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主义美术对平面设计的影响研究

2019-02-21邵润浩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立体主义毕加索观者

邵润浩,杨 蕾

(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在西方现代主义美术思潮的影响下,部分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也渐渐趋向于现代主义绘画风格。从这些平面设计作品中可以看出是受现代主义美术的影响,有现代主义美术的因素。如果将一些平面设计作品和现代主义美术做一比较,不难发现有些设计作品无论从作品的构思和表现语言上都与现代主义美术有着极为相似之处。在一系列的现代主义美术流派中,几乎全部对现代设计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创作形式上的影响。“其中以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等影响最大。它们或是在意识形态上提供了现代平面设计的基础,或是在形式上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改革的借鉴,对于现代平面设计来说,现代主义美术对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1]

一、立体派风格平面设计作品研究

20世纪是人类社会各方面发展都较快的一个阶段,随着社会、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不断变革,人们的思想也更为开放,从而促进了艺术的发展与创新,新的艺术风格不断涌现出来。立体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运动和流派。又译为立方主义,于1908年始于法国。“这个名称的出现含有偶然性。1908年,布拉克在卡恩韦勒画廊展出作品,评论家活塞列斯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评论说:‘布拉克先生将每件事物都还原了……成为立方体’,这种画风因此得名。”[2]

立体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毕加索和布拉克。

立体主义是富有理念的艺术流派。它主要展示了从不同角度看上去的同一个事物,只不过立体主义绘画把他们放到同一张画里了。他是在摆脱现实视觉对我们的视觉传统的束缚。立体主义认识到传统的寓言形式或者是传统的看图说话形式才是现代主义最好的突破口,人们习惯于到画里去找直观地解释,比如说画中一个人举起一把剑,说明画面所要表达的可能有争斗,但是在立体主义的画作里,这种指向是越来越模糊,立体主义画家甚至把报纸剪成固定形状贴到画面上,不是用报纸来说明上面的文字或者图片这些内容,而是用它来代表某一个东西,比如说某一个玻璃杯,这就让观众在看画的时候在玻璃杯和报纸之间产生一种疑惑,同时立体主义会用一堆的疑惑把这些东西拼在一起,使观众从总体来看又似是而非的明白了一些什么东西,这就是立体主义的用意,这种抽象化的表达实际上是艺术最纯朴的特质,回归到了构图,回归到了最原始的视觉符号,这就是我们非常不熟悉的另一个世界,但同时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现在这个世界。立体主义把绘画单纯的物质性转向了精神性。

“立体主义在反传统的口号下有着浓厚的形式主义倾向。但它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又给现代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设计等注重形式美的实用设计领域以很大的推动作用。”[3]

1、使用立体派绘画作品的平面设计

立体主义是现代主义初始时期较为著名的艺术形式之一,而作为立体主义领军人物之一的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更是不得不提的重要人物。毕加索的立体主义艺术不仅只表现在几何体构图这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还表现在向二维画面形象的转化方面,比如一些利用简洁、轻缓的曲线绘制的女性形象。例如他在1932年创作的《梦》就是这样一幅作品。

哥伦比亚一个设计事务所设计的法国雷诺牌梅甘娜轿车的平面广告就是运用了毕加索的作品,画面中左侧的是毕加索的画作,画面下方写着“没有安全气囊”,画面右侧就是梅甘娜型汽车,下面写着“有安全气囊”,设计师利用毕加索的这幅作品抽象化的几何形体、夸张的造型、难以让人理解的形象设置来表达在没有安全气囊的情况下发生车祸时乘客的面部容貌,利用对比和幽默的方法来提醒人们该车所装备的安全气囊的优质以及安全气囊的重要性。使观者在看到这幅作品时,对广告本身以及广告所要传达的信息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相信该平面设计必定会为该车型的销售做出积极的贡献。

罗马尼亚设计师设计的激浪饮料类的平面广告,画面运用了毕加索的作品《Girl in chair》的主要表现形式,并加以变化,利用毕加索立体主义的抽象风格来表达出一种强烈的幽默效果。设计师以简笔连环画的形式用三幅连续性的图片来表达了一定的因果关系,第一张图是一个女孩在屋顶上骑单车,第二张图是她不慎从屋顶跌落,第三张图是女孩摔下后夸张的面部。第三张图与毕加索的作品《Girl in chair》如出一辙,虽然不是完全一样,但是从创意、构图来说是照搬了毕加索的原作。设计师将毕加索著名的立体派绘画作品与商业品牌相融合,给观者呈现了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混合主义艺术风格,使观者在观看这幅连环画风格的平面设计时,能自然而然的联系到立体派绘画,即使是对立体派绘画风格不太了解的观者,也会明白这是毕加索风格的绘画。

2、立体派风格的平面设计

将国际流行的艺术风格应用到平面设计作品中,是平面艺术设计惯常采用的一种办法。有期刊曾发表文章称:“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在欧洲出现的各种所谓新艺术,例如超现实派、立体派、构成派、未来派、象征派等,在今日已渐被商业艺术的大潮流所淹没了……例如从前的超现实画派绘画,现在已被用于流行杂志的封面图案上,从前立体派雕刻,现在已被利用作服装店的样品窗中的广告任性(Mannequin,manikin)。从前的构成派构图,现在已被应用为商店样品窗的装饰或宣传用的草帽的纹样。”[4]法国是继日本之后对现代中国美术最有影响的国家,二三十年代赴法的中国留学生较多,他们将当时法国画坛上的各种流行风格引入国内。立体主义画家莱热(LgerFernand,1881~1955)的早期作品追求工整的形式美和单纯的色彩美,善于表现机械的力量之美,代表作品有《玩牌者》、《三个女人》等。中国版画家唐英伟于1934年为广州培正中学的校刊《文艺季刊》所作的封面画,其人物造型与渲染方式,与莱热的绘画风格颇有相似之处。

《全国漫画展览会第一届出品专号》(《漫画界》第七期,1936年11月出版)专号的封面画出自被漫画界尊称为“老大哥”的张光宇手笔。曹涵美负责解释这张不易看懂的漫画——“这是他自高奋勇,特为专号设想,第一次剪贴作品,把几位看得上他眼的立体派旧作,构成一图。照初来原稿,右角上有揭起黄纱薄幕一条,暗示漫画会开幕意义,在题材而论,何尝不妙?……”[5]

毕加索画作的抽象的表现形式为平面设计带来了一个很好的视觉参考元素。有两幅充满了毕加索风格的平面设计作品笔者认为设计的非常好,一幅为马自达汽车设计的海报,设计师将汽车的车体抽象的组合在一起,以这种夸张的近乎不合理的造型带给观者强烈的视觉冲击,使观者对该设计本身以及该汽车品牌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画面主体整体看起来有些荒谬,也没有反映出该车的品牌价值与特点,但是仅从奇特的造型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点来说,设计师的设计目的就已经达到了。另一幅是捷克一个健身中心的海报,设计师仿造毕加索的绘画风格创作了一个正在做瑜伽的女性形象,使观者一眼看去以为是一副毕加索的画作。海报的广告语与画作主题结合的相得益彰,“生理与心理的平衡是生活的终极艺术”。设计师用大师的绘画风格与现代平面设计结合完美的阐释了运动对生活质量的能动性,使观者在对海报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也对瑜伽这项健康的运动在内心留下了美好的、积极的观点。

虽然立体派诞生于法国,但是它集成了欧洲几个国家的艺术意识于一身,它成为了后来意大利的未来派、俄罗斯的至上主义与构成主义、德国的表现派的先驱。立体派还影响了许多其他设计领域和建筑设计的风格,在当代的设计语言中,立体派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立体派远远不限于只是美术史中的一个流派,它的理念仍然激发着许多当代艺术家的作品。笔者认为,立体主义将有持久的影响,因为它影响着几乎所有的欧洲和美国的现代艺术。如果没有立体主义,我们不能想象Max Ernst 的拼贴画,Joan Miro的超现实主义艺术,Roy Lichtenstein 的波普艺术作品,杜尚的“现成品”艺术,甚至整个抽象派艺术会是什么样子。

二、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平面设计研究

笔者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将超现实主义视为是从达达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达达是一个活动十分短暂的艺术团体,它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产生,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起来,并且随着战争的平息逐渐传到许多欧洲国家。由于达达主义是一个以反对旧有艺术体制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艺术形式,因此在战争结束之后,其内部人员之间也因在艺术理念上的不同而产生了分歧,从而导致了达达作为一个艺术团体的解散。很多引领者新艺术潮流的艺术家聚集到了巴黎,并将达达主义带了过来。但是达达主义没有再次轰轰烈烈的发展起来,但却为后面发展起来的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艺术做了良好的铺垫。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它们拥有部分相同的艺术思想,例如它们都是具有反叛风格的艺术,不同的是达达主义反对艺术,以破坏来作为创作的源泉;而超现实主义则是反对常态及一切逻辑思维,以一种区别于现实的梦幻方式去展现艺术。超现实主义者利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渴望在画面中和作品里面去挖掘潜意识和梦境,这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艺术门类,绘画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1、使用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平面设计

超现实主义画家在画作中加入了许多自己的创意,但是他们的创意往往又为现代平面设计增加了许多创意灵感。萨尔瓦多达利在1931年创作了《永恒的记忆》这幅著名的画作。在作品中达利展现了一种完全超乎现实世界的景象,而且画面所展现的内容也不属于真实的场景,但这些超脱现实的事物却以真实的原始形态表现出来,它们共同展现了一个荒诞、离奇的梦境。

立顿公司的平面广告,设计师巧妙的运用了达利著名的融化的怀表这一主题,把怀表换成了融化的立顿商标,利用超时空的方式组合,使整个创意显得新颖独特。设计师还运用画框把整个画面装裱起来挂在墙上,看起来好似一幅挂在画廊里的著名画作,使观者内心将立顿茶包的品质与著名画作的经典、历史、久远等情感联系起来,仿佛立顿茶包就像著名的画作一样,经久不衰,并且被世人所喜爱。相信大多数观者在看到这幅设计作品后会对立顿茶包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时设计师的设计目的就已经达成了。

达利一生中创作出许多以古人为本的宗教画,其中绝大多数都让加拉出现,凡是圣母像几乎全是他的妻子加拉画像。达利创作于1949年的《利加特港的圣母》也是以加拉的形象。事实上,以达利的个性不可能对宗教的神圣性产生顺从,然而透过画面中的加拉,她处在超现实的破碎与虚无之中,达利把对加拉的爱与美变成了他宗教画中理应赞美的上帝。俄罗斯的一个音响的平面广告的创意就来自于达利的《利加特港的圣母》这幅著名的超现实主义宗教画作。设计师运用达利对爱妻以及上帝的景仰爱慕之心来复制出这幅充满创意的商业广告,将原作中圣母身后的圣坛的墙体换成了音箱,圣母怀中的圣婴换成了耳机,原作中作为背景的利加特港也被换成了蓝天、沙滩与大海。虽然有了介质的替换,但是整个设计作品还是与原作几乎相同,使观者在看到这幅作品时会首先联想到达利的画作《利加特港的圣母》,继而才会注意到音箱、耳机等介质的替换。观者在进一步的观看后,会将达利在原作中对妻子及上帝的爱慕景仰之情带入到这幅平面设计作品之中,使观者深深的体会到该音响的品质优秀及音色之优良,给人一种天堂的天籁之音的感觉。

比利时画家勒内·马格里特也是超现实主义中颇具代表性的画家。他的画不像其他艺术家的作品那样以抽象的形象表现,他更加倾向于以逼真写实的形象来展现自己的超现实主义艺术理念。马格里特的画作不是在现代广告设计中运用最多的,但是他可能是对现代广告设计理念起到重大影响的画家之一。“马格里特在1928年至1929年创作的《形象的反叛》展现出了对立的特点。画面中马格里特精细的刻画了烟斗的细节构造以及光线照在烟斗上所呈现出的光芒。这只烟斗形象仿佛照片一样写实,但是在画面下方却写着“这不是烟斗”的法语字样。马格里特利用文字否定了画面中所描绘的“烟斗”这一形象的名称与功能,以此告诉人们画中所展示的形象与实际并不相符,烟斗只是一个表面现象,他并不是一个现实中的烟斗。仅仅是画面下方的一句话,就打破了人们的固定思维,也打破了人们传统的审美模式,使人们在图像与文字之间的矛盾性中流连忘返,从而展现出超现实主义一反常规的特点。”[6]

在安联保险公司的一幅平面广告,设计师运用了马格里特的《形象的反叛》这幅作品的视觉特点,虽然与原作中的烟斗形象差距很大,但是还是让人一眼就看出是模仿了原作。画面下方的广告语是“这不是一个锤子,是一个普通的手指压碎机”,以矛盾的语言来使观者一下就明白了保险公司广告的用意,提醒人们要为一些意外伤害购买保险。设计师首先以这种充满内涵的表现形式来吸引观者的目光,然后通过广告语的提示使观者恍然大悟设计师的意图。这与马格里特的《形象的反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愧为一副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

马格里特另一幅著名的画作《男人之子》,画面中是一位身着黑色西服、戴黑色礼帽的男士,面部却被一只绿色的苹果完全挡住。马格里特的画风带有明显的符号语言,这一风格在现在仍然影响着许多平面设计风格。马格里特与其他超现实主义画家不同的是: 没有梦境。在一个水果蔬菜搅拌机的平面广告中,设计师利用切碎的蔬菜拼出了玛格丽特的《男人之子》的形象,整个画面除了创作介质的替换以外与原作几乎一样。《男人之子》这幅作品的本身寓意不明,马格里特自己是这么说的:“我画的都是看的见的东西,它们没有隐藏什么。我的作品有神秘感,所谓神秘便是无法形容与不可知。”相信设计师在创作时仅仅是希望通过原作的名气来吸引观者的目光,将该搅拌机与著名画作联系起来,使观者对搅拌机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产生购买的欲望。

2、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平面设计

超现实主义艺术运动在艺术,文学,文化,甚至政治领域都有着很大的影响。超现实主义致力于解放、开拓人们的想象力。直到今天超现实主义仍然在不断的发展着,并且影响着世界许多艺术家的艺术理念和设计理念。笔者通过研究发现,设计师用类似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提示现实中不存在的、梦幻般的视觉,可以给人以始料未及的视觉感受,打破观者固有的认识,使观者内心留下深刻的印象。

超现实主义教会了世界不要仅仅从视觉和字面上来看待艺术,还要懂得欣赏艺术在潜意识层面上的含义。现在,超现实主义以一种大家熟悉的艺术形式在全球继续蔓延着。这使艺术家很容易通过超现实主义来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因为超现实主义风格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自由在画布上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想法。超现实主义艺术可以是梦幻般的也可以是坚毅的,或者既可以是乐观的也是沮丧的。

在一幅模仿了达利绘画视觉风格的超现实主义的平面设计中,设计师用一个被捆扎并挂在树枝上的时钟、一个夸张扭曲的巨大的手臂上还挂着一个写有“CLOSE(关门)”告示牌的正在哭泣的人体、远处的油井、油罐车空荡且随风飘扬的油罐等超现实的景象,来向观者传达出了一种对自然破坏、石油枯竭的忧虑情绪。以这些做铺垫来向观者传达出大众汽车的设计理念,即环保、省油。观者在对设计整体慢慢欣赏的同时,就已经对设计师所要传达的设计目标铭记于心,这副作品在艺术手法及设计理念上都无愧是一个佳作。

在现代社会中,超现实主义绘画越来越显出其独特的功效。商标、广告图文要求新颖奇巧,吸引力强,因此独特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受到重视。超现实主义绘画已成为创作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甚至是设计的锦囊。在生活中,蒙太奇式的广告画、超空间的几何结构商标、意象性强烈的字母、文字,也已相当多见。甚至装饰布景、橱窗展示、休闲场所等等,也越来越多的运用了奇巧而含味隽永的超现实主义绘画,更凝炼,更集中,更有吸引力。

对于平面设计中的超现实主义绘画手法的运用相当于作料味料,它使平面设计作品更有官能刺激性,因而更活跃,更有生气,洋溢着难以言传的奇趣。用超现实手法建立的形象,虽仅作用于人眼视觉中,而它的内涵和超强的感染力可以深入于人的心灵和脑海里,成为风格性、情趣性的东西,令人过目难忘。在很多平面设计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出大量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达利的绘画元素与构图表现技法,设计师利用达利在广大受众中崇高的地位使自己的设计作品能够吸引眼球,让人流连忘返。这不能说是抄袭,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加前进了一步,让超现实主义绘画这种风格在现代设计中的进一步延续与发展。

笔者发现,由于超现实主义绘画风格仅仅是一种设计的表现手法,所以我们就不应当在肤浅的表现层面停滞不前,而是应当运用这些来进一步的表达出设计师想要对受众真正传递的内容和信息,这种信息的表达、传递的成功与否就在于受众是否通过这个设计而获得了一种全新的感受或者引起了共鸣,受众的直接感受和回应也是对平面设计的创意成功与否的真实反馈。因此,当设计师在进行平面设计时应当充分运用超现实主义绘画中对色彩的表意功能的运用,不要再考虑色彩处理的真实性,以及对主体图形的重新组合、构图方式的夸张以及比例变形等手法,通过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为现代平面设计不断注入新的灵感与动力。

结语

本文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探讨以现代主义美术为依据所作的平面设计的影响、作用与价值。很多时候,创新的突破点都是在学习传统,钻研经典的过程中产生的。笔者通过研究梳理出源于现代主义美术作品中的构图、人物、色彩、绘画风格等对平面设计的影响及应用,可以为现代平面设计师提供大量的设计素材以及源源不断的设计灵感。并以科学的态度,发展的眼光认识现代主义美术在当今平面设计中的积极作用。进而以创新为目标,探讨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猜你喜欢

立体主义毕加索观者
《梦》和毕加索
端午节观龙舟赛
立体主义迷宫
《牛》毕加索
看不懂没关系
用几何体表现自然
行走的贾科梅蒂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