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振兴研究
2019-02-21薛瑞敏
薛瑞敏
(中共如皋市委党校,江苏 如皋 226500)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的任务[1]。要想完成这一任务,就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最关键的是要实现人才振兴。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内生力,因此,如何激活人才要素,建立一支爱农村、懂农业、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把更多的优秀人才引入乡村创新创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1 人才振兴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习近平曾指出,乡村振兴要靠人才。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战略之一,是最关键、最活跃且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治理格局的完善以及乡村文化的发展等都需要一批批多元化的人才队伍来实施、来创新发展[2]。
1.1 人才振兴,乡村振兴才有底气
人才兴、产业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成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关键,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基础,人才是产业兴旺的核心要素,只有集聚一支爱农村、爱农民、懂农业的人才队伍,才能真正撬动资本、技术等资源流向农村,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同样,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了,才能吸引更多外来资源和更多的人才聚集到农村,为农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出谋划策,乡村振兴才有实现的底气。
1.2 人才振兴,乡村振兴才有朝气
人才是乡村振兴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乡村社会治理、生态环境打造等各个方面都需要人去实施,需要人去创新、去发展,人才振兴与否关乎乡村未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农村青壮年大量流向城市务工,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也大多数留在城市就业,留守农村的主要是老年人和儿童,致使农村缺乏青春朝气,农村的后备力量不足、农业技术人才短缺,这是困扰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才再多也不嫌多,只有把青年人、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培养起来,把乡村管理人才、高精尖的农技人才吸引到农村中,让他们真正把事业放在农村,把创新创业的激情留在乡村,乡村振兴才有朝气。
1.3 人才振兴,乡村才有生气
乡村振兴,关键就在于乡村要有人才,能引领农村发展,带领村民过上小康生活。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必须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构建人才活力激发新格局,做到吸引人才与培育人才并重,让外来女婿和本地郎君都能发挥聪明才智,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此外,乡村的发展很大一部分依赖于乡村能人、乡村土专家等,这些人凭借自身的技术、门路等带动乡村百姓致富、带活乡村产业,“一门手艺能带活一个产业,一个手艺人就能带活一片乡村”。因此,在人才振兴中,既要筑巢引凤引进外来人才,也要就地孵化本土人才,实现乡村人才振兴,进而推动资本、技术等资源流向乡村建设,让乡村成为乡土人才干事创业的乐园,这样乡村振兴才有生气。
2 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面临的挑战
乡村振兴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而人才振兴则需要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生态宜居等各方面人才来支撑。然而,现实是我国农村人才匮乏,特别是青年人才不足,导致农村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所需的人才匮乏,给乡村人才振兴带来巨大挑战。
2.1 乡村参与社会治理的人才流失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在新时代要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更需要人才作为保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资源流向城市。在这些资源中,不仅仅是物质资源,更多的是人才,这使得乡村治理面临资源匮乏的现实。许多先富起来的农民,多数会带着资源、技术等流向城市,这些农村精英带走农村财富的同时也带走了乡村治理的主要主体。而有些在乡村振兴中富裕起来的新兴的农民精英,多数只关注自己的经济效益,对乡村治理没有太大的兴趣,甚至对乡村治理表现出冷漠与无视的态度。
2.2 乡村能促进产业兴旺的政治精英人才不足
随着农民致富步伐的加快,农民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一部分农民子弟考上大学,接受更好的教育,成为农村中的文化精英。但是,这些精英大学毕业后,绝大部分选择留在城市。而城市这种巨大的吸引力,也使得具有初高中文化的人群到城市工作并最终选择留在城市,导致很多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农村精英越来越少。近年来,国家通过大学生村干部计划、选派年轻公务员到村任“第一书记”等,使得农村政治精英人才得到一定的充实。但是,这些人大部分将在村任职作为自己的一个跳板,任期结束后又回到城市,导致多数村庄在产业发展上又面临无人接手的困境,使得原来的治理措施和方法在村里难以继续实施。
2.3 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不足
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多数农村看不到年轻人,在农村从事经营活动的多是60~70岁的人员。而这些人因常年在农村对新知识、新技能不感兴趣,多数农村的老年人不懂电脑、不会用网络,因此难以从这些人中培养职业农民。另一方面,尽管国家一直提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但是尚未出台相关制度保障职业农民的权益,导致多数技术人才不愿回到农村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一些农技类的技术人才在农业播种、收割、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但尚未形成一批专门从事农业金融、农业电商、农业物流等工作的人才队伍,导致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不足。
3 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对策
3.1 整体联动,发挥社会各阶层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发挥全社会各阶层人士智力和专业的优势,完善和引领民政、司法、文联、行业协会等各类部门参与,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加大对乡村治理人才、现代农业人才、技术、项目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培训和储备的力度。以研学旅行吸引知乡力量,以投资创业吸引下乡力量,以乡愁记忆吸引返乡力量,以健养休闲吸引归乡力量。以乡情为纽带,进一步弘扬乡贤文化,吸引更多乡贤反哺乡村,打好乡情牌,念好招才引智经;实施“三乡工程”,鼓励“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不断创造条件,让农村的机遇吸引人、靠农村的环境留住人[3]。
3.2 人才普查,建立乡村人才数据库
整合人才资源,通过开展乡村人才普查,跨乡镇、跨行业、跨部门对人才进行分类管理施策,从而定向发力、专岗专用。同时,创新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留用、引进、管理和使用等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乡村人才评价体系,进而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实用型和创新型乡村振兴人才集群。通过成立相关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使乡村在管理、经营、科技等各方面的人才充分发挥作用,让乡村各类人才充分展现自我价值。探索建立“乡村人才超市”,把人才资源整合起来,把选择的主动权交给农民,搭建起农民与专家之间的桥梁。
3.3 强化培训,培养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编制区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划》,加大职业农民培育力度,按需创新培养生产经营、专业技能及社会服务等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整合各渠道培训资金资源,建立由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实施现代青年农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等为对象的轮训计划,进而培养更多爱农业、善经营、懂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完善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此外,应进一步完善职业农民在注册、职称认定、信息档案登记等方面的制度,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进而增强乡村各类人才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获得感[4]。
乡村振兴首要的是人才振兴,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真正聚全社会的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有了人才支撑,才能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才能真正实现新时代对“三农”工作的总要求,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助力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