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传入风险分析与防控措施
2019-02-21朱卫平
朱卫平
(无锡市惠山区堰桥动物卫生监督站,江苏 无锡 214100)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接触性传染性疾病,猪只感染该病后表现出的症状特点主要为高热、病程时间不长,死亡率较高,内脏器官普遍产生出血问题,呼吸与神经系统功能产生明显的变化等。该病对生猪养殖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入务必报告的严重传染疾病,我国也将该病归为一类动物疾病。非洲猪瘟的传染性与死亡率较高,对畜牧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另外,由于非洲猪瘟的野生宿主无法得到有效根除,所以对此病进行防控势必存在较大的难度。
1 非洲猪瘟传入风险分析
2007年,格鲁吉亚曾发生严重的非洲猪瘟疫情,导致非洲长期存在的疾病跨越地域传向东部欧洲地域。同时,欧亚接壤区域同样受到传染病威胁,导致非洲猪瘟疫情快速传播与暴发,特别是俄罗斯情况较为严重,并逐渐向相邻国家蔓延,导致高加索出现非洲猪瘟疫情,使防控工作更为烦琐与复杂。
通过对传入风险及风险防控做出分析,可明确我国所面临的疫情风险情况。对于外来风险因素而言,主要为从其他国家进口生猪可能携带传染病毒,胚胎或冻精与卵受到病毒感染,同样会引起疫情的传播与暴发。猪肉与猪源细胞制品带有潜伏性的风险因素。此外,进出口贸易愈加频繁,同样成为传入风险相对较高的风险因素之一[1]。对于内部风险因素而言,我国动物卫生管理相关制度法规、猪病防控、非洲猪瘟监控等情况均与非洲猪瘟传入风险息息相关。我国针对外来传染病风险防控管理逐渐加以重视,从风险评估与识别、管理和防控方面入手,对非洲猪瘟疫情采取系统全面的综合性分析,明确疫情传入的风险指数与重要级别,从而实施全面综合的风险评价。
风险分析之后获得初步结果表明,地理环境因素、交通运输、野猪媒介成为非洲猪瘟传入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我国相邻国家出现严重的疫情情况,可能会传入我国同相邻国家接壤区域,除重要的贸易通道之外,野猪不均匀分布情况同样对疫情传播具有十分关键的影响作用。航空港、海港以及交通工具的废水废物排放处理未能严格遵循标准,同样会导致非洲猪瘟传入风险。此外,从疫情国家进口猪产品及生猪等,或是非法进行走私,同样会存在传入风险。非洲猪瘟若传入并造成船舶传染,能通过生猪或污染物的运输及野猪等活动进行大面积快速传播扩散。非洲猪瘟疫情传入,势必对生猪养殖的发展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2 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2.1 加强疫情全面监测,快速识别传染源
非洲猪瘟尽管不对人造成感染,无法对人身生命造成严重影响与威胁,但致死率较高,对动物卫生、社会秩序与国家贸易等造成影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明确提出疫情发生国家务必在确诊之后进行及时、准确的报告。因为俄罗斯曾于2007年就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的传染与暴发,引起我国的密切关注与重视。自2009年,农业农村部就制定并实施防控措施,基于非洲猪瘟的传播特点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强化防控,避免疫情的传入、传播与扩散[2]。
2.2 重视引种与种源控制,强化原产地检疫
重视进口追踪溯源检疫以及入境通关之后的必要隔离检疫。针对生猪与猪肉产品的进口,实现对引进地区的疫情传入情况实施全面综合的可行性分析评估。以评估为前提,明确风险等级与级别,并明确引进物品的详细情况,命令禁止从风险级别高与不明确的区域引进生猪或相关产品。此外,强化对动物原产地的检疫。明确引入阶段,务必进行严格的检查记录及访问,必要情况下采取实验分析检测等各类方法,对引进生物或产品的安全等级与风险进行仔细严格的分析判断与考查,来路存在问题的需严令禁止引入。若引入活体,务必采取严格的隔离观察措施,观察期需超过30 d,有效避免意外引入造成疫情的传染与传播扩散。
2.3 强化疫区生猪饲养管理,制订合理的驱虫方案
2.3.1 构建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体系。第一,在条件允许的环境下,尽量对生猪养殖进行分栏饲养,科学合理地调控生猪喂养的饲料,不但应保证饲料营养成分充足、丰富,而且需要使用精饲料进行添加辅助,为生猪生长提供所需营养。第二,增强生猪疾病免疫抵抗力。生猪日常养殖阶段,需对猪舍采取定期必要的清理措施,确保养殖环境的卫生,防止寄生虫虫卵造成严重的污染,从而有效预防养殖区域生猪感染疾病,降低发病率[3]。
2.3.2 重视患病猪隔离与治理。猪群若存在同疫情症状较为相似的患病猪,养殖人员务必要提高重视程度,将类似症状的患病猪进行有效的隔离养殖,并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果采取治疗措施后病情依然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务必及时采取科学正确的处理措施,确保养殖区域的安全性,确保生猪养殖安全稳定。
2.4 重视对传播媒介的分析
对于非洲猪瘟而言,生物媒介传播是十分关键的传入风险,而且钝缘蜱是十分关键的生物传播媒介。因此,对于钝缘蜱在我国的整体分布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对疾病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研究人员根据蜱类在全球的分布情况,利用Climex等分析软件,分析蜱类在我国可能出现的区域与易发生感染接壤地区,然后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从而有效避免疾病传入[4]。
2.5 重视对防控、诊断技术与非洲猪瘟流行病学的研究
强化对防控技术的分析研究成为应对疾病传入风险的关键方法。非洲猪瘟属于外来传染性动物疾病,基于对疫情暴发国家成功防控经验的参考借鉴以及对疫情的深入分析,我国疾病的诊断与防控已经获得一定的经验。但是,还需重视对防控、诊断技术与非洲猪瘟流行病学的深入研究。当前,我国已经联合众多机构与单位等开展有关涠洲猪瘟的综合防控研究,为我国非洲猪瘟防控措施的制订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与此同时,需增加科技研发投入,重视对防控技术的深入研究,研发疾病疫苗,制订科学合理的应急方案与防控标准规范,研发有效的诊断与防控技术。
3 结语
随着我国动物疫病防疫办法与标准规定等各项法规条例的制定与施行,使我国针对动物疫病的防控具有较多的经验。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非洲猪瘟病毒疫情出现扩散情况,且非洲猪瘟疫情传播途径变得更加广泛,致使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变得更加困难,需对防控措施与方案进行不断完善。基于此,我国应不断加强研究,增强对非洲猪瘟等外来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治理,为畜牧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