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吉尔莫·德尔·托罗电影的魔幻现实主义
——以《水形物语》为例
2019-02-21佟海畅
□佟海畅
一、《水形物语》与托罗的电影创作际遇
2017年,墨西哥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的新片《水形物语》获得了第9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托罗则凭借该片首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该片讲述了一个人兽相恋的奇幻故事,其中对性和暴力有一定程度的展示,并且由拍摄商业片出身的托罗执导,这些因素使得这部电影看上去与奥斯卡的气质并不相符,然而却获得了它的肯定,可以看出导演托罗在艺术突破和个人表达上的成功。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一名“常年游走于艺术导演和主流导演之外的人”,“奇怪地流于‘好莱坞’电影和‘艺术’电影之间”①。
托罗的创作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好莱坞商业类型片,另一类便是他所说的可以更大程度表达自己电影观念的“艺术”电影。无论是哪种制作的影片,都能看出他对魔幻元素的热衷。魔幻电影给观众提供一个割裂的时空,让他们躲在那里享受否定现实的想象,然而这恰恰是托罗所不认可的创作方式,他更倾向于将现实作为表现的主体。他说:“当人们说,‘哦,幻想就是最大的逃避’,我的回答是‘我绝不同意’。幻想是解读现实的最好手段。”②其新作《水形物语》可以说是他目前创作生涯的集大成之作,从中可以看到他以往诸多作品的影子,比如对怪兽鬼魅的热爱、对机械装置的偏好、神秘元素等。该片也延续了他一贯的影像风格和叙事手法,以及通过故事主题呈现出的以魔幻反映现实的电影观念。
二、作为美学流派的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925年,由德国艺术评论家弗朗茨·罗提出,用来研究欧洲后期表现主义绘画。他认为在表现主义作品风格的基础上,魔幻现实主义绘画增加了原始艺术和民间艺术的神秘色彩。这一用语后被用来指代繁荣于20世纪50年代,以卡彭铁尔、胡安·鲁尔福、加西亚·马尔克斯为代表的拉美文学流派。他们的文学创作主张可被概括为:“魔幻现实主义首先是对现实所持的一种态度……是要面对现实,并深刻地反映这种现实,表现存在于人类一切事物、生活和行动之中的那种神秘。”③
魔幻现实主义在电影创作的领域当中经历了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应用的过程。最初的具有明确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电影大多由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改编而来,如《铁皮鼓》《巧克力情人》。而后逐渐产生了自觉应用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电影如《地下》《南方》《伤心的奶水》,以及以魔幻现实主义作为创作风格的导演如库斯图里卡、克劳迪娅·洛萨等。
魔幻现实主义电影理论目前成果有限,其中最具理论深度的是电影理论家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做出的论述。他从题材选择、色彩处理、影像叙事三个角度,论述这一理论在电影学领域何以成为“当代后现代主义叙事逻辑之外的另一种可能”④,明确了魔幻现实主义在电影创作领域的独特表现方式,如以惊诧之感进入叙事文本,用特定的色彩建构独特的视觉体验,以及用迷人的视觉表象表现意识形态主题等。
如果我们在此对《水形物语》进行观照,会发现这部电影与前文所述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理念不谋而合。可以说《水形物语》是一部具有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电影。
三、《水形物语》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元素
(一)作为映射符号的人物形象
《水形物语》在故事情节层面上,讲述了一个被当作实验品的人形水生生物被实验室的哑女清洁工所救,一人一兽之间产生了禁忌之爱,是一个黑暗版美女与野兽的成人童话,一个超越现实的奇幻故事。然而导演将这个故事设置在了现实的历史背景中,这就使电影文本具备了多重指涉性。影片的故事背景被设在1962年的美国巴尔的摩,此时的美国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美苏冷战对峙达到巅峰,处在即将转化为热战的边缘;国内平权运动此起彼伏,社会矛盾一触即发。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在电影中并不只是奇幻故事发生的舞台,而是其所书写的现实。
故事中政府控制的秘密实验室和人鱼的出现,围绕着美苏军备竞赛这一历史事实展开,此中出现的各个人物均被编织在当时的政治、社会和性别权力关系之下,并且以这样的人物关系产生的矛盾作为叙事动力,形成了表层意义上的奇幻爱情故事。托罗认为那个历史时期的美国便是当下在特朗普带领下的美国社会所追求的“美国复兴”,“那时如果你是一个盎格鲁-萨克逊白人,那么现实对你都是有利的,你会有跑车和便捷厨房。但是其余的人就没有这么好了”⑤。显然,在电影中,以实验室负责人理查德为代表的统治阶级异性恋白人男性即是托罗所说的“现实都是对你有利的”那一群体,而身为残障人士、被剥夺“话语权”的女主角艾丽莎,黑人女工泽尔达、同性恋艺术家吉尔斯、苏联间谍霍夫斯泰勒博士,就是“其余的人”。而人鱼在这里也不仅是一个奇幻的生物,而是异于主流群体的边缘人群的代表,是具象化的社会群体符号。
人鱼这个角色身上凝结了该片的多重主题,除了边缘群体的反抗外,还有对欧美殖民历史的批判。人鱼被设定为来自拉丁美洲亚马逊河流域,他被捕获并一路运到美国的契机是美国人在当地进行石油开采这一殖民行为,这是对拉美的殖民历史的直接指涉。人鱼被当地的印第安人视为神并且受到供奉,然而在理查德面前他的神性被否认、被禁锢甚至被亵渎,这体现了托罗对欧美殖民者践踏拉美土地和文化独立性的批判。对于拉丁美洲殖民历史的书写,是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植根于拉美文学创作的美学流派的重要表现主题,最具代表性的是阿斯图里亚的长篇小说《玉米人》。作者站在印第安土著居民的立场上,以白人对土地的侵犯和他们的反抗作为主线,虽然印第安人以失败告终,但是白人也受到了例如巫术等印第安神秘力量的惩罚。
(二)叙事手法
在托罗的创作中,魔幻现实主义电影与商业娱乐电影的开场有着明显的区别,即使用闪进的片段进入叙事,甚至包含对高潮片段的预叙。如在《鬼童院》中,夏千度对小男孩桑迪的谋杀发生在在空袭当晚炸弹掉在院子里的时候,谋杀后将尸体沉入水池。这个情节直到影片即将结束时才向主角和观众揭开,然而炸弹从空中投下、桑迪倒在血泊中、婴儿在羊水中这几个实际并无关联的镜头被放在了电影开场。而《潘神的迷宫》的开场则是女孩奥菲利亚在故事最后死亡的镜头。这些镜头在片头与后文并无叙事统一性,而是作为视觉展示的样品进入叙事,并与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形成闭环。
在电影《水形物语》的开头,导演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与海地世界融为一体的公寓楼,水藻生长在地板墙面,鱼群游过窗口,而女主角艾丽莎就漂浮在水中。这个镜头提供了一个打破现实和虚幻之界线的视觉形象。将还未纳入到叙事结构中的陌生图像以不加掩饰的方式呈现在叙事开始的地方,反而刺激和加强了凝视,给观众带来了欢愉与焦虑的矛盾情感。
而这一幕也可以看作艾丽莎在故事最后被人鱼带入水中的延续,与影片结尾形成呼应。将人物在结尾的命运放在故事的开头,这产生了一种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中普遍具有的宿命感。而这种宿命感无论是在电影作品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中都常常通过对叙事时间的重构来实现。如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第一章的第一句话:“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种首尾相接的循环时间观念,一方面是主角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命运的预叙,另一方面与小说的叙事主体布恩迪亚家族轮回命运形成相同的结构,是小说主题的预判。
目前对于影片开头的这个超现实奇幻镜头和结尾女主角艾丽莎的命运存在一些争议。有人认为艾丽莎最后并没有死,而是在人鱼拥有的神迹帮助下治愈了伤口长出了腮,从此与人鱼幸福地在水中生活下去。也有人企图论证艾丽莎是误入人间的人鱼公主。然而影片开头和结尾的两个镜头本身就可以形成对这两种观点的反驳,主要原因是在这两个镜头中,在画面叙事之外还存在着吉尔斯的讲述。他的画外音将艾丽莎漂浮在水中房间和她最后在人鱼怀中复活这两个画面纳入了他的主观叙述中,使这两个画面可以被解读为他的美好想象。这种叙事方法具有一定的暧昧性,在打破真实和虚幻之界线的基础上打破了主观和客观的对立。这是魔幻现实主义电影用超现实情节或画面来阐释死亡的叙事手法。
(三)影像建构
詹姆逊认为色彩在魔幻现实主义电影中具有独特的建构性作用,主要体现在色彩将物体区分开,使他们处于停滞状态,从而使不同物体赋予观众不同的视觉感受,而不是将不同物体通过色彩均匀化来形成统合的视觉形象。以此来分析影片《水形物语》的色彩建构,可以体现在红色和绿色的对立、不同绿色的使用上。在整体色调呈青绿色的环境中,艾丽莎钟情于商店橱窗里一双红色的鞋,在与人鱼陷入爱情之后穿上了红色的衣服,这爆发式地映射着女主的欲望。画家吉尔斯给广告商创作的第一版招贴画以红色为主题,这强烈地跳脱了基本的视觉体系,对应了吉尔斯的困境。
而即便是大量叠加使用的绿色,也在不同的物体上呈现为不同的视觉文本。比如理查德购买的水鸭色凯迪拉克在角色的不断重复和镜头对其大量的展示时,作为整体的“绿色”被打破了,或者说这一独特的“绿色”被激活,给观众的感官形成了新的冲击。
四、结语
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作为一个从拉丁美洲走出去,在好莱坞游走于商业娱乐电影与独立制作之间的电影人,坚持着最大程度的自我风格表达。他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风格化的视觉影像,表现魔幻现实主义从文学创作领域延伸到美学领域的主题。他自觉地用奇幻的方式去表现现实,将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运用到电影创作中。而他的成功也说明魔幻现实主义与电影的结合正在逐渐为观众所接受和喜欢,成为未来被更多创作者支持的电影观念。
注释:
①Tom,Huddleston.Guillermo del Toro on England giving him the creeps and setting ‘Crimson Peak’in the UK[EB/OL].https://www.timeout.com/london/film/guillermo-del-toro-on-england-giving-him-the-creeps-andsetting-crimson-peak-in-the-uk.
②[墨]吉尔莫·德尔·托罗,[美]马克·斯科特·齐克瑞.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奇思妙想[M].潘志剑译.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15:49.
③陈光孚.魔幻现实主义[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6:196.
④[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等著.李洋主编.电影的魔幻现实主义:英美电影文选[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7:53.
⑤JOSH,ROTTENBERG.Guillermo del Toro's highly personal monster film'The Shape of Water'speaks to'what I feel as an immigrant'[EB/OL].http://www.latimes.com/entertainment/movies/la-et-mn-guillermo-del-toro-telluride-20170905-htmlstor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