学生其专业的优势逐渐消失,学生在大学阶段结束之后就业时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也是提示高校在学生评价机制的创建中,不仅能要包含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评价,更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性评价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设置专业奖学金等多种形式来通过有效的学生评价,从而能够引导与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学科专业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积极鼓励与引导的方式来促使学生的专业素养得以提升。

(四)创建与学科特点结合的学生评价机制。高校在构建起学生评价机制的时候应该认识到,高校设置的科目众多,各个科目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些科目更加注重对理论知识的研究,研究方式也大多是以资料、学科著作的研究,诸如汉语言文学专业,一些专业则更加强调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与考核,诸如电子信息技术、汽车制造等专业。因此,在创建高校的学生评价机制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制定针对本校学生的综合性学生评价机制,例如某些学校在其研究生的培养中将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作为该校研究生的学生评价机制的主要内容,可以将学生是否能够参与到学术会议、学术报告中作为学生评价的内容,但是不对评价内容作出具体的量化评价标准,而是要尽可能的鼓励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各类专业实践活动中[6](P129)。同时还可以尽可能的对该学生评价的过程进行简化,要对该学生评价机制的实施可操作性进行全面的考虑,保证该高校学生评价机制的各项内容能够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得以操作,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教学评价的过程,使学生的相关工作得以缩减,还可以减少学生参与评价机制的流程。需要注意的是高校的各个专业学科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实际的学生评价机制运行中还要有所侧重。高校也要大胆的将学生评价机制的评价工作权利归还到各个下设学院中,学院能够更好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与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评价,保证学生评价机制的合理性。

总而言之,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如何培养优质的人才一直都是重点研究内容。通过创建科学、客观、全面的高校学生评价机制,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实践环境,转变教学模式,逐渐实现“以教为主”向“全面发展”的转变。通过发挥学生评价机制的鼓励、引导功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机制素养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