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影评:新媒体语境下中国电影批评新现象探析

2019-02-21苏茜

视听 2019年4期
关键词:大众

□苏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纸质媒介在发行与经营上都面临较大的困境,传统影评逐渐失语;观众审美水平提升,也乐于在网络上发表言论体现话语权。因此,当今的电影批评产生了结构性的调整,最终形成了专业影评、媒体影评、网络影评三大阵营。

广义上,网络影评指的是所有经电子化处理后在网络上发布的电影评论,其中包括在报纸、期刊上发表后转载到网上的影评。狭义上,网络影评单指那些在网络上原创的电影评论,即用电脑创作、在互联网上首发的影评。本文关注的重点偏向于后者。

一、网络影评的特点

(一)传播特征方面

首先,网络影评传播具有开放性。互联网传播的理念是建立在“信息平等与共享”的基础上,传统媒体上刊登的影评必须经过编辑严格筛选、各部门精确审核之后才能发表;而网络则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空间,大众任何观影感受都可以在网上自由抒发,不受编辑和刊物的限制。

其次,网络影评传播具有快速性。移动终端的高度普及使得网络影评可以“即看即写即发”,电影评论和影片的档期基本保持着统一的步调,再经由网络读者的点击以及社交平台的转载,使其文本的传播速度得到大幅度增长,遥遥领先于传统媒体。

最后,网络影评传播具有互动性。新媒体语境下,无论是公共平台的论坛和话题设置,还是个人社交网络的转载评论,访客在阅读一篇影评后都能以留言、评论等各种形式做出反馈,甚至就某一话题持不同观点进行讨论和辩驳,具有高度的互动性体验。

(二)评论主体方面

一方面是评论主体的大众性。在传统影评主体中,学院派的知识分子或者专家们一直占据主导权,作为电影主要受众的大众以及传统的影评读者鲜有渠道可以参与,从而在影评的主体及受众间划出了一条清晰的界限。而网络平台的便捷性则撼动了传统影视评论的主体构成,不仅保留了学院派专家学者的评论,还接纳普通的网民参与其中,电影评论成为普罗大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文化活动。

另一方面是评论主体的多元性。因为手机终端高度普及,电影的受众面越来越广,参与网络评论的群体也越来越多元。职业分类、教育水平、社会地位、家庭背景、专业知识已经不关乎网络影评的主体选择,只要是会看电影有想法的观众,都可以在网络上自由抒发观影感受。

(三)内容形式方面

1.网络影评的灵活性。纵观传统专业影评,冗长的文字内容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想要博得大众的长时间注意已然十分困难。相比之下,“短、频、快”的网络影评更符合新媒体环境下人们的碎片化阅读习惯、快速获取有效信息的心理特征以及快速有效地传达思想的书写习惯。

2.网络影评的多样性。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影评创作主体不断多元化,网络影评的内容和形式也变得纷繁多样、多姿多彩。除了传统的文字影评之外,影评的作者们还会另辟蹊径,在影评中加入图片、电影截图、GIF动图、音频甚至自己制作的视频等,网络影评的内容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3.网络影评的真实性。网络影评的作者们多为普通的电影爱好者,创作影评的动机十分简单,就是直观地表达自己对于电影的真实感悟。网络所具有的匿名性使其摆脱了在现实生活中各项因素的束缚,可以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保证了影评的“真实性”。这种真实性在评论的态度与内容方面以及评论语言的朴素性和个性化上皆有所体现。

二、网络影评的优势与意义

(一)理论意义

影评的发展和繁荣总是离不开广阔的发表平台和评论阵地。“影评要发挥作用,除了影评人本身要摆正位置和做出努力外,还涉及发表的园地、发表的时间、话语的自由空间等一系列因素。”

因网络影评自身的特征和创作主体的多元化,网络影评可以被看成“大众影评”和“面向大众的影评”。如今,中国电影批评的话语结构发生改变,实现了从“精英”到“大众”、“大众”与“精英”对话的百家争鸣之态;影评的创作和发表阵地也发生了改变,专业性与大众性结合的言论平台建立起来,例如迷影网站和中国电影“金扫帚奖”就将专业和娱乐相结合,给予广大观影者和专业人士共同发挥的空间,一度成为中国电影批评的风向标;网络影评内容和形式甚至是语言的创新都开阔了中国电影批评的思维。中国电影批评一直以西方的电影理论为指导,并未建立自己的完整理论体系。大众狂欢式参与的网络影评,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批评理论的创新和本土化进程,他们大胆探索、勇敢实践、互通有无、思想碰撞、观点交锋,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和相关理论的创新。

(二)实践意义

如今,网络影评繁荣发展。网络传播速度之快、网络传播范围之广,使得网络影评对观众观影产生的影响不容小觑。通过可量化影评和评分制,观众可以在观影前初步了解电影,结合自身观影习惯,进行适当的选择。网络影评的热度能够快速聚拢人气,实现“口碑传播”。利用消费者间的“口碑”传播本是一种典型的人际传播的模式,正如学者戴安娜·克兰所言:“一部影片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在一座城市公映之后马上出现的口耳相传的荐举。”这种口碑传播能够反映出观众观影后的真实感受,并从侧面展现出电影的质量与水平,所以口碑成为潜在消费者选择电影的指引牌。

同样,网络影评打破了传统影评一家之言的壁垒,电影的创作者们可以通过查看网络上的热门影评反思电影作品本身,甚至实现与观众的直接对话。通过这种交流与反馈,可以促使电影创作者们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结合大众审美,创造出更受观众欢迎的电影作品。

三、网络影评存在的问题

电影和电影文化从来都不是象牙之塔,中国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网络影评的兴起和日益繁荣让所有电影人和关心电影的人欣喜不已。然而,网络影评生态并未完善,背后仍然隐藏了诸多问题。

一方面,存在商业化趋势。虽然票房不能作为判断电影好坏的唯一标准,但在当今的中国电影市场,仍存在以票房论英雄的趋势。在利益的驱使下,出现了“网络水军”等现象,这类水军受电影发行方或营销方委托,利用“沉默的螺旋”传播理论,引导着网络舆论朝着预估的方向发展,颠倒是非、混淆视听。独立影评人也似乎不再独立,从周黎明对《私人订制》打分引起网民热议开始,“红包影评”“人情影评”等现象出现,甚至出现了影评人明码报价。

另一方面,存在去文化性趋势。网络暴力这一现象俨然渗透到了网络影评当中,因为评论主体的多元化,文化层次参差不齐,个人喜好又各不相同,很容易在网络讨论中发生冲突,甚至出现电影创作者和影评创作者之间、电影创作者之间发生言辞激烈的冲突等情况。2006年陈凯歌因胡戈制作的视频《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戏谑其电影作品《无极》而暴怒,双方进行网络对战;《小时代》粉丝和导演高群书之间的舌战等网络暴力事件也屡见不鲜。同时,网络影评良莠不齐,短小的网络影评实则是一面肆意的涂鸦,将更多的注意力放置于视觉的冲击、声效的刺激、明星效应等电影的构成元素之上,缺乏对电影本体的故事逻辑、叙事情节、表达主题、戏剧冲突等的探讨。

综上所述,当下普及的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人们参与到电影评论这一活动中的主要阵地。网络评论平台的出现,给中国电影评论的生存环境带来了较大的改变,同时也推进了电影产业生态链的发展。但是,由于网络环境多种特性的影响,使得网络影评的发展仍旧存在着较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既需要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全面地分析网络影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又需要理性地对待网络影评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负面影响。同时,需要更多电影爱好者自发投入到理性的监督环节中,督促网络影评走上积极健康的发展之路,使其发挥应有的价值。

猜你喜欢

大众
一汽-大众揽巡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上汽大众
大众ID.4
上汽大众
取舍之道 上汽大众Polo Plus
无法拒绝的VW——上汽大众 POLO
大众“排放门”
大众或将功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