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词“在”与方位词语的组合
2019-02-21孙建华
孙建华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引 言
(一)在句子中,介词“在”与动词“在”容易弄混。区分它们的标准,是看句中是否还有其他部分作谓语。如果没有,“在”就是动词。否则,是介词。如:
上个星期天我在家里。(动词)
上个星期天我[在家里]学习。(介词)
这项新技术,[还]在继续研究中。(动词)
(二)这里所说的方位词语,指方位词和方位短语。方位短语的用法也与方位词的用法一致。介词“在”与方位词语的组合的用法下文中谈。
一、组合的两种形式
(一)“在+L”式。如:
①你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
②在外面,她是国家首相;在家里,她是普通的妻子。
③你坐在中间,我俩坐在两边。
④前些时候,还有人住在里边。
1.“在”与L之间可加入别的成分扩展。这样就形成了组合的第二种形式“在……L”式。如:
⑤在以后,特别是在抗日战争以后,我们党又曾多次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以图避免内战,并且试图通过和平的道路实现中国的社会政治改革。
例①可以加些成分变为:
你在我前面走,我在你后面跟。
例③、例④可分别变为:
你坐在我们中间,我俩分坐在你的两边。
前些时候,还有人住在里面。
至于中间可加入些什么成分,第(二)部分谈。
2.这种形式中的方位词,多是合成方位词,极少有单纯方位词。“你在前,我在后”,“在”是动词。“你坐在前,我坐在后”,没这种说法。“你在前走,我在后跟”,书面语中不这样说,口语一般也不这样说。
3.这种形式的组合,在句中作状语、补语的时候多。如①②中作状语,③④中作补语。也可作宾语和定语。如:
⑥我们这是在家里,[不]是在外面。(宾语)。
⑦(在外边)的那个人是谁?(定语)
还没有发现“在+L”式作主语的例子。
[在以前]是这样,[在以后]还会是这样。
在家里是一个样。[在外头]又是一个样。
这两句都是省略了主语的例子,而前一句一般不用“在”。
4.“在+L”式常在谓词前后或句子开头,也可在句尾。例如:
⑧你干什么了,[在里头]?
作定语时后边必有助词“的”,作状语补语时不能用标志“地”“得”。作补语时一般都紧跟在动词后,但也有极特殊情况放在宾语后。
如:写一个名字<在上头>。可变成为:把一个名字写<在上头>。
5.“在+L”式前有时可加状语。
如:他[一直][在前面]走,我[一直][在后边]跟。
但这只限于“在+L”作状语时,而且也不是作状语时都可以加。作状语也可连用,如:[在前面][在后面]都一样。
“在+L”式前不能加定语,后面也不能带补语。
6.“在+L”中的L只有基本义,即只表示方位、处所、时间,没有引申用法。例①中表方位,④中表处所。表时间的如:
⑨这在以前,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在+L”式不是很重要、很常用的一种组合形式,这里略谈。下面重点研究另一种形式。
(二)“在……L”式。这是介词“在”与方位短语的组合形式,也是十分常见、应用很广的一种形式。用来表示方位、时间、处所以及方面、范围、条件、情况、过程等。如:
表方位的:
⑩两个孙女坐在奶奶左右。
表方面的:
表处所的:
表时间的:
表条件的:
表情况的:
表过程的:
1.“在”与L之间的成分,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短语。这样就可以很长,也可以很短。
2.“在……L”中间的词、短语的性质和类型:
(1)最常见的是名词性的词和短语。上文所举各例中的词和短语都是名词性的。又如:
所有的方位词与介词“在”搭配时,中间都可加入名词性成分。
(2)动词性成分。如:
“在……以前”这种格式中,如中间放入的是动词性成分,那么放入的成分可是肯定形式,也可是否定形式,意思一样。如例可说成:在没有攻打济南以前,……
(3)“在……中”“在……上”“在……下”等中间只能放人名词性成分。下面三例是病句。
A:在继续战斗中,战士们表现出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B:在改善学生生活上,我们学校采取了一些措施。
C:在渔民们起早睡晚、终日劳动下,生产计划终于超额完成。
A例应把“继续”去掉,使“战斗”成为名词。前边可加定语,如: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中,……也可在“继续”后加“进行的”,变成定中型偏正短语。
“在……L”之间能加入动词性成分、主谓短语的情况很少,除名词性成分、动词性成分,“在……L”中间不能加入其他成分。
3.“在……L”式可在句子中作定语、状语、补语、宾语。
作定语的(必有助词“的”作标志):
作状语的(不可有状语标志“地”):
作补语的(不可有补语标志“得”):
下面几例中也作补语,而不作定语。
它们都补充说明前面的动词,与前面的动词一起作宾语。
作宾语的:
“在……L”组合在句中作状语、补语的情况最多,而作定语、宾语的情况较少,没有发现能作主语的情况。
下面就这种组合作状语、补语的情况再具体说明一下。
(1)“在……L”式在句中作状、补时,不一定直接修饰全句的主要成分,因为它可以被包含在更大的组合成分中。如例中,“是”后面的宾语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在……中”是这个被包容着的句子的状语,而“更广泛”“更扩大”“更丰富”则是其补语。
“在……来”作宾语“代表”的定语,“在……下”作这个定语的状语,“起来”作这个定语的补语。
(2)“在……L”组合在句中作状语时,位置可在句首、被修饰成分前或句末。
在倒装句中可把状语放在句末。如:
状语放在全句的谓词后面又不是在句末(放在句末时应用“,”号与前面的部分隔开)时就不再修饰全句的谓词了,而是修饰后面的成分。如、例。当然,在全句谓词前,也不全是修饰全句谓语。如:
“在文件上”修饰“签字”,但不直接修饰“让步”。
这类句子的组合结构都是多层次的。“在……L”是否直接修饰主要成分,就看它在哪一层上了。
“在……L”作补语时,只能放在它所修饰的谓词的后面,定语、宾语的位置要分别在名词性的中心词前和动词性中心词后。
(3)“在……L”式作状语时前边还可加状语。如:
这几例前边的状语与“在……L”关系密切,有修饰强调“在……L”的作用。又如:
“在……L”作状语时后面还可带状语。如:
(4)“在……L”作状语和补语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换位。
她是[在现实社会中]生活的人。
补语变成状语时一般都要在动词后加上表进行态的助词“着”。如例中“坐在他面前的人”可变为“在他面前坐着的人”,例可变为:她昂首阔步地在镇街上走着。
状语变成补语的,除上述几例都可以变换回去以外,又如:
[在上头]写一个名字。
写一个名字<在上头>。
我们一定要[在援军到来之前]把敌人消灭。
我们一定要把敌人消灭<在援军到来之前>。
有时同一成分作状语作补语意思不同。如:
在地上跳(表示跳的处所)
跳在地上(表示跳到地面上)
在马背上打了一枪(在马背上向别处打)
一枪打在马背上(射中马背)
动词带有后附成分(不是宾语)时,“在”与方位词语的组合只能用在动词前面。如:
在他面前坐着的人√
坐着在他面前的人×
在上面写清楚√
写清楚在上面×
“两个孙女在奶奶左右坐着。”
不可说成:“两个孙女坐着在奶奶左右。”
动词带有宾语时有时补语放在宾语后,如上面
说的“写一个名字在上头”。又如:
葬身<在大海之中>
混迹<在街市之中>
寄身<在一位老妈妈家里>
实际上,“在……L”作状语时不少情况下是不能移到补语位置上去的。如例、、、等。同样,有些情况下补语也不能放到状语位置上。如:
二、组合中“在”和方位词的省略
(一)有时介词“在”的有无对句意的表达影响不大。在有些句子中可去掉“在”,在有些句子中也可以加上“在”。可去掉“在”的,如:
可加上“在”的,如:
这些句子加上介词“在”后,便与方位词语一起作句子成分。它们可以加上“在’’而没有加,可以看作是介词“在”的省略。方位词语只有在句中作状语时,才可以在前面加上“在”;“在”与方位词语的组合,也只有在作状语时,才可以省略“在”。作补语、宾语时不可以省略,作定语时也很少有省略的情况。口语中有“你坐我后边”这种说法,其中“坐”后省略了“在”。
有些方位词语明显地是被陈述的对象,在句中作主语,不能在前边加上介词“在”。如:
这种情况下,既没有别的主语出现,又明显地不是省略了主语,方位短语就成了被陈述的对象。另外还有一种介词“在”省略的情况:
这都是承前省略。
(二)组合中有时看来应该用L却不能用,有时可省略,有时又必不可少。如:
“在+L”式中的L是不能省略的。
当普通名词表处所时,后面一般要加上方位词。如:
他把书放在桌子上了。√
他把书放在桌子了。×
姑娘们愉快地在山上玩着。√
姑娘们愉快地在山玩着。×
(三)组合中介词“在”和方位词都不可缺少的情况:
这类句子前边例句中还不少。
这类情况主要有:
注:有人认为“正在”应看作一个词,其词性是动词,在拼音文字中应实行连写(zhengzai)。我以为不然,因为例句(69)可以改换为:
……[正]奔腾翻涌<在你身旁>。
显然“正在”不是一个词。
我们四连[在……火光下]
生产计划[在……条件下]终于超额完成。
4.谓词是表示动作行为的词,方位词又都是引申用法,不是存现句等。如例、两例的动词分别是“承担”、“看清”。
6.组合表时间,又放在主语后。试比较:
[在我走后],他们又谈了些什么?(可省略“在”)
三、组合中方位词的选用和组合运用的错误
(一)组合中方位词的选用
选用时要根据“在”与方位词之间是什么成分,整个组合是什么意义。如:
在火车上/(in the train)在火车里×
在汽车上√(in the bus)在汽车里×
在飞机上√(in the plane)在飞机里×
有时表示“在……内”的意思,却用“在……上”。如:
在大街上(in the street)在大街里×
两边有建筑的通道才能称为“街”,这说明“街”指的是一个立体的空间范畴,按意思“在大街里”应该是理所当然的说法,英语中就是这样表达的,但汉语习惯不这样说。上面的其他例子也一样,表示“在……内”却用“在……上”。而表示“在小巷内”又可用“在小巷里”,却不象“在大街上”一样说成“在小巷上”。
另外,一个意思有时可选用几个方位词表达。如:
在追悼会上
在追悼会里 (in the memorial meeting)
在追悼会中
在这个世界上
在这个世界里
在我们村上
在我们村里
它们在英语中只有一种说法,说明汉语的这三种或两种形式表示的意义完全相同,用法也没有区别,是同义组合。又如:
掉在地上。
掉在地下。
在我心头/在我心上/在我心中/在我心里(in my heart)。
但也有些意义,只能选用一个方位词表示。如:在北宁路上(√)、
在北宁路里(×)、
在北宁路中(×),但可以说“在路途中”
问题还很多。这些现象增加了语言学习的负担。对于同义组合,在用法完全一样的情况下,应该只保留一种形式。有的说法则需要规范。这些主要是方位词的用法问题,要解决好,就必须对所有方位词的用法考察一遍,这里就不进一步探讨了。
(二)组合运用中的错误
有时,“在……L”间加入的成分有问题。如一、(二)(2)(3)中举的三个例子。
有时,不该用或没必要用“在”与方位词而用了。如:
有时句子后边掉了方位词。如:
该例中“抽水马桶”后要添上方位词“里”或“内”;或者把“在”改为“入”。
当然,错用的情况还会有,这里就不一一指出了。
注:因例句来源较广,未一一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