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媒体如何在融媒体时代逆境求存

2019-02-21罗舒媚

视听 2019年4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融合

□罗舒媚

互联网作为划时代的技术工具,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传播革命,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将因此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传统媒体,特别是电视台,原有的视频优势已经失去。CSM媒介研究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全国电视收视市场回顾》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国平均每人每天收看电视132分钟,比2017年上半年少了12分钟,下降幅度达8.33%,是5年来降幅最大的一年。近些年,“电视消亡论”一度甚嚣尘上,引发电视业者的焦虑和思考。面对新媒体的各种冲击,电视媒体如何逆境求存,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

一、充分利用自身的公信力

在网络上,人人都是媒体人,每一个网民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也可以成为传播者,来自网络的信息可谓是铺天盖地。但同时,网络上的资讯也是优劣混杂、真伪难辨,此时,就需要主流媒体站出来正本清源。电视作为主流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所发布的信息更准确、更真实、更具有公信力,这正是传统媒体的一大优势。在当前的媒介生态下,传统媒体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公信力,在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中,亮出自己的观点,做到权威发布,从而把握舆论导向,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做时代风云的记录者。

二、集中资源打造优质节目

在渠道不再稀缺的当下,优质内容的价值更加凸显。“内容为王”不会过时,好的电视节目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有市场、有前景的。作为电视台来说,既然难以和新媒体拼快,那就要拼“好”、拼“精”、拼“特色”,打造优质电视节目。

(一)珍爱自己的作品

作为媒体人,要想自己的作品受到观众的喜爱,首先,创作者就要珍爱自己的作品。但目前的状况是,电视节目处于一种快餐化的状态。就以笔者所供职的市级台为例,在目前量化考核的机制下,相当一部分记者编辑每完成一个节目,只求领导审查通过,能够播出就行了。任务完成,绩效到手,一经播出就万事大吉,不闻不问。很少有人在自己的节目播出之时,作为一个电视观众,来观看自己的节目,回思自己创作过程的思路与感受,在品味和回顾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提高业务水平。如果一个节目制作出来后,连创作者自己都不感兴趣,试问他的作品又如何能用真情感动观众呢?这样的创作态度,难以创作出有情怀、有温度的节目。所以,媒体人对自己作品的珍爱是为社会创作出有品位、高质量作品的基本前提。

(二)发扬“工匠精神”

记者编辑对节目要有精益求精的质量要求,要以工匠精神对待自己的工作。如果缺乏对工作的专注和热爱,缺乏对工作一丝不苟的认真与执着,怎能创作出好的电视作品呢?虽然记者编辑受到量化考核的束缚,但是作为电视人,不能光看眼前的得失,不应只追求作品的量而罔顾品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多考虑作品的质量问题,“质优”才是电视节目生存的长久之计。如果媒体人自己都放弃了对好作品追求,电视节目的发展之路必然会越走越窄。当然,电视台在激励机制上也应做出调整,建立基于质量考核的赏罚机制,鼓励业务人员多出好作品,并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给予记者编辑更大的创作时间和空间,而不能纯粹用“量”来定义一个员工的工作是否达标。

三、媒体融合是必然之路

“媒体融合”(media convergence)概念最早由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提出,被描述为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从狭义上看,媒体融合是指将各种类型的媒介有机地结合起来,由此建立起全新的表达形式,比如电子杂志等。从广义层面看,媒体融合包含所有媒体及其相关的一系列要素的综合,乃至于各个要素相互间的融合,不但涉及媒介要素方面的结合,还包括功能、传播方式、组织架构等方面的融合。换而言之,媒体融合是指信息传播通道多元背景下对信息的全新处理、传播模式,是将报纸、电视、电台等一系列传统媒体与现今的互联网、手机等全新的媒体科学地统一起来,实现资源分享、综合处理,从而衍生出更丰富的信息,并实现多端覆盖。媒体融合直接导致信息传播渠道呈现更加多元的态势,受其影响,媒体的营销方式、生产方式、传播方式乃至人们的信息接受方式无不发生着重大改变。

(一)必须融

2019年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讲话中说到:“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意味着媒体融合确实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必须马上去做的事情。

从“铅与火”“光与电”到“数与网”,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方便。新兴媒体的诞生和发展,深刻改变着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任务从未如此迫切。在新形势面前,如果不积极改革,走媒体融合之路,电视台终将被淘汰。以笔者所在的梅州市广播电视台为例,目前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台内有电视新闻中心、民生报刊中心、电视专题中心、广播中心、新媒体中心等部门,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记者编辑。新闻部门既要做新闻,又要做专题;专题中心要做纪录片、做社教专题,还要做新闻,甚至还有一个脱口秀栏目;新媒体中心不仅要搞网站,还在做一档电视新闻栏目……不仅业务上交叉混乱,各个部门时常还要承担各种大赛、活动的举办和报道等工作。这样的工作模式,造成几个部门都在抢新闻、抢题材。只要有一件大一点的新闻事件,几个部门都要派出记者,谁也不甘心落后,经常出现同一现场有多组本台记者的尴尬场面。到了晚上,各个部门的自办栏目都在重复播讲同一个事件。这样的资源浪费让日渐窘迫的电视台在经济上面临更大压力,也会让观众感觉电视节目不好看,带来收视率下降的后果,面对这种困境,融合发展已刻不容缓。

(二)如何融

笔者认为,媒体融合的关键在于资源整合,即充分利用设备的先进性,达到资源共享,搭建“中央厨房式”的资讯平台,建立集约、高效的全媒体中心,实现同平台采访、多平台传播。

要走媒体融合之路,首先要有一颗愿意共享的心,要把自己的资源与大家共享。目前,很多媒体人心理上还不能接受这一点,总是想着要独家发布,还停留在单打独斗的惯性思维中。譬如收视率高的部门,总是紧紧抓住自己手中的报料,不愿意跟别的部门分享,这也成为媒体融合的一大阻力。

推进媒体融合,可以更加合理地利用资源,包括人力、设备等。市级电视台有自身的局限性,比如资金缺乏、人才缺乏,设备、技术相对落后等等,因而不能以站得高、做得全为特色,而是应该牢牢立足本地,做具有本土地域特色的电视节目,发挥市级台接地气的优势,弘扬地方文化。

要重置部门结构,打破目前的人员格局,组建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全媒体编辑组,打造全媒体记者队伍,再造采编流程,使多媒体发布、互动性直播,集中化编辑成为中心报道的鲜明特色和重要形态,构建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传播体系。

依托系统平台技术创新,要在组织架构、生产流程再造、新媒体矩阵融合等方面积极探索。在重大活动和重大事件的报道方面,要强化全媒体全方位联动,充分发挥“中央厨房”运作模式,通过新闻推送、多平台同步直播、图文报道等,合力形成多层面、多形式、多渠道立体传播平台,赢得舆论主动。

此外,要重视设备更新。除了新闻汇聚系统、高清非编网和媒资库等的升级更新,还要购置4K采编设备。新设备将大大提高节目录制质量,给广大观众带来更好的收视体验。还要搭建全媒体高清数字化平台,融合非编、媒资、高清播出、融媒体系列等,打通采、编、播、存、管、传、发等整体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良好融合。要结合目前的H5技术,实现电视节目的全方位覆盖。

要做好媒体融合这一重大的改革,除了在技术上革新之外,还要打破现有的营销模式。要让好的电视节目走出本地,参与市场竞争。电视节目仅仅通过电视播放,已是非常落后的举动了。笔者认为,作为电视台,制作出好的电视节目,可以和网络运营商合作,将我们的节目通过网络进行更广泛的传播。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融合
一次函数“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周四广播电视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